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咨询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19
交通部办公厅关于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10.21•【文号】厅公路字[2003]439号•【施行日期】2003.10.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交通部办公厅关于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审批有关问题的通知(厅公路字[2003]439号)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为了贯彻落实2003年交通厅局长会议精神,适应加快公路建设发展需要,本着改革、开拓、创新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审批质量,经研究,现对加强和改进设计审查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严格规范设计文件审查工作(一)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批复后,按项目管理权限,报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凡上报交通部审查的设计文件必须符合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设计文件图表示例》及相关规定要求。
(二)凡上报交通部审查初步设计文件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预审。
预审意见和设计单位根据预审意见修改完善的设计文件应一并报部。
(三)上报交通部审查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完整齐全,主要包括“公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两套)、“初步设计概算甲组文件”(两套)、“初步设计概算乙组文件”(一套)、“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初步设计文件”(两套)、“沿线设施及场站房屋建筑初步设计文件”(两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两套)、地震危险性分析报告、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意见 (两套)。
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还应提供“特殊场地的遥感地质报告、物探报告、河工模型试验报告及其他专题勘察研究报告”(两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两套)等相关资料。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公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18.03.20•【字号】黑交规〔2018〕5号•【施行日期】2018.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公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黑交规〔2018〕5号各市(地)交通运输局,省农垦、森工总局交通运输局,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现将《黑龙江省公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关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函告厅建设管理处,以便修订时研用。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2018年3月20日黑龙江省公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试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我省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质量,加强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设计文件审查监督制约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是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各方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除报交通运输部审批外的新建和改(扩)建的国省道、农村公路、单独立项桥梁以及其他公路项目的设计文件审查,其中:国省道项目设计文件审查应严格执行本办法,农村公路、单独立项桥梁及其他公路项目设计文件审查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公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是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照国家和省级地方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对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方案合理性、结构安全性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及造价控制等方面进行监督和审查。
第五条设计文件编制必须符合交通运输部现行《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设计文件图表示例》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公路可研报告设计文件审核咨询工作程序公路可研报告设计文件审核咨询工作程序公路可研报告设计文件审核咨询工作程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明晰责任,加大审查力度,提高审核质量,加快审核速度,强化设计管理,不断提高设计质量,全面搞好交通项目前期技术咨询工作,确保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交通厅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公路前期技术审核咨询工作程序。
第二条本程序适用于陕西省重点公路(高速、一级、二级公路)建设及大中修养护工程项目前期技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方案调查报告、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技术文件的审核咨询工作。
一般公路(三级、四级及等外公路)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本程序中,工程项目评估是指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技术审核咨询活动,工程设计审查是指设计阶段的技术审核咨询活动,审核咨询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技术审核。
