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摘穗辊试验台的设计和试验_佟金
- 格式:pdf
- 大小:203.31 KB
- 文档页数:4
拨禾星轮式玉米收获台设计与试验郝付平;陈志;张子瑞;韩增德;甘邦兴;乔晓东【摘要】为了提高玉米收获机的行距适应性,研发了拨禾星轮式玉米收获台,设计了均布有6个拨禾指的拨禾星轮、螺旋扶禾导入辊、拉茎辊等部件,对玉米不被推倒折断、单株连续有序喂入的条件作了理论分析,进行了田间试验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作业速度为1.1 ~1.5m/s时,拨禾星轮转速为50 r/min、扶禾导入辊转速为1 300 r/min、拉茎辊转速为1 050 r/min,行距适应性显著提高.【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4(045)006【总页数】6页(P112-117)【关键词】玉米收获台;拨禾星轮;设计;试验【作者】郝付平;陈志;张子瑞;韩增德;甘邦兴;乔晓东【作者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80;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5.5+1引言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0.27亿hm2,仅次于美国。
我国玉米种植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为了追求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各地种植模式不尽相同,种植行距差异较大[1-9]。
目前我国玉米收获台以对行收获为主,不能够跨区作业,机器利用率较低,制约了玉米收获机的推广应用。
为此,有关单位相继研发了窄行距式、锥螺旋分禾式以及喇叭口形喂入链式等玉米收获台,行距适应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玉米行距差异过大时,摘穗性能下降[10-19]。
本文设计一种拨禾星轮式玉米收获台,模仿人工一手扶持一手摘穗的过程,将玉米秆单株连续有序喂入摘穗区,能够顺行、斜行、垂直行收获玉米,以期提高玉米收获机的行距适应性。
立辊式玉米收获机摘穗切碎与夹持喂入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于前列。
而玉米收获过程中,摘穗切碎以及夹持喂入等技术一直是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普遍存在收获效率低,损失大,适应性差等问题,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立辊式玉米收获机摘穗切碎与夹持喂入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立辊式玉米收获机的摘穗切碎与夹持喂入技术,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优化立辊式玉米收获机的工作效率,提高收割效果,达到节省人力和提高农作物收成的目的。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立辊式玉米收获机的摘穗切碎与夹持喂入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实验法:选择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对不同大小的玉米穗进行摘穗切碎和夹持喂入试验,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收获效果、损失率和机器运转情况等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3.统计分析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有效结论。
四、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1.研究内容:(1)立辊式玉米收获机摘穗切碎与夹持喂入技术的概述(2)分析现有玉米收获机的存在问题(3)设计立辊式玉米收获机的摘穗切碎与夹持喂入技术平台(4)实验测试不同大小的玉米穗进行摘穗切碎和夹持喂入(5)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有效结论2. 预期成果:(1)了解立辊式玉米收获机的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2)分析现有收获机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3)提出解决方案并设计立辊式玉米收获机的摘穗切碎与夹持喂入技术平台(4)实际测试并得出合理的实验数据(5)总结优化立辊式玉米收获机的摘穗切碎与夹持喂入技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五、研究意义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玉米收获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研究对提高立辊式玉米收获机的工作效率和收割效果,节省人力资源和提高农作物产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缩短收获时间,减少玉米损失,提高玉米品质将会有效的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立式割台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立辊式割台是本课题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核心部件,本文对立式割台的主要部件进行了系统的深刻的理论分析,提供了立式割台主要结构参数选择的依据,并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试验验证。
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台对玉米摘穗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为玉米收获机研究设计提供依据。
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立辊式割台的主要零部件的参数和结构进行了设计。
依据玉米植株折断临界角试验结果,分析确定了分禾器的主要参数,提高了分禾器的分禾、扶禾能力;采用往复式切割器提高了行距的适应性;对夹持输送链进行了速度、性能分析,并提出现有装置的不足和设想;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与立式茎杆切碎装置相配置的立式摘穗辊主要参数的选择依据及应用范围。
在玉米收获季节,将该装置应用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上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立式割台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任务书要求,具有优良的作业性能,对不同行距的玉米收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对玉米摘穗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了摘穗时所需的扭矩,通过正交试验找到了影响扭矩的显著性因素,并确定了摘穗的最佳转速,以保证收获机的最佳摘穗质量,丰富了玉米收获机的理论基础。
扶禾杆在不对行导入玉米茎秆中的运动仿真
贺俊林;胡伟;郭玉富;佟金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7(23)6
【摘要】阐述了玉米收获不对行技术的必要性及其发展.根据全幅玉米收获机割台结构,构建了不对行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应用ADAMS软件,进行了不同工作参数下机收玉米中分禾和扶禾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了现有机构的参数对不对行收获时导入玉米植株的影响.仿真分析表明:主动喂入技术在不对行拢禾过程中可防止茎秆被向前推倒;扶禾杆在阻止茎秆侧向倾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喂入链链速与作业速度有较大相关.根据仿真结果对现有机构参数提出了技术改进建议.
