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9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1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公共物品供给表现出出现分配不平衡和回报低下的状况,挑战着政府和社会全体的运行状况。
一方面,在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公共资源面临着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以及供应不足的困境,这大大限制了公共物品的供给。
另一方面,公共物品消费者的素质不断提高,要求其供给更加优质,这增加了政府的负担。
2路径选择
(1)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采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物品的效率,均衡地分配资源,及时补充资源短缺。
同时,可以通过运用新技术来提高公共物品的生产效率。
(2)完善消费机制。
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消费机制,改革制度,积极推动公共物品消费改革,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同时也为政府提供更多方法和措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3)普及消费文化。
应积极宣传和普及消费文化,提高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认知,以此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减少浪费消费、提高公共物品使用效率。
3结语
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诸多困境,政府应加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努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消费机制和普及消费文化等办法,使公共物品供给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
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结构一、公共物品的界定和分类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包括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完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例如国防、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准公共物品则是指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例如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交通等。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
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供给主体,通过公共部门和机构来提供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市场通过私人部门和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也提供公共物品,例如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提供准公共物品;社会则是通过非营利组织和其他公益组织来提供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包括直接供应和间接供应。
直接供应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例如建设公路、提供水电等;间接供应则是指政府通过补贴、购买、租赁等方式间接提供公共物品,例如通过补贴方式提供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通过购买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等。
四、公共物品的供给政策和法规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促进公共物品的供给,例如制定公共物品的建设标准、管理规定、价格机制等。
此外,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来鼓励市场和社会参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五、公共物品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对公共物品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包括对公共物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来规范公共物品的管理,同时加强对公共物品的审计和监管,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益的公共服务供给。
六、公共物品的融资和资金来源公共物品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支出、社会捐赠、市场融资等。
政府财政支出是公共物品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一般税收、专项资金等;社会捐赠是通过慈善组织和其他公益组织来筹集资金;市场融资则通过债券发行、企业投资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七、公共物品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政府应该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经济学分析引言:公共物品指的是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的,供大众共同使用的物品或服务。
这些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即一个人的使用不会缩减其他人的使用,并且无法阻止任何人的使用。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其有效提供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议题。
本文旨在进行,从公共物品的特性、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等方面展开谈论。
一、公共物品的特性1. 非竞争性特征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征意味着一个人的使用不会缩减其他人的使用。
例如,公园和街灯等公共设施的使用是不排他的,一个人的使用不影响其他人的使用权。
这也是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显著差异。
2. 非排他性特征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特征指的是无法阻止任何人使用。
以国防为例,一旦国家提供了国防力气,全部的公民都会受到保卫,无法排除个别人无法受益。
二、市场失灵与公共物品1. 外部效应市场经济中,资源分配和价格形成依靠于供需干系。
然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导致其供需机制无法有效运转。
个人无法通过市场来往获得利益,而公共物品的提供可能会产生正的外部性。
例如,公共加固堤坝可以防止洪水侵略,从而对周边居民产生乐观影响。
2. 免费骑车问题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物品,其有效供给受到免费骑车问题的挑战。
由于公共自行车的非排他性特征,当用户不支付费用时,使用者无法被追踪和惩罚,导致大量非会员免费乘坐,造成资源浪费和供需不平衡。
三、政府干预与公共物品有效供给1. 强制性征税由于公共物品的供给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政府需要通过征税方式融资,从而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可以强制性地征收税款,以确保公共物品的供给。
2. 自愿捐赠与慈善组织除了税收,政府还可以通过鼓舞个人自愿捐赠和支持慈善组织来提供公共物品。
例如,公共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个人和企业的捐赠,以保持其运营。
3. 政府供给和监管政府还可以直接提供公共物品,例如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教育等。
此外,政府还需要监管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以确保其公正性和质量。
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论述题(实用版)目录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点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1.政府直接生产和供应2.政府间接生产和供应3.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供给三、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优缺点分析1.政府直接生产和供应的优缺点2.政府间接生产和供应的优缺点3.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供给的优缺点四、结论正文一、公共物品的定义与特点公共物品是指一种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即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消费,且在市场上无法通过价格竞争来实现有效供给。
公共物品具有三个主要特点: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规模经济性。
由于这些特点,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往往不足,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二、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政府直接生产和供应: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资金,用于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免费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政府可以确保公共物品的供应,缺点是政府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且效率较低。
