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03 KB
- 文档页数:6
教科版科学四上《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是一节探究实验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但对学生来说却非常有趣,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溶解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2.难点: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出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的过程,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
3.激励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一杯水、食盐、量筒、称重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张食盐溶解在水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示范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溶解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的概念和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案例2:四年级上《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案例2:四年级上《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教学设计《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技能: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把一个不完整的研究问题,转化为可操作、可进行的研究问题,经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活动。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科学知识:通过经历“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个研究活动,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重点】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学难点】制定、完善研究计划,把不完整的研究问题,转化为可操作、可进行的研究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食盐、小勺、筷子、盛有 25 毫升水的烧杯、牙签、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大、小)烧杯各一、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友情提示。
【教学过程】一、食盐能无限溶解吗;1.把一小匙食盐加入水里,搅拌几下,盐溶解了;再加一小匙食盐,再搅拌几下,盐又溶解了;再加盐,再搅拌……不断地加盐,盐能不断地溶解吗?2.推测:这杯水里大约能溶解多少食盐?3.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板书)二、讨论制定研究计划;1、要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我们打算怎么做?2、学生初步交流设想。
3、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请四人小组先讨论一下,并完成研究计划。
老师这里有一个友情提示,看看能不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计划。
(友情提示问题:1、一杯水是多少?2、我们如何来计算食盐呢?有没有统一的标准?3、怎样算不能再溶解了?4、怎样放食盐好?)我们的研究计划班级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__;我们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实验研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我们怎样来进行研究(请把你们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简单地写下来);我们认为实验中应注意的地方 ; 自评(我们认为这次研究会成功吗?)成功()不成功()我们的研究发现(如果你组有其他发现,请每有一个发现就打一个“☆”。
4、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设计一等奖思路与教学反思一、教材说明四年级《科学》的溶解单元,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把学生可能提出的,并且是他们能够进行研究的一系列问题——食盐在水中溶解吗,怎样使食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分离出来吗等问题按顺序编排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意在指导学生根据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通过对“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二、教学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科学地研究有关的溶解现象,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2、让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三、教学要求1、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溶解现象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食盐、筷子、勺子、杯子等2、小组观察实验食盐、筷子、勺子、杯子、水槽等。
五、教学活动过程(一)观察实验现象,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说说我们可以用他们来干什么?想看教师做个实验吗?2、教师和一学生做一个食盐的溶解实验,把一勺子食盐倒入水里,搅拌几下,盐溶解了,再加一勺,盐又溶解了……不断地加盐,盐能不断地溶解吗?3、推测:这杯水大约能溶解几勺食盐?4、我们的猜测究竟对不对呢?该怎么办?我们一起用实验来研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出示课题。
(二)根据问题制定研究计划1、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来研究?(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学案教学准备:食盐、小勺、筷子、烧杯、水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出示一杯清水,把一小勺盐倒入杯中并搅拌)大家猜猜我用筷子搅拌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盐会溶解了。
师:(再往杯中倒入一小勺盐并搅拌)那再放入这勺盐搅拌后会有什么现象?生:盐还会溶解了。
师:那我不停地往里面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生:不会吧。
(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是学生们在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之后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我在本的一开始就创设了提出这一问题的情境,在操作过程中自然提出了这一问题。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一杯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
如果让你们研究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做呢?生:我先找一个杯子,在里面倒入一杯水,然后一勺一勺地往里面放盐,每放一勺后就搅拌直到盐全部溶解了,再放下一勺,等到放进去的盐怎么搅拌也不能溶解了,就行了。
然后数一数一共放了几勺盐。
就是这杯水能溶解的盐。
师:你们同意他的研究方案吗?你们有没有补充或者你认为他哪里做的不好,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比他的方案更好?现在小组讨论几分钟,然后告诉我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讨论)(开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盐的研究活动,首先应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以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目标,这些问题都是会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这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
)生:首先应该确定水量,一杯水是多少水呢,杯大杯小、一个杯中水多水少用盐量都会不一样。
师:说得很好,那你们认为取多少水比较合适呢。
生:取100毫升。
生:取10毫升。
生:取200毫升。
师:大家说得都行。
那我们只取0毫升水为标准行不行?为什么?生:0毫升水少用的盐也少,省盐。
