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曲线计算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4
三无曲线计算步骤一、计算出现场正矢的倒累积:对现场正矢从下往上,采取斜加平写计算,将计算结果填入第二列。
二、根据现场正矢计算出半径及平均正矢:根据现场正矢,我们可知,前7个点在变化,后7个点在变化,则取中间14个点作为圆曲线的正矢点,求出圆曲线的平均正矢:336/14=24,则半径为R=12500/24=521m。
取整数520m,则圆曲线的平均正矢仍为24mm三、曲线中点位置:曲线正矢倒累计合计/曲线正矢合计-1=6303.5/444=14.20,即曲中点在14点前方附近。
四、计算曲线主要桩点位置:缓和曲线长度:l0=70m,圆曲线的平均正矢fy=24,圆曲线长度Ly=444/24=18.5(段数)于是:xc 14.20 14.20减加Ly/2 -9.25 +9.25ZY(YZ) 4.95 23.45(缓和曲线一半放在圆曲线中,一半放缓和曲线中)减加l0/2 -3.5 +3.5ZH(HZ) 1.45 26.95加减l0 7 -7HY(YH)8.45 19.95各点分布示意图五、计算各零点的计划正矢:圆曲线计划正矢:Fy=24缓和曲线正矢递变率:fd=24/7=3.43根据各主要桩点的位置,可求出具体的正矢值:(其中a 为HY 等点到下一点的距离)1点:f1=3a 6⨯fd=30.556⨯3.43=0.1,取02点:f2=()3311a 2a 6⎡⎤+-⨯⎣⎦ ⨯3.43=0.58*3.43= 1.94 取2 3点:f3=(3-1.45)⨯3.43=5.32 取54点:f4=(4-1.45)⨯3.43=8.7 取95点:f5=(5-1.45)⨯3.43=12.2 取126点:f6=(6-1.45)⨯3.43=15.6 取167点:f7=fy - ()3311a 2a 6⎡⎤+-⨯⎣⎦⨯3.43=24-1.94=22.06 取228点:f8= fy - 3a 6⨯fd=24-0.1=23.9 取24以上为前半部分曲线,以下为后半部分曲线: 19点:f19= fy - 3a 6⨯fd=24-0=24 取24 20点f20= fy -()3311a 2a 6⎡⎤+-⨯⎣⎦⨯3.43=23.43 取 23 21点f21=f20-3.43=20,取20 22点f22=f21-3.43=16.57, 取17 23点f23=f22-3.43=13.14 取13 24点f24=f23-3.43=9.71 取10 25点f25=f24-3.43=6.28 取626点f26=()3311a 2a 6⎡⎤+-⨯⎣⎦ ⨯3.43=3.43/6= 0.57 取1 27点f1=3a 6⨯fd=30.056⨯3.43=0 , 取0将以上各点的正矢填入到第4列中,并对计划正矢进行求和,∑=444,与现场正矢相等,若不相等,可根据计算中的取舍情况,对部分计划正矢点进行微调使得两者相等。
应用软件计算曲线拨量过程详解一般的讲,计算一条曲线拨道量的过程大致是:输入现场正矢→计算拨道量→查看是否合适→确定拨量合理→确定采用→输出这样一个过程。
现以下面数据为例,说明应用本软件计算曲线拨量的详细过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运行软件进入开始画面,输入原始口令“000000”后,到了程序的主画面如下:第一步,把现场正矢数据填到“现场正矢.xls”文件内。
现场正矢.xls 文件位于安装目录下,如,我是把软件安装在C盘的Progr am Filesr内(C:\Program Files\曲线整正)。
里面的文件如下页图。
方法1:直接到这个目录下,打开这个文件输入;方法2:在程序内点击【文件】--【打开或创建现场正矢文件】输入,如下页图:方法3:在程序内点击【计算】--【输入现场正矢】输入。
填写现场正矢的Excel的画面如下,注意问题是:现场正矢.xls文件的格式、表名等不能变动,只许向里填数,现场正矢填写完毕后存盘退出Exc el。
第二步,输入已知条件,选择计算方式如下页图:这时,要做的是先要确定计算方式!即你所要计算的曲线是按哪种方式计算,从图中可看出,共有四种方式,分别是:1、按三无曲线计算;2、按给出的半径来计算;3、按一头整桩一头零桩计算;4、按已知桩位计算。