第四条审查评估项目工作流程如下:省厅通知(委托)、接收文件、符合性检查、成立项目(专家)组、阅读文件、汇总意见(预备会议)、现场调研(审查评估会议)、编制审核咨询报告、审定咨询报告。
第二章相关职责第五条政府主管部门指定(委托)交通技术咨询公司完成专项技术任务,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参加,主持项目评估或设计审查活动,履行政府审批职能。
第六条建设单位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与交通技术咨询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提供有关技术资料,承担现场调研服务和会务工作,督促设计单评估审查单位(或审核单位)位和咨询单位完成有关事项。
第七条交通技术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审阅文件,形成现场调研咨询意见,根据现场调研会议精神,形成审核咨询意见和审核意见(包括预评估意见或行业预评估意见、评估意见、预审查意见或行业预审查意见),分别报送省交通厅和建设单位,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完成委托事项,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第八条厅交通工程定额站现阶段负责审核工可研估算和设计概算、预算。
在审核过程中,要与交通咨询公司造价审核人员充分协商、沟通,在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给省厅出具审核意见。
浙江省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审查要点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加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与管理,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投资,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交通部《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和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参考《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审查要点。
第2条本审查要点适用于省内新建和改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文件的咨询审查,其他公路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3条初步设计审查分为政策性审查和技术性审查,政策性审查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审查要点主要涉及技术性审查部分。
第4条技术性审查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是否符合“工可”批复要求;2、设计文件深度及内容是否符合编制办法规定;3、设计文件是否执行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4、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安全的原则,并正确处理好安全与耐久、环保、经济、实用、美观、节约资源等的关系;5、工程勘察报告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深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6、是否损害公众利益;7、交通主管部门要求审查的其他内容。
第5条提交设计审查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政府有关部门对上一个基本建设环节的批准文件及附件;2、审查合格的工程勘察报告;3、全套设计文件(含必要的计算资料);4、审查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6条审查要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结合项目的实际提出明确的结论。
优化建议要提出明确的方案和量化指标,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有利于设计优化完善。
第7条高速公路项目的咨询报告及专家审查意见按设计文件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项目概况、总体评价、总说明书、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梁涵洞、隧道、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环境保护、其他工程、筑路材料、施工方案、设计概算及基础资料等。
其他等级公路项目参照编写。
浙江省交通厅关于绍兴至诸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08.11.25•【字号】浙交复[2008]154号•【施行日期】2008.1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交通厅关于绍兴至诸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浙交复〔2008〕154号)绍兴市交通局:《绍兴市交通局关于要求审批绍兴至诸暨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图设计的请示》(绍市交〔2008〕70号)收悉。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绍兴至诸暨高速公路工程初步设计批复的函》(浙发改设计〔2008〕64号)确定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设计方案和批复概算,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该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公司对该施工图设计进行了初审。
2008年8月29日,绍诸高速公路绍兴市直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对该施工图进行了审查,提出了专家组意见。
之后,设计单位根据咨询单位的初审意见和专家组意见对该施工图设计进行了修改完善。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同意绍兴至诸暨高速公路工程起于上虞市道墟镇,与上三高速公路连接,沿线经上虞市道墟镇、绍兴县陶堰镇、富盛镇、平水镇、绍兴市越城区皋埠镇、绍兴县兰亭镇、诸暨市枫桥镇,终点为高湖沿与诸永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62.462km。
全线设上虞、诸暨东枢纽互通2处,设富盛吼山、平水、绍兴、兰亭、全堂、枫桥互通6处(其中兰亭互通兼预留枢纽),预留陶堰互通1处,设绍兴服务区1处,设管理中心(兼隧道管理站)1处。
设置富盛吼山、平水互通立交连接线,共长4.45km。
上三高速公路SK1+260-SK4+530路段约3.27km拓宽至六车道。