2.政府间接生产和供应:政府通过签订合同、授予经营权、经济资助、政府参股、法律保护私人进入、社会资源服务等形式,委托私人企业生产和供应公共物品。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政府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缺点是政府对公共物品的质量和供应量控制力度较低。
3.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供给: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同承担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应任务。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 BOT(建设 - 运营 - 转让)模式,将公共物品的建设和运营权委托给私人企业,以提高供给效率。
三、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优缺点分析1.政府直接生产和供应的优缺点:优点是政府可以确保公共物品的供应,缺点是政府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且效率较低。
2.政府间接生产和供应的优缺点:优点是政府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缺点是政府对公共物品的质量和供应量控制力度较低。
3.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供给的优缺点:优点是政府可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同时保证公共物品的质量和供应量;缺点是政府需要承担一定的监管成本,且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道德风险。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行政09-1崔日秀01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摘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
公共物品的提供要求实现公益性,要符合公共利益。
政府、市场和个人都可以对其提供有效供给。
为了使公共物品更有效地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必须提高公共物品有效供给。
关键词:公共物品混合物品公共供给私人供给一、公共物品的涵义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其特性有以下几点: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2.公共物品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3..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4.“公共物品还具有消费的强制性。
”①二、什么是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是指“处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中间的产品或服务,兼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
”②这类物品可以由个别消费者占有,因此具有竞争性;但又具有外部性,即这类物品的消费会产生外部效应,而其他消费者无法拒绝或排除这种效应,因此具有公共性。
外部性有正有负,正外部性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会给非直接消费者带来间接好处;负外部性则是造成不良影响。
混合物品进一步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
(2)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3)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一般来说,因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所以公共产品主要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
公共财政制度就是确保政府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的基本规则。
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而进行的财政支出,最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构成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归宿。
”③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着公共财政的存在,决定着公共财政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效果。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是现代农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发展水平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异,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给部分农村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情况,了解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状况。
2.影响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因素分析: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居民需求等因素的分析,了解影响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主要因素。
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结合前期数据分析,通过调研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包括政府投入不足、农民收入不足等问题。
4.提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对策与建议:针对调研发现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等方面的措施。
本研究将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三、预期目标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加深人们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认识,从而为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同时,通过本研究得到的研究结果和对策建议,还可以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依据,引导和推动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牧术蝕济与管搜研老2021年第4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毛紫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70)摘要:公共物品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是市场失灵的空白区域,由政府部门担任供给主体。
文章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构建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约束下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模型,发现当所有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生产者生产最后一单位的公共物品所消耗的边际成本相等时,公共物品实现有效供给。
要提高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性,应不断完善对部门的监督机制、加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监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构建多元化公共物品供给格局。
关键词: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经济学分析;社会福利;政府决策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21)04-0068-04Economic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Effective Supply of Public GoodsMAO Zi-jun(School of Urban Economics and Public Affairs,C 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100070,China)Abstract:Non-exclusivity of income and non-competitiveness of consumption were the two clas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goods, as the blank area of market failure,the supply subject of public goods was assumed by government departments.Based on microeconomic theory,the effective supply model of public goods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was constructed.It was believed that when the marginal revenue obtained by all consumers in consuming public goods was equal to the marginal cost consumed by the producers in producing the last unit of public goods,the effective supply of public goods can be realiz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goods supply,we shoul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the department and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goods,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ness of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on mechanism and build a diversified public goods supply pattern.Key words:Public goods;Effective supply;Economics analysis;Social welfare;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引言公共物品是市场失灵的重要体现之一。
