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递增负荷运动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468.00 KB
- 文档页数:88
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胸腺上皮结构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摘要】长期递增负荷运动是一种常见的体育锻炼方式,其对胸腺上皮结构和甲状腺激素可能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胸腺上皮结构的影响和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运动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机制。
本文通过相关实验设计和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揭示了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胸腺上皮结构和甲状腺激素的综合影响,并对其研究意义和未来展望进行了探讨。
这一研究有助于指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并丰富了对运动与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的认识。
【关键词】关键词:长期递增负荷运动、胸腺、甲状腺激素、上皮结构、影响、机制、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分析、综合影响、研究意义、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胸腺是一种位于胸腔内的淋巴器官,对机体免疫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内最主要的细胞类型,其结构和功能对免疫系统的正常发挥至关重要。
长期递增负荷运动是一种持续性的负荷训练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和康复中。
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胸腺上皮结构的影响尚未得到全面的研究和了解。
研究发现,运动对免疫系统有着显著的影响,而胸腺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受到运动的影响。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短期、高强度的运动对胸腺的影响,而对于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胸腺上皮结构的影响尚未有系统性的探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方法,系统研究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胸腺上皮结构的影响,为深入了解运动对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1.2 研究意义胸腺上皮结构的改变可能会影响胸腺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
而甲状腺激素则在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可能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对胸腺和甲状腺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机制,还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提供参考。
研究胸腺和甲状腺在运动中的响应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的疾病,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递增负荷运动对50~59岁不同脉搏波传播速度人群血管机能影响严华瑾;陈乐琴【摘要】目的:研究50~59岁不同脉搏波传播速度人群在逐级递增负荷实验中血管指标的变化,为其有效运动、避免运动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3名50~5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定运动中该人群的心率、血压、脉搏波传播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等血管机能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1)ba-PWV>1700cm/s人群比ba-PWV< 1400cm/s人群、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普遍肥胖;(2)ba-PWV>17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 < 1700cm/s人群安静状态下收缩压高于ba-PWV<1400cm/s人群,具有显著性差异;(3)在递增负荷运动中ba-PWV< 14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舒张压始终在正常范围内,ba-PWV> 1700cm/s人群在负荷大于100W后舒张压迅速上升,超过正常范围;(4)ba-PWV>17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 1700cm/s人群在递增负荷实验中均有超过40%的受试者因为血压过高而终止实验.结论:(1)ba-PWV> 1700cm/s人群多伴有肥胖症状;(2)ba-PWV> 1700cm/s人群可能会是运动中心血管风险事件的高发人群;(3)ba-PWV<1400cm/s人群和1400cm/s<ba-PWV<1700cm/s人群运动中心率、血压上升平稳,上升速率小于ba-PWV> 1700cm/s人~群;(4)普通人的运动心血管危险可有效的用脉搏波传播速度进行预测,防止运动风险的发生.【期刊名称】《辽宁体育科技》【年(卷),期】2014(036)002【总页数】4页(P34-37)【关键词】脉搏波传播速度;逐级递增负荷实验;血管机能指标【作者】严华瑾;陈乐琴【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0;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西临汾0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1近年来随着运动猝死事件的频繁发生,运动安全已成为人们健身运动时基于科学性与安全性考虑的首要因素。