其中第四种还分为是不是属于单圆曲线的类型。
当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时,上面既出现相关的帮助说明,在这里不详叙了。
为了得到合理的拨量,一般情况下,不管是否已知各项曲线要素,请首先按三无曲线计算,这样可以大概的知道以目前的现场正矢应该采用的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即,首先有一个定位,之后再按已知半径进行计算,按已短半径计算时,要反复输入相近的数值试算,找到合理的拨量。
选择相应的计算方式后,需先填上相应的已知条件:1、选择按三无曲线计算时,如上图,所有的要素不用填了,只需要填好测点间距即可。
曲线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应用曲线与曲面积分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与工具,广泛应用于物理、工程、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曲线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应用场景。
一、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曲线积分是对一个曲线上的函数进行累加的过程,常用于计算曲线长度、质量、流量等物理量。
曲线积分可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
1. 第一类曲线积分第一类曲线积分是指对标量函数沿曲线的积分运算。
设曲线L由参数表示为r(t)=(x(t), y(t), z(t)), a≤t≤b,函数f(x, y, z)在曲线上有定义,则第一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为:∫f(r)·dr = ∫[a,b]f(r(t))·|r'(t)|dt其中,f(r)表示函数f在曲线L上的取值,dr表示曲线上线元素的长度,可以表示为|dr| = |r'(t)|dt。
第一类曲线积分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物理学中,通过曲线积分可以计算电场的势能、力场的功等。
2. 第二类曲线积分第二类曲线积分是指对向量函数沿曲线的积分运算。
设曲线L由参数表示为r(t)=(x(t), y(t), z(t)), a≤t≤b,向量函数F(x, y, z)在曲线上有定义,则第二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为:∫F(r)·dr = ∫[a,b]F(r(t))·r'(t)dt第二类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但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计算磁场沿曲线的积分可以得到闭合回路上的环路电流。
二、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曲面积分是对一个曲面上的函数进行累加的过程,常用于计算曲面的面积、质量、通量等物理量。
曲面积分可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
1. 第一类曲面积分第一类曲面积分是指对标量函数在曲面上的积分运算。
设曲面S由参数表示为r(u, v)=(x(u, v), y(u, v), z(u, v)), (u, v)属于D,函数f(x, y, z)在曲面上有定义,则第一类曲面积分的计算方法为:∬f(r)·dS = ∬[D]f(r(u, v))·|r_u × r_v|dudv其中,f(r)表示函数f在曲面S上的取值,dS表示曲面上面元素的面积,可以表示为|dS| = |r_u × r_v|dudv,r_u和r_v分别为曲面参数u 和v的偏导数。
