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变电站设计 中期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60
淮海中路3号地块发展项目110kV南昌变电站工程总结一.工程概况:淮海中路3号地块发展项目位于淮海中路以南,襄阳南路以东、陕西南路以西、南昌路以北基地面积为39,65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5,327平方米,包括T1号办公楼、T2号办公楼、T3及T4号住宅楼、商业裙房及地库。
110kV南昌变电站位于淮海中路3号地块西北角,西临襄阳南路、北临淮海中路、南临南昌路。
本站设计为地下站,地下建筑面积为3171平方米。
与淮海中路3号地块地下商场及车库结合建造。
二.参建单位:建设单位:上海环贸广场房地产有限公司上海新鸿基环贸广场房地产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单位: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奥雅纳工程顾问迈进机电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单位: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上海市市区电力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上海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建筑安装公司安乐设备安装(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威煌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利盈电机电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三.设计依据1.上海市规划局(景观处)会议纪要编号沪规纪要[2006]36号2.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J0352-2005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J556-2006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6.《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防火规范》GB50038-2005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4.《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J280-200315.《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土地使用建筑管理)》2003年11月版16.上海市标准《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计标准》DBJ08-7-2006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8.《夏热冬冷低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J116-200119.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04;J10307-200320.上海市《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DGJ08-103-2003;J10264-200321.《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2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3.《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724.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民用锅炉房设置规定》DGJ08-73-2002;J10237-200325.其他有关的国家地方规范、标准及文件四.工程质量评定依据: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4.《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5.《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61-20058.《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10.《建筑施工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其他国家建设工程现行规范、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图纸等等。
110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建设新的变电站成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重要举措。
本报告旨在对一座110kV变电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环境可行性。
二、背景介绍110kV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调整、控制和分配电能。
它起到连接输电线路与配电线路的作用,提供可靠稳定的电力供应。
考虑到电力需求的增长,建设一座新的110kV变电站对于满足电力需求、优化电力传输具有重要意义。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1. 选址分析: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合适的选址是建设110kV变电站的首要问题。
要考虑到距离负荷中心的远近、地形条件、土地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2. 设备选择:为了确保变电站的运行稳定可靠,需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并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
3. 运行管理:建设110kV变电站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维护保养、设备巡检、故障处理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时间,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 投资估算:根据变电站规模和选址确定的建设成本,对投资进行估算。
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征用费、设备采购费用、建设工程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2. 收益估算:建设110kV变电站后,将能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为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根据电力需求的增长和变电站的电价,对收益进行估算。
3.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投资与收益的比较,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估变电站的经济可行性。
同时,还需考虑到电力市场的竞争、政策支持等因素。
五、环境可行性分析1. 环境影响评价:建设110kV变电站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噪音、电磁辐射、土地利用等。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2. 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例如,在设计中合理选择设备布局,采用降噪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结论通过对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110kV变电站的建设是技术上可行的,可通过合理选择设备和建立科学的运行管理制度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110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建设一座 110kv 变电站已成为满足当地电力供应的迫切需求。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旨在对新建 110kv 变电站的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该项目的可行性。
