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同文字”下的秦篆书法鉴赏

“书同文字”下的秦篆书法鉴赏

“书同文字”下的秦篆书法鉴赏
“书同文字”下的秦篆书法鉴赏

“书同文字”下的秦篆书法鉴赏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扫灭六国,建立了规模空前的大一统帝国,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秦王朝扫灭六国是全面性的,当时影响最大的是扫灭六国政权,而影响后世的则是其一套新制度,这套新制度中包括书同文字。中国古代文字书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时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秦代官方的标准篆书的确立。自觉的文字字形统一和文字书写统一,这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过政权的力量得到了实现,本文所谓的秦篆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它不仅不同于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同时也不同于以石鼓文为代表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的篆书文字,后世把秦篆称为小篆,而把其前的金文、六国古文字、石鼓文等称为大篆。

一、新王必改制与书同文字

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建立起了一套新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制度,在学术文化上也实施了一些重大举措,来适应政治上的统一格局,文字改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秦王朝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有其政治上的原因,即利用包括文字在内的广泛的文化领域的大一统来支持与强化政治上的大一统,通过制度、文化等的变革来宣示自身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秦王朝接受当时流行的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在制度建设上做了系统改革,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后来西汉大儒董仲舒对这种王朝更迭中新王必改制的缘由作了论述,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人,通以己受之于天也。

当然,秦王朝实行书同文字政策也缘于文字使用本身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上实现了统一,但就当时各国使用的文字来看,却是差别巨大,首先是秦国自身的文字系统与山东六国差别很大,其次是山东六国之间的文字系统相互有差别,并且就某个诸侯国自身而言,同一种文字系统内部,同字异形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使文字的使用功能受到了很大阻碍,而这也正是实施书同文字政策的一个

主要原因。东汉的许慎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古文由此绝矣。许慎在他处还记载了小篆是秦始皇命程邈所作的,但我们从文字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程邈应该和李斯等人一样是对前代的文字作了一番取舍、整理工夫,在先秦旧有的古文字基础上形成了整齐统一的小篆。许慎记载了秦王朝的文字统一政策,但他对由此导致的上古文字的废弃表示惋惜,这是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保守观点。现代学者也有从书法角度出发,对六国古文字展开的书法发展的多重维度被中断表示惋惜,东南各国在艺术上的探索和成就,远逸于秦国之上,至于秦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字、接续强化发展的汉承秦制,则是对固有优势的推进,是以牺牲书法之多角度、多层次的艺术探索为代价的。

当然,书同文字并非是自秦王朝建立的那一天一蹴而就的,它实际上是秦王朝继承其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结果。和东方的齐、南方的楚以及中原的晋等大国比较,秦国在文字上更多地继承了周文化,这可以从《石鼓文》中清楚地看出来,而周秦一系的文字在后来不断向着简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秦王朝建立后的书同文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些诸侯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如《商鞅方升》等已经非常接近秦王朝统一后的文字形体了,因此之故,有的学者提出小篆为战国文字说,不同意传统的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才应用的文字的观点。小篆为战国文字说意在强调秦王朝书同文字政策与战国时期秦国文化的历史延续性,但对书同文字本身的意义重视不够。我们的观点是,秦篆的确立以秦国固有的文字系统为基础,但它同时又是秦王朝建立后从政治、文化上考虑而确立的新的文字形态,不能因为文字发展的连续性就抹煞书同文字本身的重大的历史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书同文字只是确立了一个文字规范而已,并不代表当时的人只能写这一种字体。据记载,秦王朝当时的应用文字有所谓秦书八体,包括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等,这八体中,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五种应该是因使用的途径和书写的载体不同而有变化,只有大篆、小篆、隶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字体,大篆是历史的遗传,小篆是官方确立的标准,而隶书则是日常应用中的便捷书体。由此可见,秦王朝虽然实行书同文字,只是确立了秦篆字形的典范地位,而在实际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二、秦篆书法的典型形态