圆曲线、缓和曲线、竖曲线、非完整缓和曲线计算培训1、圆曲线计算程序:“X0”?P 曲线起点X坐标“Y0”?Q 曲线起点Y坐标“X1”?X 曲线交点X坐标“Y1”?Y 曲线交点Y坐标“QDLC”?Z 曲线起点桩号“R”?R 曲线半径“L1R2”?O 曲线前进方向:左为1、右为2Lbl 0“1N-X,2X-N”?S 1为大转小、2为小转大Pol(P-X,Q-Y):ClsJ+180→K 曲线切线方位角计算If S=1:Then Goto 1:Else Goto 2:IfEndLbl 1“N”?U:“E”?V 测量的大坐标(U-P)cos(K)+(V-Q)sin(K)+Z→Z[1]:(V-Q)cos(K)-(U-P)sin(K)→Z[2] If O=1:Then -R→D:Else R→D:IfEndtan-1((Z[1]-Z)/Abs(D-Z[2]))→Z[3]Abs(D)sin(Z[3])+Z →Z[4]:Abs(D)(1-cos(Z[3])) →Z[5]If O=1:Then –Z[5]→Z[5]:Else Z[5]→Z[5]:IfEndPol(Z[4]-Z,Z[5]-D):ClsJ+180 →Z[6]Z+Z[3](Abs(D)π)/180→Z[7](Z[1]-Z[4])cos(Z[6])+(Z[2]-Z[5])sin(Z[6]) →Z[8]If O=1:Then –Z[8]→Z[8]:Else Z[8]→Z[8]:IfEnd“X=”:Z[7]◢计算后的X小坐标“Y=”:Z[8]◢计算后的X小坐标Goto 0Lbl 2“X”?U:“Y”?V 测量的小坐标180(U-Z)/(Rπ)→Z[1]:Rsin(Z[1])+Z→Z[2]:R(1-cos(Z[1]))→Z[3]If O=1:Then –Z[3]→Z[3]:–V→C:–R→D:Else Z[3]→Z[3]:V→C:R→D:IfEnd Pol(Z[2]-Z,Z[3]-D):ClsJ+180→Z[4]Z[2]+Ccos(Z[4])→Z[5]:Z[3]+Csin(Z[4])→Z[6]P+(Z[5]-Z)cos(K)-Z[6]sin(K)→Z[7]Q+(Z[5]-Z)sin(K)+Z[6]coc(K)→Z[8]“N=”:Z[7] ◢计算后的X大坐标“E=”:Z[8]◢计算后的Y大坐标Goto 02、缓和曲线计算程序:“X0”?P 曲线起点X坐标“Y0”?Q 曲线起点Y坐标“X1”?X 曲线交点X坐标“Y1”?Y 曲线交点Y坐标“ZHZH”?Z 曲线起点桩号“R”?R 圆曲线段半径“L”?L 缓和曲线单边曲线长度“L1R2”?O 曲线前进方向左为1右为2Lbl 0“LCZH”?F 测量里程Abs(F-Z)→BIf B<L:Then Goto 1:Else Goto 4:IfEnd 缓和段及圆曲线段计算转换Lbl 1180B2/(2RLπ)→A:RL/B→E:B-B5/(40R2L2)+B9/(3456R4L4)- B13/(599040R6L6)+ B17/(175472640R8L8)- B21/(7.80337152*1010R10L10)→C (红色的为计算小半径增加精度)B3/(6RL)-B7/(336R3L3)+B11/(42240R5L5)- B15/(9676800R7L7)+ B19/(3535596640R9L9)- B23/(1.8802409472*1012R11L11)→D:C-Esin(A) →G(红色的为计算小半径增加精度)If O=1:Then Goto 2:Else Goto3:IfEndLbl 2-D→D:D-Ecos(A) →HGoto 7D→D:D+Ecos(A) →HGoto 7Lbl 4180(B-L/2)/(Rπ)→A:L/2-L3/(240R2)→E:L2/(24R)-L4/(2688R3)→M E+Rsin(A) →C:C-Rsin(A) →GIf O=1:Then Goto 5:Else Goto 6:IfEndLbl 5-(M+R(1-cos(A)) →D:D-Rcos(A) →HGoto 7Lbl 6M+R(1-cos(A)) →D:D+Rcos(A) →HGoto 7Lbl 7Pol(P-X,Q-Y):ClsJ+180→KP+Ccos(K)-Dsin(K) →Z[2]:Q+Csin(K)+Dcos(K) →Z[3]P+Gcos(K)-Hsin(K) →Z[4]:Q+Gsin(K)+Hcos(K) →Z[5]Pol(Z[2]-Z[4],Z[3]-Z[5]):ClsJ+180→Z[1]“U”?U:“V”?V 测量所得大地坐标(U-Z[2])cos(Z[1])+(V-Z[3])sin(Z[1]) →Z[6](V-Z[3])cos(Z[1])-(U-Z[2])sin(Z[1]) →Z[7]If