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眼越大鱼越小 - 科学网—资讯
- 格式:pdf
- 大小:425.47 KB
- 文档页数:1
我是未来科学家,用纳米造渔具《小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谈谈一个很有趣的话题,那就是未来科技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听起来好像很难理解,不过没关系,让我慢慢给你们讲解吧!想象一下,将来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先进的科技世界。
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和智能设备在为人类服务。
有人能在空中行走,有人能在水下呼吸,连我们小小的渔具都变得不可思议了!我最喜欢的就是纳米渔具。
纳米是指非常微小的东西,小到肉眼无法看见。
将来,我们可以用纳米科技制造各种渔具。
比如钓竿,就不需要用传统的竹子或碳纤维制成了,而是用纳米材料做成的。
这种钓竿虽然很轻薄,但却比钢铁还要结实坚硬。
而且最神奇的是,它可以像变形金刚一样随意伸缩,收起来的时候小到可以放进口袋里!纳米渔线更加厉害。
它比头发丝还要细小,几乎是透明的,鱼儿根本看不见。
可是即使这么细小的线,它的力度却惊人的大,钓上几十斤重的大鱼也绝对不会断裂。
有了这种渔线,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钓大鱼时线断了鱼跑掉了。
钓钩自然也是用纳米材料做的。
特别之处在于,它可以释放出一种对鱼儿无害的化学物质,吸引鱼儿上钩。
这种物质闻起来就像鱼儿最爱的美食一样香喷喷的,鱼儿肯定会蜂拥而至,争相被钩住。
最神奇的还属那些纳米诱饵。
这是用纳米科技制造出来的仿真小鱼,它们看上去和真的小鱼一模一样,而且还能自己游来游去,活灵活现的。
对于爱吃小鱼的大鱼来说,肯定会把它们当做美味大餐啊。
等大鱼把诱饵咬住时,纳米诱饵就会迅速膨胀变大,这样钓钩就能牢牢地钩住大家伙啦!有了这些纳米渔具,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尽情钓鱼了。
到了水库边,只要从口袋里掏出那根小小的纳米钓竿,按下一个开关就能变成巨大的钓竿准备钓鱼。
把透明的纳米渔线系上,挂上带香味的钓钩和逼真的纳米诱饵,大鱼们就会蜂拥而至,个个上钩。
等钓上一条大家伙后,用那根超轻超硬的纳米钓竿就能很容易地把鱼拽上来。
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了一名科学家,我一定要研究这些未来科技。
丝印油墨的印刷精度与网目大小有何关系在印刷加工的领域,丝印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印刷材料的适应性和效果的质量。
那么,在丝印油墨的印刷加工中,其印刷精度与网目大小是否有着紧密的联系呢?接下来,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1. 丝网网目和印刷精度的基本关系丝印是一种网版印刷技术,即将油墨印刷在平面或立体物件的表面,其中以丝网为印刷网版。
网版是通过在织物上密织细丝,制作成网孔不同的丝网版而成。
当油墨被推通过网版时,油墨便通过了一个网孔,从而得到印刷效果。
网版的网目大小直接决定了油墨的印刷精度。
具体来说,网目越大,则油墨与印刷材料表面的交界越不清晰,印刷线条的清晰度和墨团的稠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
2. 网目的合适尺寸合理的网版网目对于所要印刷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网版网目太小,则印刷线条和圆面的清晰度过高,不利于油墨的传递和流通,特别是涉及到一些较为细小而精细的印刷内容时,影响尤为明显。
另一方面,如果网孔过大,则影响油墨在印刷材料表面的附着程度和涂覆量的均匀度。
在使用较为粘稠的油墨进行印刷前,应选择合适的网版网目尺寸,以确保印刷线条的清晰度和墨团的稠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获得高质量的印刷品。
3. 网目配合与精细印刷当需要对一些细小的印刷内容进行加工时,丝印油墨的精细印刷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丝网版的网目密度必须非常高,才能保证印刷线条的清晰度和墨团的稠度。
但是,在选择高密丝网印刷时,印刷材料的表面平整度和粗糙度的掌控同样非常重要。
如果要求过高,可能会导致在多重印刷或染色的情况下出现模糊和失真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丝网版的制作和丝印油墨的选取在进行印刷之前也非常重要。
仅在合理地配合上述各因素后,才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印刷效果。
4. 网目大小与印刷应用的关系不同的印刷应用需要不同的网版网目大小和油墨种类。
例如,在印刷箱包和制品标签等应用中,通常需要使用较大的网版网目进行油墨的印刷,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压印时出现锐头,保证印刷品的质量。
孔径渡越时间和带宽的关系孔径渡越时间和带宽的关系,这个话题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可以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聊聊。