生:这样还省时间。
师:是的,那我们知道了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盐,能不能算出100毫升、2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盐呢?生:能。
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分组实验材料:食盐1小瓶备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1、盛50ml水的烧杯1、水槽1、天平1。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3’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水来做实验。
(在课题一杯后加上50ml)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20’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4. 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建议用以下形式表达研究计划)5.关键性提问:(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1.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察呢?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没有溶解算6勺)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以提出来修改。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分组实验材料:食盐1小瓶备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1、盛50ml水的烧杯1、水槽1、天平1。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水来做实验。
(在课题一杯后加上50ml)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4. 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建议用以下形式表达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研究的问题50ml水能溶解几勺食盐?、、准备的材料1.一杯50ml的水。
2.一小袋盐。
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
、、研究的方法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
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
、、研究结果我们发现:50毫升的水能溶解勺食盐,即克食盐。
5.关键性提问:(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1)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案一. 教材分析《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科书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溶解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较高,积极性较强,有利于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运用实验方法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溶解过程。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现象和结论。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一杯水、食盐、测量工具(如电子秤)、实验记录表。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现象和结论。
引导学生运用溶解度的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受哪些因素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实录(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并倒入一小勺盐。
)教师:把少量食盐倒入水屮,轻轻搅拌,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溶解。
(搅拌,直至盐完全溶解。
)教师:再放入一勺食盐,搅拌后会怎么样?学生:也会溶解。
教师:那老师不断地一勺一勺往水杯里加食盐,同时用筷子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学生:不会。
学生:到一定时候,盐就不溶解了。
教师:现在我们要研究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了,你想是什么问题?学生:这杯水里最多能够溶解多少食盐?教师:不错!这节课,我们来硏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板书课题)教师:我们各小组一起來研究这个问题的话,应该统一些什么?学生:各个小组的杯子里的水要一样多。
学生:大家都用筷子來搅拌,或者大家都不搅拌。
学生:盐应该是一样的。
教师:我们先來确定一下,一杯水究竟有多少吧?咱们给它定个最,50毫升,怎么样?学生:好的。
教师:现在,我们其实是研究50亳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等会儿倒水时注意烧杯上的刻度。
教师:你估计50亳升水大概能够溶解多少食盐?学生:20克。
学生:30克。
学生:50克。
学生:50克不可能,最多40克。
教师:各组商量一下,把你们小组想的大约能溶解食盐的克数记录下來,等会儿,实验结果出來,看看哪个组猜得最接近,好吗?学生:好。
教师:我给大家准备了同一种的食盐一擀盐,那么加盐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各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计划?学生:我们决定先往杯子里倒50亳升的水,再一勺一勺地加食盐,然后搅拌,看能够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一勺一勺地加食盐,要注意什么?学生:每一勺尽最要一样多。
教师:怎么让它一样多?学生:用勺子装盐的时候,用塑料尺抹一下,毎一勺都变成平平的一勺了。
就基本上一样多了。
教师:不错!那么最后怎么知道到底加进去几克盐了呢?学生:用天平称一下一勺盐有几克,再算一算加了几勺盐,乘一乘就算出來了。
教师:非常好!关于加盐,别的小组还有什么方法?学生:我们先用天平称一克盐,放在一张小纸片上,然后,一克一克地称出來,毎一克放一张小纸片上,再一包一包地倒在杯子里搅拌。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学案
教学准备:
食盐、小勺、筷子、烧杯、水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盐是有限的,初步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过程:
师:(出示一杯清水,把一小勺盐倒入杯中并搅拌)大家猜猜我用筷子搅拌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盐会溶解了。
师:(再往杯中倒入一小勺盐并搅拌)那再放入这勺盐搅拌后会有什么现象?
生:盐还会溶解了。
师:那我不停地往里面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生:不会吧。
(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是学生们在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探究过食盐在水中怎样溶解得快之后可能会提出的问题。
我在本课的一开始就创设了提出这一问题的情境,在操作过程中自然提出了这一问题。
)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一杯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
如果让你们研究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生:我先找一个杯子,在里面倒入一杯水,然后一勺一勺地往里面放盐,每放一勺后就搅拌直到盐全部溶解了,再放下一勺,等到放进去的盐怎么搅拌也不能溶解了,就行了。
然后数一数一共放了几勺盐。
就是这杯水能溶解的盐。
师:你们同意他的研究方案吗?你们有没有补充或者你认为他哪里做的不好,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比他的方案更好?现在小组讨论几分钟,然后告诉我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讨论)
(开展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盐的研究活动,首先应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以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目标,这些问题都是会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这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
)生:首先应该确定水量,一杯水是多少水呢,杯大杯小、一个杯中水多水少用盐量都会不一样。
师:说得很好,那你们认为取多少水比较合适呢。
生:取100毫升。
生:取150毫升。
生:取200毫升。
师:大家说得都行。
那我们只取50毫升水为标准行不行?为什么?