F>Z:Then Goto 9:Else Goto A:IfEndLbl 9If O=1:Then Z[7]→Z[7]:-Z[6]→Z[6]:Else –Z[7]→Z[7]:Z[6]→Z[6] IfEndGoto BLbl AIf O=1:Then –Z[7] →Z[7]:Z[6] →Z[6]:Else Z[7] →Z[7]:-Z[6] →Z[6] IfEndGoto BLbl B“X=”:Z[7] ◢计算后轴线X坐标“Y=”:Z[6] ◢计算后轴线X坐标“0→Goto 0,1→BZZB”?S 0为还回计算过程、1为进行轴线坐标计算大坐标If S=0:Then Goto 0Else Goto 8:IfEndLbl 8“X”?T:“Y”?WIf F>Z:Then Goto C:Else Goto D:IfEndLbl CIf O=1:Then T→Z[8]:-W→Z[11]:Else -T→Z[8]:W→Z[11]:IfEndGoto ELbl DIf O=1:Then -T→Z[8]:W→Z[11]:Else T→Z[8]:-W→Z[11]:IfEndGoto ELbl EZ[2]+Z[11]cos(Z[1])-Z[8]sin(Z[1]) →Z[9]Z[3]+Z[11]sin(Z[1])+Z[8]cos(Z[1]) →Z[10]“N=”:Z[9] ◢计算后X大坐标“E=”:Z[10] ◢计算后Y大坐标Goto 03、竖曲线计算程序:“ZH1”?A 交点1桩号“H1”?B 交点1高程“ZH2”?C 交点2桩号“H2”?D 交点2高程“ZH3”?E 交点3桩号“H3”?F 交点3高程“R”?R 曲线半径(D-B)/(C-A) →Z[1]:(F-D)/( E-C) →Z[2]:Z[2]-Z[1] →W:Abs(RW/2)→T Lbl 0“ZHC”?G:“HC”?H 测量桩号及高程If G≤(C-T):Then Goto 1:Else Goto 2:IfEndLbl 1H-(G-A) Z[1]-B →Z[3]“H+-”:Z[3] ◢计算值+为向下、-为向上Goto 0Lbl 2If G≥(C+T):Then Goto 3:Else Goto 4:IfEnd Lbl 3H-(G-C) Z[2]-D→Z[3]“H+-”:Z[3] ◢计算值+为向下、-为向上Goto 0Lbl 4(G-(C-T))2/(2R) →Z[4](G-A) Z[1]+B →Z[5]If W>0:Then Goto 5:Else Goto 6:IfEndLbl 5H-(Z[5]+Z[4]) →Z[3]“H+-”:Z[3] ◢计算值+为向下、-为向上Goto 0Lbl 6H-(Z[5]-Z[4]) →Z[3]“H+-”:Z[3] ◢计算值+为向下、-为向上Goto 0非完整缓和曲线计算起点和交点方向大坐标Lbl 0“X1”?A 非完整缓和曲线起点X坐标“Y1”?B 非完整缓和曲线起点Y坐标“X2”?C 非完整缓和曲线终点X坐标“Y2”?D 非完整缓和曲线终点Y坐标“A”?E 缓和曲线A值“R”?F 缓和曲线半径“L1”?G 图纸标注缓和曲线长度“L1R2”?R 方向左1右2E2÷F→H 缓和曲线完整计算长度H-G→K 缓和曲线打断长度K-K5÷(40×E4)+K9÷(3456×E8) -K13÷(599040×E12)+K17÷(175472640×E16)-K21÷(78033715200×E20) →LK3÷(6×E2)-K7÷(336×E6)+K11÷(42240×E10)-K15÷(9676800×E14)+K19÷(3530096640×E18)-K23÷(1880240947200×E22) →MH-H5÷(40×E4)+H9÷(3456×E8) -H13÷(599040×E12)+H17÷(175472640×E16)-H21÷(78033715200×E20) →NH3÷(6×E2)-H7÷(336×E6)+H11÷(42240×E10)-H15÷(9676800×E14)+H19÷(3530096640×E18)-H23÷(1880240947200×E22) →OTan-1((O-M)÷(N-L))→PPol(A-C,B-D)J+180→QIf R=1Then Q+P→SElse Q-P→SIfEndAbs(Lcos(S)-Msin(S)-A) →TAbs(Lsin(S)-Mcos(S)-B) →UT+100cos(S) →VU+100sin(S) →W“A0”:T◢完整缓和曲线原点X坐标计算值“B0”:U◢完整缓和曲线原点Y坐标计算值“A1”:V◢完整缓和曲线交点方向X坐标计算值“B1”:W◢完整缓和曲线交点方向Y坐标计算值Goto 0。