书同文字是文字的统一化,并不完全是一个书法现象,但它也对书法产

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作为书同文字典范形态的秦篆,落实到了当时具有国家文化符号性质的书写实践中,尤其以秦始皇巡幸各地所刻碑文书法为代表,这些秦篆书法的典型形态具有很强的制作性质,这种制作性一方面体现在文字书写的准确性上,强化了书同文字的国家政策,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文字书写的装饰性上,推动了新字体的书写法则,从而将先秦以来以篆引为代表的书法形态推到了极致。

秦始皇巡幸全国时,在名山大川树立了一些纪功石刻碑文,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有秦始皇二十八年的《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秦始皇二十九年的《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秦始皇三十二年的《碣石刻石》,秦始皇三十七年的《会稽刻石》等,由于李斯是当时的权臣,同时也参与书同文字而编写了《仓颉篇》等专门性著述,所以后世就把李斯作为上述刻石书法的作者。秦篆刻石现在流传下来的有《琅琊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这几种刻石中,《琅琊刻石》的传世拓本被看作是真正体现了秦篆的本来风貌,但由于风蚀太严重,字形很难看清楚;《泰山刻石》的传世拓本庄重沉着,有学者考证定其为北宋翻刻本,也有研究者认为其是泰山刻石的原石拓本,不过在传拓时曾进行了加工,我们从其书法风格上看应该与秦篆相去不远;《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是唐、宋以来的翻刻本,且多受唐代著名篆书家李阳冰风格的影响,与秦篆本来面目相差较多。

秦篆在笔法、字结构、章法上都有自己的规范。就笔法而言,虽然只能通过刻石推测,但可以肯定基本上都是藏锋起收笔、中锋运笔,转折圆融不露圭角。从线条形态上说,作为正书的秦篆在线条粗细上基本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在线条的曲直上,《泰山刻石》以直线为主,辅以曲不过,把《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相比较,两者之间在线条的曲直上有一些细微差别,《琅琊刻石》在线条书写上几乎皆取圆劲的曲线,而不同于《泰山刻石》的几乎纯粹的直线形式,因而《琅琊刻石》显得比《泰山刻石》要流动、畅达。而就《泰山刻石》和后来翻刻的《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相比较,则《泰山刻石》的线条明显要浑厚得多,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中的线条细弱、刻板,斜直线的应用也显得生硬。就单字结构而言,基本上采用长方形,内部笔画安排上则以均匀、平衡为上,因字形差异达不到四面、四角匀称也尽量通过部首间的配合和线条疏密的调整来补救,难以补救的则采用先照顾上面、左面的形式,这种安排符合人的视觉本能。在整体章法上追求整齐规范,有学者作过细致考察,行文的行式,甲骨、钟鼎中不固定,左右行不拘。自秦以后,一律从右至左,无一例外,这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秦篆是秦王朝确立的标准书体,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正书,总体风格严谨庄重,尤其是秦始皇巡幸各地的刻石书法,其中有出于政治礼仪的美化和修饰,

和自然书写有一定距离,它将书写性与装饰性的结合达到极致状态,而稍微再整齐化一点就有可能变成后世如排算子的那种僵化的篆书了。看《琅琊刻石》和《泰山刻石》等,真令人有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之慨。和典范意义的刻石秦篆相对应,则有各种草书,如当时一般人书写的日常实用文字,虽然也遵循秦篆的书写要求,但笔法、结构上都要松散得多,这种草书甚至体现在比较重要的朝廷颁布的诏版文字上。这种刻在秦王朝用来统一度量衡的器具上的文字,有标准秦篆的字形,但在书写上比较轻松自在,线条多化曲为直,结构上因字敷形,字与字之间的差别很大。诏版文字也是学习秦篆的好材料,可惜的是,虽然现在流传下来的秦诏版文字器具很多,但几乎都是同样的文字内容,都是在申明秦王朝统一度量衡的政策。

过去两千年里,人们能看到的就是这些秦篆刻石和诏版文字,而未见秦篆墨迹,近现代地下文物大发现,发掘出了很多包括秦王朝统治时期在内的竹木简牍,如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等。里耶秦简 20XX 年发现于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的一座古井中,共有 36 000 余枚简,10 万多字,数量上超过了以前发掘的秦简总数,而其丰富的文字内容则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秦代历史的理解。从书法上说,秦简牍中的书体大多数为早期隶书形态,但也有一些比较标准的秦篆,从这些宝贵的秦篆墨迹来看,它在用笔、结构上和《琅琊刻石》《泰山刻石》等基本相同,在规范度上不如经过整饬的刻石书法,但却有自身的生动表现,对于今天学习秦篆书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秦篆书法的历史影响

