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气动力噪声
- 格式:pptx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41
汽车发动机噪声产生的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发动机噪声就是指直接从发动机机体及其主要附件向空间传出的声音,这种噪声随发动机机型和转速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一、汽车发动机噪声产生的原因分析(一)发动机气缸内的气体燃烧会产生燃烧噪声。
汽车发动机气缸内周期变化的气体压力发生相互作用后就会产生燃烧噪声,气体燃烧的方式和燃烧的速度决定了燃烧噪声的大小。
在汽油发动机中如果发生爆燃或其他不正常燃烧时就会产生较大的燃烧噪声,而如果在柴油发动机燃烧室内气压上升过快,引起发动机各部件振动也会产生噪声。
但是通常来说,柴油发动机机噪声比汽油发动机的噪声要大很多。
(二)汽车发动机机械本身运动产生机械噪声。
机械噪声主要是由于发动机的各运动件之间以及运动件与固定件之间周期性变化而产生的,主要有活塞敲击噪声和气门机械噪声等几大类。
首先是活塞敲击噪声。
汽车发动机运转时,活塞在不停的上下止横向移动形成活塞对缸壁的不断敲击,这个敲击声就是活塞敲击噪声。
其次是传动齿轮噪声。
汽车发动机传动齿轮的噪声是发动机内部的齿轮啮合过程中齿与齿之间的撞击和摩擦产生的。
再次就是曲轴的扭转振动也会破坏齿轮的正常啮合而产生出机械噪声。
最后是配气机构噪声。
汽车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中零件众多,众多的零件在运动中很容易会引起振动和噪声,包括气门和气门座的撞击,由气门间隙引起的传动撞击和高速时气门不规则运动引起的机械噪声。
(一)对发动机气缸内的气体燃烧产生的燃烧噪声的控制对策。
一是采用隔热活塞装置以便能有效提高燃烧室壁温度,有效缩短滞燃期,从而降低燃烧噪声。
二是通过提高压缩比和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可大大降低柴油发动机的燃烧噪声。
三是可以采用双弹簧喷油阀实现预喷功能,也就是说将原需要一个循环一次喷完的燃油分两次来喷,这样可大大减少滞燃期内积聚的可燃混合气数量,有效抑制空气和燃料混合气的形成,从而可以有效抑制燃烧噪声。
四是采用增压措施。
如果是柴油发动机,在增压后可以有效改善混合气的着火条件,可以使着火延迟期缩短,从而使柴发动机油机运转平稳,最终实现噪声降低的目的。
汽车通过噪声标准一概述汽车工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飞速发展。
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很多国家,汽车已经是支柱产业。
但是汽车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汽车排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就是其中的两个典型例子。
汽车的能源来自石油、天然气等化工原料。
这些化工原料在汽车发动机内燃烧后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等对人和环境有害的物质。
这些废气就形成了大气污染。
发动机工作的时候,要吸收空气,然后与燃油混合爆炸,产生巨大的推力推动曲轴运动,再通过动力传递轴系带动车轮。
这样发动机会发出强烈的噪声。
这些噪声透过汽车壳体、进排气管道传出来,就形成了噪声污染。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内,汽车的拥有量和街道上汽车的流量急剧增加。
这样人们对控制汽车产生的污染日益关注。
随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更加高。
噪声污染已经提高到与其他污染一样的高度。
於是很多国家纷纷制定了汽车噪声污染的标准。
虽然汽车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制定了交通噪声污染的标准。
当时是控制马车通过医院时马蹄发出的噪声。
不过现代社会真正对汽车噪声立法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汽车噪声污染是汽车通过住宅区、街道等地方对居民和行人听觉产生的伤害,因此在测量和制定标准的时候就要模仿这样的环境。
为了确定汽车通过街道上噪声的大小,通常是在专门的试验场来测试。
在试验道路两边安放麦克风来测量汽车通过麦克风时的噪声,所以这类测量叫“通过噪声测量”,相对应的噪声叫著“通过噪声”(pass-by noise)。
麦克风测量到的最大dB(A)噪声就是通过噪声的量值。
ISO在1964年时就推出了ISO R362的通过噪声标准。
之后很多国家在这个标准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欧洲在这方面做的工作最多。
欧共体在ISO R362之后推出了70/157/EEC 标准。
这个标准是针对M1类型的汽车,通过噪声标准为82dB(A)。
在随后的三十多年中,这个标准不断修改,噪声指标越来越严。
汽车噪音分贝标准汽车噪音是指汽车引擎、排气管、轮胎和风阻等因素所产生的噪音。
噪音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汽车噪音的控制和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噪音分贝标准是指对汽车噪音进行量化和标准化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汽车噪音分贝的测量和评估,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汽车噪音对人们的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汽车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汽车噪音分贝标准一般分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特殊道路三种情况。
在城市道路上,汽车噪音分贝标准一般为55分贝;在高速公路上,汽车噪音分贝标准一般为65分贝;在特殊道路上,汽车噪音分贝标准一般为75分贝。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汽车噪音对人们的影响。
