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单元7住宅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31
关于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摘要:对照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对分户热计量采暖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户间传热负荷与建筑总热负荷的关系、户用热量表的设置、散热器恒温阀(传感器)选择与设置、埋地采暖热水管水流速度的控制、垂直共用立管重力水头值计算、住宅内公共用房采暖系统与热计量装置的设置、塑料管壁厚选择与注写以及热费征收等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引言2001年3月,国家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采暖部分进行了局部修订,把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作为强制性规定。
北京市于2000年12月出台了北京市标准:《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对分户热计量采暖设计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在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标准规范下,新建住宅热水集中供暖系统普遍进行了分户热计量设计。
笔者在从事设计质量抽(审)查工作中,接触到一些分户热计量采暖工程设计,总体上看,基本上符合有关规范、标准、规程的要求,但也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现将发现的问题及个人的一些想法概述如下:1 有关标准、规定、规范的回顾自1996年以来,国家对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陆续出台了规程、规范,其条款表述是逐步明确、越来越严格的。
(采199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第5.2.2条规定:“在进行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按户热计量和分室控制温度的可能性”。
1999年6月1日起实施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第6.2.3条规定:“集中采暖系统设计宜能实施分室温度调节并为实施分户热计量预留条件”。
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76号)第五条规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
2000年12月1日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标准:《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J01-605-2000,对北京地区的分户热计量设计进行了具体规范。
一、供暖负荷计算《设计技术规程》在供暖负荷计算方面与过去传统的负荷计算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要按6℃温差计算户间传热量。
其目的是为了实施分户热计量后,邻户可能实施间歇供暖,大幅度自主调节供暖负荷,从而产生户间传热对用户的供暖影响。
《设计技术规程》还规定,户间传热负荷不计入外网供暖总负荷中,只计入户内供暖总负荷,且不宜大于基本供暖负荷的80%。
1.户间传热量的确定目前,暖通界一些同仁对于按6℃温差计算户间传热,持不同的看法。
认为在同一建筑内,处于不同位置的未供暖住户与其相邻的供暖住户之间的温差是不同的。
笔者通过实际工程设计计算同样发现,当处于东西边单元顶层的最不利住户不供暖,而与其相邻的其他住户都供暖时,户间温差远>6℃(约为11℃左右)。
而相同户型处于中间单元中间层时,户间温差6℃的不利户型,可采取将户内温控阀的锁针控制在12℃-14℃,通过户内散热器散热及温控阀调节来补充此部分热量并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热量调整。
而在热计量收费时,应根据户型的位置及朝向具体测算,从而对用户实际的用热量进行适当修正。
这样,较能体现按热收费的合理性及公正性。
2.内外围护结构的热阻对户间传热的影响热作为一种商品已开始走千家万户。
而它所具有的热传递的特性使得户间传热越来越受到关注。
要使分户计量按热收费更趋于合理、公正,就应尽量减少户间的热干扰。
文献[1]式(3)中不难得出,欲减少户间传热量,就应在提高外围护结构热阻的同时,适当提高户间墙及楼板的隔热性能。
由于户间维护结构隔热性能的改善只能减少户内供暖设备,并不能降低整个建筑的能耗,因此,根据目前国力,住宅设计仍较注重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效果,基本没有考虑改善户间围护结构隔热性能,致使户间传热量占基本热负荷的比例越来越大。
以晨光家园B区1号楼为计算实例。
本楼为6层住宅,体形系数A户型标准层平面图由于该楼为节能示范工程,采用了外墙外保温的节能技术,内外围推护结构的热阻,均比现行节能设计标准有所提高。
大连市住宅采暖(分户计量)工程技术暂行规定(摘录)前言住宅采暖系统在我市实行分户计量已有一年时间,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建设部第76号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进一步提高设计和施工质量,根据市建委的要求,市供热办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总结本市和外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定,并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专家会审。
但由于在我国住宅采暖系统中实行分户计量毕竟是供热工程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且其本身还在发展中,所以本规定难免有不符合实际之处,为使这项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望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市集中供热办公室。
