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和居里家族
- 格式:docx
- 大小:24.49 KB
- 文档页数:3
居里夫妇的故事100字居里夫妇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两位著名科学家。
玛丽·居里是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同时也是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是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也是诺贝尔奖得主。
他们是一个充满热情和追求科学的夫妻,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困难、挑战和成就。
玛丽·居里(Marie Curie)于1867年出生在波兰的一个教师家庭。
尽管生活贫困,但她的家人一直鼓励她接受教育,并追求自己的梦想。
她对科学特别感兴趣,后来决定进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物理和化学。
在那里,她遇到了同样对科学充满激情的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
皮埃尔·居里于1859年出生在法国的一个科学家家庭。
他从小就展示了出色的才华和对科学领域的卓越兴趣。
在大学期间,他尤其专注于晶体学和磁学的研究。
当他与玛丽相遇时,他们彼此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很快相爱并决定共同追求科学事业。
居里夫妇致力于研究放射性物质。
他们发现了镭元素,这是一种高度放射性的物质。
他们的工作不仅对现代物理学和化学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同时也为医学领域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他们发现镭能够杀灭癌细胞,这一发现对于放射疗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居里夫妇的研究并不顺利。
他们需要处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他们不顾个人安全,继续进行研究。
在接连的实验中,他们的手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导致他们长期受到疼痛和疾病的折磨。
尽管如此,他们坚持不懈地工作,不惜一切代价为科学进步做出贡献。
居里夫妇的工作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赞赏和认可。
1903年,玛丽·居里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以表彰她发现放射性现象的贡献。
她的丈夫也获得了这一荣誉。
1911年,玛丽·居里成为第一个获得两个不同领域诺贝尔奖的人,这次是因为她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
然而,长期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中最终对居里夫妇的健康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罗杰科恩伯格与父亲一起成就诺贝尔奖传奇与父亲同是新坦福大学医学生物化学系教授的罗杰•科恩伯格,他对科学的热爱是否得自遗传基因?12岁见证父亲荣膺诺贝尔医学奖47年前,时年12岁的罗杰•科恩伯格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亲眼见证1959年度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颁奖实况,获奖者正是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
罗杰•科恩伯格对父亲荣膺诺贝尔奖的记忆至今清晰。
与儿子不同的是,已88岁高龄的阿瑟•科恩伯格似乎对儿子获奖早有思想准备。
“我很失望,等它(诺贝尔奖)等了这么久,”老人在斯坦福大学新闻发布会上开着玩笑。
“在罗杰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妻子问他‘圣诞节你想要什么礼物呀?’他回答说要在实验室里泡一礼拜。
这是真的。
我想这次获奖后,他会更喜欢泡在实验室里搞科研了。
”从父亲身上继承了对科学的激情阿瑟•科恩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实验证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并分离了复制所需的酶,于1956年发表《脱氧核糖核酸的酶促合成》一文,因此与人分享195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如今,罗杰•科恩伯格2001年发表论文,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并凭借这一在医学上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课题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能和父亲一同载入诺贝尔奖史册,罗杰•科恩伯格说,这感觉如同美梦成真,同时他也表示,尽管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只有他一人的名字,但这和他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分不开。
他说,获奖也是对他研究团队中科学家的集体智慧的承认。
老科恩伯格和小科恩伯格都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的教授。
父子所获奖项不同,研究课题不同,却都涉及遗传基因。
而罗杰•科恩伯格对科学的热爱是否也得自遗传基因?老科恩伯格对酶的痴迷无人能及。
1989年,他甚至将自己出版的传记起了个非常煽情的名字——《酶的情人》。
老科恩伯格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在科学上的兴趣。
周末的时候他就带着孩子们去实验室,他们在那里做一些很简单的,罗杰就是在那个时候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找到了他一生要从事的事业。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对于中国诺贝尔的获奖者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莫言和屠呦呦了,其实中国诺贝尔奖获奖者还有人其他人。
今天小编整理了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2021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诺贝尔奖有哪些奖项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1、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2、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3、高锟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
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突破性成就,获颁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钱永健1952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5、高行健1940年1月4日出生于中国江西赣州。
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作家。
6、崔琦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
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基本简介玛丽·居里(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人物生平读书时期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
1891年9月,赴巴黎求学,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1894年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
1895年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
1895年7月26日,玛丽与比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
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