三无曲线计算步骤1、 计算实量正矢倒累计:斜加平写,为 444。
2、 计算倒累计合计:为6303.5。
3、 判定缓和曲线:长为70m 。
缓和|H|线分段数=— = 7(段)4、计算圆曲线平均正矢:Of 实詁闘 till 线」匸矢2申[_ 口+~圆囱线分段觌~- 1 =5、计算曲中点位置:&计算曲线长:7、确定曲线头尾:曲线头=曲中戊位置・嘤邑-14.20-辱1 =5.051 1 。
曲线尾r 曲中点位置卡曲竽上“4,20 +淫匕2J.35 8、确定控制点的位置:缓和曲线正矢MSf d 圆曲线平均正矢fy缓和曲线分段数=5.46min 曲中点位誉- 实量正矢倒累计含计 灭量止矢合汁 6303.5444 =1420曲饯仕晶眯爺% 444 24.3-,K 3,羽点位胃=曲线头-缀和曲警段数"小-「| .5?。
妆点位置亠线头十缓和眦分段数出YH点位置=曲线尼-缓和曲线分段数=23J5--= 19.85HZ点伦置=曲线用+缰和曲线分田数=2335+|= 2&出_ 。
9、计算计划正矢:' J取0。
口‘(I咛茫EL =<h+ —=-(0.45+^ -KS.46 = 1.7:舌, 右取2。
训* n AS*= 24J-(0, 5&+^?-)^3. 46=22, 36 (& 取22。
二24.3-? —w 3.4& = 24,2 百1& 取24。
上吟―-罟①"讹取24。
a 5 n OG3二r =243-(0.15+—46=^23.4Gu6 d& 取23。
3 1. 一£ ■气^Cb-I-—)L =(0. 85+—-)x3.4b= 236’石取3。
◎烂―取0。
缓和曲线上各点的计划正矢:W. 55)x3 466° 取5。
『4心1.知3‘ 46=8.5 取9。
' - 沁一W取12f. = ( & 1.55) x 3, 46=15. 4°取15。
求曲线、曲面积分的方法与技巧一.曲线积分的计算方法与技巧计算曲线积分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利用变量参数化将曲线积分转化为求定积分、利用格林公式将曲线积分转化为二重积分、利用斯托克斯公式将空间曲线积分转化为曲面积分、利用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通过改变积分路径进行计算、利用全微分公式通过求原函数进行计算等方法.例一.计算曲线积分⎰+Lxdy ydx ,其中L 是圆)0(222>=+y x y x 上从原点)0,0(O 到)0,2(A 的一段弧。
本题以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解1:A O 的方程为⎪⎩⎪⎨⎧-==,2,2x x y x x L 由,A O →x 由,20→.212dx x x x dy --= ⎰+Lxdy ydx dx x x x x x x ⎰--+-=2022]2)1(2[ dx xx x x dx xx x x x x x ⎰⎰--+----=2220222)1(2)1(220.00442=--=分析:解1是利用变量参数化将所求曲线积分转化为求定积分进行计算的,选用的参变量为.x 因所求的积分为第二类曲线积分,曲线是有方向的,在这种解法中应注意参变量积分限的选定,应选用对应曲线起点的参数的起始值作为定积分的下限。
解2:在弧A O上取)1,1(B 点,B O 的方程为⎪⎩⎪⎨⎧--==,11,2y x y y L 由,B O →y 由,10→.12dy y y dx -= A B 的方程为⎪⎩⎪⎨⎧-+==,11,2y x y y L 由,A B →y 由,01→.12dy y y dx --= ⎰+Lxdy ydx dy y y y dy y y y ⎰⎰-++--+--+-=012221222)111()111(dy yy ⎰-=102212dy y ⎰--1212dy yy ⎰-=1221210212yy --dyyy ⎰--+102212.0)011(2=---=分析:解2是选用参变量为,y 利用变量参数化直接计算所求曲线积分的,在方法类型上与解1相同。