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Ch、DA、NA、AD的影响曾志刚;郝选明;邱红;李梦军;张崇林;刘绍生;邹利民;萧建华【摘要】目的:在大鼠进行6周递增负荷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下丘脑弓状核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D)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信息,观察其变化特征,探计其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ACh、DA、NA、AD的表达.结果:在一次负荷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ACh变化不明显(P>0.05),DA运动后即刻变化不大,运动后3h下降(P<0.05),NA变化表现不一(P>0.05),AD运动后明显升高且恢复期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在6周运动训练过程中,ACh有降低趋势但变化不明显(P>0.05),DA变化不明显(P>0.05),AD先增加而后逐渐回降(P<0.05),NA可能与AD的变化一致.结论:在一次负荷运动中,下丘脑弓状核ACh、NA、AD与运动应激HPA轴的兴奋有密切关系,AD是促进HPA轴兴奋的主要因素之一.在6周运动训练过程中,HPA应激轴的兴奋可能在运动适应初期由NA、AD,后期由ACh起主导作用.【期刊名称】《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年(卷),期】2012(028)002【总页数】3页(P121-122,132)【关键词】递增负荷运动;神经递质;弓状核;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作者】曾志刚;郝选明;邱红;李梦军;张崇林;刘绍生;邹利民;萧建华【作者单位】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吉安343009;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江西吉安343009;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江西吉安343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R338在运动应激反应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发挥调节作用。
2019年第08期(上) 人体运动科学 ◆130一、耐力水平对每搏输出量的影响一些早期的研究表明,训练有素的耐力运动员和未经训练的受试者SV 对运动的反应存在差异。
后续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Longhurst 和Fisher 假设:运动员按照大强度但在力量和耐力调节训练方面取向不同的训练方案训练,心脏和血管床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基于这个假设,Alberto 等人为了研究不同训练类型运动员在渐进式运动的每搏输出量的反应,对18名男性受试者进行了运动测试优化的纵向研究。
受试者分为三组,一组运动员由6名竞赛长跑运动员组成,主要进行耐力运动,每星期跑6天,平均速度为13.8(SD 3.6)公里,每星期跑84(SD 11)公里,每星期跑61(SD 14)分钟。
另一组运动员以力量调节成分为主(排球运动员),6名排球运动员(在第三赛区球队打球)训练2小时(有氧和无氧运动交替),第三组由6名受试者组成,他们都从事久坐的职业,没有定期的体育活动。
结果表明,尽管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的静息心率、每搏输出量和体重与运动男性相似,但与运动男性相比,训练有素组运动后的每搏输出量、心室充盈和心肌收缩力明显增强。
然而,与久坐不动的男性相比,运动组的男性在测功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每搏输出量和心室充盈率。
Alberto 等人的结论是,有氧训练的男性的心室性能的阻抗心电图指标优于那些运动的人以及具有相似的静息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未经训练的人。
此外,具有较大静息每搏输出量的运动者的心室表现优于久坐者。
运动生理学家POWERS 和WILMORE 认为,在分级运动中,每搏输出量(SV)和心率(HR)均呈线性增长,直到最大耗氧量(VO2max)的40%左右。
超过这一点,心输出量(Q)的增加只依赖于HR 的增加,因为SV 在未经训练和经过训练的耐力运动员中都处于稳定或仅略有增加。
SV 的稳定可能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逐渐减少有关。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专业实践能力》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患者,男性,66岁,脑出血后2个月,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给患者作评测,让患者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说出动物名称,结果患者说出2个,该患者可能患有下列哪种障碍?()A、物体命名障碍B、完成句子障碍C、应答性命名障碍D、复述障碍E、自发命名障碍正确答案:E2.治疗关节挛缩,运动疗法中背手动作主要训练的是()。
