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电子耳标试点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6
源动监〔2012〕5号源汇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标识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根据漯河市畜牧局下达《漯河市动物标识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依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和《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所积极制定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一、认清重要性:耳标是牲畜的身份证,具有唯一性。
为加强牲畜耳标的申请、签收、发放和佩戴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耳标规范管理,便于标识及疫病可追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整治活动的内容:1、对我所及本辖区各乡中心站防疫站的耳标签收、发放、佩戴档案和实行专人、专责、专库、专帐“四专”管理进行自查和监督检查。
2、村级防疫员是否对养殖场核准牲畜存栏量发给同等数量耳标,有规模养殖场在首免时佩戴免疫耳标,养殖场必须将耳标号准确记录与养殖档案;对散养户随集中免疫和补防时有村级防疫员佩戴耳标,并在散养户防疫档案上填写清楚。
3、耳标是否发给或贩卖与收猪(包括牛、羊)经纪人耳标佩戴。
三、专项整治活动检查步骤第一步、动物卫生监督所自查;第二步、乡级中心站检查;第三步、养殖场及散养户。
四、专项整治活动时间安排(一)动员部署(8月2日—8月9日)根据《漯河市动物标识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疫法》和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对专项整治活动作出全面部署。
(二)自查自纠(8月10日—8月20日)1、对各乡镇耳标管理人领取、发放记录进行查看,有无贩卖或发给经纪人;2、对领取记录与发放记录数量进行检查,与现有库存是否相对;3、对村级防疫员散养户耳标佩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领取牲畜耳标是否佩戴;4、与耳标管理人签订发放责任书,确保耳标的安全管理。
(三)总结验收,集中整顿。
总结专项整治活动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形成书面材料存档。
发现违法违纪行为上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五、为本次专项整治活动更好及行之有效的进行和开展,特成立领导小组。
动物标识及疫病建设工作方案一、前言近年来,动物疫病频发,给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同时也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威胁。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动物防疫法》,我国必须建立完善的动物标识体系、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来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完整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建设方案,帮助相关部门做好畜牧业生产管理和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二、动物标识体系建设1.建设动物耳标和电子标识系统为了追溯和监控动物的来源和去向,必须是建立耳标和电子标识体系。
在现有的耳标基础上,可以研发一种电子标识系统,将其与耳标相结合,实现动物的电子追踪。
同时,动物养殖场必须配备读卡器,以监控动物的行踪和状态,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建设兽医信息系统为了使动物防疫管理真正落实到位,必须建设一套兽医信息系统,记录兽医执业情况、动物防疫情况、兽药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
兽医信息系统应有以下功能:(1)立体化管理兽医执照和执业资格;(2)实时记录兽药使用情况和处方管理;(3)实现快速检索和查询治疗记录。
3.建设畜禽出厂检验及审核体系畜牧养殖企业必须加强品质监控,做好畜禽出厂检验及审核,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卫生,防范畜禽传染病的扩散。
为此,需要建设相应的检验及审核体系,对符合标准的畜禽产品进行合格认证,并对不合格的畜禽产品进行隔离和处理。
4.加强畜牧业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透过互联网等途径,可以将畜牧业相关信息快速传递到各个层级,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
因此,必须加强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动物标识信息库、医疗领域信息库等相关系统,供农民、兽医和政府管理部门使用。
三、疫病防控体系建设1.建立完善的动物疫病监测机制为及时发现动物疫病,必须建立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及时监控动物疫病流行情况。
动物疫病监测体系由动物及相关设施上报系统和省、市、县两级疾病监测中心组成。
