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第2节《频数分布直方图》课件 浙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4
直方图【知识目标】1、理解组数、组距以及频数分布表的概念。
2、通过实例彻底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概念以及其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1、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并能根据频数分布表以及频数分布直方图获取信息。
2、理解并比较分析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各自特点。
【情感目标】初步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以及频数分布直方图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下面的图是前面我们学过的哪种统计图?(条形图)2、利用下面的图表,能否将级别换成空气污染指数,如何换?(在一、二级左右底边的两个端点换成现在的空气污染指数,依次类推)3、那么在横坐标轴上,就出现相同刻度坐标了吗?(可以将条形紧靠在一起,让矩形之间没有空隙)现在,大家来看一下,我们制作好的统计图,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直方图。
直方图中各矩形之间没有空隙。
二、精讲点拨大家看下面的图表表中,我们把空气污染指数分成3个组,每一组的两个端点都是100,我们把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称上表这样的表格为频数分布表三、练一练问题:为了研究800米赛跑后学生心率的分布情况,体育教师统计了全班同学一分时间脉搏的次数,并整理成下面的表格1、上面体育教师的频数分布表分成的组数是多少,组距取了多少?(组数是8组,组距取为5)2、你帮体育教师画出直方图。
(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画出直方图。
))四、议一议1、直方图的画法。
(,横轴表示脉搏次数,标出了每一组的两个端点,纵轴表示频数(学生人数),每个长方形的高代表对应组的频数。
各长方形之间没有空隙。
)2、根据上图回答:(1)脉搏次数x在()范围的学生最多,有()个;(155≤x<160,14)(2)脉搏次数x在135≤x<140范围的学生有()个;(2)(3)脉搏次数x在150≤x<155范围的学生比在160≤x<165范围的学生多还是少?(少)(4)全班一共有()学生。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课件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平行四边形与矩形5.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5.2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5.3 梯形的性质与判定2.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2 统计表与频数分布表6.3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3. 第七章:一次函数7.1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7.2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解析式7.3 一次函数的应用4. 第八章:二次根式8.1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8.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8.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 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能绘制统计表、频数分布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3. 掌握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与解析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4. 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乘除法和加减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解析式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混合运算2.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以平行四边形为例,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篮球场、田字格等。
2. 教学新知:(1)第五章:平行四边形与矩形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第六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以实际调查数据为例,教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
(3)第七章:一次函数结合图像与解析式,让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4)第八章:二次根式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与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