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障碍理论的婴幼儿服装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697.37 KB
- 文档页数:6
新型儿童智能定位服装设计论文1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与传统服装相比,智能定位服装不仅具备满足服装基本功能需求,更能实现穿着本体在特别环境下的定位搜索功能。
然而,在实际设计和市场应用过程中,智能定位服装均存在服用性能和定位信号等方面的缺陷。
与传统服装区别,智能定位服装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设计对象确立。
智能定位服装设计在确定目标消费群时,因明确规定对象的年龄要求以及系统分析穿着者的活动轨迹,确保特别消费群体的建立。
②定位元件性能检测。
在进行服装设计之前,将选定的定位元件进行功能性测试,明确信号传输的连续性、定位信号反馈的即时性以及内部定位模块间的协调性。
③定位元件设计于服装里。
在进行与服装结合设计时,在保证服装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定位元件与服装的融合是整个智能服装设计的关键点和难点。
④智能定位服装原形测试。
在整个智能服装设计的最后阶段,对定位服装在真实穿着环境下的基本功能测试。
在智能定位服装设计中,其中步骤3中服装舒适性和保养性是整个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定位元件各组合模块体积过大,选择服装部位不明确,当模块设计在服装面料上,会造成服装舒适性降低,虽然智能模块能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但总体服用性能降低。
此外在定位服装后整理过程中,由于定位模块内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连接,在服装洗涤和熨烫中,难以完成服装整体保养的一致性,而需将定位模块与服装进行分离,长期以往,造成定位模块定位信号减弱,定位精准度下降,以此增加服装保养的难度和提高劳动成本。
因此,对于智能定位服装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定位元件与服装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根据传统服装设计原理,并结合服装安全设计方法,绘制服装安全设计方法三角图。
首先,将传统(Trdition)元素作为智能定位服装的理论基础,与传统服装一样,在满足服装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时,传统文化需求亦是消费者日益追求的内在精神;其次,时尚(Fshion)元素是智能服装设计的重点。
0-1岁婴儿服饰设计
0-1岁婴儿服饰设计
0-1岁婴儿服饰设计探讨
0-1岁被称为婴儿期,针对不同月份婴儿的体型及生理特点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
式设计、服装面料选择等方面对婴儿服饰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婴儿服饰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和服装工业发展的日益细化,婴儿服饰已成为倍受关注
的服饰大类,消费者对婴儿服饰用品的设计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婴儿期的生理
特点,婴儿服饰设计最主要的原则是安全、舒适和实用。
一、0-3个月婴儿服饰设计
0-3个月大的婴儿被称为新生儿。
新生儿最大的特点是头大身小,颈极短,肩圆且小、胸部与腹部突出,背部曲率小,腿部呈弯曲状,常被形容为青蛙腿。
新生儿睡眠时间长,
运动量小,基本处于仰卧状态。
根据新生儿的这些体型特征,在其服装设计上力求容易穿脱,方便哺乳和换尿布。
此时期服装应设计成前面开口,后背处不要添加任何的装饰和扣
合物,以满足婴儿仰卧舒适的需要。
此时期最为常用的服装为和尚服,一般设计为系带式。
考虑到婴儿安全上的需要,带子不能太长,一般系在腋下。
对于此时期的婴儿,特别是刚
出生不久的小婴儿来说,套头式和带扣子的上衣都不是很实用,安全和舒适是最重要的。
在服装结构设计上要尽量减少服装的分割和接缝,可以采用缝边外翻或无缝缝合技术。
对
于家长来说,0-3个月婴儿最麻烦的就是大小便的护理,如果家长给婴儿全程使用纸尿。
基于婴幼儿认知角度下的婴童纺织品设计婴幼儿是社会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在逐渐发展。
婴童纺织品设计在提供舒适和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婴幼儿认知的角度,探讨婴童纺织品设计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婴幼儿的感官发展在早期非常关键。
他们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来感知世界。
因此,纺织品的质地、颜色和图案对婴幼儿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柔软、亲肤的纺织品可以提供舒适的触感,有助于婴幼儿建立安全感和亲密感。
同时,明亮而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促进他们对物体的认知和探索。
图案设计应简单,易于识别,以帮助婴幼儿理解和记忆。
其次,婴幼儿的运动发展也需要考虑在设计中。
纺织品的材料应具有适当的弹性和透气性,以支持婴幼儿的自由运动和呼吸。
对于正在学习翻身、爬行和行走的婴幼儿来说,纺织品的设计应考虑到提供舒适的空间和足够的灵活性。
此外,纺织品上的装饰物和附件应该是安全的,以避免婴幼儿因误食或窒息而受伤。
再次,婴幼儿的认知发展需要通过各种刺激来促进。
