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试题四年级上修改
- 格式:docx
- 大小:15.78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篇一】小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客车和货车的速度之比为5:4那么相遇时的路程比=5:4相遇时货车行全程的4/9此时货车行了全程的1/4距离相遇点还有4/9-1/4=7/36那么全程=28/(7/36)=144千米2、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
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
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解:甲乙速度比=8:6=4:3相遇时乙行了全程的3/7那么4小时就是行全程的4/7所以乙行一周用的时间=4/(4/7)=7小时【篇二】小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有一个财迷总想使自己的’钱成倍增长,一天他在一座桥上碰见一个老人,老人对他说:“你只要走过这座桥再回来,你身上的钱就会增加一倍,但作为报酬,你每走一个来回要给我32个铜板。
”财迷算了算挺合算,就同意了。
他走过桥去又走回来,身上的钱果然增加了一倍,他很高兴地给了老人32个铜板。
这样走完第五个来回,身上的最后32个铜板都给了老人,一个铜板也没剩下。
问:财迷身上原有多少个铜板?分析:此题采用逆推法解决。
第5次以后,财迷只剩下32个铜板,相当于第5次过桥前手里有16个;第4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四次结束以后手中有48个,相当于第4次过桥前手中有24个;第3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3次结束以后手中有56个,相当于第3次过桥前手中有28个;第2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2次结束以后手中有60个,相当于第2次过桥前手中有30个;第1次过桥后给了老人32个,所以第1次结束以后手中有62个,相当于第1次过桥前手中有31个。
解答:解:第五次后有:32÷2=16(个);第四次后有:(32+16)÷2=24(个);第三次后有:(32+24)÷2=28(个);第二次后有:(32+28)÷2=30(个);第一次原有:(32+30)÷2=31(个);答:财迷身上原有31个铜板。
小学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学校图书馆有科技书358 本,故事书295 本,这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答案:358 + 295 = 653(本)解析:将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数量相加即可得到总数。
2. 果园里有苹果树280 棵,梨树比苹果树少80 棵,梨树有多少棵?答案:280 - 80 = 200(棵)解析:梨树的数量等于苹果树的数量减去80 棵。
3.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 千米,4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答案:85×4 = 340(千米)解析:路程= 速度×时间4. 学校买了5 个篮球,每个60 元,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5×60 = 300(元)解析:总价= 单价×数量5. 小明有120 元零花钱,花了75 元,还剩多少钱?答案:120 - 75 = 45(元)解析:剩余的钱= 总钱数- 花掉的钱6. 一箱苹果有30 个,8 箱苹果一共有多少个?答案:30×8 = 240(个)解析:总数= 每箱个数×箱数7. 工厂要生产800 件产品,已经生产了350 件,还剩多少件没生产?答案:800 - 350 = 450(件)解析:用总数减去已生产的数量得到剩余数量。
8. 一本书有256 页,小明每天看30 页,看了5 天,还剩多少页没看?答案:256 - 30×5 = 256 - 150 = 106(页)解析:先算出5 天看的页数,再用总页数减去已看页数。
9. 每张桌子坐8 人,45 人需要几张桌子?答案:45÷8 = 5(张)......5(人),5 + 1 = 6(张)解析:45 人除以每张桌子坐的8 人,得到5 张余5 人,所以需要6 张桌子。
10. 小红每分钟走65 米,从家到学校要走12 分钟,小红家到学校有多远?答案:65×12 = 780(米)解析:路程= 速度×时间11. 学校买了15 套桌椅,每套桌椅包括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每张80 元,椅子每把30 元,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80 + 30)×15 = 1500(元)解析:先算出一套桌椅的价钱,再乘以套数。
