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精细动作技能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75.57 KB
- 文档页数:7
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与精细动作训练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儿童的身体发育、认知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精细动作的训练则是指对儿童手指、手腕和手臂等小肌肉群的训练,通过此训练能够促进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操作技巧和注意力等方面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与精细动作训练,并提供相关的方法和建议。
一、动作发展的阶段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以下是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几个典型阶段:1.0-1岁:婴儿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如抬头、翻身、爬行、坐立和站立等。
他们将逐渐发展出扶物走路的能力。
2.1-3岁: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动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
他们能够自由行走、跑跳、模仿简单的动作,并开始学习使用工具和参与各种活动。
3.4-6岁:学龄前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习得复杂的动作技能,如踢球、滑冰、游泳等。
他们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更好地应对精细动作的挑战。
二、精细动作训练的重要性精细动作训练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精细动作训练,儿童可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指导力和操作技巧,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此外,精细动作训练还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和耐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精细动作训练的方法和建议1.画画和握笔练习提供各种纸张、颜色、笔和画笔,鼓励儿童进行自由创作。
画画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和手指灵活性。
另外,可以进行握笔练习,如通过追踪线条或填充颜色的活动来训练儿童的握笔技巧。
2.拼图和积木游戏拼图和积木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发展空间意识和手部协调能力。
选择适合年龄的拼图和积木,并鼓励儿童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建筑方式。
这些游戏还能够培养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
3.手指操控活动通过一些手指操控活动,可以帮助儿童锻炼手指的灵敏度和精确性。
婴幼儿的精细动作随着婴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掌握并展示出各种动作能力。
其中,精细动作是指婴幼儿使用小肌肉,如手指和手腕等进行独立、协调和精细的运动控制。
这些动作需要婴幼儿发展出一定的力量、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一、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在婴儿的早期阶段,精细动作主要表现为社交性动作,如握住大人的手指、尝试抓取物体等。
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成熟,精细动作逐渐得到发展和提高。
通常,精细动作的发展经历以下阶段:1. 握力的发展:婴儿刚出生时,手掌握力相对较强,但握取对象并不精细。
随着成长,握力逐渐加强,同时手指关节运动开始发展,婴儿可以用手指抓取物体。
2. 手眼协调的改善:大约在3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学习将目光与手的动作相结合。
他们可以准确地朝向感兴趣的物体伸出手,并尝试抓取。
通过不断练习和调整手臂和手指的运动,手眼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 抓握技巧的改进:当婴儿达到6个月左右时,他们开始学习更复杂的手指活动,如钳位抓握。
他们可以使用拇指和食指进行精细的抓握操作,例如捏小物体或握住笔等。
4. 手指灵活性的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手指关节灵活性逐渐提高,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手指技巧,如用多个手指同时抓握小物体。
这种细致的动作需要婴幼儿的手指关节得到定期的锻炼。
二、婴幼儿精细动作的重要性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对于整体的身体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精细动作的几个重要作用:1. 生活自理能力:精细动作是婴幼儿学习自理技能的基础。
通过学习握笔、穿扣子、用勺子吃饭等动作,婴幼儿可以逐渐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项任务,提高自理能力。
2. 语言和认知发展:精细动作的提高有助于婴幼儿发展语言和认知能力。
通过运动手指、抓握物体等动作,婴幼儿积极参与,促进和加强大脑的神经连接,有利于言语和思维的发展。
3. 精细运动技能的培养:婴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发展的各种技能。
幼儿教育287指尖上的智慧——小班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与指导探析★郭迟精细动作是儿童智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发育与脑认知发育进程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重合,也就是说,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良好发展有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的成熟发育,进而能促进认知系统的发展,同时,儿童精细动作技能与学业成绩也存在着共变的关系,由此可见,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对儿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小班幼儿为例,结合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探讨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策略。