秦篆作为官方的正书书体在秦王朝统治时期盛极一时,就其历史影响来说可以分为文字和书法两个层面。就中国文字演进历程而言,秦篆是先秦古文字的一个总结,后来东汉的许慎以秦篆为主要依据编撰的《说文解字》一书,梳理了早期汉字发展的基本形态,为后世汉字的演变、规范化奠定了基础。而就中国书法发展史来看,秦篆一方面对先秦古文字的书写方法作了系统总结,在笔法使用、结构安排上都力求严整,而在对后世的影响上,虽然秦王朝灭亡后正书书体逐渐转变为隶书,但篆书仍然保留在日常书写之中,历代经久不衰,而且它的笔法、结构还对其他书体的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秦篆因其富于装饰性的特点,在当时及后世的宫殿题榜、碑志题额、瓦当砖文、钱币印章上得到使用,而印章上使用秦篆及其变体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篆刻成为与书法一样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汉承秦制,初期仍以篆书为正体,其后通行体逐渐转变为隶书,但在一些重要场合仍采用秦篆,如近代发现的东汉世家大族袁氏的墓碑即是如此,其笔画婉转、结构宽博,颇有大方、流动之美,但与《琅琊刻石》《泰山刻石》那种

高峻劲厚之风相去甚远。三国时期吴国的《天发神谶碑》吸收隶书笔法,收笔尖细,有其自身独特风格,但有怪力乱神之嫌。唐代李阳冰自称斯翁之后,直至小生,对自己的篆书很自信,他的作品受到时人的称誉,使秦篆在近千年之后重新发扬光大,但就其流传下来的不多几件刻石拓本来看,在线条表现和结构安排上实不足以光大千年篆书传承脉络。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诸体皆精,但最大成就还是在楷书、行书上,其篆书只能说是聊备一格而已。明代的赵宧光创草篆,得一时之奇,但既无本源、又乏工夫,遗憾的是他未能看到近现代大量出土的历代简牍、帛书墨迹,属于欲创新而又不得其门径的一种尴尬情形。

清代是秦汉以后篆书发展的又一高峰。一部分人继续沿袭秦汉以来的传统,如钱坫以所谓铁线篆自雄,他有一闲章,其文字为斯冰之后,直至小生,但他的篆书线条单薄、结构平淡,与李阳冰相比尚且有很大距离,遑论接续李斯!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借鉴清代朴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其代表人物是邓石如。篆书自秦之后,真正复兴的第一人当推邓石如,苏轼赞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将之移到秦篆书法评价上,从李斯之后算起到邓石如真可谓篆起百代之衰。邓石如的篆书早期效法唐代李阳冰以降的铁线篆,后借鉴秦汉以降碑版书法,摈弃后世篆书中的装饰性、工艺性特征,而重新恢复了秦篆笔法的书写性。邓石如的学生包世臣总结其篆书成就时说: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当额文为尤近。包世臣深受邓石如书法创作与书法理念的影响,推崇碑学,写了《艺舟双楫》一书以作鼓吹,后来的康有为效法他而写了《广艺舟双楫》,这是两本对近现代书法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著作。

邓石如取法秦汉在篆书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秦篆本身是高度律则化的书体,邓石如因回归秦汉的开创之功而新人耳目,后来者再要想在其基础上有所损益、发扬实在是太难了。一方面,很多书法家步邓石如后尘,精研秦篆,同时借鉴先秦古文字和汉唐篆书,形成自身风格,其中邓石如的后学吴让之、徐三庚以及清末的赵之谦等人偏重流丽一路,尤其是徐三庚的作品潇洒之极,真如吴带当风,而杨沂孙、吴大澂等人则偏重浑朴一路,其中杨沂孙的成就更大。另一方面,还有很多书法家在邓石如的基础上,进一步超越秦篆,取法先秦古文字,打通小篆与大篆的,以秦篆为中介使先秦古文字书法重新发扬光大,使篆书书法开出了更大的新天地。线,很少出现直接的斜直线。

