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会计基础讲义2
- 格式:doc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13
2009年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讲义主讲人:张煌第一章总论 (3)第一节概述 (3)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6)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7)第四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7)第五节会计核算的内容和要求 (10)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2009年教材缺) (11)第七节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2009年教材缺) (12)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3)第一节会计科目概述 (13)第二节会计账户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 (16)第三节账户的分类 (17)第三章复式记账 (19)第一节复式记账法 (19)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19)第三节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2009年教材无此节) (23)第四章会计凭证 (24)第一节会计凭证概念、意义和种类 (24)第二节原始凭证 (25)第三节记账凭证 (26)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27)第五章会计账簿 (27)第一节会计账簿的概念、意义和分类 (27)第二节会计账簿的内容、启用与记账规则 (29)第三节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29)第四节对账和结账 (31)第四节错账的查找与更正 (32)第六节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33)第六章账务处理程序 (33)第一节概述 (33)第二节账务处理程序的分类 (34)第七章流动资产 (37)第一节货币资金 (37)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 (43)第四节存货 (51)第八章固定资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论本章教材结构第一节会计的意义――――――――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含义;会计基本职能,财务报告的目标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第三节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6大要素;3大等式本章内容讲解: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意义(了解)1、中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1)会计的起源: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2)西周王朝:出现“会计”一词;产生“官厅会计”并出现“司会”1985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二、会计含义――掌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同时,它又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其含义是:①会计本质: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或经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的范畴②会计对象: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③会计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④主要计量单位,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财务会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早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即: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4个环节,反映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是会计的首要职能)1、会计核算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注意“主要”两个字,言外之意就是除了货币计量单位外还可以以实物量及劳动量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2)具有完整、连续、系统性:完整性:所有会计对象都要核算连续性:核算连续进行,不能中断系统性:提供的会计数据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二)会计监督1、含义:会计监督职能: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2、特点:(1)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2)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3)依据是合法性和合理性二者联系与区别:核算是监督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证四、会计的目标会计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或直接目标是向有关各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根据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职能与对象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同时,它又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非惟一会计在选择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的同时,要以实物量度和时间量度等作为辅助的计量尺度。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判断题】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判断题】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核算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单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核算具体方法的是( D )。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B.成本计算C.财产清查D.编制财务预算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一)会计核算: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二)会计监督:也称控制职能,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审查。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
【单选】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C)。
A.会计控制与会计决策B.会计预测与会计控制C.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D.会计计划与会计决策【单选】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称为(C)。
A.会计控制B.会计核算C.会计监督D.会计分析【判断题】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后,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三、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凡特定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运动(不是所有活动),又称资金运动。
会计学(面向非会计专业学生)中央财经大学2第二章会计基础知识(二)(2.2.1)讲课文稿2.2 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引导案例】为便于讲解,我们暂时将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统称为现金。
以下是白象文具店5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1. 月初支付了财产保险费6 000元,自本月起期限一年;支付某写字楼电梯间广告费9 000元,自本月起期限3个月;2. 小贾办会采购文具,价款6 400元。
小贾一次性付给20 000元,结清了上月欠款和本月采购货款,余款8 000元作为后续采购的预付款;3. 除与小贾的交易外,本月零售文具收到现金和转账收入22 600元;4. 本月售出文具进价成本共计15 370元5. 本月支付水电费、汽油费、交通费、场地租金、电话费、上网费等杂项费用共计2 950元。
6. 月末,计提本月银行借款利息1 100元,6月底支付。
我们看到,业务2中,小贾支付的20 000元,不仅还清了4月份的欠款,支付了本月的购货款,而且还多付了8 000元。