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经济学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经济学分析。
公共物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这使得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常常出现失灵。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首先界定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性,明确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本文将回顾公共物品提供的传统理论,包括政府供给、市场供给以及第三部门供给等模式,并分析各种模式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经济学原理,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产权理论等。
本文还将通过对国内外公共物品提供实践的案例分析,总结有效的供给机制和模式,为改进我国公共物品供给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提出优化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政策建议,旨在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公共物品供给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公共物品理论概述公共物品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探讨如何在社会中有效提供和管理那些具有公共性质、无法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有效配置的物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理论的核心在于理解公共物品的特性及其对市场机制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政府干预或其他制度安排来改进公共物品的提供效率。
公共物品的特性主要包括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意味着一旦公共物品被提供,任何人都可以消费它,而无法排除其他人从消费中获益。
非竞争性则指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量,即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消费。
由于这些特性,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时往往面临失灵的问题,因为私人企业无法有效收取费用以覆盖其成本,从而缺乏提供公共物品的动力。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的提供通常需要政府的介入。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财政手段筹集资金,然后直接提供公共物品,或者通过制定政策激励私人企业提供公共物品。
城市公共物品及其有效供给【摘要】公共物品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城市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城市文明与进步程度的一个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公共物品的投入较以前有所增加,但是相对于不断扩大的需求,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严重不足。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根据我国特殊国情,在微观层面分析了城市公共物品的特征,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内在规律。
在宏观层面上,探讨了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现状以及提高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公共物品;内在规律;供给现状;有效供给1.城市公共物品的特征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公共物品的概念是区别于私人物品提出的。
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公共物品允许许多人消费,而且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效果,即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是指公共物品生产出来,任何人都能消费。
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即纯公共物品的特征。
只要具有这两种特征之一的物品,都称为公共物品。
本文所指的公共物品,指这种广义的公共物品。
根据公共物品消费的区域性,可以将公共物品区分为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准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及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城市公共物品属于地方公共物品,其消费只能被该城市消费者共同平等地消费。
与全国性或准全国性公共物品相比,城市公共物品具有以下特点:(1)城市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区域性。
该城市的居民能够享受这种公共物品的消费,而非该城市的居民则被排斥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之外。
(2)城市公共物品的消费人数有一个适度的规模。
如果消费者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则会出现拥挤成本,也就是说新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大于零。
比如一定规模的城市道路最多只能容纳一定的车流量和人流量,如果车流量和人流量超过了此范围,则会出现交通阻塞现象。
2.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内在规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新旧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如何优化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是摆在城市政府面前的全新课题,对城市公共物品供给内在规律性进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行政09-1X日秀0913010101公共物品的有效供应摘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
公共物品的提供要XX现公益性,要符合公共利益。
政府、市场和个人都可以对其提供有效供给。
为了使公共物品更有效地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必须提高公共物品有效供给。
关键词:公共物品混合物品公共供给私人供给一、公共物品的涵义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其特性有以下几点:1.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2.公共物品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3..公共物品还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4.“公共物品还具有消费的强制性。
”①二、什么是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是指“处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中间的产品或服务,兼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
”②这类物品可以由个别消费者占有,因此具有竞争性;但又具有外部性,即这类物品的消费会产生外部效应,而其他消费者无法拒绝或排除这种效应,因此具有公共性。
外部性有正有负,正外部性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会给非直接消费者带来间接好处;负外部性则是造成不良影响。
混合物品进一步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
(2)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3)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三、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一般来说,因为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所以公共产品主要是由政府公共部门提供的。
公共财政制度就是确保政府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的基本规则。
公共财政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物品而进行的财政支出,最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构成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归宿。
”③社会公共需要决定着公共财政的存在,决定着公共财政的活动X围和活动效果。
公共财政则着眼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公共财政不应该成为超越市场的力量去满足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