引言著名幼儿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曾经指出,“孩子是自己的老师”,并尊重孩子是“有能力树立自己个性的,他们是有良好自我活动能力和专注力的成熟的人”,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也要求“个人能力的发展是孩子自行完成的”,因此,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也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注重每个孩子独立且特色的发展。
以幼儿独立学习为主,幼儿教师协助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孩子在独立学习中不断促进自身精细动作的发展,培养精细动作的准确性与灵活性,提高自身的手眼协调能力。
蒙台梭利要求把世界装进教室里,把教学落在教具上,通过孩子自行操作教具,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这一教育理念,也可以充分利用到促进幼儿精细化动作发展的工作中去[1]。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工具,将工具完美的融入到幼儿精细化动作发展的工作中,在教室中进行各种活动,为幼儿创造合适的活动环境,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精细化动作的发展,促进幼儿脑部神经系统的发育。
一、在纸工活动中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灵活性发展纸工活动有很多,包括纸塑、织染、剪贴、撕粘纸与折纸等,小班幼儿正处在手部肌肉不断发育的阶段,同时,也是好动爱玩,喜欢撕撕贴贴、涂鸦乱画的年龄阶段。
握笔、画线、折纸、剪贴等动作对于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手腕与手指动作的配合、手指的灵活性以及各种动作的协调性发展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之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良好的动手能力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会使用工具,还可以促进其认知、创造力和专注力的发展。
其中,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精细动作对幼儿的发展意义精细动作是指对小物体或局部进行精细操作的能力,包括握笔、拧螺丝钉、剪纸等。
培养幼儿的精细动作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促进运动发育:通过进行各种精细动作,幼儿可以锻炼手指的肌肉和关节活动能力,促进手部的灵活性和精细度的提高。
2. 培养学习兴趣:幼儿在进行精细动作时,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探索和了解事物。
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提高认知能力:精细动作需要幼儿掌握一系列的操作步骤,培养了他们的思维逻辑和记忆能力。
同时,精细动作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耐心,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手眼协调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手眼协调是指手的动作和眼睛观察之间的协调运动,包括抓取、接触和操作等动作。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对其整体发展有重要的影响:1. 培养运动控制能力:手眼协调的训练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控制手部运动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动作精准度和速度。
2. 增强空间认知:手眼协调的训练可以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关系,培养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
3. 促进情绪和认知发展:手眼协调的活动可以提供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同时,通过观察和操作物体,幼儿可以获得新的认知和知识。
三、培养幼儿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能力的实践策略1. 提供适当的材料和环境:为了培养幼儿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环境,如积木、拼图、剪纸等,让幼儿有机会进行各种精细动作的练习。
2. 引导合理的动作技巧:教师在幼儿进行精细动作活动时,应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如握笔姿势、剪纸的方法等。
论精细动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摘要: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与幼儿的智力发展息息相关,3到6岁是幼儿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较迅速的时期。
提高精细动作能力,不仅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智力水平,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
关键词:精细动作智力技能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能用工具。
运用工具,标志着地球上的生物在生物发展史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类就是用手来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他的上肢动作成了智慧的代表,而非运动的代表。
有人甚至说:人类靠手征服了环境,人的手如此精巧、复杂,不仅能展示人类的心灵,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了特殊的关系。
如果没有手的帮助,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一个水平,但如果有手的帮助,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更高水平。
手部精细动作指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它是由人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发送指令来完成的动作。
激发和控制手指精细运动的信号源于脑的最高的区域——运动皮层。
运动越精细,支配它们的相应脑区越大。
由此可见,人脑发育与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什么是手部精细动作?精细动作一般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比如伸手取物、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品、拇指与其它手指分开拿取小物品、拇指与食指分开准确捏取细小物品(即捏、握、拧、撕、推、抓、刮、拨、拍、摇等由小肌肉群所组成的随意动作)。