A、肩关节外旋B、肘关节屈曲C、肩关节外展D、肩关节后伸E、肩关节内旋正确答案:E3.患者体内有金属异物时禁用高频电疗的原因何在?()A、金属物在电场中产生感应电场B、电流集中于金属物转变为磁能,磁又生电C、金属物在电场中发生感应电流D、金属物易于氧化、腐蚀、破坏E、电流集中于金属物转变为热能而烧伤组织正确答案:E4.若欲确定颈椎病患者是否适合牵引治疗,可先采用的方法为()。
A、机械牵引B、滑轮牵引C、电动牵引D、手法牵引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5.增强社会交往的作业训练是()。
A、歌咏比赛B、编织C、绘画D、木工E、泥塑正确答案:A6.当肌力至少达到几级时,可进行温水浴中运动,利用水的浮力消除部分肢体自身的重力,使运动易于完成?()A、4级B、1级C、5级D、3级E、2级正确答案:E7.偏瘫上肢两种协同运动出现的顺序为()。
A、屈肌通常先于伸肌B、屈肌通常晚于伸肌C、两者同时出现D、两者出现的先后不定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8.一偏瘫病人,用手扶着能够独立地从椅子上站起,Berg评分为()。
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正确答案:C9.渐进性抗阻练习需要患者完成3组重复的练习,若一患者膝伸展肌10次等张运动的最大负荷量为10kg,则患者第一组练习的负荷量为()。
A、2.5kgB、7.5kgC、12kgD、5.0kgE、10kg正确答案:D10.在进行脊柱侧弯矫正体操时,举起左上肢使肩带向右倾斜可()。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专业实践能力》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以下治疗不属于行为疗法和操作条件技术的是()。
A、厌恶疗法B、阳性强化法C、阐释技术D、系统脱敏治疗E、满灌治疗正确答案:C2.下列哪一项不是Bobath平衡反应促进方法中常用的体位?()A、肘撑俯卧位B、手膝位C、跪立位D、胸膝位E、站位正确答案:D3.失用症是()。
A、运动障碍B、实体感觉障碍C、听理解障碍D、高级脑功能障碍E、意识不清正确答案:D4.以下不是运动再学习方法训练原则的是()。
A、在训练之前或训练之初让患者尽力回忆病前能够的运动或活动B、在完全不能主动活动的阶段,不宜开展运动再学习方法C、加强言语指示和视觉反馈D、练习切合日常生活实际的、有目的、有功能的活动E、强调训练运动的控制正确答案:B5.一名白血病患者因肩关节疼痛拟进行运动疗法治疗,此时康复医师应特别注意的是患者的()。
A、心肺功能B、免疫功能C、血常规结果D、精神状态E、化疗药物正确答案:C6.渐进性抗阻练习第一级运动重复的次数为()。
A、患者尽最大努力重复B、5次C、根据患者可耐受程度而定D、10次E、20次正确答案:D7.应如何看待以退谐法调节短波、超短波的治疗剂量?()A、这是调节输出剂量的最好办法B、这是调节输出剂量的唯一办法C、治疗机所产生的能量能如愿输入患者身体D、治疗机所产生的能量不能充分输入患者身体,而且影响治疗机的寿命E、能减少治疗机输出的能量向四周空间辐射正确答案:D8.石蜡疗法具有()。
A、温热作用、机械作用、润滑作用B、机械作用、润滑作用、空化作用C、触变作用、空化作用、温热作用D、温热作用、机械作用、触变作用E、温热作用、机械作用、空化作用正确答案:A9.腰背部肌肉训练时,仰卧起坐练习主要锻炼()。
A、腰大肌B、腰背肌C、背部柔韧性D、骨盆肌E、腹肌正确答案:E10.在急性乳腺炎的早期进行超短波治疗时应采用()。
康复评定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第十一章步态分析一、名词解释:1.步行周期:是指人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时所经过的时间(2分)。
每一侧有其各自的步行周期(0.5分)。
每一个步行周期分为站立相和迈步相两个阶段(0.5分)。
2.步长:指人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时两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以cm为单位表示。
步长与身高成正比。
正常人约为50~80cm。
3.步宽:指两足跟中心点或重力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正常约为8±3.5cm。
4.足夹角:指足的中心线与同侧前行直线之间的夹角。
左右侧分别计算。
5.站立相(支撑相):是从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足尖离地的阶段。
也是该下肢承受重力的时间,约占一个步行周期的60%。
6.迈步相(摆动相):是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约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
7.目测步态分析法:由医务人员通过目测,观察患者行走过程,然后根据所得印象或按照一定观察项目逐相评定,做出步态分析结论。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成分较多。
8.偏瘫步态:常见于脑功能障碍的病人,表现为一侧膝关节活动范围下降,足下垂内翻,步行时出现骨盆上提,髋关节外展和外旋,使患肢步行时划一个半圆弧(划圈步态)。
9.剪刀步态:常见于痉挛性脑病,因髋关节内收肌痉挛,步行时常双侧膝关节相互摩擦,足尖着地,呈剪刀或交叉步态。
10.帕金森步态: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上肢僵硬而缺乏伴随运动,不能随意停止或转弯,呈慌张步态。
11.小脑共济失调步态:小脑障碍,患者不能走直线,呈曲线前进,双上肢外展以保持平衡(醉汉步态)。
12.臀大肌步态:臀大肌无力者,髋关节后伸无力,足根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后仰,形成仰胸挺腰的步态。
13.臀中肌步态:由脊髓灰质炎引起,一侧臀中肌麻痹时,不能固定骨盘,无力提起和旋转大腿,表现为行走时躯干向患侧弯,如两侧受损,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步。
二、填空:1.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频为,步速为,步长约为。
