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近端骨骺损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胫腓骨近端骨折的X线表现
胫骨近端骨骺损伤
例1:胫骨近端骨骺Ⅱ型损伤(波及内侧干骺端一骨片)
例2:胫骨近端骨骺Ⅲ型损伤(骨折起自骨骺关节面→骺板→干骺端)
胫骨近端干骺端损伤
例:胫骨上端干骺端下横断骨折,远折端向后移位
胫骨内髁骨折
例1:陈旧性胫骨内髁超越髁间嵴骨折并股骨外上髁损伤与该侧髌韧带钙化及膝内翻
例2:胫骨内髁穿越髁间嵴致外髁下骨折,但骨折尚未错位
胫骨外髁骨折
例1:胫骨外髁劈裂碎折并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
例2:胫骨外髁骨折
例3:胫骨外髁伴腓骨小头劈裂骨折
例4: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折线向内下延伸至内髁下方,致膝关节外侧脱位
胫腓骨髁下嵌插骨折
例:胫腓骨髁下嵌插性碎折(骨折线波及关节面)
胫骨近端髁下横断骨折
例:胫腓骨近端横折,折端向后错位成角畸形
胫腓骨近端纵向劈裂骨折
例:胫骨近端纵向劈裂骨折
胫骨近端粉碎骨折
例:胫腓骨近端碎折并腓骨头骨折,折端向后成角并向后外移位胫骨近端平台骨折
例:胫骨近端后外侧碎折伴膝关节前脱位
来源:骨科疾病X线片百例解。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闭合性骨折【诊断要点】1. 病史:外伤史。
2。
体征:具有骨折专有体征:异常活动、局部畸形、骨摩擦音(感)等。
3。
X线照片。
【治疗原则】1。
凡疑有骨折者,一律按骨折处理.2. 有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有内脏损伤者,先处理内脏损伤,然后再处理骨折.3. 疼痛剧烈,可给予镇痛药物。
4. 在恰当的麻醉下,早期手法复位。
复位时要按X线片所示纠正骨折移位,动作要轻柔.5。
不稳定型骨折,应用牵引术或切开复位。
6. 切开复位时机按具体情况决定。
局部肿胀严重、伤后超过48小时者,可消肿后手术。
7. 四肢长骨干骨折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8。
复位后及时进行X线正侧位摄片或透视,复查治疗效果。
9. 早期指导病人作主动性功能锻炼。
10。
骨折应固定到临床愈合为止,一般时间是:锁骨4~8周,肱骨干5~6周,尺桡骨干6~8周,股骨7~9周,胫腓骨8~10周。
颈椎4~6周,胸椎6~8周,腰椎10~12周。
11。
去除外固定前,必须摄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为止。
小夹板固定术【适应证】1。
四肢闭合性骨折,但骨折不稳定型者,应配合应用皮牵引或骨牵引。
2。
四肢开放性骨折已进行内固定者,如股骨髓内针固定后.【注意事项】1。
所选择夹板长短、宽窄应当合适.太宽不能固定牢靠,太窄容易引起皮肤坏死.夹板应占肢体周径五分之四。
2。
应合理放置固定垫,并且位置要准确。
3。
应用夹板前应准确判断病人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以利于观察。
4。
缚带要松紧合适,要求缚后所打的结可以上下移动1厘米。
5。
有计划指导病人作功能锻炼,并嘱病人随时复诊。
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
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骨骺损伤的诊断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在小儿骨骺损伤领域,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除具有明显的外伤史、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等骨折的一般症状和特有体征外,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完整的病史可协助作出正确的诊断。
(二)骺板对牵引力的抗力最强,对扭转力的抗力最弱,本身能移位0.5mm。
儿童骺板比韧带强度弱的多,所以在儿童损伤中骨骺分离多见,而韧带损伤断裂极为少见。
(三)应熟悉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骨化中心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不可因骨骺而发生错误。
如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容易误诊为肘关节脱位。
(四)把骺板(或骺线)当作骨折线是经常发生的错误,尤其对肱骨近端和尺骨近端损伤要结合临床。
(五)没有移位的骨骺分离(Salter-HarrisⅠ型)是常见的损伤,然而大多X线片上不显示任何阳性征象。
而在生长板部位的触痛是唯一的诊断依据。
(六)CT、MRI、B超、关节造影可协助骨骺损伤的诊断。
(七)骺板具有生长潜力,其损伤后可能引起生长障碍或者紊乱--过度生长、生长迟缓、生长停止和不对称生长。
骨骺损伤的分型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骨骺损伤的分型方法较多,最常用的是Salter-Harris分型。
该分型从损伤机制,损伤在骺板细胞层中的部位和对以后生长的影响方面考虑,将X线片上的表现分为五型。
该分型描述了骺板、骨骺和关节受累的范围,表示分型的数字越大,越可能出现骺板部分早闭和受累关节结构的不相匹配。
Ⅰ型骨骺分离。
可有或者没有移位,应力位X线片有助于确诊。
分离一般发生在骺板的肥大层,故软骨和生长带留在骨骺一侧,所以多不引起生长障碍。
婴幼儿骺板软骨层较宽,容易发生骨骺分离,据统计,占骨骺损伤的15.9%。
Ⅱ型骨骺分离伴干骺端骨折。