汽车噪音分贝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测手段。
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机动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汽车噪音的控制和标准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监测手段也至关重要,包括对汽车噪音分贝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以及对汽车噪音排放的抽检和监督。
这些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保障汽车噪音分贝标准的执行和落实。
除了法律法规和监测手段,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也应该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汽车噪音分贝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汽车制造商应该加强对汽车噪音的控制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降低汽车噪音的排放和传播。
消费者也应该增强对汽车噪音的认识和关注,选择符合标准的低噪音汽车,提倡文明驾驶和减少汽车噪音污染。
总的来说,汽车噪音分贝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通过法律法规和监测手段的落实,以及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汽车噪音对人们的影响,创造一个更加安静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希望各界人士都能共同关注汽车噪音分贝标准,为减少汽车噪音污染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空气动力学和气动噪声的数值模拟在工程领域中,空气动力学和气动噪声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空气动力学研究主要涉及流体力学的应用,用于解决气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问题。
而气动噪声则是由于气流与各种结构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噪声。
数值模拟成为研究空气动力学和气动噪声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详细的流场和噪声信息,对于设计和优化工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数值模拟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流体力学(CFD)和计算声学学(CAS)。
计算流体力学是利用数值方法对流体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得到流体流动的速度、压力和温度等相关参数。
而计算声学学则通过数值模拟声波传播和辐射来预测噪声产生和传播的情况。
在空气动力学的数值模拟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有限体积或有限元的数值离散化方法。
这些方法将流场分割为离散的网格单元,并根据控制方程在每个单元内进行数值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流体的物理性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等因素。
通过对控制方程进行解析求解或迭代求解,可以得到流体流动的详细信息。
然而,由于空气动力学问题十分复杂且非线性,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模型验证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气动噪声的数值模拟相对而言更为复杂。
噪声的产生和传播涉及到气动声学理论、声学信号处理以及声学辐射模型等多个领域。
在数值模拟中,需要考虑声源的位置、形状和振动频率等因素,以及流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噪声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进行声学辐射计算和噪声源的定位等问题。
准确模拟气动噪声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数值计算。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数值方法的发展,空气动力学和气动噪声的数值模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利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和优化算法,可以高效地解决复杂的数值模拟问题,并提供准确的结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不同参数和边界条件的灵敏性分析,优化工程结构的设计,降低空气动力学和气动噪声的产生。
空气动力学和气动噪声的数值模拟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风电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飞机设计中,利用数值模拟可以预测机翼和机体的气动性能,优化构型设计,提高飞行性能。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辆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随之而来的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有效控制机动车辆噪声,保障市民的生活质量,我国制定了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首先,根据《机动车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具体来说,不同类型的车辆在不同速度下所产生的噪声有着具体的限制要求,这既包括车辆的发动机噪声,也包括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轮胎与路面摩擦噪声。