各种书法字体毛笔的选择

各种书法字体毛笔的选择 一、楷书用笔 楷书是为规范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而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成,其结体呈平稳方正、典雅端庄,用笔归之于“永字八法”,即点、横、竖、撇、捺、挑、钩和转折,十分强调用笔的笔力、笔势和笔意,讲究相互之间的长短结合、曲直并举、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 楷书一般来说是静态的书体,运笔速度较缓慢,注重笔压的加力,因此必须选用笔锋尖齐,笔腰较强健的毛笔,所以以狼毫和羊毫制成的兼毫笔为主。兼毫笔之笔锋柔畅,笔腰有力富弹性,在于点划、转折方面,容易收放。纯羊毫毛笔笔性较柔,除特别嘉好者,甚少人用来写楷书,欲用纯羊毫毛笔写楷书,必须功力足,运笔认真,才能达成效果。 临摹各家字体亦需选笔,写柳体字,最好用狼毫毛笔,其次用兼毫毛笔,欧体字用笔亦以狼毫毛笔、兼毫毛笔较适宜,若选用笔锋笔颈部位较细直的更易发挥字韵。颜体字大都藏锋圆浑、厚重,以兼毫笔较宜表现,如使用狼毫笔则必须选笔锋、笔项较丰盈饱满者,只要轻按即可,若以细直的笔锋毛笔写颜体,必须加重用力,在落笔、转折、收笔之间,有深厚根基者方能达成,否则写出的字往往枯涩单调,无法显露颜体之美。

二、行书用笔 有人以为行书是从楷书中衍生而来。其实不然。行书和章草都是在正楷创立之前就已发明了,是与楷书并行不悖的书法。行书的结体介于楷草之间,近楷者则称“行楷”,近草者则称“行草”。行书用笔比楷书活泼,而又没有草书的放纵,运笔生动灵活而富有生气。 行书的运笔速度较快,有缓急的变化,笔划的抑扬变化较多,笔顺也稍改变,而笔划由一笔进入另一笔时,往往以线连贯,仅具脉络,而不清楚分界线。为了把握住字体的气韵、高雅,除书家的用心外,选用的毛笔以狼毫、兼毫毛笔较适宜,以便较易把握顿、挫、停、收、放。如使用兼毫毛笔,则以混合狼毛及其它加健物所制者,亦相当好用,但所表达风味不同,文字的优美较柔畅、圆润。纯羊毫毛笔在书写行书时,往往不易控制,非有深厚功力者很少尝试,若深知笔性,运笔速度快,喜好多项变化,增加浮沉或抑扬者,以纯羊毫毛笔来写行书可谓顺畅流利,另有一番风味。 三、草书用笔 草书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而行草因间于行书与今草之间,故一般又附于今草之中。 章草是从汉隶演化而来,其结体较为简约,运笔既有草书的笔画,又有隶书的笔意,其主要特征是上下独立而不连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书法鉴赏——隶书 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程邈为县狱吏,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程邈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画平直,有了波磔,与小篆相比,书写方便,易于辨认。秦始皇看后大喜,不但赦免其罪,还提升其为御史。这种字因是徒隶所创,又首先在徒隶中使用,所以称之为隶书。其实,据出土的文字资料来看,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先,就有隶书萌芽。程邈只是做了一番整理工作。但历史一般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可惜他没有书迹留下来。 隶书始用于秦代,盛行于西汉,鼎盛时期在东汉后期。 在隶书著名书法家中,程邈之后,最负重名的要算东汉末蔡邕。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赋,工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清代陈思说他“得八分之精微,体法百变,穷美尽妙,独步古今”。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蔡邕奉诏写定“六经”文字,书丹上石,刊刻于洛阳太学门外,世称这些刻石为《熹平石经》。石经用当时标准隶体书写,结体平整端庄,浑厚凝重,深受时人喜爱。当其建立之始,乘车来观览、摹写者日余千人,填塞街衢,足见其声誉之高。他的女儿蔡琰也是中国历史上博才多学的第一个有书法作品传世的女书家。其他如萧何、曹喜、师宜官、梁鹄等也是写隶书高手,可惜他们的书迹没有流传下来。 隶书书法,除民间流存下来的帛书、竹简外,汉代刻石,保存也较为集中。不过,西汉刻石,较为罕见,而且不少石刻仍是古隶,如《五风二年》刻石,《菜子侯》刻石,都略带篆书笔意。隶书成熟以后,在东汉碑刻中大放异彩。现存东汉刻石,以桓、灵之际为多,后世所谓“汉碑”,主要就是指这个时期的碑刻。为了便于介绍,把风格比较接近的归类如下: 清秀飘逸者:这类风格的为数最多,这主要因为字体纯熟首先要表现出一种秀丽俊俏。我们可以举《曹全碑》、《张景碑》为例。尤其《曹全碑》更为著名,此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原石现陈列于西安碑林。 端方工整者:这类风格以严整健稳见长,但从中透露着自然朴茂之质。我们举《衡方碑》、《封龙山颂》为例。《衡方碑》立于建宁元年,在山东汶上县。《封龙山颂》立于廷熹七年,是河北元氏县著名五碑之一。全碑隶书15行,每行26字。