本规定主编单位:大连市集中供热办公室本规定参编单位: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大连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大连市热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规定主要起草人:马家滋、郑官振、张泽远、金海勇参加本规定编审人员:丛敏、叶金华、张永泉、陈永昌、陈连生、刘昌盛、孙冬梅1 设计1.1 设计文件编制深度1.1.1 设计说明与图例(1)设计说明应包括如下内容i 热源,采用的热媒及其参数,采暖热指标;ii 采暖系统形式,各系统的循环流量及阻力;iii 散热器的种类、工作压力及数量;iv 采用的管材、连接方法及敷设方式;v 使用的阀门种类及工作压力vi 散热器、管道、支架等防腐措施;vii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部位、采用的保温材料、比重、保温层厚度及具体做法;viii 管道支架间距;ix 系统试压与清洗要求;x 热力入口装置和入户装置图(可以采用通用图);xi 施工中应遵循的施工验收规范名称。
(2)图例:画出本设计中采用的图例或给出通用图例1.1.2 平面图平面图应包括首层、标准层及顶层平面图。
如果首层、标准层及顶层布置一样时,可以只出一层平面图,分别表示散热器数量即可。
如果布置不同应分别画出平面图。
平面图中应表示散热器安装位置及数量,供回水管道位置和管径,固定支架和补偿器位置,供回水主立管编号,自动排气阀位置,热力入口位置及编号(用R1,R2 ……R n表示),各供回水主立管位置(包括管道井、进户箱位置),并画出指北针。
2023年-2024年公用设备工程师之专业知识(暖通空调专业)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45题)1、锅炉的尾部受热面是指( )。
A.蒸汽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B.蒸汽过热器和空气预热器C.蒸汽过热器和省煤器D.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答案】 D2、当柜式排风罩内发热量大,采用自然排风时,最小排风量应按( )确定。
A.中和界高度不高于排风柜上的工作孔上缘B.中和界高度不高于排风柜上的工作孔下缘C.中和界高度不低于排风柜上的工作孔上缘D.中和界高度不低于排风柜上的工作孔下缘【答案】 C3、选用风机时的设计工作点效率不应低于( )。
A.60%B.75%C.90%D.风机最高效率的90%【答案】 D4、冻结白条肉的冻结间,冷却设备应采用( )。
A.顶排管B.墙排管C.空气冷却器D.搁架式冻结设备【答案】 C5、调频泵组供水系统水泵的耗电量( )。
A.与流量变化的一次方成正比B.与流量变化韵二次方成正比C.与流量变化的三次方成正比D.与系统的工作压力有关,会因流量变化而略有变化【答案】 D6、对深度为100m的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检验要求是( )。
A.水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应小于0.6MPa,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B.水压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加0.5MPa,且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C.水压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加0.5MPa,在冬季可以用气压试验代替D.水压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加0.8MPa,且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答案】 B7、防烟分区内排烟口距最远点水平距离( )。
A.未作规定B.不应超过20mC.不应超过30mD.不应超过40m【答案】 C8、下列有关影响除尘设备性能的粉尘特征的论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粉尘的密度分为真密度和容积密度B.计算除尘设备分级效率时,采用按粒数计的颗粒粒径分布C.D.【答案】 B9、一空调房间气流组织采用侧送风,风口当量直径为0.2m,单股送风射流所管辖的房间面积为4㎡,则送风口的允许最大出口风速为( )。
住宅分户计量供暖系统设计摘要:本文从居民对住宅热舒适性的要求、节能降耗、运行管理及收费的角度分析了分户计量供热的优势,简述了分户计量供热的室内系统形式,重点阐述了分户计量系统的热负荷计算、系统设备选择以及热费收取等问题,得出了分户计量供热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节能措施的结论。
关键词:集中供热;分户计量;室内系统形式;热负荷;热计量;系统调控;热费收取;建筑节能建筑节能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sidents of residential thermal comfort requirements, energy sav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charges of household-based heat metering edge, the household metering heating system indoor form, elaborated with emphasis the metering system of heat load calcula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heat fee and other issues, the household-based heat metering has become China’s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 energy saving measure results.Key words: central heating; household metering; indoor system; heat load; heat metering; system control; heat fee; building energy savingO 引言我国是一个建筑大国,又是一个能耗大国,建筑能耗过高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分户热计量供暖方式简介来源网络:分户热计量是指以住宅建筑的户(套) 为单位,计量集中供暖热用户实际消耗热量的供暖方式。
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应当使用双管系统,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1:分户热计量目的(1) 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我国住宅建筑采暖能耗为相似气候条件的发达国家的3 倍左右,供热均按平米热价收缴采暖费,不能体现“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的公平原则,供热单位为解决用户间冷热不均问题,系统长期以“大流量,小温差”的落后方式运行,偷水盗热现象比较严重,系统补水率远远超出要求。