骨折线通过骺板肥大层并累及干骺端的一部分,干骺端骨折片呈三角形。
该型损伤最多见,占骨骺损伤的48.2%。
Ⅲ型骨骺骨折。
属于关节内骨折,骨折线先沿骺板肥大层的一部分平行延伸,再纵行或斜行通过骨骺骨化中心进入关节。
占骨骺损伤的4%。
Ⅳ型骨骺和干骺端骨折。
骨折线呈斜形贯穿骨骺、骺板及干骺端,通过骺板的全层,容易引起发育障碍和关节畸形。
该型也较多见,仅次于第二型,占骨骺损伤的30.2%。
Ⅴ型骺板挤压性损伤。
少见,只占骨骺损伤的1%。
多在晚期发生生长障碍时才能作出诊断。
另外,1994年Peterson描述了2种以前的分型所不能包括的骨骺板骨折:一种是通过干骺端的完全骨折,伴有纵向通到骺板的线性骨折,骨折线通常不沿着骺板延伸。
另一种是部分骺板丢失,通常是开放性骨折,需切开复位和内固定,也经常因为骺板早闭需要晚期重建性手术。
胫腓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胫腓骨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胫腓骨骨折是指胫骨和/或腓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诊断]一、病史本病多有明显外伤史,起病紧急,可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致伤。
直接暴力常常是交通事故或工农业外伤,可造成严重的开放伤口。
间接暴力通常是运动或生活损伤,在足部固定时小腿扭转或小腿固定有扭转暴力作用于足部致伤。
二、症状和体征1、伤后患肢疼痛明显,移动肢体时显著加重。
2、患肢小腿肿胀,可见皮肤瘀斑。
3、不能站立与行走。
4、小腿骨折处压痛明显。
5、骨折局部有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
6、骨折局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成角、短缩及旋转畸形。
三、特殊检查纵轴叩击痛阳性。
四、辅助检查常规应给予前后位与侧位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骨折类型。
五、鉴别诊断儿童的青枝骨折和积累性劳损所致的腓骨下1/3疲劳性骨折,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可不明显,应注意病史的采集和X 线摄片检查。
[证候分类]AO骨折分类法是以数码来表达骨折的诊断分类。
根据AO骨折分类法将胫腓骨骨折如下分类。
A简单骨折A1螺旋1 腓骨完整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A2斜形(≥30°)1 腓骨完整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A3横形(<30°)1 腓骨完整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B楔形骨折B1螺旋楔形1 腓骨完整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B2弯曲楔形1 腓骨完整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B3粉碎楔形1 腓骨完整2 在另一水平的腓骨骨折3 在同一水平的腓骨骨折C复杂骨折C1螺旋形l 两块中间骨块②三块中间骨块3 多于三块中间骨块C2多段形①一块中间骨块2 一块中间骨块,另有楔形骨块3 两块中间骨块C3不规则形1 有二~三个中间骨块2 有局限性爆裂(<4CM)③有广泛爆裂(≥4CM)[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 皮牵引1、适应证:患者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或整复,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病人及小儿,皮肤必须完好。
肱骨近端骨骺分离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肱骨近端骨骺分离常常是间接暴力所致,在前臂内收、伸直和外旋位,暴力沿肱骨干向上传导,造成Ⅰ或Ⅱ型骨骺损伤。
[诊断依据]一、病史有外伤史。
二、症状和体征伤后肩部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骨折端有压痛、骨异常活动、骨擦音(感)和纵向叩击痛,肩部外形异常。
骨折合并脱位可见方肩畸形、肩峰下空虚,喙突或腋窝下可触及脱位的肱骨头。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肩部X线正位、穿胸侧位(或外展侧位)照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五、鉴别诊断1、肱骨近端骨骺分离与肩关节脱位的鉴别肱骨近端骨骺分离肩部肿胀明显,有骨擦音,活动上臂时无弹性固定感,肩峰到肱骨外髁的长度比健侧短,无方肩畸形,杜加征阴性。
肩关节脱位肩部肿胀较轻,无骨擦音,活动上臂时有弹性固定感,有“方肩”畸形,杜加征阳性。
2、肱骨近端骨骺分离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鉴别肱骨近端骨骺分离发生于儿童,多属Salter-Hasris分类的Ⅰ、Ⅱ型损伤,可能有发育障碍,相当于成人的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则多见于成人和儿童的干骺端骨折,无发育障碍之虑。
[证候分类]通常分为无移位型、内收型、外展型、后伸型和骨折合并脱位。
按Salter-Harris分型多为Ⅰ、Ⅱ型骨骺损伤。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1、适应证:伤后一周内的新鲜骨折。