二、项目背景(一)地区电力需求现状近年来,本地区的工业、商业和居民用电量逐年攀升。
现有的变电站容量已接近饱和,无法满足未来的用电增长需求。
(二)电网规划根据当地电网的整体规划,需要新增一座 110kv 变电站来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三、变电站建设规模及方案(一)主变压器容量初步规划安装两台 50MVA 的主变压器,以满足近期和中期的负荷需求,并预留一台主变压器的位置,便于后期根据负荷增长情况进行扩建。
(二)进出线规划110kv 进线拟定为两回,分别来自上级变电站;10kv 出线规划为XX 回,以满足周边用户的接入需求。
(三)变电站选址经过多轮勘察和比较,选址位于_____,此处交通便利,周边环境较为开阔,有利于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四)电气主接线110kv 侧采用_____接线方式,10kv 侧采用_____接线方式,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四、电力系统接入方案(一)潮流计算通过对电网的潮流计算,分析新建变电站接入后对电网的影响,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二)短路电流计算进行短路电流计算,为电气设备的选型提供依据。
(三)无功补偿配置适当容量的无功补偿装置,以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线损。
五、电气设备选型选用节能型、低损耗的变压器,以降低运行成本。
(二)开关设备110kv 开关选用_____,10kv 开关选用_____,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配置先进的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实现对变电站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六、土建工程(一)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根据电气设备的布置要求和运行维护的便利性,合理规划变电站的总平面布局。
110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电力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变电站作为电力输送和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110kV变电站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为其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和指导。
二、选址分析1. 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在选址前,首先需要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本区域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供电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在市场。
2. 用地条件选址时需综合考虑用地面积、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
经过实地勘察,我们确定了一块面积适宜、地质地貌条件优良的用地。
该用地位置合理,交通便利,便于建设110kV变电站。
三、技术方案1. 设备选型根据变电站的需求和要求,我们参考了多种适用的设备选型方案,并选择了符合要求的高品质设备,以确保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建设方案在建设方案中,我们考虑了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布局、工程进度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重点关注施工工期和投资成本,力求实现最佳效益。
四、经济效益分析1. 投资回报期通过对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行评估,我们计算出该110kV变电站的投资回报期约为5年。
这意味着在5年的运营周期内,可以实现投资的收回,进而产生利润。
2. 利润情况根据市场需求和售电价格,我们进一步分析了110kV变电站的预期利润情况。
通过模拟运行和风险评估,得出了一份详细的经济效益报告。
预计在前5年内,净利润将达到百万元级别,并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而逐步上升。
五、社会效益分析1. 供电可靠性建设110kV变电站将有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事故的发生频率,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需求,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2. 就业机会变电站建设和运营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涵盖了各个专业和技能领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六、风险分析1. 自然风险变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可能对设备和用地造成影响。
110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110kV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能输送、配电和转换的关键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建设110kV变电站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及目标电力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110kV变电站能够承担大量电能转换和分配工作,为区域电力供给提供稳定保障。
本项目旨在满足当地电力供需矛盾,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2 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根据需求分析和技术规范,本项目拟建设一座规模为110kV的变电站。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X万元,其中包括土地征用、设备购置、施工费用等多个方面。
1.3 建设进度及时间安排预计本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需要X年时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 前期调研:X年X月-X年X月- 设计及方案确认:X年X月-X年X月- 设备采购与施工准备:X年X月-X年X月- 施工及调试:X年X月-X年X月- 竣工验收及投入使用:X年X月-X年X月三、可行性分析2.1 市场需求分析110kV变电站的建设是基础电力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存在电力供需矛盾,110kV变电站的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区域电力供应需求不足的问题。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110kV变电站的建设需要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同时考虑到供电范围、负荷承受能力、电力质量等因素。
根据工程师的技术方案和专业评估,本项目所规划的110kV变电站具备满足区域用电需求的技术可行性。
2.3 经济可行性分析本报告进行了详细的经济分析,包括项目投资成本、运营收入和维护成本等方面。
通过计算和比较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可行性,能够在一定期限内实现回本,并带来一定的投资回报。
2.4 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建设110kV变电站对于改善电力供应,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
110kV中间变电站一次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110kV中间变电站的一次设计要点。
110kV中间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电压变换和输电线路之间的能量转换任务,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负荷需求、变电站类型、设备选型等。