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将对疫情的扩散和控制做出重要贡献。
物联网在畜禽养殖治理中的应用之—母猪电子耳标与防疫保险一、方案概述系统构建在物联网基础架构上,由RFID电子耳标、移动智能识读器、移动互联网和数据中心组成。
母猪防疫电子耳标组成网络感知层,由2G/3G网络组成网络层,移动智能识读器和后台数据中心是系统应用层。
二、方案架构三、方案要紧内容要紧设计方式包括:a) 天线设计天线的选型是天线设计的第一步。
天线的辐射方向性是由天线的整体结构解决的,天线的选型决定后,方向图就大体确信了。
超高频RFID系统是远场通信的,标识天线的增益直接决定了天线的辐射效率和电子标识的读写距离,只有达到足够大的增益,才能够实现良好的远场通信。
因此,调成天线增益是设计的很重要的一步。
电子标识的体积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标识天线的体积直接决定了它的体积,因此标签天线必需实现小型化。
电子标识天线的阻抗是不是与标识芯片的阻抗相匹配,决定了电子标识的供电效率和天线的灵敏度,也决定了标识的读写距离和识别成功率。
因此,天线阻抗匹配时电子标识天线设计的重要目标。
b) 基材选择多种薄膜材料能够适应RFID前提基材的生产要求,其中包括聚氨酯、聚酰脂、聚氯乙烯或聚碳酸酯。
质量、性能和靠得住性是决定电子标识基材的关键因素。
c) 封装工艺依照应用的不同特点和利用环境,电子标识往往采纳不同的封装形式。
依照不同畜禽品种和用途,动物电子标识可封装成注射植入式、耳挂式、留胃式和环扣式等多种形式。
耳挂式电子标识是体外电子标识,收发器嵌入传统耳标的母标内利用,能够挂在猪、牛、羊、兔等动物的耳朵上。
本项目要紧研究适用于生猪的耳挂式小尺寸电子标识,充分考虑生猪饲养环境和生活习性,确信耐撕咬、耐脏污、耐侵蚀的封装形式和封装工艺。
4) 电子耳标模内注塑工艺针对畜牧耳标长时刻在室外工作的特点,选用注塑工艺封装。
选用PE作为耳标的大体材料,保证耳标在恶劣环境下的抗拉及抗微生物侵蚀的能力和良好的可识读性能。
针对能繁母猪辅标内含芯片的特性,采取二次注塑的方式对芯片进行封装,能够有效的提高耳标产品的成品率,PE材料特有的韧性及抗老化能力使最终的成品利用寿命不小于3年。
动物电子耳标试点方案为丰富追溯手段,改进追溯技术,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我部决定在部分省市开展动物电子标识试点工作,试点方案如下。
一、试点原则及目的试点遵循“技术先进开放、系统前后衔接”的原则进行。
通过在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下,对低频和超高频两种频段的电子标识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判,选择最佳技术路线,为下一步电子标识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试点范围及数量此次试点在天津市武清县、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湖南省邵阳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进行,每省份分别选择5个左右的奶牛养殖场和一部分奶牛散养户开展试点工作,每省份奶牛总数量在10000头左右。
三、电子耳标基本要求动物电子耳标的编号由中央数据中心统一发放。
电子耳标质量需达到规定要求(见附件),其中,电子耳标的工作频段、空中接口传输协议、芯片存储空间、抗干扰、工作温度等指标,需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认证授权的国家级(CAL)电子标签及机具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报农业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农业部追溯办)公示。
耳标供应商需同时提供信息采集和传输解决方案,经农业部追溯办认可后,各省实施机构依据方案选择相应识读设备。
四、测试方法和内容每个试点省份选择10000头奶牛按照1:1的比例佩带低频和超高频电子耳标,耳标佩带在右耳中部。
从佩带低频和超高频电子耳标的奶牛中分别选出1000 头,在佩带耳标时记录养殖场(户)名称、地址、佩带所需时间以及畜禽标识号码等信息。
试点结束后,根据现场测试数据,统计10000头奶牛的耳标掉标率、损坏率以及选出的2000头奶牛的耳标识读率、平均最大识读距离(识读器的识读头到耳标的直线距离)。
五、时间进度安排试点时间从2012年1- 8月,具体工作安排如下:(一)2012年2月15日前,有意向参加耳标试点的企业需完成产品主要指标测试、提出信息采集和传输解决方案,经农业部追溯办验证并公示。
(二)2012年3月1日前,各试点省级实施机构完成本省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产品生产企业,并报农业部追溯办备案。
引言动植物标识技术一直以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帮助饲养员进行管理,还能为科学家研究动物的行为提供重要数据。
然而,传统的动物标识方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易于丢失、难以识别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计划推出动物电子耳标试点方案。
目标本试点方案的目标是使用电子耳标技术来更好地管理和研究动物。
通过引入电子耳标,我们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 提高动物标识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 提高动物管理和监控的效率; - 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数据。