2、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或坐位,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腋窝向上提拉,患肘屈曲90°,前臂中立位,另一助手握其肘部,沿肱骨纵轴方向拔伸牵引,矫正缩短移位。
内收型骨折:助手在拔伸牵引时将患肢外展,矫正短缩移位后,术者两拇指压住骨折部向内推,抱骨折远端内侧的其余手指使远端外展,矫正向外成角。
外展型骨折:术者两手握骨折部,两拇指按于骨折近端的内侧向外推,助手同时在牵引下内收其上臂,使之复位。
后伸型骨折:术者双手掌叠加按于骨折部前侧,令远端助手在牵引下顺势抬举上臂,听到骨折复位声或有滑动复位感,肩前侧高突畸形消失,表示复位已成功。
胫骨远端骨折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胫骨远端骨折(骨折在胫骨远端关节面近端5cm内)发生率相对较低,只占所有下肢骨折的小部分。
当骨折累及到胫距关节面时又称Pilon骨折,也被称作胫骨穹隆(plafond)骨折。
约75%的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
多有高能量伤所致。
常有多发伤,骨折处理困难,经常出现软组织坏死,感染,骨不连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关节的骨擦音及负重功能丧失是急性Pilon骨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昏迷、多发损伤的患者,特别是存在有严重外伤的患者,Pilon骨折往往易漏诊。
对骨折肢体的检查应该包括局部的皮肤及软组织。
损伤部位可以出现明显的肿胀,甚至有张力性水疱形成。
根据干骼骨折的粉碎程度及关节面损伤的情况将Pilon骨折分为三型:Ⅰ型骨折没有移位;Ⅱ型骨折有移位;Ⅲ型骨折关节面有压缩和(或)粉碎骨折。
最近由AO/ASIF及骨科创伤协会(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OTA)介绍了一种更细致的分型方法:A型骨折是没有关节损伤的胫骨远端干骼端的骨折;B型骨折有部分关节内骨折;C型骨折完全关节内骨折。
又可根据骨折及关节的粉碎情况将这三型分为若干亚型。
【诊断】1、症状(1)外伤后引起踝关节疼痛。
(2)踝关节活动受限。
(3)不能站立、行走。
2、体征(1)踝部肿胀较明显,有时会有张力性水疱出现。
(2)局部压痛,可触及骨擦感。
(3)严重损伤会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出现。
3、影像学检查骨折的诊断有赖于高质量的X线片。
投照的范围应包膝关节、踝关节、足与胫骨。
牵引后的前后、侧位像以及对侧踝关节的X线片,有时需加照45°斜位X线片。
这些对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计划有很大的帮助。
CT的二维以及三维重建对于Pilon骨折的诊断有极大的帮助,可清晰显示出骨折线及骨折片移位的情况,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
以便手术方式的确定。
【治疗原则】1、Pilon骨折的治疗目的①重建关节面的适配性;②在保证力线与对位良好的情况下达到骨折干骼端与骨干的坚强固定;③防止医源性并发症的出现,使下肢功能尽快恢复到伤前水平。
桡骨近端骨骺损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桡骨近端骨骺损伤包括桡骨头(骺)骨折及桡骨头骨骺分离,骨折常发生在桡骨近干骺端环状韧带包绕部。
[诊断依据]一、病史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二、症状和体征伤患肘呈半屈曲位,肘后外侧肿胀、疼痛,若血肿被关节囊包裹,肿胀可不明显。
桡骨头局部压痛明显,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尤以旋后障碍最明显,被动旋转时,桡骨头处疼痛加剧。
如果腕和手的感觉和活动功能受限,则可能合并有桡神经损伤。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即可明确诊断骨折类型。
或进一步作CT检查明确诊断。
五、鉴别诊断(无)[证候分类]按桡骨头倾斜程度的不同可分为:①轻度,成角畸形小于30°;②中度,成角30°~60°;③重度,成角大于60°。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石膏固定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屈肘90°,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固定4周即可。
若患儿年龄超过10岁,手法整复后桡骨头倾斜度小于15°是满意的,若患儿年龄小于10岁,桡骨小头外侧倾斜小于30°,也是可允许的,在以后的塑形过程中可自然矫正。
(二)手法复位固定法骨折中度移位者(30°~60°),可考虑麻醉下。
复位方法:肘关节完全伸直,使尺骨与肱骨相对的固定,前臂完全旋后,使移位的桡骨头最突出部分位于伸指总肌和肘后肌之间、肘关节外侧最表浅的部位,向远端牵引,旋后的前臂内收使肱桡关节的外侧间隙变宽,此间隙有利于倾斜的桡骨头移动,稳定地压住近端桡骨头骺向内推,使之复位。
X线复查复位后的对位情况,若桡骨头倾斜度在30°以内,可称复位满意,用肘上石膏托固定,固定位置为屈肘90°和前臂中立位。
倾斜在45°~60°,若旋前和旋后功能各在60°左右,称为可接受复位,移位应在3mm以内。
若大于4mm,有可能发生尺桡骨近端骨性连接。
2020年1月上经验交流赵兴玮手法复位配合纸夹板固定治疗胫骨骺板损伤临床经验张伟1,赵兴玮21.北京按摩医院,北京100032;2.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北京100032【摘要】胫骨近端骨骺损伤是大龄儿童常见骺板损伤。