二、同意本项目按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6.0m,分离式路基宽度13.0m,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上三高速公路3.27km拓宽路段按照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33.5m,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互通立交连接线按照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度12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II 级。
公路设计咨询审查方案一、引言公路设计咨询审查涉及了公路建设计划、设计方案、施工图等多个环节。
对于公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公路设计咨询审查,既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建设效率和降低建设成本的有效途径。
因此,本文将从公路设计咨询审查的意义、目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方案,以期为公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提供参考。
二、公路设计咨询审查的意义公路设计咨询审查是公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经济等方面。
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 保证公路工程质量公路设计咨询审查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审查工作,可以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可行、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等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及时的改进和优化建议,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二) 提高建设效率公路设计咨询审查是提高建设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审查,可以在设计方案编制前发现问题,及早提出意见和建议,避免后期不必要的修改和重复投入,有效地提高建设效率。
(三) 降低建设成本公路设计咨询审查是降低建设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审查,可以在设计阶段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优化的解决方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三、公路设计咨询审查的目的公路设计咨询审查的目的是确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挖掘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推进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主要目的如下:(一) 确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审查人员应对设计方案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评估,确定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同时,应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对工程架构、施工工艺、经济适用性、环保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二) 挖掘存在的问题审查人员应对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可行、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等问题进行挖掘,以及对可能出现的施工风险等因素进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及时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XXX公路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咨询报告XXX 公路勘察设计院二O—一年十一月参加咨询人员名单1 概述 (1)1.1 咨询依据.................................................................. 仁1.2 咨询内容.................................................................. 仁1.3 咨询过程.................................................................. 仁1.4 建设规模.................................................................. 仁1.5 技术标准.................................................................2..2总体评价及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3)2.1 总体评价..................................................................3.2.2 对工可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3.3 总说明书、总体设计 (4)3.1 总说明书.................................................................4..3.2 总体设计.................................................................4..4路线 (1)4.1 概况及评价.............................................................. 1..4.2 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走向............................................. 1.4.3 路线方案................................................................. 1..4.4 平、纵面设计.............................................................. 2.5路基、路面及排水 (3)5.1 路基横断面................................................................ 3.5.2 不良地质与特殊路基........................................................ 