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鉴别式追踪法的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pplication· CasesA使用 案例陈元铨 何士涛 傅少华浅析警犬追踪在“两抢一盗”中的应用“两抢一盗”作为严重侵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案件,有必要研究警犬追踪在打击“两抢一盗”中的应用,通过对应用实行归纳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推动警犬追踪更好地服务打击“两抢一盗”工作。
一、警犬追踪应用于打击“两抢一盗”的可行性在国内,公安基层实战部门配备具有追踪作业能力的警犬,能够较好地通过追踪,指明侦查方向,甚至直接追获犯罪嫌疑人,警犬追踪应用于打击“两抢一盗”的前景广阔,探索和研究警犬追踪在基层一线警务活动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实战价值。
二、警犬追踪在打击“两抢一盗”中的作用(一)警犬追踪直接破案带犬民警通过现场勘查,多以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足迹或遗留物作为嗅源,指挥警犬进行追踪,直接追获犯罪嫌疑人。
2017年12月20日下午7时左右,南通市通州区某村村民马某建家中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带犬民警通过在中心现场发现的疑似犯罪嫌疑人的足迹作为起点,指挥警犬“杰克”进行追踪,警犬向该民宅西北方向追踪150米,又沿麦田边向北追了200余米,往东转至一民宅院内后吠叫报警。
带犬民警当场发现该民宅内一男子神色慌张行为异常,通过对该男子询问,该男子交代了盗窃事实,通过警犬追踪直接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二)警犬追踪协助破案带犬民警通过现场勘查,发现并提取物品痕迹等作为嗅源,指挥警犬进行追踪,追获犯罪嫌疑人遗留物品和作案工具、锁定住处、发现生物检材等,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线索。
某年3月25日23时,苏通大桥高速收费站南通站附近发生一起抢劫案,带犬民警以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足迹为嗅源,指挥警犬“卡丹”进行追踪。
警犬追出3千米后,追到犯罪嫌疑人作案遗留的2只手套,为案件侦破提供了方向和直接物证。
2015年12月7日13时,淮安市五里镇一养鸡场发生一起因盗窃引发的凶杀案,带犬民警以中心现场外一足迹为嗅源,指挥警犬“安心”进行追踪。
关于警犬追踪训练文章
警犬是许多警察部门的重要工具,而追踪训练是其中一项关键技能。
在追踪训练中,警犬需要能够跟随犯罪嫌疑人的气味,一直追踪到目标人物的所在地。
以下是关于警犬追踪训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训练开始前,警犬通常会先接受一些基础训练,例如服从指令、听从训练师的指示等。
2. 在追踪训练中,训练师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气味物质,例如犯罪嫌疑人的衣物、皮带、鞋子等,来让警犬学习跟随这些气味。
3. 刚开始的训练,训练师会将气味物质放置在一个较为简单的环境中,例如一个室内空间。
警犬需要在这个空间中跟随气味,并找到藏匿物质的位置。
4. 随着训练的进行,训练师会逐渐增加难度,例如将气味物质放置在更大的区域中,或者在更复杂的环境中进行训练。
5. 在追踪训练过程中,训练师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标志物来标记警犬成功追踪到气味源的位置。
这可以帮助警犬建立记忆,并且不断提高其追踪能力。
6. 警犬的训练需要时间和耐心。
一只警犬通常需要接受数月到数年的训练才能真正成为一名擅长追踪的警犬。
警犬的追踪训练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技能。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提高,警犬可以成为警察部门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保障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02019·07中国工作犬业raining· BehaviorT训练 行为血迹搜索犬技术以人体血迹气味为嗅搜目标,不需现场指定嗅源即可用于现场人体血迹气味搜索作业。