【精选】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一图文百度文库一、拓展提优试题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120,它们的和是.2.10个连续的自然数从小到大排列,若最后6个数的和比前4个数的和的2倍大15,则这10个数中最小的数是.3.在□中填上适当的数,使竖式成立.4.一条大河,河中间(主航道)水的流速为每小时10千米,沿岸边水的流速为每小时8千米.一条船在河中间顺流而下,10小时行驶360千米,这条船沿岸边返回原地需要小时.5.A说:“我10岁,比B小2岁,比C大1岁.”B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C和我差3岁,C是13岁.”C说:“我比A年龄小,A是11岁,B比A 大3岁.”以上每人所说的三句话中都有一句是错误的,请确定其中A的年龄是岁.6.(7分)今年小翔和爸爸、妈妈的年龄分别是5岁、48岁、42岁.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7.在一个停车场,共有24辆车,其中汽车是4个轮子,摩托车是3个轮子,这些车共有86个轮子,那么三轮摩托车有辆.8.4名工人3小时可以生产零件108个,现在要在8小时内生产504个零件,需增加工人名.9.六个人传球,每两人之间至多传一次,那么这六个人最多共进行15次传球.10.甲、乙、丙三校合办画展,参展的画中,有41幅不是甲校的,有38幅不是乙校的,甲、乙两校参展的画共43幅,那么,丙校参展的画有幅.11.21个篮子,每个篮子中有48个鸡蛋,现在将这些鸡蛋装到一些盒子中,每个盒子装28个鸡蛋,可以装盒.12.(15分)水果店用三种水果搭配果篮,每个果篮里有2个哈密瓜,4个火龙果,10个猕猴桃,店里现有的火龙果的数量比哈密瓜的3倍多10个,猕猴桃的数量是火龙果的2倍,当用完所有的哈密瓜后,还剩130个火龙果.问:(1)水果店原有多少个火龙果?(2)用完所有的哈密瓜后,还剩多少个猕猴桃?13.如图,一个大正方形被分成四个相同的小长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若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28,则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4.教室里有若干学生,他们的平均年龄是8岁.如果加上李老师的年龄,他们的平均年龄就是11岁.已知李老师的年龄是32岁.那么,教室里一共有人.15.(8分)2015年1月1日是星期四,那么2015年6月1日是星期.【参考答案】一、拓展提优试题1.【分析】首先把120分解质因数,把质因数分作三组,使各组数字相乘后的结果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即可得解.解:120=2×2×2×3×5=(2×2)×(2×3)×5,2×2=4,2×3=6,5,即,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是120,这三个数是4、5、6,所以,和是:4+5+6=15.故答案为:15.【点评】本题考查了灵活应用合数分解质因数来解决较复杂问题.2.【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等差数列.解:设最小的数为x,则剩余自然数依次为x+1,x+2,…,x+9,由题可得2(4x+1+2+3)+15=6x+4+5+6+7+8+9,化简后是8x+27=6x+39∴x=6,【点评】本题可以借助列方程,设最小的数为x,一一用x表示其他连续自然数,根据等量关系就可求解.3.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4.解:船的静水速度为:360÷10﹣10,=36﹣10,=26(千米/时);返回原地需要:360÷(26﹣8),=360÷18,=20(小时);答:这条船沿岸边返回原地需要20小时.故答案为:20.5.解:根据题干分析,将讨论分析的过程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统计如下:×√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A说我10岁×比B小2岁√比C大1岁√B说我不是最小的C和我差3岁C是13岁C说我比A年龄小×A是11岁√B比A大3岁√以得出:B是11+2=13岁,C是11﹣1=10岁;即A11岁、B13岁、C10岁;将这个结论代入上表中,可以得出B说的C是13岁时错误的,其他两句正好符合题意是正确的,由此可得,此假设成立;答:由上述推理可以得出A是11岁.故答案为:11.6.【分析】设x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则:小翔x年后的年龄×4=小翔爸爸x年后的年龄+小翔妈妈x年后的年龄,列出方程解答即可.解:设x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5+x)×6=48+42+2x30+6x=90+2x4x=60x=15答:15年后,爸爸、妈妈的年龄和是小翔的6倍.故答案为:15.7.解:假设24辆全是4个轮子的汽车,则三轮车有:(24×4﹣86)÷(4﹣3),=10÷1,=10(辆),答:三轮车有10辆.故答案为:10.8.解:504÷8÷(108÷3÷4)﹣4,=504÷8÷9﹣4,=63÷9﹣4,=7﹣4,=3(名),答:需增加3名,故应填:3.9.解:一个图形中,如果有K个奇点,那么这个图形会用笔画出来.为了让这个图形用一笔画出来,则要使它只存在2个奇点.上面的图形共有6个奇点,6×5÷2=15条线.最少可以去掉2条线(剩下13条线),使6个奇点变成2个奇点,就可以用一笔画出来了.所以6人两两传球,但每两人之间最多只能传一次,最多就能传13次.故答案为:13.10.【分析】41幅不是甲校的,就是乙校和丙校的,38幅不是乙校的,就是甲校和丙校,其中丙校的数量同时包含在41与38中,所以41+38=79(幅)是甲校、乙校和丙校的2倍的总和,减去甲乙两校一共展出的数量,得出丙校的2倍,再除以2就是丙校参展的画的数量.解:(41+38﹣43)÷2=(79﹣43)÷2=36÷2=18(幅)答:丙校参展的画有 18幅.故答案为:18.【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其丙校的数量同时包含在41与38中,所以,41与38的和是甲校、乙校和丙校的2倍的总和,减去甲乙两校一共展出的数量,再除以2就是丙校参展的画的数量.11.【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用21乘48计算出鸡蛋的总个数,然后再根据除法的意义,用总的鸡蛋个数除以28进行计算即可得到需要的盒子数.解:21×48÷28=1008÷28=36(盒)答:可以装36盒.