方案内容1. 动物电子耳标的选择在选择动物电子耳标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耐用性:耳标应具备良好的耐用性,能够在动物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 - 可读性:耳标应易于读取,保证准确性和可靠性; - 安全性:耳标应符合动物保护法规和道德要求,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
2. 动物电子耳标的应用场景动物电子耳标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 - 饲养场:通过读取动物电子耳标,饲养员可以准确记录动物的信息,如出生日期、种类、健康状况等,方便管理和监控;- 科研实验室:科学家可以通过读取动物电子耳标,了解动物的行为习惯、活动范围等,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 野外保护区:在野外保护区使用动物电子耳标可以帮助保护人员对野生动物进行追踪和监测,了解动物的种群数量、迁徙路径等。
3. 试点范围和规模本试点方案将在特定的饲养场和野外保护区进行。
试点的规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旨在验证动物电子耳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试点时间和步骤试点的时间和步骤如下: 1. 前期准备:确定试点场所和动物种类,采购相关设备和耳标。
2. 设备安装:将动物电子耳标安装在相应的动物身上,确保安装过程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
3. 数据采集和分析:开始使用读取设备对动物电子耳标进行读取,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记录。
4. 试点评估:根据试点期间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数据效果,评估试点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化方向。
5. 预期效果和挑战预期效果: - 提高动物管理和监控的效率; - 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保护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和迁徙路径。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牲畜耳标技术规范(修订稿)》《牲畜电子耳标技术规范》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
•【公布日期】2021.01.11
•【文号】农办牧〔2021〕3号
•【施行日期】2021.01.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畜牧业
正文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牲畜耳标技术规范(修订稿)》《牲畜电子
耳标技术规范》的通知
农办牧〔202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为进一步规范牲畜耳标使用管理,推广使用牲畜电子耳标,提高牲畜可追溯性,我部组织制修订了《牲畜耳标技术规范(修订稿)》《牲畜电子耳标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附件:1.牲畜耳标技术规范(修订稿)
2.牲畜电子耳标技术规范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1年1月11日。
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131号(农
业水利类114号)提案答复的函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农办案[2017]4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7.06.22
【实施日期】2017.06.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1131号(农业水利类114号)提案答复
的函
(农办案〔2017〕4号)
杜梅委员:
现就您《关于给牛羊建立身份证广泛推广畜牧产品可追溯电子耳标适用范围的提案》答复如下。
一、关于在牧区推广电子耳标系统
2012年,我部在湖南、天津、内蒙古、新疆等省(区、市)部分奶牛场开展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试点工作,并制定了《电子耳标质量基本要求》,为在我国推行以电子耳标为载体的追溯体系建设摸索经验。
下一步,将加大追溯体系调研力度,研究在我国
使用电子耳标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将加大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争取在国内部分地区或种用、乳用动物上进一步推广使用电子耳标。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动物耳标识读器招标管理工作的通知农办医[2007]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现就动物耳标移动智能识读器(以下简称耳标识读器)招标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耳标识读器招标管理工作。
随着各地牲畜耳标招标和佩戴工作全面开展,及时配置和使用耳标识读器成为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执法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4年以来,我部根据《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04—2008)》,先后向各省(区、市)下达了耳标识读器投资计划。