想象一下,你在一条小河边钓鱼,水流潺潺,河宽河窄不一。
这时候,钓鱼的速度和水流的情况就像我们的孔径和带宽,虽然听上去很专业,其实就是个简单的道理。
孔径就像是你钓鱼的网眼大小,越大,能抓到的鱼就越多,带宽也差不多。
说白了,带宽就是信息传输的“宽度”,就像高速公路一样,车道越多,车流就越畅通。
这些东西互相影响,就好比你在小河里钓鱼,水流快了,你就得把网收得快一点,才能不让鱼跑掉。
孔径大了,渡越时间也就短了,鱼上钩的几率也就提高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比如说,网络传输的时候,带宽宽,数据流动自然就畅通无阻,咱们在线看视频也不容易卡。
想象一下,带宽窄了,就像车流拥堵,数据包一个个排队,像是等着过马路的行人,慢得让人心急。
孔径越大,带宽就能越宽,真是个完美的循环。
再来看看这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孔径大,带宽自然也就随之而来了,数据传输速度也就快。
就像你去市场买菜,菜摊子多,挑选的时间就短,吃得也快,爽快得很。
如果你把孔径想象成一个漏斗,漏斗越大,水流下来越快,带宽和孔径的关系也大致如此。
事情总是没那么简单。
我们还得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说干扰和信号质量。
就好比你在河边钓鱼,突然一阵大风吹来,水波荡漾,让你钓的鱼扑腾得像是在跳舞。
信号受到干扰,带宽就可能下降,数据传输就会变得不那么顺畅,这个时候你就得小心翼翼,不能让鱼跑掉。
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些技术手段。
比如调节带宽,或者增加孔径,这就像是在调整钓鱼的技巧,看看用什么样的饵料最有效。
这些技术的调整能帮助我们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想象一下,像是找到了一种特别好用的钓鱼竿,能让你钓到更多的鱼,乐在其中。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不会太在意这些技术细节,但其实无形中它们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说,你在玩游戏时,突然掉线了,那种抓心挠肝的感觉就像是在河边钓鱼,鱼没钓到还一身湿。
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正文:----------------------------------------------------------------------------------------------------------------------------------------------------农业部通告〔2013〕1号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通告为加强捕捞渔具管理,巩固清理整治违规渔具专项行动成果,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农业部决定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
现通告如下:一、实行时间和范围自2014年6月1日起,黄渤海、东海、南海三个海区全面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有关最小网目尺寸标准详见附件1、2。
二、主要内容(一)根据现有科研基础和捕捞生产实际,海洋捕捞渔具最小网目尺寸制度分为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两大类。
准用渔具是国家允许使用的海洋捕捞渔具,过渡渔具将根据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需要,今后分别转为准用或禁用渔具,并予以公告。
(二)主捕种类为颚针鱼、青鳞鱼、梅童鱼、凤尾鱼、多鳞鱚、少鳞鱚、银鱼、小公鱼等鱼种的刺网作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此次确定的最小网目尺寸标准实行特许作业,限定具体作业时间、作业区域。
拖网主捕种类为鳀鱼,张网主捕种类为毛虾和鳗苗,围网主捕种类为青鳞鱼、前鳞骨鯔、斑鰶、金色小沙丁鱼、小公鱼等特定鱼种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捕捞生产实际,单独制定最小网目尺寸,严格限定具体作业时间和作业区域。
上述特许规定均须在2014年4月1日前报农业部渔业局备案同意后执行。
各地特许规定将在农业部网站上公开,方便渔民查询、监督。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在本通告规定的最小网目尺寸标准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渔业资源状况和生产实际,制定更加严格的海洋捕捞渔具最小网目尺寸标准,并报农业部渔业局备案。
鱼网实验报告鱼网实验报告引言:鱼网是一种常见的渔具,用于捕捞鱼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究鱼网的结构和捕鱼效果,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鱼网的结构鱼网主要由网身和网眼构成。
网身通常由纤维材料编织而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强度。