这些标准的制定,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降低城市噪声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其次,对于机动车辆的改装和维修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机动车辆的排气系统、消声器等部件是影响车辆噪声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这些部件的改装和维修也有着相应的限制。
一些车主为了追求更高的动力性能或者更大的噪声效果,会对车辆的排气系统进行改装,这不仅会增加车辆噪声,也会影响车辆的排放标准,因此对车辆改装和维修有着严格的规定,以确保车辆噪声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对于机动车辆的日常使用也有着一定的管理要求。
例如,对于在城市居住区内的机动车辆行驶,要求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低速,减少噪声污染。
同时,也要求车主在保养车辆时注意车辆的噪声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以确保车辆的噪声在合理范围内。
总的来说,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市民的生活质量,减少城市噪声污染。
通过对机动车辆噪声的限制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共同努力,为建设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汽车是一个包括各种不同性质噪声的综合噪声源。
由于汽车噪声源中没有一个是完全密封的(有的仅是部分的被密封起来),因此汽车整车所辐射的噪声就决定于各声源的声级、特性和它们的相互作用。
汽车噪声源大致可分为发动机噪声和底盘噪声,主要与发动机转速、汽车车速有关。
发动机的噪声
发动机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
发动机噪声又可分为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主要包括进、排气和风扇噪声。
这是由于进气、排气和风扇旋转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这部分噪声直接向周围的空气中辐射。
在没有进排气消声器时,排气噪声是发动机的最大噪声源,进气噪声次之。
风扇噪声特别在风冷内燃机上也往往是主要的噪声源之一。
燃烧机械噪声
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很难严格区分。
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将由于气缸内燃烧所形成的压力振动通过缸盖、活塞一连杆一曲轴一机体向外辐射的噪声叫燃烧噪声。
将活塞对缸套的撞击、正时齿轮、配气机构、喷油系统等运动件之间机械撞击所产生的振动激发的噪声叫做机械噪声。
一般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躁声高于机械噪声,非直喷式则机械噪声高于燃烧噪声,但低速运转时燃烧噪声都高于机械噪声。
汽油机燃烧柔和,零件受力也小,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都较柴油机低。
汽车底盘噪声
包括传动噪声(变速箱、传动轴等)、轮胎噪声、制动噪声、车体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等.
噪声源识别,就是对机器上存在的各种声源进行分析,了解其产生振动和噪声的机理,确定振源、声源的部位,分析声源的特性(包括声源的类别、声级的大小、频率特性、声音变化和传播的规律等),然后按噪声的大小排列出顺序,从而确定出主要噪声源。
汽车底盘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原理与应用在汽车设计中,底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控性、稳定性以及燃油经济性。
而在底盘设计中,空气动力学原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汽车底盘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及其应用。
一、空气动力学原理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汽车底盘设计中,空气动力学原理主要体现在气动力和气动噪声两个方面。
1. 气动力气动力是指空气对汽车底盘的压力和阻力。
在高速行驶时,空气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和阻力,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
因此,设计合理的底盘结构能够减小气动力的影响,提高汽车的速度和燃油经济性。
2. 气动噪声气动噪声是由空气相互摩擦和振动所产生的噪音。
底盘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降低气动力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减小气动噪声的产生。
通过优化底盘的形状和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气动噪声的水平,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
二、空气动力学在底盘设计中的应用在汽车底盘设计中,空气动力学原理被广泛应用,以优化汽车的性能和舒适性。
1. 底盘结构设计通过优化底盘的形状和结构,可以降低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气动力,提高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同时,合理设计的底盘结构还可以减小气动噪声的产生,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