3.5.3 土石方与取土、弃土....................................................... 4.5.4 路基防护................................................................ 4..5.5 路面工程................................................................. 4..5.6 路基、路面排水........................................................... 5.5.7 筑路材料................................................................. 5..6桥梁、涵洞 (6)6.1 共性问题 ................................................................. 6..6.2 具体意见 ................................................................. 6.. 7平面交叉 (9)8其他工程 (10)9设计概算 (11)10工程地质勘察 (12)1概述根据《XXX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修编)(2008-2020)», XXX域城镇体系按照点轴发展模式,建构“一心、两翼、两轴、三片”的城镇空间布局,通过建立一个主增长极、两个次增长极,发挥县域中心城镇的辐射作用,加强两条主轴联系,尤其是南北轴(省道XXX线)带动全县三块经济区。
X X X公路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咨询报告XXX 公路勘察设计院二○一一年十一月参加咨询人员名单目录1概述 (1)1.1咨询依据 (1)1.2咨询内容 (1)1.3咨询过程 (1)1.4建设规模 (1)1.5技术标准 (2)2总体评价及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3)2.1总体评价 (3)2.2对工可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3)3总说明书、总体设计 (4)3.1总说明书 (4)3.2总体设计 (4)4路线 (1)4.1概况及评价 (1)4.2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走向 (1)4.3路线方案 (1)4.4平、纵面设计 (2)5路基、路面及排水 (3)5.1路基横断面 (3)5.2不良地质与特殊路基 (3)5.3土石方与取土、弃土 (4)5.4路基防护 (4)5.5路面工程 (4)5.6路基、路面排水 (5)5.7筑路材料 (5)6桥梁、涵洞 (6)6.1共性问题 (6)6.2具体意见 (6)7平面交叉 (9)8其他工程 (10)9设计概算 (11)10工程地质勘察 (12)1概述根据《XXX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修编)(2008-2020)》,XXX域城镇体系按照点轴发展模式,建构“一心、两翼、两轴、三片”的城镇空间布局,通过建立一个主增长极、两个次增长极,发挥县域中心城镇的辐射作用,加强两条主轴联系,尤其是南北轴(省道XXX线)带动全县三块经济区。
现有XXX公路穿越XXX城路段,已严重街道化,非机动车和行人对交通的干扰较大,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较低。
省道XXX公路工程的建设对于支撑XXX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减轻XXX城区的交通压力,提升XXX的整体形象,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咨询依据1) 省道XXX公路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咨询合同。
2) 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省道XXX公路工程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
3)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 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现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等。
1.2咨询内容根据合同要求咨询内容包括总说明书、路线、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梁与涵洞、平面交叉、筑路材料、地质勘探等内容,分别从文件编制深度、方案的合理性、结构的安全性、特殊路基的稳定及技术指标掌握的合理性等方面,提出咨询意见。
本咨询报告仅针对提交的设计文本文件进行咨询审查。
1.3咨询过程本院接受业主委托后,根据委托书要求及项目的进展情况,我院咨询人员经常与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本项目的相关人员联系、协商设计咨询相关事宜。
2011年7月3日~23日抵达项目所在地进行了初测外业资料收集咨询工作。
根据现场提供的资料,从外业资料收集、记录及路线方案、构造物布置、地勘资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
1.4建设规模省道XXX公路工程起点位于XXX城南,接武汉至XXX一级公路(原XXX公路),向东经家楼南、邓楼南只牛石山北,跨越倒河至大湾南,在祖气站东与省道长线交叉后,转而向北经郭受西与天然气管道武线交叉后至吴远林西,经林西至下家湾东,经何家湾西、家湾东至周家东,再向右拐至屋湾北接上省道XXX线。
路线全长约13.493km。
共设置大桥454.24m/2座,涵洞41道。
设平面交叉13处(与公路交叉)。
1.5技术标准本项目采用设计速度80km/h的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4.50m。
桥涵与路基同宽。
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各项技术指标采用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的相关技术指标。
具体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表的技术标准符合工可批复意见,采用主要技术指标基本适宜。
2总体评价及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2.1总体评价1)在本项目初步设计中,设计单位较好地贯彻执行了本项目工可的批复精神,对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对路线、路基路面、桥梁、平面交叉等方案进行了较为合理的优化。
2)各项工程方案较为合理,主要技术指标满足部颁标准、规范规定;初步设计深度较合适,图表内容较齐全,基本符合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
3)全线路线布设较好地结合了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平面线形较顺适、流畅,纵面设计较均衡、合理,平纵配合比较协调;全线桥涵构造物布置基本合理,墩、台等结构形式选型适当;主要技术指标基本满足部颁“技术标准”、“规范”规定。
全线地质调查勘探资料及结论基本满足初步设计要求。
4)初步设计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合理。
建议下阶段结合沿线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对局部路段平纵面进行优化调整,以减少高填深挖和桥粱工程,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节约用地,节省工程投资。