一些省份启动了招标工作,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还自筹资金购置耳标识读器。
从前段时间一些省份试点情况看,耳标识读器还存在质量不稳定、技术指标不一致、投标产品与实际供应产品有质量差异等问题。
严格耳标识读器招标管理,既是加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监管,尽快完成国家投资计划的紧迫任务,又是确保耳标识读器质量,保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正常运行的根本要求,各地和有关单位务必予以高度重视。
二、依法开展动物耳标识读器招标工作。
耳标识读器招标工作涉及面广,责任大。
各地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我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农计发〔2004〕10号)等规定及时组织开展耳标识读器招标工作。
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招投标活动,保证招标工作质量。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干预耳标识读器招标活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得以权谋私,采取暗示、授意、打招呼、递条子、指定、强令等方式,干预和插手具体的招标活动,影响评标过程和结果,保证招标工作顺利进行。
三、认真审查动物耳标识读器生产企业资质。
耳标识读器生产企业资质、信用和售后服务等直接决定耳标识读器质量和实际应用效果。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印发《吉林省耳标追溯及产地检疫信息化管理推进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0.05.19
•【字号】
•【施行日期】2020.05.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畜牧业
正文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关于印发《吉林省耳标追溯及产地检疫
信息化管理推进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畜牧业管理(农业农村)局,长白山管委会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各县(市、区)畜牧业管理(农业农村)局:
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于2018年5月开始,在四平市梨树县开展了耳标追溯及产地检疫信息化管理试点。
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完善,在耳标管理和产地检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杜绝了违规检疫申报、检疫出证、耳标串用等现象的发生。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耳标追溯及产地检疫信息化管理,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动物卫生安全事件,省局决定在全省予以推进实施。
现将《吉林省耳标追溯及产地检疫信息化管理推进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遵照执行。
附件:吉林省耳标追溯及产地检疫信息化管理推进方案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2020年5月19日。
动物电子耳标测试方案一、背景情况自农业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以下简称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追溯体系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实施效果逐渐显现。
近期,上海、新疆、安徽等省市开展了动物电子耳标试验或试点,在新技术应用上开始探索。
为了促进动物电子耳标管理与二维码耳标保持兼容,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准备进行电子耳标试验并在试验基础上统一电子标识使用规范,鉴于北京市拟采用奶牛电子耳标管理系统,特委托北京市农业局承担相关试验组织工作。
动物电子耳标试验项目拟在实验室(室内)和养殖场(现场)两个地点分别进行动物电子耳标及其识读设备的技术测试,邀请能提供电子耳标或识读设备的企业参与试验。
二、试验目的(一)检测动物电子耳标及识读设备在静态和动态两种实际环境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包括识读距离、误读率、抗干扰能力、识读速率等);(二)比较不同技术体系的产品应用适用性状况;(三)研究适合我国动物追溯管理的电子耳标技术。
三、试验方案(一)组织管理项目主持人刘建华,负责总体安排和协调工作;成立项目试验专家组、测试组和观察组。
1.专家组组长陈华林,成员为刘晓冬、卢旺、郑瑞峰和张民。
负责指导测试人员按项目试验计划完成各项试验任务,整理试验数据,撰写试验报告和总结。
2.测试组按照项目试验方案进行操作和记录。
(1)室内测试组组长刘小冬,测试员为李宏伟、严亚军,记录员为王昀丹、庞扬。
(2)现场测试组组长陈华林,测试员为陈希亮、周新峰,记录员为王昀丹、庞扬。
3.观察组成员为朱长光、王滨和韦海涛,负责项目的全程观察。
(二)时间安排1.2010年10月26日,测试方案研讨会,样品审验与测试演练;2.2010年10月28日,室内测试和现场测试;3.2010年11月5日,专家组提交试验报告及总结会。