另外,业务1提到的保险费和广告费的覆盖期都不仅包含5月份,5月份支付这些费用时包含了预付的部分;银行借款利息虽然不需要在5月份支付,但利息却发生了1 100元。
根据会计分期基本假设,上述业务均属于跨期的交易和事项,需要遵循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与否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
凡是在本期内已经发生的收入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实际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也就是说,收入的实现不一定有现金流入企业;费用的发生也不一定有现金流出企业。
收入的归属期是收入产生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是费用所服务的会计期间。
一定期间的费用,是为赚取该期间的收入服务的,因此,这些费用也应用该期间的收入来弥补。
【收入与现金流入不同步】在商业企业,收入的取得与现金流入的不同步,有两种可能的情形:一种是先实现收入,后收取货款;另一种是先收取货款,后实现收入。
内容框架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存货的期末计量历年真题分析从历年考试情况看,本章主要以客观题出现,也可以单独考核主观题(2017年分值高达12分),通常考核客观题,平均分值3分左右,考点集中在存货初始入账价值的确定和存货的期末计量。
本章内容还可以与所得税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甚至是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章节内容结合,在主观题中出现。
2018年和2019年考了客观题。
方法&技巧★本章内容如果在主观题中出现,往往会成为构造主观题的基础素材,例如,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的逆流和顺流交易,合并报表中的内部商品交易的抵销等。
因此,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在全面理解和记忆教材有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重点掌握存货的本质特征以及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原则的运用。
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计量◇知识点: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存货的本质特征: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是出售;【解释】(1)①对于汽车制造厂来说,新生产的汽车属于其库存商品,即存货;②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持有待售的商品房,作为存货核算;③如果地上建筑物为固定资产,则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房地产开发企业用来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则作为存货核算;④如果购入物资的用途是建造固定资产的,作为工程物资核算;如果购入物资的用途是在生产和提供劳务过程中进行消耗的,则作为存货核算;(2)①在途物资尚未验收入库,但所有权已归属企业,属于企业的存货;②委托加工物资,比如原材料,存放在受托方,但其所有权并没有转移,所以属于本企业的存货;而对于受托加工物资,由于不拥有该批物资的所有权,所以不能作为存货核算;③委托代销商品,存放在受托方,但由于没有对外销售,所有权尚未转移,依然属于企业的存货;对于受托代销商品,处理特殊,不属于企业的存货,但是为了加强对商品的管理,在接收到委托方发来的受托代销商品时,借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贷记“受托代销商品款”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一项资产的增加和一项负债的增加,最后真正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上体现为零。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考情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的具体内容、会计科目分类、会计账户的概念、基本结构及分类。
重点掌握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和“T”型账户在学习、考试及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熟悉常用的会计科目。
本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学习第三章复式记账法和第五章会计账簿的基础。
常用会计科目的熟悉是编制会计分录的前提。
本章属于比较重要的章节。
06年考过2道单选,2道多选和3道判断,计9分;07年考过1道单选,1道多选和1道判断,计4分。
08年考试分值应维持在5分左右。
基本要求1. 掌握会计科目的概念、设置意义、设置原则、分类、编号。
2.掌握会计账户的概念、基本结构。
3. 掌握账户分类的意义、标志作用,熟悉账户按经济内容、用途和结构以及按统驭关系的分类。
第一节会计科目概述一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1 会计科目概念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的关系(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06年多选题)1 合法性原则。
为了保证可比性,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序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2 相关性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要求。
3 实用性原则。
在合法的基础上,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
同时,会计科目的设置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又要保证相对稳定;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灵活性,在保证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会计主体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管理要求,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增补和合并。
会计科目的设置要简明、适用。
【例2-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包括()(2006年考题)A 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又要保证相对稳定B 要简明、适用C 要保持统一性,不能灵活变通 D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答案:ABD【例2-2】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不包括()A 客观性原则B 合法性原则C 相关性原则D 实用性原则答案:A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科目按其经济内容的分类是主要的、基本的分类。
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共同类、成本类、损益类六大类。
变化点:在07年以前,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分为五大类。
2007年以后,会计科目类别增加共同类,分为六大类。
【例2-3】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分为()A 资产类B 负债类C 损益类D 共同类答案:ABCD【例2-4】按经济内容分类,下列不属于负债类科目的是()A 应付账款B 应付票据C 应付利息D 预付账款答案:D【例2-5】按经济内容分类,下列不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是()A 预收账款B 应收账款C 应收股利D 其他应收款答案:A【例2-6】按经济内容分类,下列属于损益类科目的有()A 管理费用B 财务费用C 长期待摊费用D 制造费用答案:AB【例2-7】按经济内容分类,下列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有()A 坏账准备B 累计折旧C 长期待摊费用D 待处理财产损益答案:ABCD【例2-8】按经济内容分类,下列属于成本类科目的有()A 生产成本 B销售费用 C 制造费用 D 主营业务成本答案:AC(二)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的分类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三级。
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厂房叉车计算机空调管理用固定资产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明细科目总账科目1 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内涵及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一级科目也叫总账科目、总分类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
二级科目也叫子目,它是介于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的科目。
二级科目比一级科目详细,比明细科目概括。
明细科目也叫细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分类的科目。
