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高考文言翻译最新专题以及答案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490.50 KB
- 文档页数:4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国一卷(山东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第一段,分析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第二段,以《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为例,介绍历史地理学,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第三、四段,介绍沿革地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情况)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0年普通高考语文(山东卷)答案详解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è)流水淙淙(zōng)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D.称职(chè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答案】AB流水淙淙(cóng)C胴体(dòng)D一刹那(chà)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上山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答案】CA“佛教胜地”应为“佛教圣地”;B“故有领土”应为“固有领土”; D“箭拔弩张”应为“剑拔弩张”。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答案】BA“侧目”形容对对方敬畏或者愤恨,此处用来形容人们欣赏的状态是不对的。
B此题学生易误认为“其间”一词应为“期间”,“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中“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1.A2.C3.D4.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5.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6.D7.A8.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9.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
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10.B 11.C 12.D13.(1)杨涟等起初不招任,随后担心不招任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个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14.第1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
第2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文言文参考译文】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
后来升为中书舍人。
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
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派出管理屯田,于是上书陈述“三因十四议”,皇帝下诏都允许他们实行。
农田水利大规模地兴修,北方人开始知道种植水稻。
邹元标说:“三十年以前,京城的人民不知道稻草是什么东西,现在到处都是水稻,这是兴修农田水利的功劳。
”宦官刘朝声称有东宫的旨义,索取外戚亲贵的废田,左光斗不拆封退回了,说:“国家的每一尺土地是殿下的,今天怎么敢私人接受。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2020高考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1卷)文言参考译文二、古代诗文阅读(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试题选文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旨。
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
主考官欧阳修十分惊喜,殿试时(苏轼)考中进士乙科。
(后来)苏洵去世,朝廷赠他为光禄丞。
苏轼守丧期满后,回到朝廷,担任判官告院(一职)。
当时王安石开始颁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便。
当时新政天天下达,苏轼在这中间,每每借行新法之际方便百姓,百姓赖之以得到安定。
(后来)调任密州知州。
司农推行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官吏以违反法令论处。
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法令的罪名,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遵从?现在出于司农,这是擅自制造法律。
”提举官惊慌地说:“您暂且慢慢施行。
”不久,朝廷知道手实法危害百姓,废除了它。
元祐元年(1086),苏轼穿戴七品官服入延和殿侍奉皇帝,(哲宗)立即赐给苏轼用银装饰的红色六品官服,升为中书舍人。
元祐三年,苏轼暂代礼部贡举。
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山东)文言文挖空练习--左光斗(附:答案译文+文学常识)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授予……官职)中书舍人。
选.( )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 )吏部豪.恶.( )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分条上疏)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种植)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 )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暨.( )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请妻子南还忠贤诇.(xiòng )知,先.()二日假.()会()推事(即“推官”,掌管刑狱和管理考核)与链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 ),复构.( )文言狱.(案件),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句式: ),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因为)不承为酷刑所毙(句式: ),翼.()下.( )法司,得少.( ”)缓死为后图.( )。
诸人俱自诬.服.( ),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 )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 )光斗有德( )于畿辅..( ),倡议醵.(jù )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 ),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 )其群.从.( )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 )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 )以.( )所司.( )承追不力,疏趣.( )之,由是(这)诸.( )人家族尽破。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专题练习(一)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注】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注】桀:夏桀,暴君。
(1)“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译文:(2)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译文: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
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