故答案为: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乘法意义和除法意义的应用.12.【分析】(1)所有的果篮用掉2个哈密瓜,4个火龙果,8个猕猴桃.当哈密瓜全部用完时,用掉火龙果的数量是哈密瓜的2倍,依题意,可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剩下的130个对应着箭头部分,然后列式解答;(2)先求出水果店原有的猕猴桃,即370×2=740(个);再求用完所有的哈密瓜后,还剩下的猕猴桃数即可.解:(1)(130﹣10)÷2=120÷2=60(个)60×6+10=360+10=370(个)答:水果店原有370个火龙果.(2)370×2=740(个)740﹣60×10=740﹣600=140(个)答:还剩140个猕猴桃.【点评】此题属于比较难的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画出线段图来理解,找出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13.【分析】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28,也就是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是28÷2=14,也就是大正方形的边长,然后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解:28÷2=1414×14=196答: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96.故答案为:196.【点评】根据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先求出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即求出了大正方形的边长.14.解:(32﹣11)÷(11﹣8)+1=21÷3+1=8(人)答:教室里一共有 8人.故答案为:8.15.解:因为2015÷4=503…3,所以2015年是平年,2月有28天,(31×3+30+28)÷7=151÷7=21(个)…4(天)因为2015年1月1日是星期四,4+4﹣7=1所以2015年6月1日是星期一.故答案为:一.。
四年级上册奥数测试卷及答案四年级上册奥数测试卷及答案篇一:四年级奥数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四年级智力数学思维期末测试卷班级姓名家庭电话一、填空题。
基础部分1、小华期中考试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8分,语文比数学少4分,数学得分是()分。
2、四年级同学本学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人数比上学期多34人,比上学期的3倍少6人,上学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人。
3、今年王老师和张华的年龄和是52岁,4年后王老师的年龄正好是张华的4倍,今年王老师()岁。
4、小红和妈妈今年的年龄和是51岁,妈妈的年龄比小红的3倍多3岁。
那么,()年前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
5、做一道整数加法题时,胡小马把个位上的3看作8,把十位上的9看作6,结果得出和为165,正确答案应该是()。
6、农产品专卖店新进了一批盒装草鸡蛋,第一天就售出总数的一半少10盒,第二天又售出剩下的一半多35盒,结果只剩下55盒,这批草鸡蛋共有()盒。
7、盒子里有若干个乒乓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操作了4次,盒子里还有5个乒乓球,盒子里原有()个乒乓球。
8、有甲、乙、丙三堆棋子,先从甲堆中拿出与乙、丙两堆个数相等的棋子并入乙、丙两堆;再从乙堆中拿出与甲、丙两堆个数相等的棋子并入甲、丙两堆;最后又从丙堆中拿出与此时甲、乙两堆个数相等的棋子并入甲、乙两堆,这时,三堆棋子数恰好都是32个。
乙堆棋子原来有()个。
9、同学们参加美化校园活动,去搬运一批盆花,如果每人搬5盆,还剩8盆;如果每人搬6盆,就缺14盆。
这批盆花一共有()盆。
10、一批笔记本电脑,如果每箱装20台,就剩下25台没装完;如果每箱装25台,就剩下1只空箱。
这批笔记本电脑现在装了()只箱子。
11、小聪在书人书店看到有《2012MO》,他想帮同学买几本,算了一下自己带的钱,如果买3本可以剩下72元;如果买5本只能剩下20元。
小聪带了()元。
12、同学们去搬椅子,如果每人搬4把椅子,那么还有16把椅子没有人搬;如果其中4人各搬4把,其余的每人各搬5把椅子,那么恰好搬完所有的椅子,同学们一共有()人。
四年级上册奥数题及答案四年级奥数题目通常涉及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巧,例如四则运算、数列、图形识别等。
以下是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奥数题目及答案:题目1:数字填空题在下面的加法算式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数字(0-9),且每个字母代表的数字不同。
找出这些数字。
```A B+ C D--E F G```答案1:根据题目条件,我们可以推断出A不能是0,因为这样C+D的结果将大于10,不符合题目要求。
通过尝试,我们可以找到以下解:```4 3+ 5 6--9 9 9```这里,A=4,B=3,C=5,D=6,E=9,F=9,G=9。
题目2:逻辑推理题小明、小红、小刚三个人分别住在不同的楼层,他们住在1楼、2楼和3楼。
小明不住在3楼,小红不住在1楼。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判断出他们各自住在哪一层楼吗?答案2:根据题目信息,我们可以排除一些可能性:- 小明不住在3楼,所以小明可能住在1楼或2楼。
- 小红不住在1楼,所以小红可能住在2楼或3楼。