血迹搜索犬可以适用于疑有人体血迹场所的嗅搜排查和对复杂环境下带有人体血迹物品的搜查。
其搜索技术应用原理,主要是根据人体血液的特性,血液中血浆具有粘附性,血浆与血细胞中,红细胞和白细胞能产生稳定的血迹气味,为训练搜索犬在复杂命案现场搜索人体血迹和微量血迹气味提供理论支持。
警犬血迹搜索从训练之初到现场使用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人与犬的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及诸多条件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毛病和问题,如果不能找出问题根源所在并及时予以纠正,会直接影响警犬搜索能力的提高和现场使用中发挥作用的效果。
一、挑选受训犬的品种品质很重要目前,工作犬的品种有很多,每个品种各有优势,德国牧羊犬使用用途比较多,虽然训练牢固度比较强,但在搜索形式中搜索兴奋性不高,搜索耐力不强,接受新科目或提高难度的训练过程比较长。
拉布拉多犬多用于搜毒、搜爆科目使用,主要是其性格温顺,嗅觉十分灵敏,但在搜索形式中搜索的专注度不够,搜索的持续性不强。
我们通过大量的训练,认为血迹搜索犬必须是具有衔取兴奋、占有欲强、胆大体壮、反应灵活、注意力集中、嗅觉灵敏、搜索耐力强等警用品质的犬。
活泼兴奋、搜索耐力持久的史宾格、马里努阿犬是比较适合血迹搜索的犬种。
史宾格犬活泼兴奋,搜索积极性高,在搜索区域有非常好的搜索持续性和专注度。
马里努阿犬运动能力突出,嗅觉灵敏,服从指挥,搜索快速、稳定,具有非常高的由警犬血迹搜索训练引发的几点思考王 博 李 震raining· Behavior T训练 行为搜索耐力,在面积大的室外作业中,能突出其特点,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日常训练环境选择复杂化很重要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实战,在现场实战中,我们必须具备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业务能力。
警犬的抱嗅式搜索作者:姜文全来源:《现代世界警察》2016年第06期随着反恐局势的日益严重,警犬在缉毒、搜爆、血迹搜索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而在搜索过程中难免会遇见高度在一米以上需要搜索的区域,有时候这个区域也不方便人来检查,比如更衣箱、柜子等。
这个区域如果能把犬抱起来,让犬嗅认一下,就会省去很多麻烦。
但我国目前警犬搜索范围的高度,规定在地面以下10公分,地面以上为1.2米,犬一旦被抱起就不会进入搜索状态。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把警犬抱起来进行搜索的训练模式,笔者经过实验,找到了突破这一瓶颈的方法,具体训练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择一条完成搜索训练的工作犬,让犬在被抱着的情况下进食。
在犬进食前进行这种训练,效果会更好。
对胆量小的犬,也可以端起食盆让犬去进食。
一般犬习惯于进食放置在地面上的食物,食盆被端起就不会进食,用此方法可以提高犬对主人的信任。
第二步,主人坐在地上,将犬抱起,尽量保持犬在舒服的状态,用奖食喂犬。
在犬被抱着的情况下,能够顺利进食以后,把奖食摆放在高处,抱起犬,让犬去食取。
犬在进食时要给犬以“好”的口令,进行鼓励。
第三步,在犬能连续、自然食取放置高处的奖食后,撤除奖食,犬会出现嗅探的表情。
这时抱犬向藏有所求物品的高处令犬嗅认,观察犬的表情变化。
犬现出抵嗅、等待与注视的表情后,对犬实施奖励,奖励方法是将球突然置于高处的藏匿点上,令犬自然衔取,反复几次即可建立条件反射。
一、确定示警方式正常情况下,犬在平面搜索过程中,始终是在不间断地嗅认。
犬搜索到终点物品以后,才出现“抵嗅”、犬嘴自然张开、舌头自然下垂、等待与注视的表情,并不再进行继续嗅认等行为。
以往,人凭借犬做出明确的“坐”“卧”“吠叫”等示警动作来判断所求物的藏匿点。
抱嗅式搜索,制约犬不能做出明确的示警动作,只能凭借犬在搜索中表现出来的自然行为来判定犬是否找到了所求物,经过培养,让犬的搜索姿态和平面搜索基本一样,可以把犬的“抵嗅”、等待与注视的表情、中断搜索等视为犬的示警方式,并固定下来。