网眼的大小和形状根据捕捞的目标鱼类而定,一般为方形或菱形。
鱼网的上部通常有浮标,用于浮起整个网的一端,而下部则有铅块,使网能够垂直下沉。
二、鱼网的捕鱼原理鱼网的捕鱼原理是利用鱼类的游动行为。
当鱼类游过鱼网时,它们会被网眼阻挡住,无法通过。
由于鱼类的游动速度较快,它们无法及时感知到鱼网的存在,从而被困在网中。
此外,鱼网还可以通过改变网眼的大小和形状来选择性地捕捞目标鱼类。
三、鱼网的捕鱼效果鱼网是一种高效的捕鱼工具,能够大量捕捞鱼类。
在实验中,我们设置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网眼,发现网眼越小,捕获的鱼类越多。
这是因为小网眼可以限制鱼类的通过,增加了捕获的概率。
然而,过度使用鱼网可能导致过度捕捞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四、鱼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鱼网的使用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过度捕捞会导致鱼类资源的枯竭,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
其次,鱼网在捕捞过程中可能误伤其他海洋生物,如海龟、海豚等。
此外,底拖网等大型渔具可能破坏海底生态系统,损害底栖生物的栖息地。
结论:鱼网是一种高效的捕鱼工具,能够大量捕捞鱼类。
然而,过度使用鱼网可能导致过度捕捞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鱼网的同时,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的捕捞措施,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鱼网的结构、捕鱼原理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鱼网作为一种常见的渔具,虽然能够满足人类对鱼类资源的需求,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只有在合理使用和管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的渔业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网目尺寸对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及网具形态的影响刘伟;许柳雄;唐浩;胡夫祥;周成;熊沢泰生;平山完【摘要】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和海上网具性能实测,并在听取生产第一线船长意见的基础上,把上海开创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现行金枪鱼围网主网衣下部约三分之一网衣的网目尺寸放大50%,即从260 mm增大到390 mm,以探讨改进围网渔具的沉降性能.实验应用田内准则换算并制作成模型网,在日本下关西日本日网公司专业围网动水槽进行模型试验,比较了侧流、背流、顺流(流速8 cm/s,相当实物网0.20m/s)3种相对流向的放网模式下放网以及无流(0 cm/s)海况下放网,网目尺寸改变前后围网的沉降性能、网具形态和闭合效果.结果显示,主网衣下部网目尺寸从30mm(对照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260 mm)放大到45 mm(试验网,相当于实物网网目尺寸390 mm),网具的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分别提高1.6%和1.1%;试验网的收绞时间比对照网缩短14.3%,且能保持较好的形态;有流时的3种放网模式下,试验网和对照网浮子纲在放网结束时刻的初始包围面积基本相同;在收绞结束时,试验网浮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33倍,绞纲结束前6s,试验网沉子纲包围面积为对照网的1.79倍,说明增大网目尺寸有利于网具包围面积的增大,改善了被围鱼群的活动空间.【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9(043)006【总页数】12页(P1527-1538)【关键词】金枪鱼围网;网目尺寸;模型试验;网具形态;沉降性能【作者】刘伟;许柳雄;唐浩;胡夫祥;周成;熊沢泰生;平山完【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上海200092;东京海洋大学学术研究院,日本东京108-8477;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西日本日网公司,日本下关 140-0002;西日本日网公司,日本下关 140-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72.21围网是捕捞集群性中上层鱼类效率最高的一种渔法[1]。
钓谚杂谈之一:鱼是近视眼,水中看不远这名钓谚是对鱼类视觉功能的准确描述。
鱼类的视觉器官是眼睛,鱼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一边一只。
鱼通过视觉(远距离主要依靠嗅觉)进行游动、觅食、躲避敌害、接近同类和辨别物体。
鱼类学家研究发现鱼的视力大与眼球大小成正比,眼球越大视力越强,眼球越小视力越差。