研究阶段1896年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
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
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
诺贝尔奖及其故事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三百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名:诺贝尔奖外文名:The Nobel Prize设立时间:1900年6月首次颁发:1901年12月10日包含奖项1:和平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包含奖项2:文学奖、物理学奖周期:1年诺贝尔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注: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增设目录奖项介绍由来设置颁发奖金奖品评选流程历届得主中国籍得主海外华人得主诺贝尔奖之最最巧合:生日献礼最郁闷:等了55年最年轻:25岁获奖最年长:88岁圆梦最集中:居里家族展开奖项介绍由来设置颁发奖金奖品评选流程历届得主中国籍得主海外华人得主诺贝尔奖之最最巧合:生日献礼最郁闷:等了55年最年轻:25岁获奖最年长:88岁圆梦最集中:居里家族展开奖项介绍由来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
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经过几年的筹备,1900年6月,诺贝尔基金会成立,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幸运之神三度眷顾居里家族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 刘 涛 434400
1934年法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和伊雷娜·约里奥-居里,表彰他们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为人工获得放射性元素开辟了道路。
1928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开始共同研究α粒子作用下的核反应,发现并非所有元素的原子核都能被α粒子击破,比较重的元素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多,它们对α粒子有排斥作用,则比较重的元素在α粒子轰击下,并不容易产生核反应。
1931年他们夫妇又用α粒子轰击铍、锂、硼的原子核,进行反应产物的研究,产生了一种穿透力很强的辐射线,它能反冲击氢的原子核,敏感设想出这是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其质量与质子相近,但不带电荷,具有高度的穿透力,为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但是他们与中子的发现擦肩而过。
他们吸取了错失中子发现的原因和教训之后,以中子理论为指导继续进行研究,1934年他们采用用同样的方法发现了其他一些人工生成的放射性物质即人工放射性,为核物理学提供了一条崭新的研究道路。
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人类改变微观世界的一次重大突破,为同位素和原子能的利用提供了无限可能,这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则是一项巨大的贡献。
约里奥-居里夫妇还拉开了核裂变发现的序幕,预言了裂变产生的中子能够引起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的核能,1948年领导建立了法国第一个核反应堆。
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发现,为放射性化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能够利用人工核反应获得新的人工放射性物质,在工业、农业、医学、科研等领域已经得以广泛的应用。
人工放射性的发现是实际利用原子能的依据,为人类开发新能源开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
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玛丽·居里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
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
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
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
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
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
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
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
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
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
19岁照象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X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
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
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
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
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世界上最有名的十大家族家族,作为一个基础的社会组织,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它下面联系着个人小家庭,上面连接着社会大家庭。
而一个显赫的大家族,甚至联系着一个或多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
比如:在政治方面,肯尼迪家族之于美国、温莎家族之于英国、尼赫鲁-甘地家族之于印度,苏加诺家族之于印尼(梅加瓦蒂是前总统苏加诺的长女,击败了苏哈托和苏西洛,当上了是印尼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布托家族之于巴基斯坦(贝·布托是已故前总理阿里·布托的长女,两度出任巴基斯坦总理,是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2007年12月27日遇袭身亡,此前贝·布托的父亲和两个兄弟先后因政治而死亡),班达拉奈克之于斯里兰卡;中东的阿齐兹家族、贾米尔家族,法国的梅迪其家族、安茹家族,西班牙佩雷拉家族,英国的斯图亚特家族,日本的德川家族,国民党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以及荣氏家族。
这些家族历经百年沧桑,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有些甚至影响着整个世界政治的变化。
在经济方面,摩根家族(银行)、保时捷-皮耶希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石油),希尔顿家族(旅馆酒店),沃尔玛家族(零售业),三星家族,它们一个个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财富帝国”。
它们创造的“财富神话”,至今还在延续。
在文化科技方面,默恩家族(掌舵贝塔斯曼)、华纳家族(华纳兄弟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娱乐制作公司)、居里家族(居里夫妇、长女、此女女婿先后获得4次诺贝尔奖),这些传奇家族,或异军突起,或犹如神助,它们所创造的辉煌让人叹为观止。
翻开印度百年现代史,随处可见尼赫鲁家族的踪迹。
一家先后出过3位总理、5位党主席,这样显赫的家族不仅在印度绝无仅有,在世界政坛也属罕见。
从当年莫蒂拉尔放弃万贯家产,毅然带领儿孙追随圣雄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呕心沥血,到印度独立后,祖孙三代先后执政40多年,推动印度从贫穷落后走向自力更生,尼赫鲁家族为印度做出了非凡贡献和巨大牺牲。
诺nu ò贝b èi 尔ěr 奖ji ǎng 和h é居j ū里l ǐ家ji ā族z ú Nobel Prize ..........