P roducts· Equipment产品 装备实时监测警犬嗅探行为的装置和使用方法探析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警犬实战与训练、行为分析及综合评估技术研究”(2016YFC0800310)孙 勇 陈方园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警犬进行搜爆安检作业时,判断其发现目标气味的唯一方法即是犬的示警行为,在警犬进行追踪作业时,判断其作业状态依靠的是训导员对犬行为的观察和经验积累。
警犬技术训练和实战使用的经验证明,犬是动物,和人一样,有注意力的集中和分散状态,警犬尽善尽美的表现需要良好的工作状态。
犬在工作中如果出现马虎大意,轻则贻误战机,重则造成重大后果。
在作业条件复杂的环境中,在持续时间长或内容单调的工作中,警犬的嗅觉会出现疲劳现象,如何及时发现和避免这些情况,则要依靠训导员的经验。
研制一种警犬嗅探监测装置,攻关警犬清醒状态下嗅觉行为监控和表达,运用可读取和记录数据的仪表实时监测警犬嗅觉作业,突破警犬的嗅认状态完全依靠人为经验进行主观判断的瓶颈,实现仪器报警与警犬示警同步,确保警犬执行任务的可靠性,同时及时发现警犬工作中的假嗅、不嗅、漏嗅,防止出现漏搜、误报等工作事故和失误研究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早在21世纪初,日本Y.Hirano等用脑电仪测定犬的嗅觉反应,发现脑电快波与气味有正相关性,国内王立光等用脑电研究警犬嗅觉功能测定方法,发现了警犬嗅觉与温度、湿度、饱食度以及一天中不同时段等因素的相关性,以上研究需要在犬头部预埋电位,有的则需要对犬进行麻醉。
2010年前后,国内学者将气流传感器通过气流导管与嗅吸气罩连接来实现测试犬的鼻吸动力,向测试清醒状态下犬的嗅觉功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离实战使用还有差距。
2014~2017年,本课题科研团队采用了以热敏式风速仪为主要元件测试警犬鼻吸气流。
该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口笼厚度较大,影响犬的嗅探习惯。
而且传感器内采用加热元件,温度较高影响犬对气味的判断,温度较低又会导致监测不准。
1训练。
行为raining*Behavior警犬追踪训练中瞄天问题的固芎警犬追踪是警犬“服务刑侦主业”的重要使用方 向之一,警犬追踪在刑事案件侦破中能否发挥作用,则 是取决于警犬在追踪训练中能否实现训练效果和使用效 果的有机统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实现训练和使用的 无缝对接”。
我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警犬追踪训练的经 验和警犬实战使用的情况,就警犬追踪训练中一些相关 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一,起裔的回题起点阶段的训练是警犬追踪的开始和关键阶段, 也是警犬追踪能否突破的关键一环。
因此,解决好这一阶段的问题至关重要。
在起点阶段训练中应注意思考解决以下问题:(一)起点嗅认问题在追踪犬的起点嗅认训练中,很多同行都遇到过犬 起点嗅认不仔细、不认真,指嗅跟握鼻嗅不知道该如何 运用和把握的问题。
为此,笔者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供 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要厘清训练起点嗅认的理念问题。
起点嗅认是警犬进行追踪的前提和关键,犬只有能积 极主动地进行起点嗅认,充分感受并对气味产生主动记 忆,才能在追踪过程中进行正确的气味分化和迹线辨别。
其次,是在起点嗅认的训练方法上,要充分重视 基础嗅认能力的培养。
目前很多训导员要么用食物,要 么用物品的方式直接进行起点嗅认,紧接着就进入短线追踪,而没有基础嗅认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导致了 犬在起点嗅认过程中,急于得到目标物(物品或食物),嗅认不仔细,分化不好,进而在追踪中有把线不稳,晃线、偏线、冲线和脱线等问题频繁发生。
另外我们要注意不 管用食物,还是物品进行起点嗅认能力培养,都要让犬 对"嗅嗅”的嗅认口令产生积极兴奋的条件反射,这样 才能使犬对嗅认起点嗅源气味产生积极主动的记忆分化。
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不得强迫犬嗅认,使犬产生 嗅认被动,甚至出现"服从科目式嗅认”。
如果犬在训练 中出现不愿嗅认,那么可以根据犬的具体情况,采用适 当进行休息调整或物品调引假送等方法纠正。
关于警犬追踪训练文章
