二甲消症散治疗卵巢囊肿30例
- 格式:pdf
- 大小:122.38 KB
- 文档页数:2
粉(冲服)49。
6剂。
随访至今未复发。
讨论卵巢囊肿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肠覃”、“症瘕”、“腹痛”范畴,《灵枢・水胀篇》。
对其描述: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鸟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催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与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
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医宗金鉴卷・四十五妇科心法要决》述:凡治症积,宜先审身形之壮弱,病势之缓急论之,如体虚则气血虚弱,不任攻伐,病势虽盛,当先扶正气,而后治其病,若形证俱实,宜先攻其病也。
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对卵巢囊肿多从肝、脾、肾及气血论治,采用攻补兼施的治法常获得良效,妇女平素肝郁气滞,气机不利,故见胸胁胀痛。
气滞血瘀,则血行不畅,冲任阻滞,不通则痛,故腹胀痛,痛有定处,痰瘀互结而为囊肿。
日久及肾,故腰酸困痛,脉舌均为痰瘀互结之象。
故治疗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用加味逍遥散,方中柴胡、焦白术、茯苓、JII楝子、白芍、香附、木香、健脾理气,当归、三棱、莪术、三甲、鳖甲、水蛭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
共达到消症散结,消除病灶之功。
后用健脾补肾之品,党参,黄芪,川断。
杜仲等以巩固疗效。
(收稿2007年一12—15;修回2008一03—15)囊肿消治疗卵巢囊肿50例罗化云河南省直三院中医科(450006)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痰类中药配伍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自拟囊肿消汤(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浙贝、白芥子、当归、香附子等)治疗本痛50例。
结果:治愈44例,总有效率96%.结论:囊肿消汤加减治疗卵巢囊肿,有清热解毒、化膜涤痰、消积散结的功效。
主题词卵巢囊肿/中医药疗法清热解毒剂/治疗应用活血药/治疗应用化痰药/治疗应用@囊肿消卵巢囊肿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好发于卵巢功能旺盛时期,以20~50岁最为常见。
自拟消癥汤治疗良性卵巢囊肿36例标签:良性卵巢囊肿;消瘕汤;中医药疗法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以卵巢功能旺盛期和绝经期妇女最为多见,是对生命威胁最大的肿瘤之一。
目前对卵巢囊肿的治疗,主要是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
而在保守疗法中,中医中药的治疗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自拟消癥汤治疗该病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病人均为门诊女性病人,年龄最小25岁,最大53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2月。
36例患者均在本院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为卵巢囊肿,囊肿最大80mm×67mm,最小27mm×24mm;发病单侧卵巢囊肿34例,双侧2例;伴有盆腔积液8例。
1.2临床症状发展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
也有出现小腹疼痛,小腹不适,白带增多,白带色黄,白带异味。
月经失常等症者。
2治疗方法采用自拟消癓汤治疗,处方:海藻12g,白芥子20g,三棱10g,莪术20g,桃仁lOg,夏枯草20g,南星6g,赤芍20g,甲珠15g,地鳖虫15g,泽兰20g,柴胡15g。
随症加减,腹痛加元胡;气虚加黄芪、太子参;肾虚加菟丝子、仙茅。
每日1剂,水煎,日服3次。
服10剂为1个疗程,经期停服。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治愈:服药后经彩色B超复查包块消失,自觉症状消失,3个月内未复发;好转:服药后经彩色B超复查包块缩小50%,自觉症状消失;无效:服药后经彩色B超复查包块无变化。
3.2治疗结果治愈15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9%。
4典型病例李某,女,36岁,自觉少腹疼痛,月经不调就诊,彩色B超提示右侧卵巢囊肿50mm×45mm伴盆腔积液。
查舌紫黯,苔白微腻,脉沉。
予消癥汤加元胡、木香、黄芪。
服药4个疗程诸症消失,复查彩超提示右侧附件无异常。
随访半年未复发。
5体会卵巢囊肿多因产后或行经不慎,感受六淫之邪或饮食七情之变乘经产之虚侵袭经络,使脏腑功能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从而使痰饮湿浊之邪相继而生所致。
从医近40年,治疗卵巢囊肿我只用这一张“消囊方”33岁的孙女士,结婚两年,一直备孕未果,检查出了卵巢囊肿,而且B超检查时提示卵巢囊肿大小已经3.9公分了。
这个时候家庭关系开始有点紧张,丈夫传统观念很重,担心她生不了孩子,开始冷战。
孙女士开始着急了,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确实考虑到还未生育,所以找到我希望能够中药调理。
我辨证之后,给她用了下方。
两周后复诊,孙女士说,这次来月经,腹痛的症状减轻了很多,胸部疼痛也有明显的的改善。
两个月后,孙女士说饮食睡眠很好,能够一觉睡到天亮,大便正常了,很多症状都有明显的好转。
服药5个月后,孙女士带来复查B超报告显示:卵巢囊肿消失!从言语中能看到她内心的喜悦,也是我的荣幸。
在以前,谈及肿瘤囊肿,肌瘤息肉这些疾病,很多人都是笑一笑,不放在心上,因为那时这类病的发病率极低,很多人甚至一生也不会与它粘上关系。