生:50毫升水少用的盐也少,省盐。
生:这样还省时间。
师:是的,那我们知道了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盐,能
不能算出100毫升、2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盐呢?
生:能。
用乘法就行了。
师:接下来还有哪儿需要补充?
生:用勺子来量溶解了多少盐也不够准确,有的组勺子大,有的组勺子小,再说每个人每次取的盐也不可能相同,最后的结果也不好比较。
我们认为可以用用了多少克盐来计算。
师:说得更准确了。
现在又说到了计算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算出用了多少克盐呢,该怎样做呢,看谁想出的办法多。
生:可以把每一勺盐的重量称出来,最后再把这些盐的重量加起来,就是总共盐的重量。
生:还可以先称出一勺盐的重量,以后每一次差不多都放这么多盐,最后数一数一共放了几勺盐,用一勺盐的重量乘以放了的次数,就是总共盐的重量。
生:可以把我们总共的盐称一称是多少,等水不能再溶解盐后,再把剩下的盐称一称,用两次的重量相减,差就是水里能溶解的盐的重量。
生:先把烧杯和水称一称,看一共是多少克,然后开始放盐直到不能再溶解了,再把烧杯和水放到天平上称一称,用第二次的重量减去第一次的重量,就是放进去的盐的重量了。
师:大家真聪明,想出来的办法真多,那哪一种办法更好呢?
生:第三种和第四种办法好些。
第一种办法太费事了,第二种又不太准确,不能保证每勺都取那么多盐。
(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求得解,在算法上我不求同一,给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扩学生的思路。
)
师:这四种计算方法大家可以在做实验的时候自己选择。
在做实验的时候还有没有要注意的地方?
生:在放盐的时候要等每一勺全部溶解完之后再放下一勺。
生:要一点一点放盐,不能一下子放太多了,要不就有可能有太多的盐沉在杯底化不了,结果就不准确了。
生:盐不能洒了,这样会不准的。
生:杯子里的水也不能洒了,否则也会影响结果。
生:称重量的时候要准确,不能称错了。
师:大家想得真细,那么在做实验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这些方面,使结果尽量准确。
做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到小组分工合作,各干各的才不会出错,每个小组还要制定出自己的研究计划,写出研究结果。
并记录下你们在实验中有什么新的发现。
做完的小组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写在黑板上,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天平和烧杯,下面开始做实验吧。
(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对于学生在实验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够,而学生还缺乏实验的经验,结果实验混乱,出现的误差大,小组分工也不好,实验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于是在第二堂课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强调了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实验纪律,并指导学生把提出的问题细化为可操作和进行研究的问题,以及围绕研究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结果进行起来要比第一节课效率高,效果好。
)(学生开始量水,称盐,各自做实验,教师去各小组指导。
)
总结:最多的组溶解了19克盐;最少的组溶解了9克盐;大多数组溶解了15或14克。
师:大家的结果都不太相同,产生不同的原因也很多,比如大家前面提到的原因,还有就是取的水不太准和用天平称的不太准,大家要吸取经验,争取以后做同类的实验时,不再犯这样的毛病了。
师:像大家现在做好的盐水这样,已经不能再溶解盐了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下课。
(研究结束,学生不仅知道了自己小组的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还应关注其他小组的研究结果。
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各组的研究结果讨论的时间太少,分析不到位,不能让学生自己充分找出实验成功或者是失败的原因。
应指导学生做好每一次实验的总结,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
力。
)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实验课,能让学生充分动脑和动手的课。
在开始教学的时候,我忽视了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这一环节,以致于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非常混乱,实验结果误差也很大。
在后来的课上我就尽量做好实验前的强调工作,如怎样减小误差等,学生听后,在实验中就能注意到,实验效果也好些。
学生在做实验到后期时耐心就大大减少了,开始还能一点一点地放盐,到后来就一下放很多盐,结果就有很多盐沉在杯底,溶解不了,造成误差。
由于只为学生提供了一架天平,而学生使用天平还很不熟练,为了节省时间,所以称量这一环节大部分由老师代劳了,使学生失去了练习的机会,以后应让学生能自己做的就自己来独立完成,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总的来说,学生比较喜欢上这堂课,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