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923.94 KB
- 文档页数:27
滑动轴承的故障诊断分析一、滑动轴承的分类及其特点1、静压轴承静压轴承的间隙只影响润滑油的流量,对承载能力影响不大,因此、静压轴承可以不必调整间隙,静压轴承在任何转速下都能保证液体润滑,所以理论上对轴颈与轴瓦的材料无要求。
实际上为防止偶然事故造成供油中断,磨坏轴承轴承,轴颈仍用45#,轴瓦用青铜等。
2、动压轴承动压滑动轴承必须在一定的转速下才能产生压力油膜。
因此、不适用于低速或转速变化范围较大而下限转速过低的主轴。
轴承中只产生一个压力油膜的单油楔动压轴承,当载荷、转速等条件变化时,单油楔动压轴承的油膜厚度和位置也随着变化,使轴心线浮动,而降低了旋转精度和运动平稳性。
多油楔动压轴承一定的转速下,在轴颈周围能形成几个压力油楔,把轴颈推向中央,因而向心性好。
异常磨损:由于安装时轴线偏斜、负载偏载、轴承背钢与轴承座孔之间有硬质点和污物,轴或轴承座的刚性不良等原因,造成轴承表面严重损伤。
其特征为:轴承承载不均、局部磨损大,表面温度升高,影响了油膜的形成,从而使轴承过早失效。
二、常见的滑动轴承故障●轴承巴氏合金碎裂及其原因1.固体作用:油膜与轴颈碰摩引起的碰撞及摩擦,以及润滑油中所含杂质(磨粒)引起的磨损。
2.液体作用:油膜压力的交变引起的疲劳破坏。
3.气体作用:润滑膜中含有气泡所引起的汽蚀破坏。
●轴承巴氏合金烧蚀轴承巴氏合金烧蚀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轴颈与轴瓦发生摩擦,使轴瓦局部温度偏高,巴氏合金氧化变质,发生严重的转子热弯曲、热变形,甚至抱轴。
当发生轴承与轴颈碰摩时,其油膜就会被破坏。
摩擦使轴瓦巴氏合金局部温度偏高,而导致巴氏合金烧蚀,由此引起的轴瓦和轴颈的热胀差,进一步加重轴瓦和轴颈的摩擦,形成恶性循环。
当轴瓦温度T大于等于230°C时,轴承巴氏合金就已烧蚀。
三、机理分析大多滑动轴承由于运行过程中处于边界润滑状态所以会产生滑动摩擦现象,同时又居有一定的冲击能量和势能,所以存在与产生滑动摩擦和碰摩相同的故障机理。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 掌握滑动轴承在线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测量滑动轴承的径向和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4. 分析实验数据,研究滑动轴承的承载能力和润滑性能。
二、实验原理滑动轴承是一种利用油膜来承受载荷的机械元件,其基本原理是在轴承与轴颈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使两者分离,减少直接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和磨损。
本实验采用液体动压润滑原理,通过油泵将润滑油送入轴承间隙,形成油膜,实现润滑。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滑动轴承实验台2. 油泵3. 油压传感器4. 数据采集系统5. 计算机软件四、实验步骤1. 安装实验装置,检查各部件连接是否牢固。
2. 调节油泵出口压力,使油压稳定在设定值。
3. 启动实验台,观察轴承的运行情况。
4.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轴承的转速、载荷、油温等。
5. 使用油压传感器测量轴承的径向和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6. 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实验结果显示,轴承的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呈抛物线形状,最大压力出现在轴承间隙中心,随着距离中心的增大,压力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油泵提供的油压在轴承间隙中心处达到最大,随着距离中心的增大,油膜厚度增加,压力逐渐减小。
2. 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实验结果显示,轴承的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呈线性形状,压力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因为轴承在轴向受到载荷作用,油膜压力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3. 轴承承载能力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轴承的承载能力与轴承间隙、油泵出口压力等因素有关。
当轴承间隙增大时,油膜厚度增加,轴承承载能力提高;当油泵出口压力增大时,轴承承载能力也相应提高。
4. 润滑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滑动轴承的润滑性能与轴承间隙、油泵出口压力等因素有关。
当轴承间隙和油泵出口压力适中时,轴承的润滑性能较好,摩擦系数较低。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滑动轴承在线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滑动轴承项目总结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滑动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见的零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飞机、船舶等。
在滑动轴承的制造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精密的加工和测试,以确保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因此,滑动轴承项目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研究和设计一种新型的滑动轴承制造工艺,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提高滑动轴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项目实施1.研究滑动轴承的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进行了广泛的文献调研,了解了滑动轴承的制造工艺及其质量控制要点。