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110kV中间变电站一次设计进行详细描述。
设计目标110kV中间变电站的一次设计目标如下:1.实现正常运行时的电力供应需求。
2.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3.保证设备的合理选择和布置,以提高运行效率。
设计要点1. 负荷需求分析在一次设计中,首先需要对负荷需求进行分析。
这包括评估供电范围、负荷类型、预测负荷峰值等。
根据负荷需求的分析结果,可以确定变电站的容量和配置电器设备的类型。
2. 变电站类型选择根据110kV变电站的功能和规模,可以分为进出线变电站和联络线变电站两种类型。
进出线变电站主要实现地方电网与主干电网之间的能量转换,而联络线变电站用于连接不同地方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换。
在一次设计中,根据变电站的实际需求和系统布局,选择合适的变电站类型。
3. 设备选型和布置根据负荷需求和变电站类型,需要选定适当的设备来实现能量转换,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
在设备选型时,要考虑其额定容量、电气性能以及可靠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合理布置设备,以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
4. 停电与事故应急处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110kV中间变电站的停电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例如,设计备用电源系统,以应对主电源故障时的电力供应;同时,要考虑事故发生时的设备保护和自动隔离等安全措施。
5. 环境影响评估一次设计中还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保护自然环境和周围居民的利益。
这包括噪声、电磁辐射等方面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影响。
结论本文对110kV中间变电站一次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
通过对负荷需求、变电站类型选择、设备选型和布置、停电与事故应急处理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的考虑,可以实现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并满足电力供应的需求。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110kV变电站设计院系名称: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 年2月110KV变电站设计110KV Substation Design院系名称:电子信息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 年2月目录第1章引言 (1)1.1 变电站的作用 (1)1.2 我国变电站及其设计的发展趋势 (2)1.3 变电站设计的主要原则和分类 (5)1.4 选题目的及意义 (5)1.5 设计思路及工作方法 (6)1.6 设计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6)第2章任务书 (7)2.1 原始资料 (7)2.2 设计内容及要求 (9)第3章电气主接线设计 (11)3.1 电气主接线设计概述 (11)3.2 电气主接线的基本形式 (14)3.3 电气主接线选择 (14)第4章变电站主变压器选择 (18)4.1 主变压器的选择 (18)4.2 主变压器选择结果 (20)5 短路电流计算 (21)5.1 短路的危害 (21)5.2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21)5.3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21)5.4 短路电流计算 (22)5.4.1 110kv侧母线短路计算 (24)5.4.2 35kv侧母线短路计算 (26)5.4.3 10kv侧母线短路计算 (27)6 电气设备的选择 (30)6.1 导体的选择和校验 (30)6.1.1 110kv母线选择及校验 (31)6.1.2 35kv母线选择及校验 (31)6.1.3 10kv母线选择及校验 (32)6.2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32)6.2.1 110kv侧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33)6.2.2 35kv侧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33)6.2.3 10kv侧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 (34)6.3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34)6.3.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 (34)6.3.2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36)第7章继电保护的配置 (37)7.1 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 (37)7.2 110kv线路的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 (37)7.2.1 110kV线路继电保护配置 (37)7.2.2 110kV线路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37)7.3 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及整定计算 (41)7.3.1 变压器的继电保护 (41)7.3.2变压器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42)7.4 母线保护 (45)7.5 备自投和自动重合闸的设置 (46)7.5.1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含义和作用 (46)7.5.2 自动重合闸装置 (47)第8章防雷与接地方案的设计 (48)8.1 防雷保护 (48)8.2 接地装置的设计 (48)第9章补偿装置 (50)9.1 补偿装置的种类和作用 (50)9.2 并联电容器装置容量选择和主要要求。
(51)9.3 并联电容器容量的计算 (51)第10章配电装置 (53)10.1 配电装置概述 (53)10.2 配电装置类型 (53)10.3 对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步骤 (53)10.4 屋内配电装置 (54)10.5 屋外配电装置 (54)参考文献 (56)第1章引言1.1 变电站的作用1.1.1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电力系统是由变压器、输电线路、用电设备组成的网络,它包括通过电的或机械的方式连接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
电力系统中的这些互联元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力元件,它们对电能进行生产(发电机)、变换(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输送和分配(电力传输线、配电网),消费(负荷);另一类是控制元件,它们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同步发电机的励磁调节器,调速器以及继电器等。
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变电所根据它在系统中的地位,可分为下列几类:(1)枢纽变电站;位于电力系统的枢纽点,连接电力系统高压和中压的几个部分,汇集多个电源,电压为330—500kv的变电站,成为枢纽,全所停电后,将引起系统解列,甚至出项瘫痪。
(2)中间变电站:高压侧以交换潮流为主,其系统变换功的作用。
或使长距离输电线路分段,一般汇聚2—3个电源,电压为220—330kv,同时又降压供当地供电,这样的变电站起中间环节的作用,所以叫中间变电站。
全所停电后,将引起区域电网解列。
(3)地区变电站:高压侧一般为110—220kv,向地区用户供电为主的变电站,这是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主要变电站。
全所停电后,仅使该地区中断供电。
(4)终端变电站:在输电线路的终端,接近负荷点,高压侧的电压为110kv,经降压后直接向用户供电的变电站,即为终端变电站。
全所停电后,只是用户受到损失。
1.1.2电力系统供电要求(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供电的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形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电力系统本身的损失。
