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功图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8.49 MB
- 文档页数:67
示 功 图 分 析 专 题通过理论示功图、典型示功图的学习,能够判断实测示功图,以了解油层的生产能力和设备的工作状况,从而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
一、理论示功图的绘制与解释 理论示功图:是认为抽油泵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泵能够完全充满,光杆仅承受静载荷不考虑惯性力时所绘制的示功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A 点为下死点,B 点为上死点,斜线AB 表示光杆负荷增加的增载线,斜线CD 表示光杆负荷减小的卸载线。
二、典型示功图分析所谓典型示功图是指某一因素十分明显,其示功图形状代表了该因素影响下的基本特征,因此典型示功图分析是示功图分析的基础。
1、泵工作正常的示功图(图1):这类示功图与理论示功图差异不大,为一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除了抽油设备的轻微振动引起一些微小波纹外,其它因素的影响不明显。
图1 图2 2、惯性载荷影响较大的示功图(图2) :由于下泵深度,光杆负荷大,抽汲速度快等原因在抽油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惯性载荷,在上冲程时,因惯性力向下,悬点载荷受惯性影响较大,上死点A 上升到A ',AA '即是惯性力的影响增加的悬点载荷,直到B '点才增载完毕,在下冲程时,因惯性力向上使悬点载荷减少,下死点由C 降低到C ',直到D '才卸载完毕,这样一来使整个示功图较理论示功图沿顺时针方向偏转于一个角度,活塞冲程由S 活增大到S 活'。
3、气体影响的示功图(图3):由于在下冲程未余隙内还残存一定数量的气体,上冲程开始后,泵内压力因气体膨胀而不能很快降低,使固定凡尔滞后打开,卸载变慢,示功图右下角呈“刀把形”。
泵余隙越大,气量越多“刀把”越明显。
图3 图44、充不满泵筒的示功图(图4):沉没度太小,供液不足,液体不能充满泵筒。
其特点是下冲程中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变小,只有当活塞接触到液面时才迅速卸载,所以卸载线较气体影响的卸载线陡而直。
5、间隙漏失(图5):排出部分漏失的示功图:上冲程时泵内压力降低,活塞两端产生压差使活塞上央的液体经排出部分不严密的地方漏到活塞下部的工作筒内,由于漏失到活塞下部的液体向上的顶托,悬点载荷不能及时上升到最大值,使加载缓慢,直到活塞上行速度大于漏失速度时悬点载荷才达到最大。
如何分析示工图示功图分析是把所测取的示功图与柴油机的正常示功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判断柴油机工作过程的优劣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以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柴油机保持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
一、正常示功图的特征正常示功图是在柴油机技术状态良好时测取的,通常由柴油机说明书或试航报告提供。
正常示功图有以下特征:(1)工作工程曲线比较圆滑,曲线过渡处无锐角或突变形状。
(2)工作过程各主要特性点的数值如最高爆发压力pz,压缩压力pc等应符合说明书或试航报告的规定。
(3)工作过程曲线无异常波动现象。
(4)示功图尾部形状应符合不同的扫气形式的正常轨迹。
图10-4中绘出了二冲程柴油机正常示功图基本形状,也指出了各特性点在各种示功图上的相互关系。
图中b表示在不同负荷下示功图形状的肥瘦,因此宽度b大致反映了功率的大小。
在缺少正常示功图的情况下,可根据上述各点并参照试航报告所规定的各主要热力参数值进行比较。
若发现示功图上的某些热力参数不正常,必须查明原因,根据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调整。
在调整之后,各缸有关热力参数的不均匀度应满足如下要求:在定期测取的示功图中,除正常示功图外,还会出现一些畸形示功图。
这些畸形图可能因柴油机工作过程不正常引起的,也可能由于示功器本身或使用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所以应对畸形图进行具体分析,找出造成畸形的原因。
二、示功器传动机构不正常引起的畸形示功图示功器传动机构因安装不正确、零件磨损等原因会造成示功器转筒的运动与柴油机活塞运动不相一致,歪曲了气缸内的压力与行程的相应关系,产生畸形示功图。
1.示功器传动机构定时超前示功器传动机构定时超前是指当柴油机活塞位于上止点前的某一角度时,传动机构带动示功器转筒已到达上止点位置,因而示功器画笔把活塞在上止点的某一角度时气缸的压力画到了示功图的上止点位置。
这样就使示功图发生畸形,使压缩线较正常线偏低。
同理,在上止点后由于示功图上某点所记录的压力值是其前一曲轴转角缸内的压力值,而使膨胀线比正常线偏高,由此使示功图变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