2. 底盘悬挂设计底盘悬挂系统对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空气动力学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师优化底盘悬挂系统的结构,提高汽车的通过性和舒适性。
通过合理设计底盘悬挂系统,可以有效减小气动力的影响,提高汽车的性能表现。
3. 底盘通风设计在底盘设计中,通风系统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合理设计底盘通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气动力,提高汽车的速度和燃油经济性。
同时,优化通风系统也可以减小气动噪声的产生,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度。
总结在汽车底盘设计中,空气动力学原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通过充分理解空气动力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底盘设计中,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舒适性,让驾驶者拥有更好的驾驶体验。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汽车底盘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有所启发。
汽车噪音的控制措施及控制技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给世界带来了现代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噪声污染等社会问题。
至此汽车噪声控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近几年来,作为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汽车噪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厂家的设计水平及工艺水平,噪声水平成为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控制汽车噪声到最低水平也是追求的方向. 汽车噪声通过声辐射的方式传到车外、车内,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需要控制车辆外部噪声;随着现代汽车对乘坐的舒适性和行使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降低车辆内部的噪声。
车内噪声过大会影响汽车的舒适性、语言清晰度,甚至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心理、生理健康,如果驾驶员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容易引起疲劳造成交通事故和生命危险;车外噪声过大会影响路人的身心健康。
因此只有掌握车辆噪声产生机理采取对症下药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 噪声的产生机理车辆噪声主要是发动机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以分为结构振动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
1.1 空气动力噪声凡是由于气体扰动以及气体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声称为空气动力噪声,它包括进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扇噪声。
进气噪声的主要成分通常包括:周期性压力脉动噪声、涡流噪声、气缸的亥姆霍兹共振噪声和进气管的气柱共振噪声;排气噪声是汽车及其发动机中能量最大的最主要的噪声源,它的噪声往往比发动机整机噪声高10~15dB(A) ,因此降低排气噪声是主要的;风扇噪声在空气动力噪声中,一般小于进、排气噪声,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车辆装设车内空调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等原因,使发动机罩内温度上升,风扇负荷加大,噪声变得更加严重。
1.2 结构振动噪声发动机的每一个零件在激振力的作用下发生振动而辐射的噪声,根据激振力的不同可以分为燃烧噪声、机械噪声、液体动力噪声三类。
燃烧噪声是指气缸燃烧压力通过活塞、连杆、曲轴、缸体等途径向外辐射产生的噪声;机械噪声是发动机的零部件作往复的运动和旋转运动产生的周期力、冲击力和撞击力对发动机结构激振产生的噪声;液体动力噪声是发动机中液体流动产生的力对发动机结构激振产生的噪声。
汽车噪音的来源汽车是一个高速运动的复杂组合式噪声源。
汽车发动机和传动系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高速行驶中汽车轮胎在地面上的滚动、车身与空气的作用,是产生汽车噪音的根本原因。
根据汽车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可将汽车噪音分为车外噪音和车内噪音,车外噪音是指汽车各部分噪音辐射到车外空间的那部分噪音。
主要包括发动机噪音、排气噪音、轮胎噪音、制动噪音和传动系噪音等。
车内噪音是指车厢外的汽车各部分噪音通过各种途径传入车内的那部分噪音以及汽车各部分震动传递路径激发车身各部件的结构震动向车厢内辐射的噪音,这些噪音声波在车内空间声学特性的制约下,生成较为复杂的混响声场,从而形成车内噪音。
平静汽车隔音的研发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抑制车辆内部噪音,改善混响声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选择性能优异的隔音材料并利用异型吸音槽来缓冲并吸收汽车噪音,从而在止震和隔音的基础上达到最佳的吸音降噪效果。
平静隔音把汽车噪音来源简要分为以下几种:发动机噪音、排气系统噪音、风扇噪音、传动系统噪音、轮胎噪音、制动噪音、气动噪音、车身结构噪音等等,由于车辆噪音的复杂性,以上噪音源并非仅是并列关系,而从平静隔音实际研发的角度看,汽车噪音源还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分析。