(三)参试产品技术要求1.识读设备须为一体化设计,兼有二维码畜禽标识和电子耳标识读功能,识读模块发射频率段为±或±。
2.电子耳标须采用注塑成型技术,耳标表面应刻印农业部畜禽标识二维码。
动物耳标RFID智能管理方案通过RFID技术开发了动物标识及可追溯系统,主要是对动物的饲养、运输、屠宰进行跟踪监控,爆发疫情时,对动物进行追溯。
卫生部门通过该系统能够对可能感染疾病的动物进行追溯,以决定其归属关系以及历史踪迹。
同时系统能对动物从出生到屠宰提供即时、详细、可靠的数据。
一、项目背景:从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聚焦于中国食品安全上,而不仅在中国,整个世界都在因为动物的疫情问题而胆战心惊,譬如:疯牛病、结核病等恶性食源性公共卫生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尼帕病等烈性人畜共患病同样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反复发生,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问题成为各国政府、食品企业及消费者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锐普达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RFID技术动物标识及可追溯系统,可以实现:1.对动物的饲养、运输、屠宰进行跟踪监控,爆发疫情时,对动物进行追溯。
2.卫生部门通过该系统能够对可能感染疾病的动物进行追溯,以决定其归属关系以及历史踪迹。
3.同时系统能对动物从出生到屠宰提供即时、详细、可靠的数据。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alt=动物耳标RFID智能管理方案src="/FileUpLoadSavePath/2022 -09/57068d7d187c44a7420.jpg">二、系统组成畜牧业自动识别追溯系统主要分为三级体系,分别为管理中心、控制中心、检疫子站。
该系统由动物电子标签、RFID读写设备、RFID 手持式读写器、电子标签写入和自动识别软件组成。
三、系统特点◇全自动识别实现了动物身份编码,使检疫人员只要通过系统手持设备就能轻易获取动物的成长、疾病、检疫状况。
◇可追溯性系统对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跟踪,并将数据集中备份至信息管理中心,以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分析。
畜牧电子耳标管理系统处理方案一、序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在畜牧养殖业占着极大比重, 畜牧业将为支柱产业。
八十年代以来, 中国畜牧业发展快速, 取得巨大成绩, 并开始离别短缺时代, 走向不停追求差异化和改善品质新阶段。
伴随畜产品生产水平提升, 肉类产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
多年来, 在中国外不停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种类繁多, 疫情复杂, 防疫任务重,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生产、畜产品安全和人健康, 给畜牧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动物疫病传输不容忽略。
为了实现畜牧行业现代化管理, 确保畜产品质量, 我企业特推荐智能化电子耳标管理系统, 从而能够实现畜牧业科学化、制度化, 提升畜牧管理水平。
将每个动物耳号与其品种、起源、免疫情况、健康情况、出生日期、颜色、畜主等信息一并管理起来, 一旦发生疫情和畜产品质量等问题, 即可追踪其起源。
二、系统概述耳标管理系统是专门为各畜牧养殖工作设计系统。
其硬件外观精美, 坚固耐用; 软件操作直观、方便。
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贴片生产方法确保了产品可靠性。
该系统无须布线, 大大降低系统成本。
系统关键是由电子耳标、阅读器、数据处理器等组成。
畜主只需要携带一台无线手持终端, 识读所需要跟踪牲畜耳标, 即可查询该牲畜相关信息。
方便快捷, 节省大量时间, 无须再翻查原手工编制档案卡片。
三、系统结构及介绍1、系统结构(1)硬件设备: 电子耳标、阅读器、耳标钳(2)系统软件: 畜牧电子耳标信息管理系统(3)附加设备: 计算机、打印机(可选)2、系统介绍该系统关键是用于对牲畜多种信息采集后数据管理, 能够从出生开始统计某个牲畜所以信息, 这么便于畜主管理。
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其中系统软件是由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维护系统组成。
(1)信息系统: 多种基础信息(如: 畜主姓名、性别、联络电话、身份证号码、地址、动物名字、动物年纪、品种、特征、照片、是否免疫、疫苗种类、年检情况等内容);(2)数据采集系统: 用于对多种动物数据进行采集;(3)数据维护系统: 各地域、多种动物资料维护;3、系统步骤图4、系统优势(1)该系统无需布线, 安装简单;(2)感应式数据采集, 操作简单, 更便捷。
城步成为动物电子耳标试点县
作者:肖毅彪唐承元
来源:《湖南农业》 2013年第2期
2012年10月12日,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亲手为南山牧场的1头花白奶牛戴上了电子耳标。
至此,城步苗乡的2000头奶牛全部戴上了电子耳标。
电子耳标的应用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大趋势。
动物电子耳标主要采用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承载牲畜个体信息的标志物。
电子耳标内置电子芯片和天线,加施于牲畜耳部,用于证明牲畜身份。