三无曲线技术是指在没有给定具体曲线方程和数据点的情况下,通过已知的数据点对曲线进行拟合和绘制的技术。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三无曲线技术攻关方案的概述:
收集数据点:首先,需要收集已知的数据点,这些数据点可以是实验数据、观测数据或其他已知的数据来源。
数据点的数量和分布应足够多样化,以便在拟合曲线时获得准确的结果。
选择适当的曲线类型:根据已知的数据点的特征和趋势,选择适合的曲线类型进行拟合。
常见的曲线类型包括多项式曲线、指数曲线、对数曲线等。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最能符合数据趋势的曲线类型。
曲线拟合:使用数学或统计方法,对选择的曲线类型进行拟合。
可以使用回归分析等技术,根据已知数据点的坐标和其他相关信息,找到最佳拟合曲线的参数。
绘制曲线:根据拟合得到的曲线参数,绘制出拟合曲线。
使用合适的软件工具或编程语言,将数据点和拟合曲线绘制在坐标系上,以便观察和分析曲线的形状和趋势。
验证和调整:对绘制的曲线进行验证,将其与现有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评估拟合曲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需要,可以对曲线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拟合的精度和适应性。
需要注意的是,三无曲线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和不确定性。
根据可用的数据和问题的复杂性,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改进曲线的拟合结果。
此外,根据具体的应用领域和需求,可能需要使用更高级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来处理曲线拟合问题。
计算曲面积分和曲线积分的方法在数学中,曲面积分和曲线积分是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尤其在物理、工程和计算机等领域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曲面积分和曲线积分的方法。
一、曲线积分曲线积分是一种在曲线上进行的积分运算,用于求解曲线上的某些特征,如长度、质心等。
曲线积分的计算可以通过使用参数方程、曲线的长度元、向量空间的知识等方式来完成。
1. 参数方程法使用参数方程法计算曲线积分可以将曲线上的所有点表示为参数的函数,从而利用变量替换、积分公式等进行运算。
例如,给定一条曲线L,其参数方程为r(t)=(x(t),y(t),z(t)),要计算该曲线上的某个函数f(x,y,z)的积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f(x,y,z)·|r'(t)|dt其中,|r'(t)|为曲线的长度元。
2. 曲线的长度元曲线的长度元是曲线长度的微小变化,用于计算曲线长度。
曲线的长度元表示为:ds=√(dx²+dy²+dz²)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曲线长度:L=∫ds=∫√(dx²+dy²+dz²)3. 向量空间法向量空间法是使用向量和矩阵等数学工具计算曲线积分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可以将曲线上的点表示为一个向量,并利用曲线计算该向量的长度、方向等特征。
例如,给定一条曲线L,其参数方程为r(t)=(x(t),y(t),z(t)),要计算该曲线上的某个函数f(x,y,z)的积分,可以使用以下公式:∫f(x,y,z)·(r'(t)/|r'(t)|)dt其中,r'(t)/|r'(t)|为曲线的单位切向量。
二、曲面积分曲面积分是一种在曲面上进行的积分运算,用于求解曲面上的某些特征,如面积、质心等。
曲面积分的计算可以通过使用参数方程、曲面元、向量场的知识等方式来完成。
1. 参数方程法使用参数方程法计算曲面积分可以将曲面上的所有点表示为参数的函数,从而利用变量替换、积分公式等进行运算。