纺织品设计可以通过嵌入不同纹理和材质,以及添加音效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刺激。
婴幼儿可以通过触摸、听觉和视觉感受到不同的纺织品特性,从而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最后,婴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互动。
因此,纺织品设计应鼓励互动和合作。
例如,设计可以包括可拆卸的部分,婴幼儿可以与家长一起进行组装和拆卸。
这种互动过程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婴幼儿的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婴幼儿认知角度下的婴童纺织品设计对于婴幼儿的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设计应关注婴幼儿的感官发展、运动发展、刺激和互动等方面的需求,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认知基础。
通过精心设计的婴童纺织品,我们可以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和有益于认知发展的环境。
基于感性工学的功能性婴幼儿服装设计研究王洋;王小雷;邓曼玉【摘要】文章探讨了如何运用感性工学原理设计功能性婴幼儿服装,运用消费者辅助决策系统将消费者的感性意象进行多层次分析,从安全性、舒适性、功能性和美感4个感性概念进行深入探讨,确定了功能性婴幼儿服装的优化设计模型,并据此提出了设计方案.【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8(000)009【总页数】4页(P88-91)【关键词】感性工学;功能性;婴幼儿服装;消费者评价【作者】王洋;王小雷;邓曼玉【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2婴幼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没有安全意识、卫生意识以及自理能力,因此在婴幼儿服装设计中,功能性是重要的设计点。
但市场调查发现,市面上的功能性婴幼儿服装在质量、款式造型、功能集成等方面依旧存在问题,婴幼儿服装的功能性所涉及的层面依旧局限在安全防护、舒适等基本要求上,同质化现象严重。
同时,目前对婴幼儿服装功能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功能性设计;二是针对无障碍性、益智性、安全卫生性等较为具体的功能点进行设计。
不同的设计角度开拓了婴幼儿服装的设计视野,但对功能性的理性分析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消费者对功能性婴幼儿服装的感性需求。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以消费者的感性意象为出发点,运用感性工学原理对功能性婴幼儿服装设计进行探讨。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市面上功能性婴幼儿服装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运用感性工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消费者的感性意象进行分析,得出消费者感性需求与设计师设计元素的对应点,最后得出基于感性工学的功能性婴幼儿服装优化设计模型及相关设计方案。
1 功能性婴幼儿服装存在的关键问题1.1 服装功能性单一中国服装市场中的婴幼儿产品除却基本的穿着功能外,其设计更为注重天然面料的选用,商家也常常以此作为主要卖点。
与此同时,组合销售模式在家长圈子中也成为了一种潮流。
王琪“非常美”无障碍服装彰显大美“无障爱”文:本刊记者 赵悦、董潇如今中国的时尚产业崛起,拥有了很多产品远销全球的国际化设计师,但遗憾的是属于中国残疾人的服装产业缺席了。
这些看似普通的话题,其中蕴含“人文”与“技术”双重学问,为此北京服装学院无障碍服装研究中心的开发团队在此倾注了大量研究。
《时尚北京》杂志特此采访了北京服装学院无障碍服装研究中心主任—王琪,请他来谈谈“非常美”无障碍服装。
“非常美”无障碍服装从现实需求出发,从体型特征、运动原理、障碍点与着装需求出发,保持着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为引领的同时,在功能与艺术间穿梭。
2019年12月22日下午,在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1号秀场召开了“非常美”无障碍服装发布会,演绎了一场熨帖温暖的时尚设计变革。
衣者如人,千人千面。
服装的通用设计也要建立在“千人千面”的基础上,既要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也要有适应群体性的功能、特点的定位。
为解决残疾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在生活中服装穿着的不同需要,此次发布会亮相的设计着眼于功能性与便利性的解决与提升。
设计轮椅快穿裤,通过版型的研发设计结合柔软耐磨的面料,满足残疾人舒适温暖与快速穿脱的需求,并将口袋位置调整到裤腿,便于久坐人们的使用;设计前短后长、袖口耐磨的上衣,设计团队将衣服前片适当缩短,久坐会让衣服堆叠,麻烦又多余,袖口与腋下使用耐磨材质,便于操作轮椅与拄拐,延长衣服使用寿命;设计L型自发热羽绒服,采用三片式结构,分体设计更符合残疾人朋友的穿着情景,舒适温暖。
中国残联张海迪主席说过“越是残疾,越要美丽。
”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残障群体和“北服人”。
希望未来大家一起努力,在无障碍服装研制方面做出“中国特色”“中国品牌”和“中国方案”。
北京服装学院无障碍服装研究中心主任 王琪96。