5)建议初步设计的工程规模与工可进行对比。
6)本项目初步设计尚有一些差错、遗漏和不妥之处,建议设计单位根据本报告咨询意见进行核实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2.2对工可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1)主线采用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基本符合本项目工可批复精神。
2)路线、路基路面、桥梁等方案基本符合审查意见精神。
3总说明书、总体设计说明书内容基本符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编写要求,工程设计方案论证较充分,但路基防护、路面结构方案深度尚显不够,建议进一步完善、补充。
3.1总说明书1) 本项目存在远期规划问题,应对近期、远期规划工程项目内容进行阐述,对于远期规划工程项目也应提供简要说明。
如:路基加宽拼接方式是一侧加宽还是两侧加宽、技术标准等相关内容。
2) 对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交待过于简单,应结合批复意见的内容有重点地加以说明。
3) 充实防护、排水工程所用土工合成材料规格、质量要求。
4)充实路基防护方案比较内容。
5)充实路面结构方案内容。
3.2总体设计1)关于公路平面总体设计说明应重点说明技术标准的掌握、指标的选用、平纵横配合、平面交叉布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利用、返耕还田以及与路网、水利、沿线城镇、工矿等配合协调情况,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2) 关于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1) 应示出改路位置,以及弃土场位置和数量。
(2) 宜示出边坡加固型式(可用符号表示,亦可用文字表示)。
(3) 补充图例。
4路线4.1概况及评价本项目路线全长13.493km。
平纵线形布局合理,能较好地与沿线地形、地物相适应,技术标准掌握恰当,平纵配合较好,技术指标运用基本合理,采用的技术指标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路线设计规范,设计图表基本完备,设计文件基本符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
主线主要技术指标表4.2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走向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路线走向符合工可批复意见要求。
4.3路线方案设计单位结合工可审查、审批意见及外业勘察之后的多次专家审查,对路线方案进行了充分研究,路线较好地适应了沿线地形、地物的变化,与构造物、平面交叉及其它工程设施、地方规划、环境等总体配合较协调,平面线形顺适,技术标准掌握适当,采用的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工可批复及专家评审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研究落实。
结合现场条件,对初步设计局部路段的平、纵线形作了进一步优化调整。
1) 对起点处的平曲线半径进行了适当调整,以适应地形变化,减少挖方与边坡高度,避免了缓和曲线伸入河南境内。
2) 为减少占用农田和借方量,对K6+500~K8+000、K10+300~K12+900段进行深入研究,按照专家意见在方案设计线位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3) 本段为丘陵地形,按专家意见,将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8000m调整为≥10000m,全线调整5处,对工程量影响甚微,改善了行车条件。
4.4平、纵面设计全线共设平曲线43个,平均每公里设交点0.563个,路线增长系数1.058,最小平曲线半径1600m,直线最大长度1970m,平曲线长占路线长的75.622%。
纵面共设竖曲线96个,平均每公里变更1.258次,最大纵坡3.5%,最短坡长43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10000m,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6900m,竖曲线长占路线长的53.752%。
以下意见供设计参考:(1) K22+000~K23+000总挖方87552m3,总填方219722m,该处纵坡坡长2135m (i=2.562%),建议研究增设一个坡点,以减少填方与占地,建议纵坡作如下调整。
(2) K25+000~K28+000段挖方276330m3,填方299763m3。
据每公里土石方量表中废方89043m3(其中土方8103m3),此废方用作挖淤、软基回填,再调入所差填方。
该段本身就欠方这种调离方式是否合理,一般调配首先满足本段需要,多余土石方调出或废方,如欠方则调入或借方,上述调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①产生重复运距。
②挖淤、软基回填一般处于施工前期,容易产生工期冲突。
③请核查每公里土石方调配是否平衡。
其它合同段亦存在类似现象。
5路基、路面及排水项目区位于X省东北部,大山南麓。
地貌为构造剥蚀小丘陵与河流、冲沟冲积平原相间。
地形起伏不平。
丘陵多为圆浑岗垅。
平原狭窄,多为带状冲沟。
相对高差不大,一般丘陵海拔高程70~110米,最高点126米。
平原低地一般高程60~70米,最低处位于K3+700~K5+600倒河地段,最低点高程40米。
通过查阅设计文件,认为路基设计内容较完备,文件主要内容编制符合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要求。
防护工程、取土设计、路基排水设计,筑路材料设计能较好地适应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貌、地质、气候特点,采用成熟有效的工程方案,体现了安全、合理、经济、环保原则。
5.1路基横断面路基标准横断面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路基宽为24.50m。
路基横断面尺寸为:0.75+2.5+2×3.75+0.5+2+0.5+2×3.75+2.5+0.5=24.5(m) 。
路拱横坡:路面2%,土路肩4%。
设计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1) 填方路基,护坡道宽度应依边坡高度分段确定为1m/2m,节约用地。
2) 挖方路基,碎落台宽度应依边坡高度、地质条件分段确定为1m/2m。
5.2不良地质与特殊路基1)设计针对填挖交界区及桥头过渡区采用土工格栅补强,方案适宜。
2)对浅层的软弱土层路段采用换填碎石土,方案可行。
3)进一步核实沿线特殊路基的发育情况,如软土、膨胀土等,对工程产生不良影响的,应采取有效的处治措施,确保施工与运营的安全。
4)深挖路堑最大边坡高度达到26m,建议对K0+350~K0+900、K3+300~K3+860段路线平纵进行适当调整,以减少此段落深挖高填。
5)全线深挖方较多,边坡坡度较高,应加强深挖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研究,结合地质情况等,合理确定坡率与加固形式。
下一阶段应进一步加强深挖方路段的地质勘察工作,优化路线平纵面,降低边坡高度,注重分析研究,确定合理的加固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