2022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考试真题卷(2)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疼痛的适应证不包括A.神经痛B・扭挫伤C.关节痛D.伤口炎痛E.肌痛2.关于超短波治疗咽炎错误的是A.治疗目的包括消炎、镇痛B・治疗目的包括防止炎症扩散C.用小功率治疗仪D.颈前部上下并置E微热量3.哪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方法不是物理方法A.超短波疗法B・旋磁疗法C.毫米波疗法D.局部注射治疗E・超声波疗法4.哮喘发作的康复方案A.放松训练B・紫外线治疗C・电疗法D・超声雾化吸入E.以上都是5.治疗喉炎的物理方法是A.紫外线照射B・感应电疗C・直流电碘离子导入D・毫米波疗法E.以上都是E・神经走行部位或神经节段9.用ADL的Barthel指数来评定某患者,表示患者生活能独立的是A.〉80分B.〉70分C・〉60分D.〉50分E.〉40分10.超短波治疗鼻窦炎错误的是A.采用小功率治疗仪B・上颌窦炎者两侧上颌窦区并置C.额窦炎者单极法置于额前D.全鼻窦炎是鼻窦区对置E.慢性炎症用无热量11.痉挛型脑瘫最主要的康复治疗原则是A.改善协调、平衡功能B•提咼肌力C14•有关肌纤维数目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在新生儿期以后就不再增加B・在发育以后就不再增加C.在成人以后就不再增加D.通过药物可以增加E.通过体力锻炼可以增加15•慢性韧带紧张症的主要病因以下哪项除外A.背肌疲劳B・腰骶关节不对称C.脊椎不稳D.骨质疏松E.腰骶部畸形16.在进行脊柱侧弯矫正体操时,提起左下肢使骨盆向右倾斜可A.引起胸椎右凸B・矫正胸椎左凸C・引起腰椎左凸D・矫正腰椎右凸E.以上都不对17.最大摄氧量的最大制约因素为A.做功肌摄取氧的能力B・心脏的功能C・性别D.遗传E・疾病18.痉挛型脑瘫治疗的首选方法是A.矫形手术B・肌力训练C.药物治疗D.Bobath法E.热敷或红外线19.对于部分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应尽量采取A.按摩B.被动活动C.传递冲动练习20•患者一下肢力量偏弱,若患者可先在仰卧位屈曲该髋关节,然后在治疗师帮助下完成全关节范围的屈曲运动,则这一运动称为B・电流集中于金属物转变为磁能,磁又生电C.金属物在电场中产生感应电场D.金属物在电场中发生感应电流E.金属物易于氧化、腐蚀、破坏23•偏瘫下肢屈肌协同动作和伸肌协同动作中均存在的部分为A・髋伸展B・髋内收C・膝屈曲D・踝内翻E・以上都不对24.胸椎右凸伴腰椎左凸患儿进行矫正体操须坚持至A・骨发育成熟B・终身C・脊柱侧弯改善D・脊柱侧弯完全消失E.成年25.应使用什么物品擦拭紫外线灯管A.干棉球B.75%酒精棉球C・新洁尔灭棉球D.湿棉球26般认为腰椎牵引时,要克服人体的摩擦力才可获得效果,腰椎牵引时产生摩擦力的重量约为人体体重的C・紫外线D・热敷E・红外线29•偏瘫患者的步态特征为A.患侧骨盆于摆动相抬高B・患侧髋关节于摆动相外展外旋C.患侧膝关节于摆动初期屈曲受限D.患侧踝关节于摆动相跖屈内翻E.以上全对30.29岁男性患者运动时的极量心率为A.161/minB・171/minC.181/minD.191/minE.201/min31•有关牵拉练习的注意事项,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避免牵拉双关节肌B・避免强力牵拉长期制动的肌肉与结缔组织C・避免牵拉水肿组织D・避免过度牵拉无力肌肉E・避免暴力或冲击力的牵拉动作32.为恢复脊髓损伤患者实用肌肉功能,肌力训练的目标至少要使肌力达到A.1级以上B.2级以上C.3级以上D.4级以上E.5级33.心功能分级下述哪项不正确A.—级可正常行走,快走引起呼吸短促B・二级时最大代谢当量为3METsC・三级者稍一走动即出现呼吸短促D.四级者只可静卧,坐位出现呼吸短促E.四级时最大代谢当量为1・5METs34.超短波治疗时输出电缆不得打圈是为了避免发生什么后果A.打圈处形成短路,烧坏电缆B・打圈处形成另一电场C.打圈处形成线圈,感应产生反向电流与磁场,减少对患者的输出D・电力线集中于打圈处E.容易搞错两个电极的位置35.颈椎牵引的治疗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解除肌肉痉挛B・增大椎间隙C.水肿的神经根制动休息D.使纵韧带松弛E.颈椎管纵径延长36•为增强和发展肌肉力量,选择锻炼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有关肌肉现有肌力水平B・病损的部位C.患者卧床时间的长短D.患者的年龄E.患者的性别37.睑板腺囊肿什么时候需要理疗A.—旦发现即理疗B・继发感染C.周围形成肉芽肿D・术前准备E.腺管结石阻塞38•下肢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去除外固定,练习完全负重行走的肌力要求为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39.等速测试时代表快速测试的角速度一般为A.30°/sB.60°/sC.90°/sD.120°/sE.180°/s40•横膈活动每增加lcm,可增加肺通气量A.50〜100mlB.100〜150mlC・150〜200mlD.200〜250nlE.250〜300ml41•蓝紫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总照射时间是多少A.6〜10hB.24〜48hC.3〜5hD.12〜20hE.1〜2h42.红外线照射治疗时应特别注意保护什么部位A.心区B・眼C・颈D•头E・无必要43.为缓解帕金森病的强直性麻痹,较适宜的肌肉放松练习法为A.对比法B・交替法C・暗示法D・放松体操E・下垂摆动44•在协调练习中,下列原则哪一项是错误的A・简单到复杂B・单个肢体到多个肢体的联合协调C・不对称协调到对称性协调D.先缓慢协调到快速协调E・下肢协调练习以正确的步态为主45•在腰椎牵引过程中,牵引效果最佳的节段为A.L1〜2B.L2〜3C・L3〜4D.L4〜5E.L5〜S146.一个步行周期中包含A・一个单支撑期B・一个双支撑期C・一个单支撑期和一个双支撑期D・一个单支撑期和两个双支撑期E.两个单支撑期和一个双支撑期47•若让患者自测健身跑的心率,简单且较准确的方法为A.心电或心率遥测装置B・运动开始后5min时测10s的心率(脉搏)数再乘6A・仍为3级左右B・4级左右C・肌力大部分恢复D.完全恢复正常肌力E.无法估计50•骨折已愈合,固定解除后,患者若发生关节僵硬,则应选择哪一种运动疗法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较为适宜A.主动运动B・助力运动C.被动运动D・关节功能牵引E以上都不对.第21页共18页。