因此,电力系统运行首先足可靠、持续供电的要求。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电能质量包括电压质量,频率质量和波形质量这三个方面,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均以偏移是否超过给定的数来衡量,例如给定的允许电压偏移为额定电压的正负5%,给定的允许频率偏移为正负0.2—0.5%HZ等,波形质量则以畸变率是否超过给定值来衡量。
所有这些质量指标,都必须采取一切手段来予以保证。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电能生产的规模很大,消耗的一次能源在国民经济一次能源总消耗占的比重约为1/3 ,而且在电能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绝对值也相当可观。
因此,降低每生产一度电能损耗的能源和降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又极其重要的意义。
1.1.3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1)额定电压是指能使电气设备长期运行的最经济的电压。
在系统中,各部分电压等级是不同的。
三相交流系统中,三相视在功率S=3UI。
当输出功率一定时,电压越高,电流越小,线路、电气的载流部分所需的截面积就越小,有色金属的投资也越小,同时由于电流小,传输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也较小。
另一方面,电压越高,对绝缘水平的要求就越高,变压器、开关等设备的投资也越大。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应一定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都有一个最为经济合理的输电电压,当从设备制造角度考虑,为保证产品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又不应随意确定输电电压。
(2)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经线路向用电设备输送电能时,由于用电设备大都是感性负荷,沿线路的电压分布往往是首段高于末端,系统标称电压与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取值一致,使线路的实际电压与用电设备要求的额定电压之间的偏差不致太大。
(3)变压器额定电压:变压器一次侧接电源,相当于用电设备,二次侧向负荷供电,有相当于电源,因此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等于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由于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规定为空载时的电压,额定负载下变压器内部的电压降落约为5%,当供电线路较长时,为使正常运行时变压器二次侧电压较系统标称电压高5%,以便补偿线路电压损失。
变压器二次侧额定电压较用电设备额定电压高10%,只有当变压器二次侧与用电设备间电气距离很近时,其二次侧额定电压才取为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1.05倍。
1.2 我国变电站及其设计的发展趋势1.2.1我国变电站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在我国在经济技术领域中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变电站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到变电站方面,具体来说,使我国变电站设计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 智能化智能化变电站的发展是随着高压高精度的智能仪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的,特别是计算机高速通信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开发和应用,使变电站的所有信息采集、传输实现的智能化处理提供的强大的物质和理论基础。
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紧密联结全网。
2、支撑智能电网。
3、高电压等级的智能化变电站满足特高压输电网架的要求。
4、中低压智能化变电站允许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5、远程可视化。
6、装备与设施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安装。
另外,为了加强对变电站及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安全生产、防盗保安、火警监控等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正在考虑建设集中式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这促使了电力综合监控的网络化发展。
以IP数字视频方式,能够对各变电站/所的有关数据、环境参量、图像进行监控和监视,实时、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各个变电站/所的情况,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做出反应,适应许多地区变电站的需要。
不过我国目前还没用完全实现真正意义山的智能化一次设备,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仍然需要通过一定的二次设备俩转化实现,一般采用智能终端的模式。
目前在国内进行的数字化变电站项目,虽然大多数采用此种方式,但是普遍没有对开关内部的二次回路进行集成化改造,智能终端与开关整合度较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数字化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精密仪器仪表,以及实时性较高的通信网络,因此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数字化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变革,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各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数字化变电站在系统可靠性、经济性、维护简便性方面均比常规变电站有大幅度提升。
3. 装配化装配式变电站采用全预制装配结构的建筑形式,大幅缩短了设计及建设周期,减少了变电站占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
随着国网公司“两型一化”的推广,装配式变电站在全国各地均成功试点,成为今后变电站建设的一种新型模式。
1.2.2我国变电站设计的发展趋势依据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多年来积累的关于变电站设计的实践和经验,可以看出我国变电站设计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电力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系统容量越来越大,短路电流不断增大,对电气设备、系统内大量信息的实时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制造、材料行业,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变电技术也有了新的飞跃,我国变电站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变电站接线方案趋于简单化随着制造厂生产的电气设备质量的提高以及电网可靠性的增加,变电站接线简化趋于可能。
例如,断路器是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其制造技术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可靠性大为提高,检修时间少。
特别国外一些知名厂家生产的超高压断路器均可达到20年不大修,更换部件费时很短。
为了进一步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经过专家反复论证,我国少数变电站设计已逐渐采用一些新的更为简单的接线方案。
2、大量采用新的电气一次设备近年来电气一次设备制造有了较大发展,大量高性能、新型设备不断出现,设备趋于无油化,采用SF6气体绝缘的设备价格不断下降,伴随着国产GIS向高电压、大容量、三相共箱体方面发展,性能不断完善,应用面不断扩大,许多城网建设工程、用户工程都考虑采用GIS配电装置。
变电站设计的电气设备档次不断提高,配电装置也从传统的形式走向无油化、真空开关、SF6开关和机、电组合一体化的小型设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