培养这个能力,要多做手和手指的运动,多进行手眼协调能力训练。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
很多儿科专家指出,手是大脑的办事处,因此培养手部精细动作的能力特别重要,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做好手脑协调,进而能促进认知系统的发展。
抓握动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先发展的手部精细动作之一,抓握动作也是日后工具使用动作发展的基础。
抓握动作分为力性抓握和精细抓握。
柱状抓握属于典型的力性抓握,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手抓握扫把。
精细抓握主要是手指捏拿的动作,比如三指捏、二指捏,日常生活中插小棍、串珠等活动都会涉及手指的精细抓握。
婴幼儿精细动作婴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
精细动作指的是婴幼儿使用小肌肉群进行精密协调的能力,例如使用手指进行捏取、转动物体等。
婴幼儿对精细动作的发展有着长期的依赖和渴望,这对他们的认知、语言和日常生活技能的提高至关重要。
1. 早期精细动作发展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婴幼儿的手部运动主要是基于原始的反射性动作,如寻找和握住物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幼儿开始尝试使用拇指与其他手指协调运动,以更好地掌握和控制物体。
2. 摸索与探索从4个月左右开始,婴幼儿开始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并积极使用手指进行摸索和探索。
他们会尝试用手指触碰并探索各种物体的形状、硬度和质地。
这种摸索和探索的过程锻炼了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日后更复杂的精细动作做好了准备。
3. 制作简单手工艺品在婴幼儿的发育过程中,给予他们制作简单手工艺品的机会可以极大地促进其精细动作的发展。
例如,使用纸张、彩笔等材料指导婴幼儿进行涂鸦和画画,可以提高他们使用手指的灵活性和控制能力。
4. 搭积木、拼图等玩具为婴幼儿提供适当的搭积木、拼图等玩具,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精细动作。
通过拼装积木或拼图,婴幼儿需要使用手指进行准确的操作,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5. 饮食自主性在婴幼儿逐渐开始尝试固体食物的阶段,鼓励他们自己用手指抓取食物并送进嘴里是促进精细动作发展的良好机会。
通过这种方式,婴幼儿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自主性。
6. 着装与整理婴幼儿在长大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活动来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
例如,让他们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或者整理玩具时需要使用手指进行精细操控,这对他们的手指灵活性和协调能力提供了锻炼。
7. 练习使用工具当婴幼儿长大一些时,可以开始引导他们使用一些小工具,如剪刀、铅笔等。
这些活动可以提高他们手指的细腻度和控制能力。
结论: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和发展。
1.幼儿期(0-2岁)在幼儿期,儿童的认知能力正在迅速发展。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周围的环境和人与事物的关系产生兴趣。
幼儿期的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意象思维:幼儿期的儿童主要依赖直观的感知,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理解世界。
他们经常使用非言语符号,如手势表达,以表示他们的需求和欲望。
-意志力发展:儿童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并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学习控制冲动和延迟满足。
-空间认知:幼儿期的儿童逐渐发展出对空间的认识能力,他们能够区分距离和位置,并开始建立简单的空间关系。
2.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更复杂和抽象的认知能力,并且积极探索和发现世界。
-增强的记忆力:儿童的记忆能力开始增强,他们能够记住和回忆更多的信息,并通过回忆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逻辑思维能力:学龄前期的儿童开始发展出逻辑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从事物的特征和关系中寻找规律,并能够进行推理和归纳。
-精细动作发展:学龄前期的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手指操作,如执笔书写和拼图。
-社交认知:儿童也开始更加理解和关注社会规范和期望,并能够认识到他们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意图。
3.小学期(6-12岁)小学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转折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从幼儿时期的游戏为中心到学习为中心的转变。
-抽象思维能力:小学期的儿童开始发展出更抽象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并开始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增强的注意力和记忆: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他们能够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并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
-社会认知:儿童开始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价他人的行为和意图,并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和观点。
-自我意识:小学期的儿童开始发展出对自己的自我意识。
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总结起来,儿童的认知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学前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作者:郑姣来源:《学前教育(幼教版)》2020年第08期有人说“幼儿的智慧长在手指尖上”,也有人说“心灵手巧”,其实这些都很有科学性。
从生理角度来讲,人的大脑皮层被比喻为“智慧的海洋”,而大脑运动皮层中,手部运动与脸部运动占的比例是最大的。