警犬追踪训练是警犬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主要用于追踪犯罪嫌疑人或者寻找失踪人员。
这种训练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和耐心,因为警犬需要跟随人类留下的气味来追踪目标。
首先,训练师需要选择合适的警犬品种,例如德国牧羊犬、比利时马林诺斯等,这些品种天生有着出色的嗅觉和敏锐的听觉,非常适合进行追踪训练。
其次,训练师需要训练警犬识别不同气味的能力,例如人类的气味、血液、汗液等。
随着训练的深入,警犬可以分辨出不同人类之间的气味差异,甚至可以通过血液的气味判断是否有人受伤。
最后,训练师需要进行实战训练,让警犬在真实场景下追踪目标。
这种训练需要模拟各种情况,例如夜间追踪、复杂地形下的追踪等。
通过反复的训练,警犬可以逐渐熟练掌握技能,提高追踪能力。
总之,警犬追踪训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提高警方追捕犯罪嫌疑人和寻找失踪人员的效率。
这种训练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和耐心,但是通过训练可以培养出出色的警犬,为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 1 -。
警犬鉴别式追踪法的探索
警犬的鉴别、追踪是刑侦警犬工作中主要的使用科目,是训练中的重点,鉴别式训练法能在警犬原有能力基础上提高其使用价值,从而在现场使用上提高破案率。
鉴别式训练法是将鉴别这一使用科目贯穿于其他使用科目,使各个科目有机地结合,从而使警犬技术在现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鉴别式训练法要根据现场使用作针对性的训练,在如何运用鉴别式训练法要敢于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现场使用的方法。
在现场使用中,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时的环境条件来灵活掌握,区别对待。
鉴别式追踪
所谓鉴别式追踪,就是把追踪和鉴别两个科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追踪的过程中进行鉴别,鉴别后再进行追踪。
特别是追踪的路线不是在清静下的环境如在村内、街道等复杂繁华地带,鉴别式追踪更是大有作为。
对象是院落门前地面、门框、门板、锁头等固定性的大型物品,反应形式以扒、抓为主。
1.1鉴别式追踪的提出前提因素
在现场使用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警犬在清静环境下能顺利的追踪,当追至村头、村内等复杂地带时,犬徘徊不前打转而停止追踪,只能提供方向。
有时确定犯罪嫌疑人就在某一村庄居住,也很难使用警犬追踪破案,只是等待排出嫌疑人后再回到警犬队搞鉴别。
这样就贻误了战机。
而鉴别式追踪能弥补以上的不足。
鉴别式追踪使用的可行性:鉴别式追踪在村内等复杂环境中有其使用的气味条件。
1、大环境中有小气候。
村庄作为一个整体,气
味条件,环境等较为复杂,牲畜又多,使用警犬有困难,这是大环境。
但村内以家为主体的生活方式,独家独院。
大街之侧有小巷,小巷的环境又相对大街清静,小巷两侧的院门虽有小巷两侧,但由于院门主要是一空人的通道,气味又相对单纯些。
混杂的也只是本家几个人,警犬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
这就是大环境中有好的小气候。
2、作业一家人进出的必经之路——大门,在大多数时间也是一家人活动场所,进出院内必经过。
所以院门的地面、门框、门栏、门板、锁头上的气味感染时间持续长久,短时间内是不会挥发掉的,这对于警犬鉴别是有利的。
3、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大都会回到居住地或窝赃地,在我们没有惊动其之前,他们依然会在这些地方进行活动,这无形之中又为我们布下了一条比作案现场更为新鲜的气味迹线,这也是我们能用警犬进行鉴别式追踪的有利于条件。
鉴别式追踪的训练
鉴别式追踪的难度较大,这一科目要在犬对追踪、鉴别形成较巩固的条件反射,并且具有适应复杂的环境条件的能力下,才能进行。
受训犬以追踪、鉴别较为均衡,耐性强,反应果断的犬为宜,具体的训练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培养犬的接踪能力
初期训练培养犬根据迹线气味积极追踪的基础能力,然后在布迹线时故意断踪,并在不远处继续布设迹线,并在接踪处周围布设多条平行的诱惑线。