实行分户热计量,体现了按用热量公平收费的原则,促进用户主动节约能源,可节约能源20 % 以上。
分户热计量,不仅解决垂直水利失调问题,且可以进一步在公用和商业建筑无人时实现值班采暖,低负荷时质、量并调,采取循环水泵变频降低能耗等措施节能,相应也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排放量,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 分户热计量通过温控阀等措施可为用户提供调节控制手段,拥有了使用选择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室温、控制采暖量,提高了建筑的热舒适度,改善用户生活质量。
(3) 分户热计量通过对用户进行公平收费,使“热”成为商品,执行“谁用热,谁交钱”和用多少热,交多少钱”的供热市场经济机制,取消福利供暖,可以解决全国性供热企业收费难、供热企业严重亏损、供热质量与数量均得不到保证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等问题。
因此实行分户热计量,是改变目前供热状况,促进供热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
2:分户热计量系统形式(1) 竖井内双管式,户内水平串联,入口设热水表、锁闭阀。
在楼梯间设置管道竖井,竖井内布置该单元供暖、供回水立管,室内供回水管敷设在该层地面附近侧墙的沟槽内。
该形式实现了分户控制和分户计量,竖向无立管,不影响装修,但该形式不能进行室温控制,管线过门需处理,每组散热器需设跑风。
浅谈住宅分户计量采暖系统摘要:采暖系统的单管供暖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其弊端也暴露无疑,这时候设计者选择了使用分户计量采暖系统,不仅弥补了之前供热系统的不足,还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
那么住宅分户计量系统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本文从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住宅分户计量;采暖结构;采暖转换一、住宅分户计量采暖系统的结构(一)住宅分户计量采暖系统的定义是满足计量分户,并且保证分室进行温度调节。
系统的结构有最基本的散热器、管道等设备之外,还要具有超声波测量仪器(也就是热表),热表要安装在供水管上,与回水管上的测温球阀一起构成一套计量装置,这套装置主要就是用来计量某一用热用户的热水的总体流量。
因为各地建筑物的结构不同以及做法习惯不一样,致使住宅采暖系统的设计思路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有一样是完全相同的,就是要满足分户计量的要求。
现在比较常用的系统的设计包含单管水平串联、单管带跨越管、双管等。
根据大量的经验得出后两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采暖系统。
(二)住宅上段分户计量双管采暖系统是将每个分户水平的供回干管安置在屋内顶板的下面。
这个采暖系统的特点是设施和管道都是在自己住宅内,不会对其他住宅用户造成影响,并且采暖双管系统出现问题时是比较容易调节的。
不足的地方则是因为建筑物室内高度比较低,对于安置管道和排气阀门是很不方便的,还有在住宅内部能够直接看到管道与散热器安置的痕迹,使住宅整体的美感下降。
住宅下段分户计量采暖系统是将水平供水干管安置在地板本层的下一个空间中,其特点是可以节省一些房间内的采暖管道,还可以进行没有坡度的管道水平布置,排出气体则是由一层的自动排气阀门将气体排出,因为是下段的住宅分户计量采暖系统,第一层的住宅用户需要有一定的地下空间位置,比如地下的房间。
不足就是管道是设置在其他住户的房间内,进行调控管理时会有不方便。
(三)住宅分户带跨越水平单管采暖系统具有两种敷设方式,一种是明装,一种是暗装。
供热工程教材(总17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供热工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适用目录0绪论 (1)单元1 热水采暖系统课题1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3)课题2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6)课题3热水采暖系统管道布置和敷设 (16)课题4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 (20)课题5辐射采暖系统 (26)思考与习题 (31)单元2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课题1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32)课题2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34)课题3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43)课题4冷风渗透耗热量 (44)课题5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与经济传热阻 (48)课题6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 (49)课题7分户热计量采暖热负荷 (51)课题8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示例 (54)思考与习题 (58)单元3室内供暖系统的末端装置及附属设备课题1散热器 (60)课题2暖风机与风机盘管 (71)课题3低温辐射采暖的计算 (74)课题4钢制辐射板 (84)课题5热水采暖系统的附属设备 (88)思考与习题 (98)单元4 室内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课题1管路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99)课题2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的任务和方法 (101)课题3机械循环单管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 (105)课题4分户采暖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112)思考与习题 (124)单元5 室内整汽供热系统课题1蒸汽采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25)课题2蒸汽采暖系统 (127)课题3蒸汽采暖系统的管路布置及附属设备 (130)课题4低压蒸汽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138)课题4高压蒸汽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142)思考与习题 (145)附录法定计量单位与习惯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 (146)附录居住及公共建筑物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147)2附录室外气象参数 (149)附录一些建筑材料的热物理特性表 (151)空气密度表 (152)附录常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值 (154)附录按各主要城市区分的朝向修正率 (154)附录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 (155)附录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155)附录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 (155)附录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156)附录散热器传热系数K (157)附录2-6P E-X管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和向下传热损失 (158)附录2-7电热膜的电阻与电流 (162)附录2-8块状辐射板规格及散热量表 (163)附录2-9金属辐射板的最低安装高度 (163)附录3-1水在各种温度下的密度 (163)附录3-2水在管路内冷却而产生的附加压力 (164)附录3-3供暖系统各种设备供给每1k W热t的水容是V o (165)附录4-1热水供暖系统管道水力计算表 (165)附录4-2热水及蒸汽供暖系统局部阻力系数值 (167)3附录4-3热水供热系统局部阻力系数ξ=1的局部损失(动压头)值 (167)附录4-4一些管径的λ/d值和A 值 (167)附录4-5按ξz h=1确定热水供暖系统管段压力损失的管径计算表 (168)附录4-6单管顺流式热水供暖系统立管组合部件的ξz h 值 (169)附录4-7单管顺流式热水供暖系统立管的ξz h 值 (169)附录4-8供暖系统中摩擦损失与局部损失的概略分配比例α (170)附录5-1疏水器的排水系数A P 值 (170)附录5-2减压阀阀孔面积选择用图 (171)附录5-3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表 (171)附录5-4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管路水力计算用动压头 (172)附录5-5蒸汽供暖系统干式和湿式自流凝结水管管径选择表 (172)附录5-6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管径计算表 (173)附录5-7室内高压蒸汽供暖管路局部阻力当量长度 (174)附录6-1供暖热指标推荐值........................ (174)40 绪论“供热工程”的研究对象“供热工程”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新建住宅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安装质量控制结合新建住宅供暖的常用设计形式,以具体工程的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安装为例,分别从施工图纸会审、材料进厂检验与储存、供暖主要设备安装、埋地管道敷设方法与技术要求、镀锌管道和塑料管道连接方法与质量控制、埋地塑料管道的隐蔽方法与要求、埋地塑料管道试压与清洗、系统试压与清洗、热工调试方法与要求等方面介绍了系统的安装质量控制,重点介绍了埋设施工过程中管道的安装质量控制、管道的弯曲质量控制及竣工调试,分析了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方案。
标签: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质量控制与常规的供暖系统相比,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系统具有高效节能、便于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等特点,其应用日益广泛。
但其安装工艺与传统的系统不同,质量和技术要求也不同。
现以北京市大兴区福泰香博园住宅楼为例说明安装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该工程采用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系统形式,室内供暖系统干管、立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户内供暖系统为下分双管式系统,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稀(PP-R)管,热表统一安装于管井内;户内出地面与散热器连接采用热浸镀锌钢管。
由于出地面需采用管件连接,为了进一步避免管件在抵达连接处的时候出现质量问题,这就需要在施工材料方面、施工技术及与之相关的专业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强相关专业的协调沟通及相互配合,是工程创优的关键。
1 安装质量控制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供暖系统,就目前来说,在我国还没有具体形成国家规范以及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国在系统安装方面,大多数主要的依据是来自现有的《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DBJ01-605—2000)和国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以及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编制的《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和施工试用图集》等来开展各方面具体的工作的,加上在施工具体的过程中进行施工工序的严格把控,进而達到系统安装质量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