科技风2017年3月下科技创新D01:10.19392/ki.l671-7341.201706016浅谈基于益智功能的婴幼儿服装设计卢向飞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2000摘要:文章对婴幼儿服装的益智功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针对基于益智功能婴幼儿服装的内容从造型、色彩以及面料三方面的设计分别进行 阐述。
这就表明仿生设计方法在婴幼儿服装设计中加以应用,对于婴幼儿学习知识与开发智力都有帮助。
关键词:益智功能;婴幼儿服装设计;内容目前,市场上婴幼儿益智玩具比较多且销售情况良好,主要在于这 些益智玩具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相符,与消费者的需求相符,能够 很好地促进婴幼儿智力的发展。
婴幼儿服装也是生活必需品之一,因而 考虑将益智因素融入其中,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开发。
1益智婴幼儿服装的功能益智型婴幼儿服装指的是“利用服装促进婴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健 康发展,促进其在认知世界、开发想象力、艺术素质等方面的提高”[1]。
拥 有益智功能的婴幼儿服装在功能上有着下面几点表现。
1.1与婴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婴幼儿的身体发展包括了很多方面,有感官、身体动作、体格以及 体能的发展。
为了与婴幼儿身体发育相适应,就要着重设i十好婴幼儿服 装的款式造型。
婴幼儿的衣服不能太紧身,应该有更大的放松量,这样 才能为婴幼儿的肢体动作学习提供便利。
1.2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增加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将一些知识信息融入到设计的服装中,以便孩子获取自然、社会方 面的知识,促使其某些方面的技能或是观察等能力得到锻炼。
在穿衣的 同时经过婴幼儿的观察,就潜移默化地获得了这些知识或技能,这就在 无意中逐渐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1.3发展思维能力将很多元素融入服装中,都是有助于发展婴幼儿的注意力的,而且 面料图案还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诸如空间思维力和想象 力,以及形象记忆力等[2]。
1.4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婴幼儿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色彩搭配、面料图案等方面的服 装设i十来实现。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肢体残障儿童辅具研究王琳【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肢体残障人群辅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以肢体残障儿童为设计对象的辅具产品却较为匮乏.本文首先陈述了肢体残障儿童现状以及复健辅具发展形势,其次从生理、心理、行为特征、认知能力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肢体残障儿童的特征,将通用设计理念导入到复健辅具设计中来,从现有的产品设计缺陷与不足中,概括出一系列符合当今时代儿童复健辅具设计要求,探讨当代肢体残疾儿童复健辅具设计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家具与室内装饰》【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2页(P56-57)【关键词】通用设计;肢体残障;儿童;复健辅具【作者】王琳【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664.01儿童是人类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途。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而所谓肢体残障,简而言之则是四肢残障或四肢躯干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导致肢体残障的原因主要包括上肢或下肢因外伤,因病变而截肢;发育异常先天性残缺畸形等。
肢体残障儿童可以借助具有恢复功能的辅助器具,有效的代偿其缺失的机能,帮助更快的恢复身体机能。
因此,一款更加舒适、安全的复健辅具产品不仅有助于提升康复效率,对于儿童未来生活、家庭以及社会都有极大的重要意义。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截至2007年5月28日显示,残疾人数中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1],其中肢体残障儿童48万人。
农村肢体残障人口相较于城镇占比重较大,这意味着肢体残障儿童的康复工程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市场上有关于肢体残障儿童复健辅具产品有轮椅、助行架、上下肢矫形器、下肢关节屈伸行走踏步机、站立架等等[2]。
但国内儿童肢体残障产品行业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①肢体残障人士辅具种类多样,但针对肢体残障儿童的产品却较为缺乏,国内的医疗辅助器具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产品销售价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