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发现递增负荷运动前血压心率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运动后则明显上升。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体质、运动方式、运动强度等。
血压心率变化与运动前后的关联性分析表明二者呈正相关。
生理学解释指出运动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生理反应。
递增负荷运动对大学生的血压心率有一定影响,对健康也有启示。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运动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以及制定更加科学的运动方案。
本研究对加强大学生运动健康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递增负荷运动、血压、心率、影响因素分析、关联性分析、生理学解释、健康、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关注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运动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递增负荷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方式,通过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耐力。
递增负荷运动对大学生的血压心率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这种影响不仅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身体的生理反应,还可以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运动方式对血压心率的影响,但对于递增负荷运动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运动对大学生血压心率的影响规律,为大学生健康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建议。
通过分析血压心率变化的生理学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运动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在递增负荷运动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血压心率变化的因素。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运动对大学生血压心率的影响机制,为制定科学的运动方案提供依据。
我们也希望能够揭示运动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的关联性,并探讨其生理学解释,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提供参考。
各章提要与作业题第一章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本章提要: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运动处方”的正确概念和内容,运动处方的作用,运动处方的产生、发展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了解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如果掌握了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和制订运动处方的基本技能,对拓宽毕业后就业的范围将起到的作用。
作业题/思考题:对比“运动处方”和临床医生所开的“医学处方”、教练员制订的“训练计划”、体育教师编写的“教案”在对象、目的、依据、内容、方法等方面,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差异。
第二章预防健身性运动处方制订的依据本章提要:制订个性化的、以预防和健身为目的的运动处方,其主要依据为处方对象“体适能”中“健康体适能”的水平。
本章将说明健康体适能的概念、内容和意义,目前我国现行的健康体适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如何根据测试评价结果,确定运动处方的锻炼目标,为锻炼者选择恰当的锻炼内容等。
作业题:一、游××,男,39岁,身高158.5 cm,体重60.5Kg。
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进行测试,结果为:台阶(30cm)试验:蹬台阶持续时间180″,运动后3次心率分别为51次/30″、39次/30″、37次/30″握力:43.8 Kg俯卧撑:49次纵跳;13.8 cm坐位体前屈:- 3.8cm作业要求:1. 计算台阶指数2. 计算BMI3. 评定台阶指数、握力、俯卧撑、纵跳、坐位体前屈各项得分答案:1:70.9 2:24 3:5、2、5、0、1、二、宋××,女,25岁,身高160.1 cm,体重83.8 Kg。
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进行测试,结果为:台阶(25cm)试验:蹬台阶持续时间107″,运动后3次心率分别为42次/30″、41次/30″、35次/30″握力:16.1 Kg仰卧起坐:7次纵跳;22.1 cm坐位体前屈:- 7.1 cm作业要求:1. 计算台阶指数2. 计算BMI3. 评定台阶指数、握力、俯卧撑、纵跳、坐位体前屈各项得分答案:1:45.3 2:32.7 3:3、0、3、4、0、三、某大学生,男,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台阶(40cm)试验测试结果为:蹬台阶持续时间为180″,运动后3次心率分别为79次/30″、70次/30″、68次/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