同时,我们也参观了几家知名的轴承制造厂家,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2.设计新型滑动轴承制造工艺: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滑动轴承制造工艺,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引入新的加工设备,提高了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
3.开发滑动轴承质量控制方法:我们开发了一套滑动轴承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工艺参数监测、产品性能测试和最终产品的质量评估。
4.实施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与一家轴承制造公司合作,将我们设计的新型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我们对他们的生产线进行了改进,并培训了他们的操作人员。
5.进行性能测试和质量评估:在项目结束前,我们对制造出的滑动轴承进行了性能测试,并进行了质量评估。
测试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新型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滑动轴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项目成果1.新型滑动轴承制造工艺:我们成功地设计了一种新型滑动轴承制造工艺,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引入新的加工设备,提高了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
2.滑动轴承质量控制方法:我们开发了一套滑动轴承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工艺参数监测、产品性能测试和最终产品的质量评估。
3.实际生产应用:我们成功地将我们设计的新型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4.性能测试和质量评估结果:我们对制造出的滑动轴承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质量评估,测试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新型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滑动轴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指导书一、实验学时本实验2学时。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油膜的形成与破裂现象、分析影响动压滑动轴承油膜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2. 测量轴承周向及轴向的油膜压力、绘制其油膜压力分布曲线;3. 测定轴承的摩擦力、绘制轴承特性(λ−f )曲线;4. 掌握动压滑动轴承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参数测试方法。
(1) 油膜压力(周向和轴向)的测量; (2) 转速的测量;(3) 摩擦力及摩擦系数的测量;三、实验机的构造及参数测试原理直流电机 2-V 形带 3-箱体 4-压力传感器 5-轴瓦 6-轴7-加载螺杆8-测力杆 9-测力传感器 10-载荷传感器 11-操作面板 图1 1.传动装置直流电机1通过V 带2驱动轴6旋转。
轴6由两个滚动轴承支承在箱体3上,其转速由面板11上的电位器进行无级调速。
本实验机的转速范围3~375转/分,转速由数码管显示。
2.加载方式由加载螺杆7和载荷传感器10组成加载装置,转动螺杆7可改变外加载荷的大小。
载荷传感器的信号经放大和A/D 转换后由数码管显示其载荷数值。
加载范围0~80㎏,不允许超过100㎏。
3. 油膜压力的测量在轴瓦5中间截面120°的承载区内(见图2左图)钻有七个均布的小孔,分别与七只压力传感器4接通,用来测量径向油膜压力。
距正中小孔的B/4轴承有效长度处,另钻一个小孔连接第八只压力传感器,用来测量轴向压力。
图2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经放大、A/D 转换分别由数码管显示轴承径向油膜压力和周向油膜压力。
4. 摩擦系数的测量在轴瓦外圆的后端装有测力杆8(见图1),测力杆紧靠测力传感器9,轴旋转后,轴承间的摩擦力矩应由力臂作用于测力传感器所产生的摆动力矩相平衡。
即302F 2M L Fc D L Fc L F D F C M ⋅=⋅=⋅=⋅故 摩擦系数(3)式中:F — 轴承外载荷 (N) F=外加载荷 + 轴承自重=750 N 30FL Fc F f ⋅==F M L -力臂长度 (mm ) F M — 轴承的摩擦力 (N) F C — 测力传感器读数四、实验数据处理及绘制有关曲线为消除载荷对机械系统变形引起测量的误差,通常在载荷不变的情况下,分级改变转速,测量各级转速下有关参数,然后进行计算处理和绘制有关曲线。
分析滑动轴承的刮研及装配摘要:滑动轴承是机械重要零件之一,滑动轴承的间隙质量直接影响着油膜的形成,关系到工作运转的平稳性、旋转精度和吸振能力的强弱,承受冲击载荷的大小、工作温度的高低和抗磨性强度以及轴承使用寿命的长短,因此,对滑动轴承的刮研、安装非常关键,现以对开式滑动轴承刮研工作为题目作一下浅薄的探讨。
关键词:滑动轴承;刮研;装配轴承作为机械设备的支撑部件,也是用来支撑轴上回转的零件,轴承的种类按照摩擦性质可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两种。
按承受载荷的方向分:有向心轴承、推动轴承、向心推力轴承等。
装配轴承时,最基本要求是要使加的轴向力,直接作用在所装轴承的套圈的端面上。
尽量不影响滚动体。
装配的方法有锤击法、压力机装配法、热装法、冷冻装配法等。
那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是如何进行装配的呢。
多年来根据对轴承知识的全面了解,分享出相关装配方法的一些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滑动轴承的装配方法滑动轴承是一种滑动摩擦性质的轴承,特点是工作平稳、可靠噪声小、能承受重载荷和较大的冲击载荷,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整体式、剖分式和内柱外锥式等。