书法鉴赏答案(全)

慕课习题 1 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 A、金文 B、篆书 C、楷书 D、甲骨文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品鉴书法正确的方法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 A、哲学 B、历史 C、文学 D、真善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篆书是在哪种历史背景下创造的 A、文景之治 B、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C、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 D、商鞅变法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 1 书法的内涵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表现对象 B、表现内容 C、何如表现 D、表现结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什么的艺术 A、文学 B、历史 C、情感意向 D、哲学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用启功先生的瘦金体去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书法对象的艺术性表现不包括 A、书家创作艺术时的审美艺术性 B、汉字的象形性 C、汉字及其点画的丰富性 D、书法作品内容的文化艺术性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 毛笔的特点是柔软、有弹性,因此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很难体现出字体的各种形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法国总统观看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 A、汉 B、京 C、文学 D、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中国的()被称为笔尖之舞。 A、绘画 B、书法 C、刻章 D、芭蕾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 通过()会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A、对比 B、临摹 C、欣赏 D、训练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4 因为中国书法与音乐一样寓杂多于统一,讲究对称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因此中国书法也被称为无声之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法国画家毕加索认为:真正的艺术在中国。()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 书法作品中只要存在共性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这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出自()。

书法鉴赏课后答案

用启功先生的瘦金体去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完全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毛笔的特点是柔软、弹性,因此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很难体现出字体的各种形态×法国总统观看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舞 什么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比 因为中国书法与音乐一样寓杂多于统一,具有对称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因此中国书法也被称为无声之音√ 法国画家毕加索认为艺术在中国√ 书法作品中只要存在共性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谁认为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梁启超 书法艺术性要求书家的艺术造诣要高于诗词作者的艺术造诣√ 艺术来源于什么,又高于什么生活 书法鉴赏的正确学习方法是学习书法史,以什么样的观点去鉴赏唯物主义 书法的成熟期大概时间段为东汉至唐朝之间×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而中国书法开始于甲骨文 下列各种文字不属于书法发展期时期的文字的是楷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作品是用什么样的毛笔在剪纸上创作出来的鼠须笔 下列不属于书法鉴赏的所具备的条件的是对书家社会地位的调查 张怀瓘的哪部书品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书断》 书法和写字是相同的× 书法审美的标准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是看其是否符合大自然的择优原则√ 书法作品中只有对立没有统一×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书法作品没有流传下来秦侩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势”的审美看层次 甲骨文的欣赏 谁通过找出出土甲骨文的地址,推论出河南安阳小屯村就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罗振玉 谁第一次将甲骨文从私藏变成文献公开的资料刘鹗 第一次发现甲骨文的人是谁王懿荣 甲骨文是对刻在甲骨上的刻辞和占辞的统称× 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甲骨文的风格特征流放型 奇肆型甲骨文与后世的那种文体书法具有相似的特点金文 《殷契粹编》的作者谁在该书中从书法角度对甲骨文进行了赞美和赞赏郭沫若甲骨文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奠定了书法美学的坚实基础√ 浑厚典雅的金文 大盂鼎属于青铜器中的什么器件礼器 大盂鼎是左宗棠转赠给潘祖荫√ 祭祀猎手涂朱牛股刻辞是从哪出土的安阳 祭祀猎手涂朱牛股刻辞正面刻了几条甲骨文 4条 金文大多数是和器物一起浇铸出来的√ 大盂鼎记载的是西周哪位国王时期的事件康王 毛公鼎记载的是西周哪位国王时期的事件宣王 毛公鼎出土于哪里陕西