由于鱼眼的水晶体不能收缩,加之在水中光线透射受阻力及水的浑浊度影响,鱼一般只能看清两米左右的物体,视力最强者也不过十几米。
也就是说鱼类都是近视眼,而且终生不能改变。
鱼的视力虽差,但它却能清楚地分辨光线的明暗,并具有识别物体颜色的能力,尤以鲤鱼的辨别能力最强。
实验表明,淡水鱼对红、黄、绿和水体本色较为敏感,并各有所偏爱。
鱼的视距虽短,但在阳光照射下通过光的折射,却能看到岸上我物体——当然是倒影,而且它所看到的水体以外物体的距离,要比实际距离近。
例如钓后将抄网插在岸边,鱼在水中看到的则是一根大头朝下的树桩,而且就悬在它的头顶上方。
<应用>鱼类视觉的上述特点,垂钓者应本着兴利除弊的原则,该利用的利用,该避免的避免,许多钓手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一、突出饵料的颜色。
鱼类有以色取食的特点,这就要投其所好,诱其上钩。
正如钓谚所说:“多用红黄白,不怕鱼不来”,饵料颜色鲜明,易被鱼儿发现,发现了又有兴趣,它才会吞食。
还应注意不同的鱼种,对颜色有不同的偏爱,例如鲫鱼喜欢黄色,鲤鱼偏爱红色,而草鱼则对绿色感兴趣。
当然,最明显的例子:用红蚯蚓做钓饵,除上鲤鱼外,鲫鱼、鳊鱼、草鱼、鲶鱼乃至甲鱼等不同品种的鱼都可能光顾,这在平时垂钓中司空见惯。
二、根据情况尽量用活饵。
例如蚯蚓、红虫、河虾、蚂蚱等等,很多鱼都爱吃。
这些活饵入水后能蠕动,容易被鱼儿发现,招诱力强。
使用素饵采取“逗”钓,也是这个道理。
三、针对某些鱼的特性,可用拟饵诱钓。
所谓拟饵,就是人工制作的假饵,外形酷似某些昆虫。
鱼钩隐藏期间,鱼儿难辨真假,误以为是可吃的美餐,一口吞进,正中钓手计谋。
帆张网网囊网目尺寸对小黄鱼的选择性徐国强;张洪亮;虞宝存;陈峰;朱文斌【摘要】为探索帆张网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小黄鱼的选择性,2017年4月在舟山渔场中部用传统方法(套网法)对5种不同网目尺寸(35 mm、45 mm、55mm、60 mm、65 mm)网囊开展了选择性实验.应用Logistic模型对小黄鱼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显示:①实验期间主要捕获对象为小黄鱼,数量和重量分别占比66.94%和84.48%,体长范围71~190 mm,平均体长124 mm;②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网囊中小黄鱼优势体长总体上大于套网;③网囊网目尺寸为35 mm、45 mm、55 mm、60 mm和65 mm时,小黄鱼L50分别为80.425 mm、103.496 mm、119.711 mm、122.676 mm和137.026 mm,SR 分别为50.202 mm、52.540 mm、61.120 mm、41.730 mm和63.560 mm,L50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④小黄鱼网囊网目尺寸(m)与50%选择体长(L50)的关系为L50=1.776 m+20.300 (R2=0.980);⑤5种网目尺寸网囊中小黄鱼尾数逃逸率均高于重量逃逸率,网囊网目尺寸≤4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低于5%,网囊网目尺寸≥55 mm时,其尾数及重量逃逸率均超过10%,甚至可达50%.综合分析,目前实施的55 mm网目尺寸能有效释放小黄鱼幼鱼,但网目尺寸仍需扩大.【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9(043)006【总页数】10页(P1539-1548)【关键词】小黄鱼;帆张网;网目尺寸;选择性;东海区【作者】徐国强;张洪亮;虞宝存;陈峰;朱文斌【作者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21;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观测实验站,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21;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观测实验站,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21;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观测实验站,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21;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观测实验站,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舟山316021;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观测实验站,浙江舟山316021;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72.12帆张网属单锚张纲张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在传统张网(鮟鱇网)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技术发展而来[1]。
织网九公分网眼计算公式织网是一项古老而又重要的手工艺活动,它被广泛应用于渔业、农业、工业和民用领域。