训导员在接踪处给犬付予嗅源,让犬通过付予的嗅源搜索迹线气味而再次上线追踪。
如图(一)通过多次训练培养犬鉴别式追踪的搜索迹线气味的能力。
搜索迹线的口令为“嗅嗅”;再次上线追踪以“踪”为口令,然后培养犬区分诱惑的能力和通过犬的分化能力能正确找到迹线的能力。
训练原则: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保持成功率。
图(一)
第二步:培养犬对中间物品的鉴别式衔取能力
在追踪训练中,布线助训员将中间物品放在迹线上,然后令犬追踪,犬发现中间物品后对犬进行强化。
但在平时布设迹线过程中,布设助训员很少特意地将干扰物品一同放在迹线上。
所谓的干扰物品就是非布线助训员的物品,而是其他人物品或非人体气味物品等。
如果将布线助训员物品和干扰物品间隔的摆放在迹线上,犬在追踪过程中会发现气味不同的物品,此时训导员观察犬的表情及动作,若犬对布线助训员物品重嗅或衔、扒等行为,训导员应该给予强化,如口令“好”或抚拍;若犬同时也对干扰物品感兴趣,训导员应该给适当的刺激,通过这样的训练,使犬理解通过联系迹线气味找物品,而不是对任何物品都感兴趣。
如图(二),由于对中间物品的鉴别式衔取的难度和复杂性,平时训练中物品不要过于单一,刺激强度要适当,防止犬被动或出现对中间物品特殊反应或不良联系。
迹线X O X O
起点终点
X为布线助训员的物品
O为干扰物品
图(二)
第三步:培养犬在田野与村庄交界处的新线追踪
在田野与村庄的交界处,也就是村庄的边沿为起点,留下嗅源往村内布线。
村内的迹线不宜过长和复杂。
刚开始训练时,村内的迹线要重一些,终点物品放在门的内侧,犬较容易找到的地方。
放物品时,有意用手触摸门框、门板边沿和门链等处,并在门前用脚拖几下加大气味以引起犬的注意。
追踪时用好追踪绳,当犬对对面的门锁、门沿等物品有反应时,要及时下“好”的口令,并予以强化奖励。
在这一阶段的训练过程中,要穿插进行室内的松散形式的实物鉴别,以培养犬进院后,能顺利进入室内寻找犯罪嫌疑人的物证,迅速、及时的进行鉴别、印证。
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是培养犬的村内、居民区复杂条件下进行追踪的积极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培养犬对住家院落、门前门板、地面、锁头等物品鉴别分析能力。
第四步:培养犬依嗅源对住户的分析鉴别能力
这一阶段主要依附嗅源对住户的鉴别式追踪。
助训员在甲地留嗅源,乙地布线,进入某一住家院内放置物品,以追踪新线为主,训导员用嗅源瓶提取嗅源,带到乙地住家门口附近,附嗅源让犬对住户挨家的鉴别式追踪,当犬对正确住家门前的小道有上线反应时,给予强化以巩固。
如图(三),当犬追至门前时,培养犬对门的反应形式,以“扒”的形式为主。
初期训练将布线助训员气味的物品放在门的内侧,当犬嗅到门口时,犬会嗅门内侧的物品气味,犬会扒门,通过多次训练,建立犬对住户的反应形式。
当犬追踪到住户时,会用正确的反应形式来表示与迹线气味相同的住户。
正确迹线的住房
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主要是针对许多案件中,通过警犬追踪和案情分析,已确定犯罪嫌疑人就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村内、居民区白天不利于工作,待晚上人稀少环境清静时,再用警犬工作。
助训员留下嗅源数小时后再提取嗅源令犬追踪鉴别,主要是培养犬对小气味的分析反应能力,这一科目训练过程中,可请村内的居民当助训员搞摹拟训练,以检验训练的得失。
值得注意的问题:①认真培养犬搜索迹线气味的能力,提高其兴奋性和积极性;②注意犬对不同气味物品的反应表情;③调节犬兴奋与抑制的均衡性,追踪时要克服犬兴奋时沿直线奔跑的弊病;④训练要耐心、细致、稳步进行。
利用鉴别式追踪成功的案例有很多。
例如:1987年8月17日,浙江省嵊县公安局民警携犬“浙湖”赴新昌协助侦破吕新连被杀案。
在村口处由正常追踪改为鉴别式追踪,以现场遗留的皮凉鞋为嗅源,让犬对各户人家逐一嗅认,当“浙湖”嗅认到第四户裘志订家时,犬有明显反应,为慎重起见继续令其嗅认,嗅认三户人家后,“浙湖”又掉过去头兴奋地嗅认第四户人家,最后终于坐下不走,对其作出认定,迅速破获了这起重大杀人案。
以上观点是笔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带犬训练中得到的一些新的体会,具体的训练方法要通过实践中的各种情况去完善,使训练服务于实战,在瞬息万变的实战中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充分发挥警犬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