书法鉴赏题目

绪论 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中国最早可拷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甲骨文 品鉴书法正确的方法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哲学 书法的内涵不包括下列哪一项表现结果 中国书法是通过汉字书写来表现什么的艺术情感意向 用启功先生的瘦金体去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完全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毛笔的特点是柔软、弹性,因此在书写书法作品时很难体现出字体的各种形态× 法国总统观看了中国书法中的哪个汉字后称中国书法是艺中之艺舞 什么使中国书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比 因为中国书法与音乐一样寓杂多于统一,具有对称与呼应、节奏与韵律,因此中国书法也被称为无声之音√ 法国画家毕加索认为艺术在中国√ 书法作品中只要存在共性就一定是优秀的作品× 谁认为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梁启超 书法艺术性要求书家的艺术造诣要高于诗词作者的艺术造诣√ 艺术来源于什么,又高于什么生活 书法鉴赏的正确学习方法是学习书法史,以什么样的观点去鉴赏唯物主义 书法的成熟期大概时间段为东汉至唐朝之间×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而中国书法开始于甲骨文 下列各种文字不属于书法发展期时期的文字的是楷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作品是用什么样的毛笔在剪纸上创作出来的鼠须笔 下列不属于书法鉴赏的所具备的条件的是对书家社会地位的调查 张怀瓘的哪部书品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书断》 书法和写字是相同的× 书法审美的标准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是看其是否符合大自然的择优原则√ 书法作品中只有对立没有统一×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书法作品没有流传下来秦侩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势”的审美看层次 甲骨文的欣赏 谁通过找出出土甲骨文的地址,推论出河南安阳小屯村就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罗振玉 谁第一次将甲骨文从私藏变成文献公开的资料刘鹗 第一次发现甲骨文的人是谁王懿荣 甲骨文是对刻在甲骨上的刻辞和占辞的统称× 下列哪种类型不属于甲骨文的风格特征流放型 奇肆型甲骨文与后世的那种文体书法具有相似的特点金文 《殷契粹编》的作者谁在该书中从书法角度对甲骨文进行了赞美和赞赏郭沫若 甲骨文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奠定了书法美学的坚实基础√

中国古代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中国古代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隶书的特点及结构 隶书是将小篆的书体去其繁复、增减其体而创立。结体更为端正整齐,呈秀丽端庄之美。其用笔,如以汉隶为例,主要是横画的变化,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尽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状之势。如果说,篆书以弧笔著称,那么隶书则以波势见长。 隶书是由籀文的草率写法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因为籀文圆转弯曲的笔道太多,写起来很费时间,所以人们在非郑重的场合,就将字写得草率一点,一些本该工整的弧形笔道变成了比较平直的笔画。这种字体在战国后期的秦国开始出现,后来逐渐流行开来。 隶书分秦隶、汉隶和八分。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体,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为国家的标准书体。魏以后称为八分。 总的说来,隶书的字体有以下一些特点: 1、字形扁阔体势开张 从大多数成熟时期的汉碑可看出,隶书的字形多呈扁方,波磔飞动,向背分时,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隶书特点。 2、横平竖直笔画匀称 和楷书相比,其实隶书是更注重横平竖直的,尽管汉碑风格多样,但几乎都有着这个特点,但其外表的平稳和笔画匀称也是相对的,人们常常有意进行不平稳的处理。 3、内紧外松自然茂密 隶书常常突出字中的主笔,有些汉碑中的一些字的笔画甚至作了夸张性的变长, 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2)笔势流动 A: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但需要注意的是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否则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了。 B:改变书写笔顺: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如“秋、有、戎、半”四个宇,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 (3)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4)体态多变: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中国书法各类字体介绍

中国书法各种字体介绍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 篆书 (1)介绍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

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A、大篆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B、小篆