在许多情况下,织网的网眼大小对于其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织网九公分网眼的计算公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织网九公分网眼。
九公分网眼是指织网时所使用的网眼大小,也就是织网时所留下的空隙大小。
这个大小通常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来确定的,比如用于捕捞鱼类的渔网,就需要根据鱼的大小来确定网眼的大小。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计算九公分网眼的具体公式。
在织网时,网眼的大小通常是根据织网的线径和织网的结构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网眼的大小与线径成正比,也就是说,线径越粗,网眼越大;线径越细,网眼越小。
而网眼的结构也会对网眼的大小产生影响,比如菱形网眼和正方形网眼的大小计算公式就会有所不同。
在计算九公分网眼大小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公式:网眼大小 = 线径×系数。
其中,线径是指织网所使用的线的直径,单位通常是毫米或厘米;系数是一个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的数值,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织网需求来确定。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织一种渔网,线径为0.2毫米,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公式来计算网眼的大小。
假设系数为45,那么网眼大小就等于0.2毫米× 45 = 9毫米,也就是九公分网眼的大小。
除了上述的简单计算公式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织网结构来确定更精确的计算公式。
比如,对于菱形网眼,其大小可以根据线径和菱形的对角线长度来计算;对于正方形网眼,其大小可以根据线径和网格的边长来计算。
这些计算公式可能会更加复杂,但可以更精确地确定网眼的大小。
总的来说,织网九公分网眼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确定织网的网眼大小,从而更好地满足具体的使用需求。
通过合理地选择线径和计算网眼大小,我们可以制作出更加适用的织网产品,提高织网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除了计算公式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织网的材料选择、织网的结构设计、织网的工艺技术等等。
大渔网未必会有大收获作者:陈云鹤来源:《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1年第11期海边有一个渔村,这里的所有居民都靠打鱼为生,约翰就是这里最为有名的渔夫。
他的船并不见得是最大的,但是他每次捕回来的鱼总是最多的。
村里的渔夫们都以约翰为目标,他们都希望能赶上约翰甚至是超过约翰,虽然他们的捕鱼技术没有约翰那么好,但因为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投入,所以他们也渐渐拉近了和约翰的距离。
约翰为了不被人追上,他开始想办法怎样才能捕更多的鱼。
他觉得把网织得更大一些,那样捕到的鱼就一定会更多了!约翰立刻开始织网,他花了好长时间,终于织出了一张比平常的网整整大一倍的渔网。
当约翰开始带着这张网出去捕鱼之后,果然捕到的鱼比往常更多了。
就这样,他又远远地把别的渔夫抛在后面。
“虽然是这样,但我觉得还是不够多,可千万别被他们追上!”约翰的妻子这样提醒他,约翰想了想说:“看来,我必须要把渔网织得更大才行!”接下来,约翰都没有出海去捕鱼,他每天都待在院子里偷偷地织大网。
整整一个月以后,他终于织成了他的大网,这张网要比平时的网大几百倍,如果把它铺起来,差不多能盖掉大半个渔村。
“就凭着这张渔网,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渔夫能够比得上我了!”约翰看着自己的杰作,不无得意地说。
第二天,约翰信心满满地出海去了,因为他带上了这张巨网,所以他必须要去到更远的海里。
等约翰到了足够远的时候,他停了下来,然后把渔网一点点推入海中,过了一些时候,他觉得时机到了,就驾驶他的渔船开始慢慢收网。
约翰想到这一网收上来可能比别人好几天捕的鱼还多,不禁越想越开心,情不自禁地哈哈笑了起来。
然而,约翰忽略了一个问题,每次收网的时候,鱼儿就会往相反的方向游去。
平时因为网小,鱼也少,所以鱼儿的游动力量根本不足以和渔船抗衡,但是这次不一样了,约翰的网实在太大了,网里的鱼实在太多了,而且还有很多甚至比人还大的大鱼。
当约翰开始收网以后,網里的鱼立刻开始往相反的方向游,约翰的渔船根本不足以和鱼儿们的力量相抗衡,结果他的渔船很快就被鱼儿们拉翻了,而渔网也沉入到了水底。
捕鱼的学问
作者:张前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0年第21期
前几天,我随团到青岛旅游。
晚上,入住崂山脚下的渔村。
在渔民家里,墙壁上挂着的一张张大大小小的渔网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快看呢,这网不一样,有的网格小,有的网格大!”突然,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嚷了起来。