2 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关系一级科目控制二级科目(父子关系);二级科目控制明细科目(父子关系);一级科目与明细科目为爷孙关系;3 一级科目、二级科目、明细科目设置要求一级科目: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确认、计量规定的前提下,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二级科目:企业可自行根据管理需要,设置二级科目,但并不是每一个总账科目都需要下设二级科目。
明细科目:企业可自行根据管理需要,设置明细科目,在总账科目下一般需要设置明细科目。
【例2-9】各会计主体可以根据本单位的情况,在保证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增补或合并。
( )答案:√【例2-10】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不同,因此,为完整提供会计信息,企业对每一会计科目都需要设置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三级。
()答案:×第二节会计账户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一账户的概念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过程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名称就是账户的名称。
1 账户开设的依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会计科目会计账户2 账户的特点: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3 账户的作用:用来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变化过程及其结果的载体二 账户的基本结构(一) 账户的基本结构 (1) 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2) 日期,即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 (3) 摘要,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4) 凭证号数,表明记录经济业务的依据 (5) 金额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账户名称日期摘要凭证号数金额增加额、减少额与余额(二) 账户金额要素及关系【例2-5】2007年12月22日甲公司银行存款余额10万元;12月23日银行存款增加100万元,银行存款减少60元,则12月23日银行存款期末余额50万元四个金额要素: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关系: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命题方式:一:指对四个金额要素关系式本身命题,将关系式变型;二:指明一个账户,给出一些实例,一部分实例涉及该账户金额增加,一部分实例涉及该账户金额减少,计算该账户期末余额。
【例2-11】账户一般有四个金额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 )答案:√解析:可将公式变型为:“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例2-12】甲公司2007年8月1日应收乙公司货款50000元;8月15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丙公司,货款100000元尚未收到;8月22收到乙公司前欠货款30000元;则甲公司2007年8月末应收账款余额为( )A 50000B 70000C 120000D 20000答案:C解析:期末余额=50000+100000-30000=120000(元)(三)金额增加额、减少额与“借”、“贷”的关系在会计语言中,“借”、“贷”代表金额增加或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由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记录的经济内容而决定;如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负债类账户,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例2-13】按照借贷记账法记账原理,账户的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
()答案:×解析:在会计语言中,“借”、“贷”代表金额增加或减少;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由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记录的经济内容而决定;(四)“T”型账户的应用为了便于在教学中说明问题,常把账户的典型结构简化为“T”型账户,左方(借)右方(贷)账户名称T型账户结构【例2-14】甲公司2007年8月1日应收乙公司货款50000元;8月15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丙公司,货款100000元尚未收到;8月22收到乙公司前欠货款30000元;左方(借)右方(贷)应收账款期初余额:50000本期减少额:30000本期增加额:100000本期发生额:100000本期发生额:30000期末余额:120000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一)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联系(06年多选题)(1)分类对象同一,因而它们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2)设置原则一致,会计科目一经制定,账户设置就必须遵循会计科目所作的规范。
(二)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区别(1)从时间上看,会计科目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事先对如何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做出的分类规范;而账户则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以后对其做出的分类记录。
(2)从分类上看,会计科目主要按经济内容分类,而账户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3)从设置上看,会计科目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规定的,具有统一性;而账户开设具有灵活性;(4)会计科目无结构;而账户有结构【例2-15】有关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联系与区别叙述正确的是()(2006年多选题)A 分类对象一致B 设置原则相同C账户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事先对如何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做出的分类规范;而会计科目则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以后对其做出的分类记录。
D账户主要按经济内容分类,而会计科目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答案:AB解析:选项C会计科目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之前,事先对如何反映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做出的分类规范;而账户则是在经济活动发生以后对其做出的分类记录。
选项D会计科目主要按经济内容分类,而账户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三节账户分类的意义和作用一账户分类的意义二账户分类的标志(一)账户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六大类(二)账户按其用途和结构分类可分为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暂记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计算账户、收入账户、费用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等十类账户(三)账户按其统驭关系分类账户按统驭关系分类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提供总括的核算资料,是所属明细账户的统驭账户和控制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提供明细的核算资料,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和被控制账户。
对明细分类账户的具体说明:(1)大多数总分类账户都需要设置明细分类账户(2)明细分类账户应依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设置。
(3)明细分类账户的层次。
如果某一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较多,为了便于控制,还可增设二级账户。
(四)账户按其余额方向分类余额方向有余额账户无余额账户贷方余额账户借方余额账户负债类账户收入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费用类账户成本类账户资产类账户【例2-16】明细分类账户提供总括的核算资料,是所属总账账户的统驭账户和控制账户;总分类账户提供明细的核算资料,是明细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和被控制账户。
()答案:×解析:总分类账户提供总括的核算资料,是所属明细账户的统驭账户和控制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提供明细的核算资料,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和被控制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