临床中对于胫骨近端骨骺损伤程度轻、移位小的闭合性骨折患者,也常采用保守外固定方法治疗。
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赵兴玮主任门诊采用手法复位配合纸夹板外固定治疗Ⅱ型、Ⅲ型胫骨近端骨骺损伤,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好。
【关键词】骨骺损伤;手法;外固定;夹板[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1-0217-02胫骨近端骨骺损伤是大龄儿童常见骺板损伤类型之一,占骨骺损伤的0.4%~2.7%。
治疗常采用髓内钉、克氏针、拉力螺钉等内固定。
文献报道,应用这些内固定方法治疗干骺端骨折,造成骨折复位不良、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和不愈合等并发症[1]。
对于胫骨近端骨骺损伤程度轻、移位小的闭合性骨折患者,如无移位Ⅰ型损伤和轻度移位的Ⅱ型、Ⅲ型损伤,临床也常采用保守外固定方法治疗。
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赵兴玮主任医师采用手法复位,配合纸夹板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骺轻度移位Ⅱ型、Ⅲ型损伤,安全有效,远期疗效佳。
笔者有幸跟随赵老师学习胫骨近端骨骺骨折的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总结经验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10~16岁,中位数13岁。
均为胫骨近端骨骺损伤患者。
5例运动损伤,2例摔倒伤,1例交通伤。
按骺板损伤分类标准Peterson分型,其中Ⅱ型5例,Ⅲ型3例。
主要临床症状见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检查可见骨骺损伤、移位。
发病0.5~2天。
2 治疗方法2.1手法复位 具体操作方法:①患者仰卧位,患侧膝关节略屈曲使肌肉松弛。
②一助手双手握住患肢膝关节上端,一助手牵拉患肢踝关节上缘,延移位方向持续牵引力对抗2分钟,使移位处的重叠部分分离,术者探触局部的移位关系,握住骨折远近两端,略施以折顶拔伸手法。
19例儿童胫骨近端骺板骨折的治疗龙海兵;李海冰【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胫骨近端骺板骨折的治疗、并发症及预后。
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儿童胫骨近端骺板骨折19例,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
采用闭合复位长腿管型石膏固定10例,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9例。
结果19例患儿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年,平均2.8年。
骨折愈合时间8.5~20周,平均11.8周。
按照Lysholm评分系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4例,可:2例,差:1例。
其中1例出现膝外翻畸形,1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膝关节疼痛,1例出现骺板部分早闭。
结论对于闭合复位失败、骨折移位明显的Ⅰ型、Ⅱ型骨折,及关节面下陷超过2 mm或者劈裂骨折移位超过5 mm的Ⅲ型或Ⅳ型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克氏针或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Objective To inoertyate the results of the management of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tibial epiphysis ,with a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2 to June 2012 ,a total of 19 children with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tibial epiphysis were reviewed ,1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and immobilization with plaster cast ,9 patients were operated upon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at the final follow up with a mean of 2 .8 years (range ,2‐4 .8 years) ,The mean healing time of the fracture was 11 .8 weeks (range ,8 .5‐20 weeks)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system described by Lysholm ,the knee joint function of patients was 13 excellent ,4 good ,1 better and 1 poor .1 case occurred traumatic arthritis ,leading to the pain of keen ,Onepatient had epiphyseal plate closed early ,and one patient had genu valgum .Conclusio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should be recommended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facture with remarkable displacement of type Ⅰ and type Ⅱ ,or the facture involving the articular surface collapses more than 5 mm or separates more than 2 mm of typ e Ⅲ and type Ⅳ .The treatment with Kirschenel wires or hollow lag screw fixation could achieve good results .【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3页(P1069-1071)【关键词】儿童;骺板骨折;胫骨近端【作者】龙海兵;李海冰【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医院骨科 644007;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中心 40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12儿童胫骨近端骺板骨折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少见的骨折,约占全部骨骺骨折的1%以下[1]。
胫骨近端骨骺损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胫骨近端骨骺包括胫骨平台骨骺及胫骨结节骨骺。
前者承受身体的重力并提供胫骨的纵轴生长;后者受到股四头肌腱的牵拉,是关节外骨骺,不提供胫骨的长轴生长。
此骨骺损伤10岁左右发生率最高。
[诊断]
一、病史
有明显的外伤史或强力按摩疗法矫正膝部畸形时造成。
二、症状和体征
伤后膝部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畸形、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
伤处有明显的压痛,可触及骨异常活动及骨擦感,纵轴扣击痛(+),骨骺分离合并腘动脉损伤时主要症状是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消失。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
一般X线正、侧位片可确定骨骺分离的部位及移位方向和程度。
有时需拍应力位X线片以确定。
五、鉴别诊断
1、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多由于扭转暴力或侧方直接暴力,损伤后膝部肿胀、压痛,以膝关节内(或外)侧压痛较为明显,侧方应力试验时疼痛加重,膝关节被动伸曲活动可达正常,内侧韧带断裂合并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时抽屉试验(+),膝关节不稳。
2、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膝关节外伤后,滑膜血管扩张,血细胞及血浆外渗,同时滑膜细胞活跃而产生粘液素,故渗液中有血细胞、粘液素及纤维素等。
膝关节外伤后,膝关节逐渐发生肿胀,屈膝活动受限。
膝关节张力大,液体超过50毫升后髌骨有漂浮感。
关节穿刺液为淡红色液体,表面无脂肪滴。
浮髌试验(+)。
膝部X线摄线,骨质无异常。
[证候分类]
Ⅱ型损伤较为多见,Ⅰ型占第二位,Ⅲ、Ⅳ型少见,Ⅴ型是挤压伤的结果。
按损伤机理和移位方向,同股骨远端一样也可分外展、内收、伸直和屈曲四型。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胫骨近端骨骺损伤无论是向后移位或向内、外移位多数系Ⅱ型骨骺损伤,可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石膏托功能位固定4-6周。
对于胫骨近端不稳定性骨折,尤其Sulter-Haris第Ⅱ型维持复位困难时,可在电视X光机透视下经皮穿入二枚直径1.5mm~2.0mm的克氏针固定,外用石膏托固定膝关节功能位4~6周。
另一种办法是骨牵引下逐渐矫正移位和成角,可减少对骺板的损伤。
二、手术治疗
Sulter-harisⅢ型或Ⅵ型损伤,应常规切开复位精确对位,用螺丝钉或克氏针内固定,若胫骨骨骺分离移位较大,合并腘动脉损伤,一旦诊断成立应迅速行血管检查,进行端端吻合术,骨折也应行内固定。
三、药物治疗
(一)中药治疗
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只是骨骺滑脱多见于婴幼儿,应以方便口服和外用为主。
早期肿胀严重,以活血行气为则,用小儿活血止痛冲剂;若肿胀起水泡,或合并发热者,为瘀血化热,以活血清热为则,用小儿清热解毒冲剂。
中后期肿痛已消,者宜接骨续损,用小儿接骨冲剂。
(二)西药治疗
开放复位内固定者,术前半小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一般不超过3天。
五、康复治疗
无论何种方法治疗均使早期积极作股四头肌和膝关节主动活动锻炼,解除固定后应用中药熏洗结合按摩等手法促进功能恢复,伤后3个月开始患肢逐渐负重。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2、好转:骨折对位对线满意,骨折已愈合,行走时尚有轻度疼痛,膝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在。
3、未愈:骨折对位对线差,骨折畸形愈合,局部疼痛及跛行明显,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