“那你知道是网格大的网捕的大鱼多还是网格小的网捕的大鱼多?”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渔民走过来,微笑着问小女孩。
“那一定是网格密的网能捕到更多大鱼!”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为什么呢?”老渔民继续问道。
“你想呀,这网的空隙这么小,小鱼跑不掉,大鱼更跑不掉了!”小女孩忽闪着大眼睛说。
“孩子,你错了,密的那張网,只能用来在浅海边拖小鱼小虾。
因为用密网捕鱼,在捕捉大鱼前,网内早被小鱼小虾占满,大鱼在此已无‘容身之地’,而拖大鱼的网,网眼很宽,不仅会漏掉虾蟹,那些不够分量的鱼也将被逐一放弃,最后,留下来的才是货真价实的大家伙!”
听了老渔民的话,小女孩紧锁着的眉头舒展开了,我们也赞许地点了点头。
◎萤火小语:我们在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呢?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总捕不到自己梦寐以求的那条大鱼,也许就是因为自己使用的网网眼太小,舍弃不了那些本该放弃的小鱼小虾啊。
◎文题延伸:舍与得;那一刻,我懂了;那一句话……
(檬男摘自《智慧少年·润》2020年第3期)。
山西省朔州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知识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B.生物圈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2.下列各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福州城区B.湖里的鱼C.蔬菜基地D.森林公园3.下列成语中,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春暖花开B.夏日炎炎C.秋高气爽D.冬雪飘舞4.“大雁南飞”指的是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
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5.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数量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6.下列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体现出的生物特征相同的诗句是()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C.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几种生物关系示意图,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A.①B.②C.③D.④8.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中国西北部大量种植用于保持水土、绿化沙漠。
沙棘能保持水土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环境决定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影响环境9.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雨后春笋B.潮起潮落C.破茧成蝶D.葵花向阳10.“鱼菜共生”养殖体系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目的。
九下科学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一节宇宙的起源〔2021.〕1.如下图,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间隔变化。
该实验是模拟A.板块的运动 B.细胞的生长 C.分子的运动 D.宇宙的膨胀〔2021.〕错误的选项是......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第二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2021.〕2.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A.托勒密 B.哥白尼 C.牛顿 D.哈勃第三节恒星的一生〔2021.〕34.夏天夜晚,常会看到灯蛾扑火现象。
灯蛾围着烛焰等光源一圈又一圈飞行,圈子越来越小,直至遇到火焰。
远古时期就有灯蛾,那时灯蛾在夜间飞行是依靠星光来区分方向的,遥远的星光到达地球时近似于平行光线。
科学家对“灯蛾为什么会扑火〞这一问题的解释,用如图加以表达。
(1)夜晚的星空,人们观察到许多闪烁的星星,它们大多数与太阳一样,都是哪一类天体?▲。
(2)请运用图中信息,结合相关知识,对“灯蛾扑火〞现象作出解释:▲。
(3)有些农业害虫具有与灯蛾相似的习性。
农业上采用“灯光诱杀法〞来杀灭这些害虫。
与农药除虫相比拟,灯光诱杀法有何优点?▲。
34.〔1〕恒星〔2〕灯蛾飞行的道路总是跟光成一定角度〔小于90〕,而“火〞发出光线非平行线,因此最终“灯蛾扑火〞。