公共财政作为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其核心也是要解决效率问题。
从计划财政转向公共财政说到底也是提高经济活动效率的必然要求。
公共财政的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配置效率,二是生产效率或X-效率。
配置效率指的是资源根据最终产品消费者的偏好和预算约束线配置,从而使私人和公共物品的资源配置都达到帕累托效率状态。
“X-效率是从供给方来考虑的,指的是公共财政采用最好的方法和最有效的技术以最低成本生产公共物品。
”④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就是要最优化制度安排,确保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得以实现。
为保证充足的公共物品投入的资金,除了公共财政之外,或者说出了税收之外,还应该鼓励和提倡其他的融资方法:1运用非正式的财政活动为公共物品融资。
由于预算外资金的大量存在,以预算外资金弥补预算内财力的不足已是财政生活中的常态。
此外,通过债务,如发行债券、借债等融资也是为公共物品融资的重要方式。
2以土地开发及其收入为公共物品融资。
中国城镇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地方政府可利用土地收益用于供给公共物品,通过土地开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国公共物品融资非常重要的方式。
3政府运用所属企业收益提供公共物品。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府是企业的所有者,运用国有企业的收益为公共物品融资就成为一种手段。
4以银行贷款为公共物品融资。
在我国很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以银行贷款为公共物品融资也是一种方式。
5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基础设施具有有限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民间资金具有进入的条件。
这不仅可以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还能拓宽融资渠道,减轻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压力,对于吸引要素的流入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但我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中对民间资金的利用还比较少,民间资金在基础设施融资中还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所谓“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指的是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的个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形。
现实生活中的公共物品大部分是准公共物品,即不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如俱乐部产品和公共资源等。
准公共物品尤其是俱乐部产品的存在为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提供了可能。
(一)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现实世界中存在着‘政府失灵’。
”⑤其次,政府官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⑥,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中也难免存在特殊利益集团的“寻租”现象。
因此,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政治过程,其交易成本甚至比市场制度更为昂贵,这表现为现实中政府的种种“政策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唯一供给者就失去了合法性的依据。
因此,在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式上加强竞争,将会提高政府的效率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可能性1,理论基础:戈尔丁认为,“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存在着‘平等进入’和‘选择性进入’。
”⑦“平等进入”指公共物品可由任何人来消费。
“选择性进入”指消费者只有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例如付费后,才可以进行消费。
可以“平等进入”的公共物品一般是纯公共物品。
而“选择性进入”的公共物品一般是俱乐部产品。
戈尔丁认为福利经济学忽视了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上的“选择性进入”。
没有什么产品或服务是由其内在性质决定它是公共物品或不是,存在的只是供给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方式,即“平等进入”和“选择性进入”。
产品和服务采取何种供给方式取决于排他性技术和个人偏好的多样化。
若公共物品不能通过市场手段被充分地供给消费者,那是因为把不付费者排除在外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在经济上低效率。
德姆塞茨在《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一文中指出,“在能够排除不付费者的情况下,私人企业能够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⑧他进一步认为,若一个产品是公共物品,那么对同一产品付不同价格是满足竞争性均衡条件的。
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公共物品有不同的偏好,因此可以通过价格歧视的方法来对不同的消费者收费。
可以说,德姆塞茨的论点是对戈尔丁论点的发展,二者都从技术的角度讨论了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可能性,即如果存在排他性技术,则私人可以很好地供给某些公共物品。
同时公共物品消费上的免费搭车问题缺乏经验方面的科学根据,它忽视了现实中许多影响人们表明自己对公共物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其实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消费者之间可订立契约,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来供给公共物品解决“免费搭车”问题。
2,然而,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则需要一系列的条件。
其一,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由于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大、成本高的特点,政府可利用其规模经济和“暴力潜能”优势来较为经济地提供。
”⑨而私人提供纯公共物品不是交易成本太大就是不可能。
其二,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X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正如布鲁贝克尔和史密兹所认为的,这容易使消费者根据一致性同意原则,订立契约,自主地通过市场方式来提供。
由于消费者数量有限,因此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较小,从而有利于公共物品的供给。
其三,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俱乐部产品,由于存在着“选择性进入”方式即排他性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免费搭车者”排除在外,因此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私人提供产品的交易成本,从而激励私人提供某些公共物品。
相反,如果缺乏某种排他性技术,则私人提供的公共物品难免会陷入“公共地悲剧”。
其四,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
”⑩产权的一个特点是其强制性,只有强制性的产权才能使产权所有者形成对产权的良好预期,从而有足够的激励来行使产权。
因此,只有界定私人对某一公共物品的产权,并且有一系列制度安排来保护产权的行使,这样私人才有动力来提供某一公共物品。
(三)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私人的完全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私人与社区的联合。
私人的完全供给指公共物品的投资、生产以及修缮由私人来单独完成,私人通过收费的方式向消费者收取费用。
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指在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提供过程中私人和政府形成了某种联合。
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指私人与社区通过有条件的联合来提供公共物品。
无论通过什么方式,都是为了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公共物品,满足人民的公共需要。
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关键点是政府的制度保障。
除了降低准入门槛以吸收大量的非政府主体来进行供给之外,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提供资金支持的便利。
在此基础上还要求政府主体通过制度切实保障私人供给者的合法权益。
结论:无论对公共物品采取何种供给方式,都必须遵循“共享”的原则,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合理性原则和交易成本最小化原则,努力寻求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的均衡点,建立公共物品供给的多中心体制和互补机制,以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实现公共利益。
①《公共设施与服务的供给:民营化及其有效边界》冯云廷②《政府经济学》孙荣许洁复旦大学③《行政管理学概论》X国庆大学④《公共物品与公益事业》王晓毅⑤《行政管理学概论》X国庆大学⑥《行政管理学概论》X国庆大学⑦《公共物品与公益事业》王晓毅⑧《公共物品与公益事业》王晓毅⑨《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与公共物品融资》“中国地方政府竞争”课题组⑩公平配置公共财富--人民网—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