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专题三 系统自然观
- 格式:ppt
- 大小:630.01 KB
- 文档页数:59
一、系统自然观(P45)1、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系统自然观是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思想。
2、系统自然观的重大意义?1)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a、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b、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c、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d、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
2)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a、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得联系组成的结构域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
b、认为由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功能简单相加的新功能,即认为系统具有非加和性质——系统性质。
c、把所观察的系统都看做动态的开放系统,认为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它与外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系统思维方式对某一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非线性等方面,这与传统的千方百计将系统简化为稳定、有序、均匀、平衡、线性作用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
二、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P83)1、什么是生态自然观?有哪些特征?它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有哪些?(一)概念: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主张把人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成生态系统的普通要素,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二)生态系统观的特征:(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
(2)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3)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系统是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2)系统中的若干要素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
(3)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理论以科学的方式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
(4)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特征:(1)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2)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系统或事物具有复杂的性质或性状。
(3)演化性。
系统自然观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的、演化的。
(4)广义性。
系统自然观研究了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并由此而形成了广义意义上的系统自然观。
2. 人工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人工自然界是系统的自然界。
(2)自然界可划分为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
(3)人工自然界是演化的自然界。
特征:(1))主体性。
人工自然观凸显了人和自然界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2)能动性。
人工自然观强调了人类作为具有自然力和生命力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3)价值性。
人工自然观不仅承认天然自然界对人工自然界的价值贡献,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价值诉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
3. 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和特征内容:(1)自然界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2)生态自然观体现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特征。
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特征:(1)生态自然观具有批判性。
它从生态的角度对于迄今人类的理念及其指导下的行为及后果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2)生态自然观具有和谐性。
强调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强调人与其它生物的生态位共性。
自然辩证法1.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1.古代朴素自然观1.1中国的先秦时期阴阳学说(周敦颐·宋),五行学说,太极学说,孔子论天,老子论道1.2早期古希腊自然哲学泰勒斯世界本源是水阿那克西曼德无限赫拉克利特流变——西方人对自然的理解意味着问题的存在,而中国人对自然的传统理解意味着问题的终结1.3自然一词的中国内涵自在当然,自然而然——反对理解(庄子)天道远,人道迩——不想理解(左传)道法自然——顺从(老子,庄子)知其然不求其所以然——天道渊微(阮元·清)1.4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1)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2)来自天才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认识是模糊的。
2.十六、十七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2.1牛顿——新的摩西2.2钟表与钟表匠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自然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3.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和局限性1)贡献——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对象;2)局限性——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否认了有机界和无机界,自然界和人之间性质上的差别。
(恩格斯)形而上学:把自然界看作是静止的,永恒不变的。
随着理论自然科学的出现这种思维方法愈来愈不适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3.1基本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运动无论是量上还是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3.2基本特征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3.3重大意义1)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4)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1、系统自然观:(1)主要内容:①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②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系统的演化是协同与竞争的统一。
系统的演化表现出大量的协同与竞争的特性。
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就会存在竞争,竞争是系统演化最活跃的动力。
③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④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2)特征:①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的思想;②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简单性、生存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2、人工自然观:(1)主要内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2)特征: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3、生态自然观:(1)主要内容: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名词解释1.系统自然观:是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不仅是确定的而且是自发的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辨证统一的思想2.生态自然观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员和公民,人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基本思想:1)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生态系统是组织的开放系统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3.增长的极限:该书是罗马俱乐部对人类困境的报告。
该书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提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联系。
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
继而得出了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的结论。
4.学术道德与学术失范:学术道德一般是指从事科研活动的主体(学术人)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及结果中处理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业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学术失范是指学术人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职称、金钱等) 5.学术规范: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或者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
6.网络伦理: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
网络伦理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人类社会所显示出的新型道德关系,表现为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对人和各种组织提出的新型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7.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自然观部分1、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系统自然观: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它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
不仅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而且其各个组成部分又自成系统、互成系统。
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要素”,根据系统与外界环境是否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可以将其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现实的自然界是一个开放系统。
自然界物质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等基本特点。
(P83)人工自然,是指人类实践手段所及并被人类实践活动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它包括:1、人工自然界,即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
2、人工自然物,即人类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人工物。
人工自然的特征:1、人工性。
人工自然物质的存在形态、结构、性能,凝结着人的本质力量。
2、人工自然的知识性。
人工自然与人类关于自然界物质系统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人工自然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而发展的。
3、人工自然的目的性。
虽然人工自然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受人类知识水平的限制,但人类常常在这些条件下,仍然表现出积极的、能动的创造性,这就是人类合乎规律、合乎知识的主观取舍,反映到人工自然身上就是人工自然的目的性。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人类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生产,向自然界索取满足自身生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这样人类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以下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3)要区分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
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时面对三种自然:天然自然、人工自然、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本质上也是人工自然。
2、如何把握以上三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1、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1. 从存在到演化以往的自然科学,如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的电磁场论,包括相对论和量于力学等,所描述的都是可逆过程,表现出时间反演是对称的,未来和过去没有差别。
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就从认识存在深入到认识演化,即认识到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演化的,并试图在存在和演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自从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来,确定论观点在自然科学领域一直被奉为正统,以致机械决定论者构造了一个封闭的简单的宇宙模式.认为只要人们找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宇宙方程,并且知道宇宙的一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正如人的认识发展道路是从认识简单事物开始一样.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从研究简单系统开始的。
经典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线性的、解析的、平衡态的、规则的、有序的、确定的、可逆的、可作严格逻辑分析的对象,这本来是合理的、必然的,但也形成一种传统观念,即认为复杂性只存在于生命和社会历史领域,物理世界是简单的。
4、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以往的科学实质上是以线性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线性科学。
数学的发展早已为线性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包括线性代数、线件微分方程、博立叶分析、线性算子理论和随机过程的线性理论在内的强有力的解析方法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