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
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
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节选自柳宗元《送薛存义序》)(1)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译文:(2)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译文:(3)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译文: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译文:(2)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译文:(3)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译文: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金就砺则利。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岑文本初仕萧铣。
江陵平,授秘书郎,直中书。
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
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
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
”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
及迁中书令,归家有忧色。
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故,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
”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辽东之役,凡所支度,一以委之,神用顿竭。
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
”俄病卒矣。
(1)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
(2)及迁中书令,归家有忧色。
其母怪而问之。
(3)辽东之役,凡所支度,一以委之,神用顿竭。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遂大困,寻死富阳。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隐处穷泽,身自耕佣。
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
(08四川卷)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
未几,复谢去。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
(2)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译文:专题1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答案)1、【答案】(1)如今侍奉国君的人都说:‘我能为国君开拓土地,充实府库。
(2)国君不向往道德,不立志行仁,却想法让他富有,这等于是去让夏桀富有。
(2)首先,“道”与“仁”的理解,要调动阅读儒家经典的文化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有关孟子思想的知识积累,才能准确将其解释为“王道”与“仁政”。
其次,“向”“志”“求”三个词均作谓语,实际是近义的,采用对文索义的方法,可以根据“求”这个已知,推知“向”与“志”那两个未知,灵活地译作“向往”和“追求”。
第三,“富”是形容词,句中分别带宾语了,可见是活用。
或使动,或意动,采用代入法,“富之”,“之”代国君,译作“使国君富”,通顺;“是富桀也”,译起来又复杂些,“桀”喻指“夏桀一样的国君”,“富”同上文属使动用法,“是”则古今异义属指示代词“这”,作句子的主语,此句译作“这是让夏桀一样的国君富有”。
2、【答案】(1)原本是百姓的仆役,并不是役使百姓的。
(2)假如家里雇佣一个仆人,(他)收受你的工钱,怠慢你的事,又偷盗你的钱财器物,那(你)就一定非常恼怒要赶走并处罚他了。
(3)情势虽不同而道理相同,能对得起百姓吗?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惶恐畏惧吗!3、【答案】(1)太祖的一副马鞍放在库里,可是被老鼠咬坏了。
守仓库的官吏害怕极了,以为自己死定了,和大家商议想要反绑双手当面向太祖自首请罪,又怕不能被赦免。
(2)世人认为被老鼠咬破衣服,它的主人不吉祥。
现在,我的衣服被咬破了,因此悲伤。
(3)不多时守仓库的官吏就把马鞍被咬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笑着说:“我儿的衣服放在身边,尚且被咬破了,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对这件事丝毫不加追究。
【解析】(1)为……所:表被动。
啮:咬。
面缚:反绑双手,当面请罪。
首:自首。
罪:用作动词,请罪。
“犹惧不免”是被动句。
(2)以:认为。
为、见:均表被动。
是以:因此。
戚:忧愁,悲哀。
(3)俄而:不久。
以:介词,把。
闻:使动用法,使……闻,报告。
尚啮:被动句。
县:通“悬”。
4.【答案】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解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
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
5.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
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6.(1)当时颜师古熟习典章制度,善于作文告,同时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
他被免中书侍郎官后,希望再担任这个职务。
(2)等到他升为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
他母亲觉得奇怪,问他(什么缘故)。
(3)在进攻高丽的战争中,军中的物资调拨,全部由他掌管,他的精力很快就耗尽了。
【解析】(1)谙练:熟悉,熟练。
故事:古今异义词,先例,典故,这里指典章制度。
诰:文告。
逮:赶上,及。
冀:希望。
(2)省略主语“岑文本”,补齐。
迁:提升。
怪:意动用法,以……为怪,觉得奇怪。
(3)凡:所有的,一切。
支度:支付,用度,指物资调拨。
一:全部。
委:托付,交付。
神用:精神。
顿:顿时,立刻。
竭:穷尽。
7.不久前还对你千叮咛万嘱咐,哪想到你处理起事情来会这么糊涂呢!8、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解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
9.【答案】(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
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解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
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
10.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
11.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
不久,又辞官离去。
【解析】“故”为“原来”“谢”为“推辞”。
12.【答案】(1)临刑时,哥舒翰释放了他,王思礼慢慢地说:“死原本是罪有应得,为什么又要宽免呢?”诸将认为他很壮烈。
(2)(皇帝)停住的地方戒严,随从的官员悄悄地送出他们的妻子儿女,皇帝派左右巡御史虞候记下他们的姓名,众人渐渐停止。
【解析】翻译句子时,通读语句,把握大意。
找关键词,对点翻译。
检查译句,是否通顺。
(1)关键词:“固”,原来,本来;“贷”,宽免;“壮”,壮烈;“何……为”,为什么呢。
(2)关键词:“潜”,悄悄;“孥”,妻子儿女;“识”,记下;“稍稍”,渐渐。
13. 【答案】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装备充足,应当激励并率领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解析】本题需要注意部分文言实词的翻译。
兵,武器;甲,装备;奖率,奖赏率领;庶,希望;竭,竭尽;驽钝,比喻才能平庸,这个是诸葛亮自谦的话;驽,劣马。
走不快的马。
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的人,指曹魏政权;还,回;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