由于小红不住在1楼,如果小明住在1楼,那么小红只能住在3楼,小刚只能住在2楼。
但这与小明不住在3楼的条件冲突。
所以小明住在2楼,小红住在3楼,小刚住在1楼。
题目3:数列题观察下面的数列:2, 5, 9, 14, ...这个数列的下一个数字是什么?答案3:这个数列的规律是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多3,4,5,6...依次增加的自然数。
所以下一个数字是14 + 7 = 21。
题目4:图形识别题在一个正方形的棋盘上,有16个格子。
如果用4个同样大小的L形(每个L形由3个格子组成)覆盖整个棋盘,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覆盖方式?答案4:这个问题涉及到组合数学和几何排列。
由于L形的放置方式受到限制,实际上只有一种方式可以覆盖整个棋盘,即每个L形占据棋盘的一行和一列的交点,形成4个L形的排列。
题目5:应用题小华有一些贴纸,他给了小明一半的贴纸,然后又给了小红剩下的一半,最后他只剩下10张贴纸。
小华最初有多少张贴纸?答案5:设小华最初有x张贴纸。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奥数题100道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奥数题100道及答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奥数题100道及答案试题:1、在一次登山活动中,梓涵上山每分钟行50米,18分钟到达山顶。
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行75米。
梓涵上山和下山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2、四年级有60名同学去栽树,平均每人栽4棵,恰好栽完。
随后又派来一部分同学,这时平均每人栽树3棵就可完成任务,又派来几名同学?3、有几位同学一起计算他们语文考试的平均分,梓涵的得分如果再提高13分,他们的平均分就达到90分,梓涵的得分如果降低5分,他们的平均分就只有87分,那么这些同学共有多少人?4、九湖中心小学有10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分63分,其中男学生平均分是60分,女学生平均分是70分,男女生各有多少人?5、甲、乙的平均数是26,乙、丙的平均数是28,甲、丙的平均数是21,求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
6、梓涵参加体育达标测试,五项平均成绩是85分,如果投掷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83分,梓涵投掷得了多少分?7、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岁,且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可能多少岁?8、五个数的平均数是45,将5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9,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3,第三个数是多少?9、梓涵参加了三次数学竞赛,平均分是84分,已知前两次平均分是82分,求他的三次得了多少分?10、梓涵期末考试时,数学成绩公布前他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数是92分,数学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成绩下降了1分。
梓涵数学考了多少分?11、如果三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2岁,且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可能是多少岁?12、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5岁,且没有小于16岁的,且这四个人的年龄互不相等,那么年龄最大的可能是多少岁年龄最小的可能是多少岁13、在一次登山活动中,梓涵上山每分钟行50米,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钟行75米。
例一:加减逆推
小明在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8错写成0,把十位上的6错写成2,这样算得的结果是513,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
1、星星在做减法题时,把减数个位上的8错写成3,把十位上的6错写成0,这样算得的结果是200,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
2、亮亮做一道整数加法题时,把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果得出和为123,问正确的和是多少?
3、在做一道加法试题时,小马虎把个位上的5看成了6,把十位上的8看成3,结果得245,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
4、小明在做一道加法时,把加数个位上的6看做9,把十位上的5看成2,结果等于115,求正确结果。
5、小明在做一道整数减法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3看成了8.把减数十位上的8看成了3,结果得出的差是122,那么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6、某人把被减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9,减数个位上的9错写成6,最后得到的差是577,求正确答案是多少?