1.1整体式滑动轴承的装配方法整体式滑动轴承俗称轴套,也是滑动轴承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主要采用压入和锤击的方法来装配,特殊场合采用热装法,多数轴套是用铜或铸铁制成,装配时应细心,可用木锤或锤子垫木块击打的方法装配,过盈尺寸公差较大时则用压力机压入。
无论敲入或压入都必须防止倾斜,装配后,油槽和油孔应处在所要求的位置。
(1)将轴套和轴承座孔去除毛刺,清理干净后在轴承座孔内涂润滑油。
(2)根据轴套尺寸和配合时过盈量的大小,采取敲入法或压入法将轴套装入轴承座孔内,并进行固定。
(3)轴套压入轴承座孔后,易发生尺寸和形状变化,应采用铰削或刮削的方法对内孔进行修整、检验,以保证轴颈与轴套之间有良好的间隙配合。
装配后变形的轴承,应进行内孔修整,尺寸较小的可用铰刀削,尺寸较大的则用刮削。
同时注意控制与轴的配合间隙在公差范围内,为防止轴套工作时转动,轴套和箱体的接触面上装有定位销或骑缝螺钉。
滑动轴承摩擦学特性测试与分析滑动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机械系统中。
在滑动轴承中,摩擦学特性的测试和分析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轴承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滑动轴承摩擦学特性的测试方法、分析结果以及对轴承性能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滑动轴承摩擦学特性的测试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摩擦系数测试和磨损测试。
摩擦系数测试可以通过测量摩擦力和载荷来确定摩擦系数。
通常可采用摩擦试验机来进行测试,测试条件包括轴承的润滑方式、载荷大小、转速等。
磨损测试则是通过测量轴承的磨损量来评估其磨损性能,常用方法有磨损试验机和磨损重量损失测试法。
在进行摩擦学特性测试后,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测试结果。
这些结果可以用于轴承的性能分析和评估。
例如,摩擦系数的测试结果可以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润滑方式来减小轴承的摩擦损失。
此外,磨损测试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轴承的寿命和磨损速度,从而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滑动轴承的摩擦机制和行为规律,从而优化轴承的设计和使用。
同时,滑动轴承的摩擦学特性测试和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摩擦副的磨损机理。
由于轴承与轴承座之间存在相对滑动,长时间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摩擦副的磨损。
通过磨损测试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摩擦副磨损的形态和机制。
例如,轴承的磨损主要包括表面磨损和微观结构磨损。
表面磨损主要是由摩擦力和载荷引起的,而微观结构磨损则是由杂质和磨粒引起的。
通过磨损分析,我们可以查明磨损的主要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磨损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此外,滑动轴承的摩擦学特性测试和分析对于滑动轴承的改进和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摩擦学特性的测试,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材料和润滑方式对轴承性能的影响。
例如,使用不同润滑材料可以减小轴承的摩擦系数,以提高轴承的运行效率。
此外,通过研究轴承表面镀层和涂层技术,可以增强轴承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滑动轴承摩擦学特性的测试和分析对于轴承的选择、使用和改进具有重要作用。
滑动轴承动力学滑动轴承动力学是研究轴承在运动过程中受力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工程应用中,滑动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飞机、机床等。
本文将从滑动轴承的基本原理、受力分析以及滑动轴承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滑动轴承的基本原理滑动轴承是一种基本的机械元件,它由内圈、外圈、滚动体和保持架等部分组成。
当轴承在工作时,内圈和外圈之间通过滚动体形成摩擦力,从而支撑和传递负荷。
滑动轴承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黏性润滑油或润滑脂,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使内外圈之间的接触变为滑动接触,从而减小摩擦系数和摩擦力。
二、滑动轴承的受力分析滑动轴承在工作时会承受多种力的作用,包括径向力、轴向力和扭矩力等。
其中,径向力是指垂直于轴的力,轴向力是指沿轴方向的力,扭矩力是指作用在轴上的转矩力。
在设计滑动轴承时,需要根据工作条件和受力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和尺寸,以确保轴承能够正常工作并承受所受力。
三、滑动轴承的应用滑动轴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机械设备中。
例如,在汽车中,滑动轴承被用于发动机、变速器和转向系统等部位,能够有效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传动效率和寿命。
在飞机上,滑动轴承被用于发动机、舵机和起落架等部位,能够减小重量和空气动力学阻力,提高飞行性能。
在机床上,滑动轴承被用于主轴、导轨和滑块等部位,能够提高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在滑动轴承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滑动轴承的润滑和维护。
润滑是保证滑动轴承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可以采用油润滑和脂润滑两种方式。
油润滑适用于高速、高温和高负荷的工况,脂润滑适用于低速、低温和低负荷的工况。
维护是延长滑动轴承使用寿命的关键,包括定期更换润滑剂、清洁轴承和检查轴承的磨损程度等。