上海铁道增刊2020年第2期95钱路综吕计貿龃网与數柅通信网融吕的技71[揼H I苏轩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保卫部摘要铁路信息化是铁路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铁路行 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保障运输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 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数据通信网和综合计算机网是确 保铁路各项运输业务正常、安全运行的承载平台。
随着铁 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信息数据承载平台的带宽和 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铁路网络建设的总体 规划和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加快推进综合计算机网和数 据通信网两网融合工作,是对既有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的 整合,达到路局集团公司一张统一信息数据承栽网,确保 满足信息化不断发展的需求。
对全局综合计算机网与数 据通信网两网融合的技术进行探讨研究,为综合计算机 网和数据通信网融合后的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信息化;综合计算机网和数据通信网;融合1探讨研究两网融合的范围本次探讨研究范围为上海局范围内既有客专铁路及普 速铁路,对管内不同时期建成的数据通信网和综合计算机网 进行融合。
上海局管内合资公司(郑西公司、沪宁公司、沪杭公司、沪昆公司、宁杭公司、沿海公司、宁安公司、金丽温公司、合武 公司、京福安徽公司、新长公司、浦东公司、萧甬公司、海洋 线、金山线)客专铁路车站共计120个,普速铁路车站共计 111 个。
1.1综合计算机网融合范围本次研究对上海局管内客专铁路(合资公司)、普速铁路 (合资公司)已建成的既有线综合计算机网进行改造。
1.2数据通信网融合范围数据通信网建设包括已建成的客专铁路基建配套的数 据网和2014年上海局通信基础网设施改造工程对上海局管 内未建设数据网的普速铁路设置的数据通信网设备。
2两网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2.1存在的问题2.1.1通信数据网与综合计算机网络独立运行,资源未合理利用目前铁路通信数据网与综合计算机网络相互独立,各自 通过通信传输系统提供通道层级间互联,极大的浪费了铁路 通信传输资源;由于两网各自维护管理,互不共享,存在不同 的路由协议,造成了信息系统整合的困难,信息网络难以优 化配置。
三无曲线计算步骤
1、计算实量正矢倒累计:斜加平写,为444。
2、计算倒累计合计:为6303.5。
3、判定缓和曲线:长为70m。
4、计算圆曲线平均正矢:。
5、计算曲中点位置:。
6、计算曲线长:。
7、确定曲线头尾:。
8、确定控制点的位置:。
9、计算计划正矢:
取0。
取2。
取22。
取24。
取24。
取23。
取3。
取0。
缓和曲线上各点的计划正矢:
取5。
取9。
取12。
取15。
取19。
取20。
取17。
取13。
取10。
取6。
因为计划正矢之和为0+2+5+9+12+15+19+22+24+24+24+24+24+24+24+ 24+24+24+24+23+20 +17+13+10+6+3+0+0=440,与实量正矢合计差4。
分别在5,6,23,25点上调整计划正矢+1。
至此计划正矢合计=实量正矢合计=444。
表格计算步骤:
1、正矢差=实量正矢-计划正矢。
2、正矢差累计:正矢斜加平写。
3、试算半拔量:正矢差累计平加下写。
4、半拔量修正:按梯形修正。
5、半拔量:正矢差累计+半拔量修正,平加下写。
6、拔量=2*半拔量。
7、拔后正矢=实量正矢+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