为什么生活好了,肌瘤囊肿反而越常见?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大多数肌瘤囊肿,与中医里的“月经病”、“癥瘕”、“痞块”等症十分相似,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血瘀。
因为血液的一大功能,是运送人体内排出的代谢废物,血瘀时,代谢废物无法及时运走,或是无力排出,聚集在身体的某个地方,久而久之积累为肌瘤囊肿,危害体内环境。
好比垃圾放的时间久了,会变质发臭,污染空气环境,那又是什么导致了血瘀呢?主要原因有2个。
首先是气滞,即七情不畅,愤怒,烦闷,压抑等负面情绪,易引起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这三大脏器皆与人体血液调节相关,造成血瘀。
然后是体寒,女性太爱美了,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不愿多穿衣服,寒气随随便便进来,就凝固在血液当中。
寒气越多,停留的地方越多,慢慢就发展为多发性肌瘤囊肿。
这里来细说一下给孙女士所用的方,它是由桂枝茯苓汤和大黄蟄虫汤合方而成。
众所周知,桂枝茯苓汤是出自《金匮要略》,是张仲景治疗妇人癥瘕的专用方。
后人经过灵活加减,意在活血化瘀,散结消癥,师承前人,而不拘泥于古方。
老中医的一张“消囊方”,我用了30多年,能治各种证型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一种比较奸诈的疾病,会悄无声息的来袭,基本不会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正规的妇科检查,才能够及时的发现病情。
卵巢囊肿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卵巢囊肿,一种是病理性卵巢囊肿,如果是生理性的卵巢囊肿,不需要太担心,一般经过2-3个月经周期囊肿就会消失。
如果是病理性囊肿,则需要及时治疗。
当然也不用太过担心,大部分的囊肿都是良性的,只有极少极少部分会癌变,概率与中五百万差不多了。
所以,小伙伴们不必杞人忧天哦,积极治疗就可以了那么从中医角度来说,囊肿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如果用手术刀把囊肿剖开,你会发现,囊肿里面大都是黏稠的液体以及很少一部分半固体状的东西。
从中医角度来说,囊肿就是水湿的产物,然后加一些痰,还有一些瘀血。
那么这些水湿为什么会包裹成团呢?照理说,水和湿会流动的,为什么这些水湿就不流走了呢?为什么这些水湿会聚集在一起了呢?因为身体的气机不流动了,气机不流动了,或者流动缓慢了,这些水湿就聚会了,再加上痰与瘀血来凑热闹,然后慢慢形成囊肿。
气不行则水停,水停就会有瘀血,这就是囊肿背后的成因。
所以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调理囊肿最主要的不是祛湿利水,而是调气机,调升降,行气理气,让身体全部的气机正常顺利流动,就像天地气机正常运转一样,气行则水行,气行则囊肿消。
给大家推荐一个消囊方(基础方)海藻,白芥子,三棱,莪术,薏苡仁,夏枯草,桃仁,南星,赤芍,甘草等此方可理气活血,祛瘀消肿,祛痰化湿,软坚散结。
方中三棱、莪术、桃仁、赤芍,理气行血,活血化瘀;海藻、夏枯草、白芥子能化痰消肿,软坚散结;南星、薏苡仁能化湿祛痰;甘草,化湿健脾,调和诸药,与海藻、白芥子同用,能消除黏腻之阴邪。
以上诸药配伍应用,共奏化痰湿、通气血、消囊肿之功效。
临床以气虚痰瘀互阻为主,可兼见湿热或寒凝。
其治疗以活血化瘀、消痰除症为主。
患者素体偏虚寒者,原方加附子,炮姜,小茴香,鹿角胶,偏气虚者,原方加黄芪,党参,白术;偏血虚者,原方加熟地,当归,阿胶;偏痰湿者,原方加云苓,苍术,土茯苓,陈皮;偏郁热者,原方加丹皮,黄柏,大黄;偏血瘀者,原方加丹参,水蛭,泽兰;偏气郁者,原方加香附,郁金,橘核。
消症胶囊治疗卵巢囊肿治疗方法:使用活血祛瘀,化瘀去结消症法。
消症胶囊药物组成:柴胡9g,赤芍9g,大黄6g,牡蛎20g,薏米20g,当归12g,穿山甲6g,海藻15g,昆布15g,浙贝10g。
用法:每次5粒,日3次口服。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为良性肿瘤,其发病原因涉及生理及病理两个方面,囊肿一般为单侧性也有双侧性。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育龄期妇女。
祖国医学虽无卵巢囊肿记载,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症瘕”范畴。
中医古籍早有类似本病的论述,《校注妇人良方》云:“妇人腹中瘀血者,由于月经闭积,或卒后余血不尽,或风寒滞瘀,久而不清,则为积聚症瘕矣”。
本病的成因多因经期或产后内伤生冷或感受风寒或七情所伤。
致病机理主要责于脏腑功能失调,以及气滞血瘀,痰浊凝滞,可单独或复合地作用于机体而致病。
盖肝主疏泄而藏血,七情内伤,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致气滞。
肝气横逆犯脾,脾胃受损,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气郁结,气道血涩,气滞血瘀,痰瘀停滞,留滞胞络,闭塞遂道而发为本病,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同时又可以是致病因素,而引起卵巢囊肿之瘀血不同于内科之瘀症。
因妇女自身盆腔解剖学特点,加之育龄妇女雌激素的过度作用。
介导血管舒张静脉扩张,血液流出缓慢,则易于形成盆腔充血,即“血瘀”状态或形成血瘀相关病症如症瘕(卵巢囊肿)等。
即“亢则害”气血坚结壅聚,影响津液正常敷布,若结聚为外渗则造成局部湿聚痰凝,血瘀与痰湿相搏形成痰热互结的病理改变。
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标证又以血瘀为甚。
然瘀由虚起,此肝乃本。
因此血瘀正虚为本病发生的主要环节。
根据本病之病机,治以活血祛瘀,化瘀散结消症之法。
穿山甲破瘀消症,当归、赤芍、大黄活血祛瘀,薏米消热排脓,柴胡疏肝理气,浙贝、牡蛎、海藻、昆布散坚化痰。
现代医学表明穿山甲对囊肿细胞有抑制和吸收作用,当归、赤芍、大黄活血祛瘀,药有明显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流,溶解血栓,促进增生组织的软化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