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立的奖项。
他于1.833...年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
日去世时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
因为1976....年Nobel Prize ..........
的奖章。
Nobel Prize ..........自从1901....年12..月10..
日第一次颁发以来,已经走过110...多个年头。
百余年来,为数众多的获奖者也........
在Nobel Prize ..........
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 居里家族的Nobel Prize ..........
法国籍波兰裔科学家居里夫人是第一位获得Nobel Prize ..........的女性,也是第一位两次在不同领域获得Nobel Prize ..........
的人。
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单独获得化学奖。
居里家族的成就不止于此。
就是她们的大女儿伊雷娜,又在1935....
年和丈夫约里奥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1956....
年诺贝尔和平奖。
只好只身来到华沙西北
的乡村做家庭教师。
1889
....年她回到了华沙,继续做家庭教师,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领她来到实业和农业博物馆的实验室,在这里她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实验室使她着了迷,以后只要有时间,她就来实验室,沉醉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实验中,她对实验的特殊爱好和基本的实验技巧,就是在这里培养起来的。
1892....年,在她父
亲和姐姐的帮助下,她渴望到巴黎求学的愿望实现了。
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她决心学到真本领,因而学习非常勤奋用功。
每天她乘坐1.个小时的马车早早地来到教室,选一个离讲台最近的座位,使清楚的听到教授所讲授的知识。
也为
了省下乘马车的费
用,入学4.个月后,
她从姐姐家搬出,迁
入学校附近一住房
的顶阁。
这阁楼里没
有火,没有灯,没有
水,只在屋顶上开了
一个小天窗,依靠它,
居里才有一点光明。
一个月仅有40
..卢布
的她,对这种生活不
在意。
一心扑在学习
上,虽然清贫艰苦生
活日益消弱她的体
质。
1893
....年,她总
于以第一名的成绩
毕业于物理系。
第二
年又以第二名的成
绩毕业于数学系,并
获得了巴黎大学数
学和物理的学士学
位。
三、勤奋
玛丽的勤勉、好学和聪慧,使她赢得了李普曼教授的器重。
在荣获物理学硕士学位后,她来到了李普曼教授的实验室,开始了她的科研活动。
就在这里,她结识了年轻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亦译皮埃尔·居里、比埃尔·居里)皮埃尔·居里1859
....
年生于巴黎一个医生的家庭。
幼年时,因为她具有独特的富于想象的性格,她父亲没有把他送进学校,而是在家里自行施教。
这种因材施教使皮埃尔16..岁通过了中学的毕业考试,18..岁通过了大学毕业考试并获得了理科硕士学位。
19..岁被聘任为巴黎大学理学院德山教授的助手。
他和他那同是理学硕士的哥哥雅克一起研究,1880
....
年发现了电解质晶体的
压电效应。
1883
....
年年仅24..岁的皮埃尔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巴黎市理化学校的实验室主任。
当他与玛丽相识时,他已是一位有作为的物理学家了。
◆由于志趣相投、互相敬慕,玛丽和皮埃尔之间的友谊发展成爱情。
年他们结为伉俪,组成一个志同道合、和睦相亲的幸福家庭。
◆1895
....
年出生的女儿并没有阻碍这对热爱科学的夫妇,◆繁忙的家务及1897
....
特别是作为母亲和主妇的玛丽,她一生坚持着学习和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