【总页数】5页(P125-129)
【作者】贺俊林;胡伟;郭玉富;佟金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130025;山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太谷,030801;天津市农业机械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0192;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天津,301700;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13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25.5+1
【相关文献】
1.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割台扶禾装置的分析与仿真 [J], 卜令昕;张道林;李腾;贾春阳;崔萌
2.都是那根"杆"惹的"祸"——不对行玉米收获机知识产权分析 [J], 刘闻铎
3.拨禾指式不对行玉米收获装置的试验 [J], 张道林;刁培松;董锋;刘声春
4.不对行轻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拨禾机构的设计与应用 [J], 王俊和
5.基于不对行倒伏玉米收获的拨禾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 [J], 潘方江;赵静;徐文腾;曹佃龙;金诚谦;鲁力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辊式玉米收获机试验台的设计闫洪余;陈晓光;吴文福【摘要】适时收获期短是玉米收获机械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能够延长试验时间、缩短研究与试制周期,更加方便地进行各种试验研究,设计制造了立辊式玉米收获机关键部件试验台.试验台由秸秆喂入装置、夹持输送装置、摘穗装置、控制系统和检测系统构成,可模拟玉米收获机田间作业情况,并能分析秸秆在摘辊上的运动规律、摘穗机理及影响收获损失的各种性能因素.【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08(000)012【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立辊式;玉米收获机;试验台;结构【作者】闫洪余;陈晓光;吴文福【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130022;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长春,130022;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130022;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5.5+10 引言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广泛。
玉米的耕种和田间管理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唯独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低,已成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瓶颈。
在我国小麦基本实现机械化收获,且水稻机械化收获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下一个关注点[1]。
由于各地区种植习惯和收获农艺的要求各不相同,对玉米收获机械的性能要求也不一样。
因此,研制玉米收获机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符合区域特点。
本设计基于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这一要求,研制了立式摘穗辊型玉米收获试验台。
1 试验台的设计依据和基本结构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立辊式玉米收获机主要工作部件的参数和结构进行设计。
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台对玉米摘穗过程进行试验研究,为玉米收获机整机设计提供依据[2]。
具体功能要求为:1) 能模仿田间试验,测区长为20m,玉米株距和苗带宽度可调;2) 秸秆输送速度可无级调节;3) 工作部件安装在行走底盘上,底盘的行走速度可模仿拖拉机田间作业挡位;4) 各主要工作部件均单独驱动,其转速可通过调频电机无级调节;5) 各工作部件便于更换、安装、调节与测试;6) 试验台各部件集中操作,安全可控,如行走底盘设紧急制动、定位和极限保护报警装置,电器系统设有过载保护与负载监视等;7) 试验台安装了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能够对各工作部件的运动参数进行自动采集、统计和实时调节控制。
玉米根茬收获系统的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权龙哲;佟金;曾百功;陈东辉【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年(卷),期】2011(027)011【摘要】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orn stubble harvester,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mode test were conducted, and the first 20 frequencies and corresponding mode shape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torsion deformation of the screening conveyor device in the first to the fifth (8.5-29.6 Hz)modes, and there was a bend torsion deformation of beam and principal axis in the sixth to the fourteenth (44.1-124 Hz)modes, and there was also a bend torsion deformation of the tip of components in the fifteenth to thetwentieth(135-190 Hz),which could be used to analyze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chine and optimize the mechanical system.%针对研制的集铲挖和脱土于一体的玉米根茬收获系统,为进一步优化该系统的作业性能,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模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获得了该系统的前20阶的固有频率,以及各主要工作部件的典型振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1~4阶(8.5~29.6 Hz)模态主要表现为升运链的整体弯振;5~14 (44.1~124 Hz)阶模态表现为各主要功能部件的横梁及主轴的弯曲、扭转振动:15~20阶模态(135~190 Hz)则主要表现为各功能部件的末端振颤,上述系统模态属性,可为系统结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整机作业性能的优化提供依据.【总页数】6页(P15-20)【作者】权龙哲;佟金;曾百功;陈东辉【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30;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19.03;TB533+.1【相关文献】1.基于有限元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底盘车架模态分析 [J], 胡东方;王想到2.弹齿对辊式玉米根茬收获机的设计与试验 [J], 陈学深;马旭;武涛;齐龙;陈国锐3.基于 TRIZ 理论的玉米根茬收获系统设计 [J], 权龙哲;曾百功;马云海;佟金;陈东辉4.玉米根茬收获机设计与试验 [J], 王俊发;马浏轩;邵东伟;葛宜元;刘新柱5.玉米根茬收获机设计与试验(英文) [J], 马旭;陈学深;齐龙;陈国锐;赖奕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穗、茎兼收型立式摘穗辊玉米收获机的关键部件研究
牵引式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的研制,是针对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实现机械收获玉米果穗的同时收获玉米茎秆,解决现有玉米秸秆资料不能有效利用,浪费严重,而蓄牧饲料又非常缺乏的问题,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提高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整体水平而进行的。
这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玉米收获机有适应性广、效率高、损失小、价位低、使用方便,特别是能够实现穗茎兼收功能的特点。
在机具的研究过程中,为了寻求各工作部件的最佳的结构组合和作业效果,根据立式辊玉米收获工作方式,在室内的玉米收获机试验台上对夹持输送部件、摘穗部件、秸秆切碎部件等关键部件进行了台架对比试验,用以摸清工作部件的工作机理和最佳的参数组合,并找出结构型式、作业参数与摘穗损失之间的关系。
本文对台架试验的试验设备、条件、方法等进行了说明,重点通过正交分析、数学建模、力学计算、优化设计、计算机编程等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理论研究,从而提出了新的工作部件结构和此类结构设计的指导原理和方法,对立式辊型玉米收获机的研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填补我国在立式辊玉米收获机机理的研究方面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