优秀的楷体书法字体作品欣赏

优秀的楷体书法字体作品欣赏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优秀的楷体书法字体作品欣赏》的内容,具体内容:楷体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一个优秀的楷体书法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增强作品的整体效果。下面是我整理的。精美的楷体书法作品图片...楷体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的影响甚大。现如今,一个优秀的楷体书法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增强作品的整体效果。下面是我整理的。 精美的楷体书法作品图片 楷书有模楷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都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这些概念不弄清楚,势必至于把各方面的其他问题也永远混淆不清,一无是处了。 好看的楷体书法欣赏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

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从而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 楷书的划分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唐楷的过渡书体,很不成熟,经常带有隶书的写法在其中,但正因为它的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楮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但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宋末元初的赵孟頫U,以其恬润、婉畅,形成了"赵体",也就是四大家中的"赵",但是"赵体"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了,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入手,这也被公认为学书之正路。下面我将这三体从多个角度作一对比,有的角度还参考了魏碑和赵体,为的是能够全面的认识楷书个体。以上重点对比了"颜柳欧"三体的风格与特点,这里面既有

书法字体简介

书法字体简介 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用笔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楷书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学习书法鉴赏心得体会

学习书法鉴赏心得体会 姓名:梁华 一开始选这门课就是因为自己字写得太差了,每次看到同学写得一手漂亮的字都特别的羡慕。所以就想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一个正确练习书法的方法,经过十一周的学习、练习,我收获了很多。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才了解到中国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和精神内蕴,并对中国的书法历史和书法艺术有了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书法的字体多种多样,有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等。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着非常多的书法大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最为出色。王羲之是东晋的大书法家,被后世人尊为“书圣”。他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兰亭序》。欧阳询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后人称他的字体为“欧体”。颜真卿所创立的“颜体”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从前的我觉得书法就是写大字,但上了课之后,我明白了书法不仅仅是写字这么简单,写一份好的书法作品,更像是在创造一件艺术品。书法大家在写书法时精准大方的落笔,行云流水般

的运笔,以及水到渠成的收笔都让人叹为观止。看他们写字,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赏心悦目。那么,要怎么样才能练出一手好字呢? 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学写字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在临帖前,首先要读贴,观察所写字的结构,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其次临写完一个字之后要认真与原帖对比,寻找差距,争取下一个写得更好,千万不可应付式的盲目“抄帖”或者直接脱离原帖;最后,要坚持,“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练习书法,不仅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毅力,让他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而且,因为练习书法必须平心静气方能有收效,所以练习书法也可以让人的心静下来,它可以陶冶情操,静心凝弦。它特别能锻炼一个人的耐心,在心情烦躁时,在心事重重时,在怒火中烧时写一幅贴会有很好的效果,它能使你安静下来,细细思考,感觉就像与外界断了关系,他们影响不到你,你是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人打扰。书法是一件高雅的事,所以我们在对待他时也要有佛家所说的一种境界,来世得菩提时,心似琉璃!所

中国书法字体欣赏

中国书法字体欣赏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史 2.学会认识常见的几种书法字体,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3.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巨大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能正确认识几种书法字体并简单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它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当代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这一传统,学习中国书法。 重要的是现在中学考试大纲里对书法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已经纳入考试范围,所以,认识中国书法字体,并且会简单欣赏书法字体的特点,将是初中阶段必备的能力要求。那么今天我们就初步了解一下中国的书法字体。 (二)书法字体的分类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 书字体、燕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六种。最早的书法是篆书,写在甲骨或青 铜器上的文字,然后是隶书,风行于汉代,后来人们为了书写快速,出现了草书, 唐代是楷书,行书。这就是这五种重要字体的演变过程。 ?1.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教师ppt展示楷书的一些书法作品 ? 2.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 横画长而直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 汉隶唐楷"之称。 教师ppt展示隶书的一些书法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出隶书的特点 ? 3.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 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据张怀《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 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 教师ppt展示书法作品,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4.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 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王羲 之用的就是草书。 教师ppt展示草书书法,并结合课本上的张旭的草书作品来让学生体会草书作品的 特点(书法作品选择初中课本中的课文古文,学生可以猜这读出来,学习积极性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