例二:乘除互逆
被除数、除数、商3个数字的和是212,已知商是2,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1、被除数、除数、商3个数字的和是245,已知商是5,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2、被除数、除数、商3个数字的和是283,已知商是3,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3、被除数、除数、商3个数字的和是496,已知商是6,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4、被除数、除数、商3个数字的和是545,已知商是5,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5、被除数、除数、商3个数字的和是354,已知商是4,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四年级上册奥数题的30道题目1.某五个数的平均值为60,如果将其中一数改为80,这五个数的平均值为70,改的这个数应是多少?答案:原五个数的总和为60×5=300,改为80后,总和为70×5=350,所以改的这个数为350-300=50。
2.30个同学平分一些练习本,后来又来了6人,大家重新分配,每人分得的练习本比原来少2本,这些练习本共有多少?答案:原来每人分得的练习本数为x,总共有30x本。
后来每人分得的练习本数为x-2,总共有(30+6)(x-2)本。
解方程得到x=12,所以这些练习本共有30×12=360本。
3.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学校出发,分别以每分钟80米和120米的速度回家,甲比乙早出发10分钟,甲到家时,乙还剩多少米?答案:甲到家时,乙已经走了10×120=1200米。
甲回家需要的时间为1200/(120-80)=30分钟,所以乙还剩30×120-1200=1200米。
4.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设客车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货车的速度为4x/5千米/小时。
相遇时,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所以全程为28×4=112千米。
5.车间原计划每天生产15台机器,24天就可以完成,实际每天生产18台,实际只要几天就可以完成任务?答案:原计划总共需要生产的机器数为15×24=360台。
实际每天生产18台,所以需要的天数为360/18=20天。
6.小明上山用了4小时,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的速度加快,是6千米时,下山用了多长的时间?答案:上山总共走了4×3=12千米。
下山速度为6千米/小时,所以下山用了12/6=2小时。
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周长是多少?答案:正方形的面积为10×10=100平方厘米。
四年级上学期奥数考试试题
一、先找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0分)
(1) 1、2、1、4、1、6、()、()、()、()
(2) 2、4、6、8、10、()、()、()、()
(3) 3、7、11、()、19、23、()、31 x11=
(4) 1、4、9、16、()、()、()
(5)
(6) (2,4),(3,6),(4,8),(5,□),(6,□),(7,□),(8,□)
二、找规律,再计算。
(18分)
27x 11= 18x11= 34x11= 15x11= 26x11= 42x11= 13 x11= 28 x11= 32 x11=
三、根据下面的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10分)
(1)☆+☆=12 (2)□+□+□=9 □+☆+□=16 □-☆=2 ☆=( ) □=( ) □=( ) ☆=( )
四、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分)
() 5 7 6
+ 4 7 —3()
9 ()()5
五、找规律,再计算。
(10分)
(1)62+26=(2+6)X11=
(2)41+14=(1+4)X11=
(3)78+87=
(4)31+13=
(5)36+63=
六、简便运算。
(10分)
(1)15+68+185+32 (2)99+98+97+96
(3)1+2+3+99+98+97 (4)101+102+103+104
七、简单逻辑推理。
(20分)
1、有三个女孩穿着崭新的连衣裙去参加游园会。
一个穿花的,一个穿白的,一个穿红的。
但不知道哪一个姓王,哪一个姓李,哪一个姓刘。
只知道姓刘的女孩不喜欢穿红的;姓王的女孩既不是穿红裙子,
也不是穿花裙子。
你能猜出这三个女孩各姓什么吗?
2、小兔、小猫、小狗、小猴和小鹿参加100米赛跑,比赛结束后,小猴说:“我比小猫跑得快。
”小狗说:“小鹿在我前面冲过终点线。
”小兔说:“我的名次排在小猴前面,小狗后面。
”请根据它们的回答排出名次。
3、1台电脑的价钱和3台电视机的价钱相等,1台电脑的价钱也等于6台DVD的价钱,那么几台DVD的价钱等于1台电视机的价钱?
4、桌面上反扣着一张红桃、两张黑桃。
甲、乙各摸一张牌,甲翻看自己的牌后,马上就知道了剩下的牌的花色。
你知道甲摸到的牌是什么花色吗?剩下的是什么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