四、滑动轴承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滑动轴承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目前,滑动轴承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速化:随着机械设备的高速化发展,滑动轴承需要提高自转速度和转速极限,以适应高速运转的要求。
滑动轴承实验一、概述滑动轴承用于支承转动零件,是一种在机械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零部件。
根据轴承的工作原理,滑动轴承属于滑动摩擦类型。
滑动轴承中的润滑油若能形成一定的油膜厚度而将作相对转动的轴承与轴颈表面分开,则运动副表面就不发生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根据流体润滑形成原理的不同,润滑油膜分为流体静压润滑(外部供压式)及流体动压润滑(内部自生式),本章讨论流体动压轴承实验。
流体动压润滑轴承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韧颈旋转,借助流体粘性将润滑油带人轴颈与轴瓦配合表面的收敛楔形间隙内,由于润滑油由大端人口至小端出口的流动过程中必须满足流体流动连续性条件,从而润滑油在间隙内就自然形成周向油膜压力(见图1),在油膜压力作用下,轴颈由图l(a)所示的位置被推向图1(b)所示的位置。
图1 动压油膜的形成当动压油膜的压力p 在载荷F 方向分力的合力与载荷F 平衡时,轴颈中心处于某一相应稳定的平衡位置O 1,O 1位置的坐标为O 1(e ,Φ)。
其中e =OO 1,称为偏心距;Φ为偏位角(轴承中心O 与轴颈中心O 1连线与外载荷F 作用线间的夹角)。
随着轴承载荷、转速、润滑油种类等参数的变化以及轴承几何参数(如宽径比、相对间隙)的不同.轴颈中心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
对处于工况参数随时间变化下工作的非稳态滑动轴承,轴心的轨迹将形成一条轴心轨迹图。
为了保证形成完全的液体摩擦状态,对于实际的工程表面,最小油膜厚度必须满足下列条件:()21min Z z R R S h += (1)式中,S 为安全系数,通常取S ≥2;R z1,R Z2分别为轴颈和铀瓦孔表面粗糙度的十点高度。
滑动轴承实验是分析滑动轴承承载机理的基本实验,它是分析与研究轴承的润滑特性以及进行滑动轴承创新性设计的重要实践基础。
根据要求不同,滑动轴承实验分为基本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种类型。
(1)掌握实验装置的结构原理,了解滑动轴承的润滑方式、轴承实验台的加载方法以及轴承实验台主轴的驱动方式及调速的原理。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报告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报告引言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摩擦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究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实验目的1. 了解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探究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摩擦特性和承载能力。
3. 分析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性能优势和应用范围。
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装置包括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电机、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实验步骤如下:1. 将液体动压滑动轴承装配在电机轴上。
2. 连接压力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并将其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
3. 调整电机转速,记录不同转速下的轴承压力和摩擦力。
4.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轴承的摩擦特性和承载能力。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不同转速下的轴承压力和摩擦力。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转速的增加,轴承压力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体的动压效应来支撑轴承负荷,转速增加会导致液体的动压效应增强,从而增大轴承压力。
2. 随着转速的增加,轴承摩擦力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摩擦力主要来自于液体的黏滞阻力,转速增加会导致液体黏滞阻力减小,从而减小轴承摩擦力。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
通过增加转速,可以增大轴承的承载能力,适用于高速旋转设备。
2.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具有较低的摩擦力。
由于液体的黏滞阻力较小,轴承运行时的摩擦损失较小,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3.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适用于高温和高速环境。
由于液体动压轴承不需要润滑油脂,可以在高温和高速环境下稳定工作,适用于一些特殊工况。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液体动压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较低的摩擦力,适用于高速旋转设备和高温环境。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成本、维护和安装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轴承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