这使得我们脸部可以拥有十分丰富的表情,而手部则可以完成各种复杂而又精细的动作。
大脑发展是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同时手部动作越精巧熟练,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进而促进大脑的发展。
用手和用脑,两者互相影响,“心灵”会让“手更巧”,而“手巧”也会让“心更灵”。
近年来,关于儿童动手能力的讨论越来越多,学校和家庭都越发注重对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于处于发展早期的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动作发展任务,比如跑、跳等大动作发展以及绘画、书写等手部精细动作发展。
其中精细动作发展不仅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儿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细动作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手部,儿童动手能力的高低往往意味着精细动作发展的良好程度。
不同程度的动手能力可以帮助儿童获取不同程度的环境信息,有利于儿童进行更丰富的探索,其探索行为也将更加主动和有效。
了解儿童精细动作的發展规律,有针对性和阶段性地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能够为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会性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比如有研究发现:精细动作与认知密不可分,相比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对后续的学业成绩,尤其是数学和阅读成绩具有预测作用(Cameron et al.,2016)。
近年来,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也都越发重视儿童精细动作发展,提出精细动作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入学准备(Grissmer et al.,2010;Pianta et al.,2007),是影响儿童从幼儿园往小学阶段顺利过渡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围绕学前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进行探讨,为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提供更丰富的视角。
精细动作的概述在心理学中,动作被视为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动作也是我们心理功能的外在表现。
学前儿童的手眼协调与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是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对他们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教案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
以下将从儿童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教案设计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儿童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定义手眼协调是指眼睛与手的协调运动能力,也就是眼睛和手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协同动作。
儿童的手眼协调是指他们能够准确地控制手的运动以适应眼睛看到的信息。
而精细动作是指各种细小的动作和动作的完成速度,涉及到手指和手腕的灵活性和精准度。
二、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重要性1. 帮助儿童发展认知能力: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发展有助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孩子们可以通过触摸、抓握和操作物体来感受和探索事物,从而促进他们的感知和认知发展。
2. 促进儿童的身体协调和平衡: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锻炼可以增强儿童的手部灵活性和精细控制能力,使他们的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这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提高儿童日常生活能力: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的训练有助于儿童独立完成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任务,如打开拉链、系鞋带、剪纸等。
这样,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案设计1. 游戏活动: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
例如,可以设立小障碍道路,要求孩子们使用小车驾驶沿指定路线行驶,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
2. 手工制作: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折纸、粘贴等。
这些活动需要孩子们动用手指和手腕进行细致的操作和控制,从而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
3. 拼图游戏:选择适合年龄的拼图,让孩子们通过拼图游戏来锻炼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
拼图需要孩子们观察、握持、移动和拼装,既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又能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
手部精细运动与儿童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手部精细运动和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对于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在儿童早期的发展阶段,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是他们学习和探索世界的关键。
通过发展手部精细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儿童能够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提高学习和认知能力,并为将来的技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手部精细运动是指需要精确控制手部肌肉以完成细小动作的能力。
这包括用手指捏取、旋转、拧紧和握持物体等各种运动。