通过电子耳标,每一头牲畜从出生到运送至各终极消费地之间的信息可完全掌握,确保了动物肉质和食品卫生安全。
试点工作将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低频和超高频两种电子标识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判,为下一步全国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华声在线邵阳分站肖毅彪唐承元。
动物电子耳标试点方案
为丰富追溯手段,改进追溯技术,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我部决定在部分省市开展动物电子标识试点工作,试点方案如下。
一、试点原则及目的
试点遵循“技术先进开放、系统前后衔接”的原则进行。
通过在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下,对低频和超高频两种频段的电子标识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判,选择最佳技术路线,为下一步电子标识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试点范围及数量
此次试点在天津市武清县、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湖南省邵阳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进行,每省份分别选择5个左右的奶牛养殖场和一部分奶牛散养户开展试点工作,每省份奶牛总数量在10000头左右。
三、电子耳标基本要求
动物电子耳标的编号由中央数据中心统一发放。
电子耳标质量需达到规定要求(见附件),其中,电子耳标的工作频段、空中接口传输协议、芯片存储空间、抗干扰、工作温度等指标,需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认证授权的国家
级(CAL)电子标签及机具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报农业部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农业部追溯办)公示。
耳标供应商需同时提供信息采集和传输解决方案,经农业部追溯办认可后,各省实施机构依据方案选择相应识读设备。
四、测试方法和内容
每个试点省份选择10000头奶牛按照1:1的比例佩带低频和超高频电子耳标,耳标佩带在右耳中部。
从佩带低频和超高频电子耳标的奶牛中分别选出1000 头,在佩带耳标时记录养殖场(户)名称、地址、佩带所需时间以及畜禽标识号码等信息。
试点结束后,根据现场测试数据,统计10000头奶牛的耳标掉标率、损坏率以及选出的2000头奶牛的耳标识读率、平均最大识读距离(识读器的识读头到耳标的直线距离)。
五、时间进度安排
试点时间从2012年1- 8月,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2012年2月15日前,有意向参加耳标试点的企业需完成产品主要指标测试、提出信息采集和传输解决方案,经农业部追溯办验证并公示。
(二)2012年3月1日前,各试点省级实施机构完成本省试点实施方案,确定产品生产企业,并报农业部追溯办备
案。
(三)2012年4月15日前,各试点省份完成试点奶牛电子标识佩带,记录初始信息,并上传中央数据中心;2012年5月30日、7月15日前分别完成第二次、第三次识读信息采集和传输。
农业部追溯办将信息及时反馈各试点省份。
各试点省份于2012年7月30日前统计汇总相关信息并完成本省的试点工作总结,报农业部追溯办。
(四)农业部追溯办根据各阶段的工作要求,适时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并指导各省和参加试点的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并于2012年8月15日前完成试点工作总结。
六、有关要求
(一)农业部兽医局负责此次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部追溯办具体实施。
四个试点省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二)各试点省份根据各自选择养殖场(户)的养殖情况、环境特点等因素,分析试点期间电子标识应用数据,以及不同频段电子耳标的技术先进性、系统兼容性、现场适用性、产品性价比,提出下一步电子标识应用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附件:
电子耳标质量基本要求
1.原材料
电子耳标(主辅标)需采用无毒、无异味、无刺激、无污染、耐水解、耐高低温和耐微生物性能的优质聚醚型聚氨酯或聚碳酸酯制造。
2.外观
表面光洁、边缘光滑、色泽均匀。
3.耐用性能
在牲畜耳朵上应能佩带5年以上。
主辅标的结合力、主标拉伸断裂力、高温结合力、低温折弯等耐用性指标需符合《家畜耳标及固定器》(NY534-2002)和《动物防疫耳标规范》(NY/T938-2005)。
4.工作频段
低频耳标工作频段为134.2KHz,超高频耳标工作频段为920-925MHz。
5.空间接口
低频电子耳标应符合《动物的射频识别−代码结构》(ISO11784)和《动物的射频识别−技术准则》(ISO11785)有关规定。
超高频电子耳标应符合《信息技术−物品管理射频识别−第6部分:860-960MHz空间接口参数Type C》(ISO/IEC18000-6C)有关规定。
6.芯片存储空间
可用数据存储容量不小于192bit。
7.抗干扰
交变磁场、交变电场等指标应符合《识别卡无触点的集成电路卡邻近式卡》(GB/T22351.1-2008)
8.环境适应性
工作温度在-35℃−50℃时,符合《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2423.1-2008)要求。
9.封装
电子芯片封装需确保耳标能在低温和潮湿等环境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