发动机噪音发动机噪音中,除了发动机机体发出的机械声外,还包括进气系统噪音,改装族更换“冬菇头”以后动力增大的同时发动机噪音也增加不少,就是因为对原车进气系统做了改动的原因:高速气体经空气虑清器、进气管、气门进入气缸,在流动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很强的气动噪音。
降低发动机本身产生的噪音及由发动机震动引起的其它噪音有若干办法:1 、改造发动机燃烧过程以降低燃烧爆发的冲击;2 、降低由此冲击产生的激后力引起的发动机各部件震动;3 、降低由活塞上下运动、曲轴转动引起的不平衡力以及降低发动机机械震动。
发动机运转的噪音主要由挡火墙和驾驶室的前底板部位传入驾驶舱,因此,平静汽车隔音通过在 U 槽、挡火墙及底板部位粘贴带异型吸音槽的吸音棉来抑制噪音。
动力系统的噪声控制与优化随着生产技术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机械设备的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和关心人们的健康,噪声控制技术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特别是对于动力系统,如汽车、飞机、轨道交通等高速运动的机械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噪声问题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因此,需要对动力系统的噪声进行控制和优化,以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噪声污染。
噪声的来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动力系统噪声的来源。
动力系统产生噪声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机械结构的振动。
在运转中,动力系统中的机械部件会不断地振动,振动频率会导致周围空气产生声波,从而产生噪声。
第二方面是流体动力学因素。
当机械设备在高速运动时,周围的空气受到机械器件的影响而产生扰动,从而产生噪声。
因此,要想减少动力系统噪声,就必须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1. 机械结构的振动控制;2. 流体动力学因素的控制。
动力系统的噪声控制方法下面,我将从控制机械振动和控制流体动力学因素两个方面来介绍动力系统的噪声控制方法。
一、控制机械振动控制机械振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振动监测和分析在动力系统运行时,可以使用振动传感器对机械振动进行监测。
通过振动分析得到运行状况,发现振动异常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振动监测和分析可以有效地找出机械结构的短板,然后采取控制措施进行调整。
2. 增加重量对于一些机械结构薄弱或轻便的设备,可以通过增加一定的重量来达到防振的目的。
重量的加入可以提高整个机械设备的惯性,从而减少机械振动,降低噪声。
3. 减震措施在机械的运作中,往往会引发振动。
为了减少振动因素对设备带来的损害,可以设置减震措施,例如:在设备下方安置减震垫,或者在机械设备外部设置减震器等。
二、控制流体动力学因素控制流体动力学因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合理安排流体动力的作用如果不能减少流体动力因素的产生,就应该合理安排产生流体动力的位置和方式,例如:在有限空间内通过增加弯曲管道和屏障等措施减少空气流动产生的噪声,或者通过改变机械设计,使空气流动产生的噪声在管道内喷涡或在屏障内波动,来降低噪声。
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与气动噪声高速列车是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以高速、高效的特点受到广大乘客的欢迎。
然而,高速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与气动噪声问题也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与气动噪声进行探讨,以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一、空气动力学对高速列车的影响1. 速度对空气动力学的影响高速列车在高速行驶时会产生很大的阻力,这主要是由于空气对列车运动的影响所造成的。
列车的速度增加,空气所产生的阻力也随之增加。
因此,降低空气动力学阻力是提高高速列车速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2. 空气动力学对列车稳定性的影响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
在高速行驶时,由于空气的作用,列车会受到侧风和气动力的影响,导致列车产生晃动和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设计优良的空气动力学配置是确保高速列车稳定性的关键。
二、高速列车的气动噪声问题1. 气动噪声对乘客的影响高速列车在高速行驶时会产生气动噪声,这对乘客的旅途体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气动噪声会引起乘客的不适感,影响其休息和工作等正常活动。
因此,降低气动噪声对于提高列车的乘坐舒适度至关重要。
2. 气动噪声的产生原因气动噪声主要来自于高速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声波。
列车的运动会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产生的声波传播至列车内部形成气动噪声。
同时,列车与轨道的作用也会产生噪声。
因此,减少气动噪声需要从列车设计和轨道优化等方面进行改进。
三、应对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与气动噪声问题的措施1. 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通过对高速列车的外形和尾部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减少空气动力学阻力。