儿童通过这些活动能够锻炼手部肌肉,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敏捷度。
随着手部精细运动的发展,儿童能够更好地控制手部动作,提高书写、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技能。
然而,要完成手部精细运动,儿童还需要发展好的手眼协调能力。
手眼协调能力是指将视觉信息和手部动作相结合的能力。
当儿童看到一些物体时,大脑会发送信号来控制手部进行相应动作,如抓取物体或进行精细动作。
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使儿童能够更好地对物体进行定位、追踪和操作,为完成各种任务提供了必要的能力。
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和手部精细运动密切相关。
一方面,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手部精细运动的发展。
通过不断练习和训练,儿童可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进而提高手部精细运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另一方面,手部精细运动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提升。
通过参与各种手部精细运动的活动,儿童能够加强对视觉信息的感知和对手部动作的控制,从而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为了促进手部精细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和玩具,如积木、拼图、画画、串珠等,给儿童提供锻炼手部精细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机会。
这些游戏和玩具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动力,让他们积极参与。
其次,鼓励儿童进行手部活动和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是培养手部精细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
多让儿童进行剪纸、折纸、绘画、粘贴等活动,可以不断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还可以结合儿童的年龄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Vol. 23, No. 2, 261–26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DOI: 10.3724/SP.J.1042.2015.00261261儿童早期精细动作技能与认知发展的关系*耿 达1,2 张兴利1,3 施建农1,2,3,4(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3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1) (4 Department of Learning and Philosophy, Aalborg University, Denmark) 摘 要 精细动作技能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而产生的运动, 它可以为个体提供认知经验, 丰富认知对象, 进而促进个体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当个体需要将认知资源-注意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进行分配时, 熟练的精细动作可以节省注意资源, 为高级的认知任务更好地服务; 精细动作与认知在发展中不断相互促进, 有些动作是某些认知习得或认知练习的先决条件; 精细动作技能可以预测小学低年级的学业成绩, 尤其是阅读和数学成绩。
精细动作技能和认知发展的关系具有大脑神经发育基础,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相同的脑区, 如小脑和前额叶。
因此, 某些认知损伤的病症可以通过精细动作的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治疗。
关键词 精细动作能力; 认知; 关系; 发展; 儿童 分类号B8441 引言精细动作技能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 主要反映了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李蓓蕾, 林磊, 董奇, von Hofsten, 2002)。
一个简单的精细动作的执行, 需要意识的参与, 大脑中的计划, 然后依靠肌肉的协调以及力量的控制, 同时加之感知觉的参与协调完成。
手的动作可能促进个体大脑皮层相应区域认知能力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认知的发展程度, 认知依赖于我们的感知和动作系统(曲方炳, 殷融, 钟元, 叶浩生, 2012)。
手在婴幼儿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和联系、知觉的完整性和具体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红, 何磊, 2003; 曲方炳等, 2012)。
孩子获得知识的最好的方式是动手操作周围的环境, 以此来锻炼小肌肉技能, 同时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收稿日期:2013-12-09*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J-8)资助。
通讯作者: 张兴利, E-mail: zhangxl@;施建农, E-mail: shijn@好的认知基础(Grissmer, Grimm, Aiyer, Murrah, & Steele, 2010)。
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开始于先天性条件反射, 如抓握反应, 然后经过一系列的过程逐渐发展到握笔书写。
随着大脑的成熟及年龄的增长, 精细动作技能出现渐趋提高的现象 (Ulrike & Markus, 2012)。
在3~6岁期间, 出现“操作技能”的飞速发展, 如双手技能、手的灵巧性、手眼协调能力、物品操作能力等迅速提高(Siu, Lai, Chiu, & Yip, 2011); 对个体大脑及相关骨骼、肌肉的发育分析表明, 4~8岁是个体生理发展成熟最快的时期之一, 神经细胞髓鞘化在这一时期内基本完成(李蓓蕾, 林磊, 董奇, von Hofsten, 2003)。
这说明, 动作能力与认知的关系早在6岁前就已经建立起来了(Pangelinan et al., 2011)。
动作协调困难的幼儿在执行认知功能任务时, 比如动作抑制、任务切换、工作记忆方面存在困难(Pangelinan et al., 2011)。
他们不仅在诸如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中存在困难, 同时在学习用具(如蜡笔、铅笔、剪刀等)的使用上也存在困难(Rule & Stewart, 2002), 进而影响到对书写的掌握以及学习成绩, 从而对学业成就造成负面的影响(O'Brien, 2004; Stoeger, Ziegler, & Martzog, 2008)。