〔3〕无污染环境〔其它合理均给分〕〔2021.〕9.小明复习时对知识进展梳理,下面四种知识的排序错误的选项是A.植物的构造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株B.宇宙的构造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C.物质的微观层次构造:夸克→质子〔或者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红HY→超新星→中子星〔或者黑洞〕第四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2021.〕 15. 2021年5月20日,HY科学家宣布世个“人造生命〞诞生。
研究人员祖先工合成了一种细菌DNA,再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的细菌细胞内,该细菌不断繁殖形成菌落〔如图〕。
拖大鱼的网拖大鱼的网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题记“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等语句在生活中不乏可见,从古自今,似乎坚持、永不放弃才是成功的真谛,似乎只有“坚持”这块石头才能垫起成功的高度。
其实不然,当坚持引出的道路是停滞不前,又或是与成功的方向背道而驰的时候,放弃则是比坚持更加明智的选择。
不舍小鱼,怎得大鱼一次到海滩,看到渔船旁挂着两张网,一张密,一张疏。
密的那张网眼小,渔民告诉我:它是用来在海边拖小鱼小虾的。
在我看来,细密的网应该是最佳的捕鱼工具。
如果连小鱼小虾都不能漏网,就更不用说那些膘肥体壮的大鱼了。
然而,渔民指着细网对我说:它是捞不上大鱼的。
因为捕捉大鱼前,网内早已被小鱼小虾占满,大鱼在此根本无“容身之地”。
好一个无“容身之地”啊!疏网虽网眼很宽,会漏掉虾蟹,那些不够分量的鱼也将被逐一放弃,但也只有放弃这些小鱼小虾,大鱼才会有“容身之地”。
细想想,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总捕不到自己梦寐以求的那条大鱼,也许就是因为自己的`这张网网眼太小了!有舍有得鸣蝉奋力地甩掉外壳,才在高空中歌唱自由;壁虎勇敢地挣脱了尾巴,才在危难中保全生命。
算盘若填满自身的空位,只会丧失运算的功能。
如此看来,舍弃便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想得到的太多,反倒会停滞不前,甚至一无所获。
在印度,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小口的盒子里放上猴子喜欢的坚果,猴子抓住坚果后,爪子便抽不出来了。
人们之所以能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是因为猴子总不肯放下到手的东西。
有人可能会想:这是多么可笑的选择,竟为小小的坚果丧失了自由甚至生命。
其实,现实生活中,做这种选择的人很多,只是人们面对的不是坚果,而是一个个诱惑。
我们该怎么做呢?是否重复自己曾嘲笑过的猴子的举动,亦或选择放弃?这,就要看你如何去把握、选择。
我们拥有的时候,也许正在失去,放弃的时候,又或许会重新获得。
放弃是一门艺术。
那些什么都想抓在手里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收获的,其结果必然是对自身的最大的放弃,让自己的永远处在碌碌无为之中。
网袖长度对底层大网目拖网性能的影响王永进;万荣;张勋;张禹;周爱忠;黄六一;王鲁民【摘要】为掌握拖网网袖对大网目底拖网网具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针对东海区典型的大网目底拖网(72目×18 m),设计试验6种纵向拉直长度不同的网袖,分析比较了不同袖长比Lw/L(Lw-网袖纵向拉直长度,L-网具纵向拉直长度)对网具阻力、网口高度和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Lw/L的增大,网具阻力增加,但增加到36.45%之后,阻力几乎不再变化;(2) Lw/L对阻力的影响与拖速有关,速度越大,阻力随Lw/L的变化越大;(3)网口高度随Lw/L的增大而提高,在Lw/L为36.45%~38.69%时达到最佳,随后降低;(4) Lw/L对网口高度的影响与拖速有一定关系,低速下网口高度变化小,高速下网口高度随Lw/L有明显的变化;(5) Lw/L在大于36.45%之后水动力性能相对较高,增大Lw/L,水动力性能会有小幅度降低,反之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6)此规格拖网网袖长度不宜过短,Lw/L以36.45%为宜,根据作业条件,在设计网具时可适当增加网袖长度.试验结果可对大网目底拖网网袖部位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技术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15(022)002【总页数】8页(P332-339)【关键词】大网目;底拖网;网袖;性能【作者】王永进;万荣;张勋;张禹;周爱忠;黄六一;王鲁民【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青岛2660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72.1拖网渔业是世界海洋渔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