采用流线型外形和降阻设计等措施,可以降低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提高运输效率。
2. 噪声隔离措施针对高速列车的气动噪声问题,可以采取隔离措施来减少噪声的传导。
例如,在列车车厢内部使用隔音材料,可以有效地隔离外界的气动噪声。
此外,改进列车车门和车窗的密封性能,也可以减少噪声的传播。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概述 (3)1.1 汽车排放污染及危害 (3)1.2 汽车噪声污染及危害 (4)1.3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的意义 (4)第2章汽油机排放污染物机理 (4)2.1 污染物过程 (4)2.1.1 燃烧室内化学反应 (4)2.1.2 排气系统内化学反应 (4)2.2 影响排放污染物的因素 (5)2.2.1 燃油品质 (5)2.2.2 燃烧过程 (5)2.2.3 发动机工况 (5)2.2.4 排气系统设计 (5)2.3 降低汽油机排放污染的措施 (5)2.3.1 优化燃油品质 (5)2.3.2 改进燃烧过程 (5)2.3.3 控制发动机工况 (5)2.3.4 采用排气后处理技术 (5)2.3.5 提高发动机热效率 (5)2.3.6 加强维护与管理 (6)第3章柴油机排放污染物机理 (6)3.1 柴油机排放污染特点 (6)3.2 污染物过程 (6)3.3 影响排放污染物的因素 (6)3.4 降低柴油机排放污染的措施 (7)第4章汽车噪声产生与传播机理 (7)4.1 汽车噪声来源与分类 (7)4.1.1 发动机噪声 (7)4.1.2 轮胎噪声 (7)4.1.3 车身结构噪声 (7)4.1.4 空气动力学噪声 (7)4.1.5 电子设备噪声 (8)4.2 噪声传播过程 (8)4.2.1 声波传播基本原理 (8)4.2.2 汽车噪声传播途径 (8)4.3 影响汽车噪声特性的因素 (8)4.3.1 发动机参数 (8)4.3.2 车身结构 (8)4.3.3 轮胎特性 (8)4.3.4 气象条件 (8)4.3.5 路面状况 (8)第5章汽车排放控制系统 (8)5.1 汽油机排放控制系统 (8)5.1.1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 (8)5.1.2 三元催化转化器(TWC) (9)5.1.3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EVAP) (9)5.1.4 空气喷射系统 (9)5.2 柴油机排放控制系统 (9)5.2.1 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OC) (9)5.2.2 柴油机颗粒过滤器(DPF) (9)5.2.3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 (9)5.2.4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 (9)5.3 新能源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9)5.3.1 电动汽车排放控制 (9)5.3.2 氢燃料电池汽车排放控制 (9)5.3.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排放控制 (10)5.3.4 燃料电池汽车排放控制 (10)第6章汽车噪声控制技术 (10)6.1 噪声源控制技术 (10)6.1.1 发动机噪声控制 (10)6.1.2 轮胎噪声控制 (10)6.1.3 车身结构噪声控制 (10)6.2 传播途径控制技术 (10)6.2.1 隔声技术 (10)6.2.2 吸声技术 (11)6.3 接收者保护技术 (11)6.3.1 车内噪声控制 (11)6.3.2 车外噪声控制 (11)第7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检测技术 (11)7.1 排放检测技术 (11)7.1.1 尾气排放检测 (11)7.1.2 汽油车排放检测 (11)7.1.3 柴油车排放检测 (12)7.2 噪声检测技术 (12)7.2.1 噪声源识别 (12)7.2.2 噪声检测方法 (12)7.2.3 噪声检测标准 (12)7.3 检测设备与标准 (12)7.3.1 排放检测设备 (12)7.3.2 噪声检测设备 (12)7.3.3 检测标准 (12)第8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法规及政策 (12)8.1 我国相关法规及政策 (12)8.1.1 汽车排放法规 (12)8.1.3 政策措施 (13)8.2 国际相关法规及政策 (13)8.2.1 欧洲法规 (13)8.2.2 美国法规 (13)8.2.3 其他国家和地区 (13)8.3 法规及政策发展趋势 (13)8.3.1 法规日益严格 (13)8.3.2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13)8.3.3 加强国际合作 (13)8.3.4 创新技术和管理手段 (14)第9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应用 (14)9.1 传统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应用 (14)9.1.1 排放控制技术 (14)9.1.2 噪声控制技术 (14)9.2 新能源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应用 (14)9.2.1 排放控制技术 (14)9.2.2 噪声控制技术 (14)9.3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5)第10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实训操作 (15)10.1 实训操作规范与要求 (15)10.2 排放检测实训操作 (15)10.3 噪声检测实训操作 (16)10.4 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实训案例分析 (16)第1章汽车排放与噪声控制概述1.1 汽车排放污染及危害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在为人们提供便捷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排放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