反之, 熟262 心理科学进展第23卷练掌握精细动作的幼儿, 在上述的动作技能任务中可以做到自如操作、灵活运用, 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在学习任务中表现出得心应手, 使幼儿产生自我感:感到自己是一个自在的实体(李红, 何磊, 2003), 从而促进其学业上的表现。
2 精细动作能力与认知关系的行为研究关于精细动作技能与认知关系的研究中, 早在10年前, 国内研究者通过综述国内外研究发现, 儿童手的抓握和手势的发展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主要表现在对外界事物属性的认识、语言的发展和数能力的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李红, 何磊, 2003)。
因此, 本文将从精细动作与认知基础(注意)、高级认知能力及认知能力表现(学业成绩)三者关系来阐述精细动作技能与认知的关系。
2.1 精细动作能力与认知基础(注意)的关系注意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同时忽略一些干扰因素, 在儿童认知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Ashkenazi, Rubinsten, & Henik, 2009; Trautmann & Zepf, 2012)。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 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在实际生活中常要求人们将注意很好地分配, 例如一边书写一边计算, 一边弹奏乐器一边欣赏音乐。
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 就是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 需要以集中的注意去观察或思考它, 成为注意的中心, 而其余的动作都已经达到了相对“自动化”的程度。
精细动作的有些动作过程要求很强的能力, 竞争有限的资源, 尤其是对注意力、认知和动作资源的竞争(Stoeger et al., 2008)。
精细动作能力不足, 在执行复杂的新任务时就会出现注意资源分配不足的情况。
在精细动作协调方面有困难的孩子, 本身精细动作能力较差, 完成动作又需要持续性的注意力, 精细动作任务对他们就显得比较困难(Meyer & Sagvolden, 2006)。
精细动作能力差的孩子在写字的时候, 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监控上来, 分散了原本应分配到更高级认知任务的注意力(Stewart, Rule, & Giordano, 2007)。
他们在书写时主要依靠动作执行的反馈, 而不是运用动作控制进行调整(Smits-Engelsman, Wilson, Westenberg, & Duysens, 2003)。
患有ADH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非常短, 同时对需要注意力持续一段时间的任务缺乏兴趣, 他们很少用视觉去引导手的活动(李惠, 王素娟, 张建萍, 施炳培, 2003),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手的灵活性上以及动作的协调性上都比较差所致。
研究者发现, 将注意力、精细动作能力和常识三者放在一起对后来的数学、阅读成就的预测非常有效(Grissmer et al., 2010)。
2.2精细动作能力与高级认知能力的关系早期精细运动技能发育与脑认知发育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合, 这是精细动作技能与认知发展具有密切关系的强有力证据, 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顺利发育和有效发展可能利于早期脑结构和功能的成熟, 进而促进认知系统发展(李斐, 颜崇淮, 沈晓明, 2005)。
研究表明, 认知和动作技能以基本相似的方式获得, 两者在学习率、学习效果、学习阶段方面都高度相似(Son & Meisels, 2006), 例如, 有研究发现在顺序任务中智商和动作速度存在正相关, 动作熟练度和流体智力正相关, 动作表现和工作记忆成正相关 (Pangelinan et al., 2011)。
人脑的发展变化引起并伴随大范围的动作和认知的变化(Fuchs, Jirsa, & Kelso, 2000), 手部肌肉动作与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手部肌肉动作不但表明了儿童动手的能力、视觉运动协调能力, 更主要的是它反映了人的一种精细感觉和对外界刺激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对于5~7岁儿童的研究表明, 其精细动作和认知技能水平存在共变性关系(李斐等, 2005), 这和近年来提出的具身认知理论观点一致。
实际上, 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帮助孩子建构和提高认知技能并锻炼小肌肉的使用。
Roebers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早期精细动作发展对一年以后的认知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但早期的认知发展并不能影响后来的精细动作技能(Roebers et al., 2014)。
早期的动作发展可以作为认知进一步发展的控制参数, 有些动作能力是其他功能如知觉或认知练习以及习得的先决条件。
同时, 高级认知能力(非语言理解、加工速度)较差的孩子, 在动作能力方面也较差, 尤其在精细动作的表现上较差(Miquelote, Santos, Caçola, Montebelo, & Gabbard, 2012)。
国内研究者陈纬采用纵向研究, 通过路径分析中的时序滞后分析(Cross-lagged Analysis)方法考察精细动作与推理能力之间关系的方向(陈纬,第2期耿达等: 儿童早期精细动作技能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2632012)。
以半年为周期追踪考察4~5岁幼儿精细动作、推理能力与常识水平的发展及其关系的发展, 结果发现4~5.5岁幼儿精细动作与推理能力密切相关, 并且推理能力对精细动作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然而, 在国外一项新近研究中, 研究者同样采用追踪设计(Roebers et al., 2014), 对169名幼儿以一年为周期进行了两次追踪测量, 同样采用时序滞后路径分析发现, 精细动作技能和非言语智力在学前(5~6岁)具有显著正相关(r=0.37), 这一时期的精细动作技能能显著预测一年后的(6~7岁)的智力, 但是反过来, 智力并没有表现出对精细动作的预测作用。
这两项追踪研究提示我们精细动作与认知在发展中不断地相互促进; 同时, 这两项研究给后续有关精细动作与认知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儿童早期需要开展年龄跨度大的较长期的追踪研究来探讨精细动作能力和认知的关系, 及其相互影响的方式, 例如, 在今后可能需要开展更小儿童(如婴儿、学步期儿童)直到青少年期甚至是成人期两者的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2.3精细动作能力与认知表现(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显示, 在幼儿园阶段精细动作能力的评估, 比如握笔能力, 与后来的总体学业成绩相关, 确切地说是与书写和阅读成绩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