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0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质量管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ZL600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室内质控的探讨
陈静
【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卷),期】2011(029)004
【摘要】目的探讨非牛顿流体质控物在ZL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全血黏度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使用nNF非牛顿流体质控物对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检测的200s-1、50s-1、1s-1点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2011年1至6月本室血液流变批内质控1s-1 x:22.04mPa.s,50s-1 x:3.72 mPa.s,200s-1 x:2.81 mPa.s;1s-1 s:1.26mPa.s,50s-1 s:0.07mPa.s,200s-1 s:0.06mPa.s;1 s-
1CV(%):4.95,50s-1 CV(%):1.7,200s-1CV(%):1.5.1至6月质控检测数据稳定.结论使用该质控物对ZL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进行检测,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准确性强,但其不能用于血浆黏度、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的质量控制.
【总页数】2页(P399-400)
【作者】陈静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扬州2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1
【相关文献】
1.新鲜血液样本在不同血液分析仪上进行室内质控的探讨 [J], 邢辉;吴健民
2.利用剩余血液分析室间质控品作室内质控的探讨 [J], 苏嘉恋
3.SA-6000全自动锥板式血液流变学检测仪的室内质控分析 [J], 杨辛;张庆伍;吴颖稚
4.K-45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室内质控分析 [J], 余续发
5.LBY–N7500B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J], 季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实验室自动化血液检测过程的质量保证随着医学检测设备的不断完善,血液ELTSA全自动检测设备目前已成为医院检验科主要必备试验设备,能够处理每天筛查的血液样本数量并完成试验所有步骤的系统,可保证试验性能高度稳定性和重复性,显著提高检验质量并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操作误差。
1 正确认识检验自动化与检测质量的关系通常认为购置了自动化仪器血液样本检测质量就会自然得到保证,实际上拥有自动化仪器只是具备了血液采用全自动化仪器检测的硬件设施,然而全自动化系统有专门质量保证要求,还需要得到各种“软件”条件的支持和保证,如工作人员培训的特殊要求,对自动化系统定期有效地维护和校准,试剂的选择与准备及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仪器用户软件。
2 确保ELTSA全自动化检测的质量2.1操作人员培训ELTSA 全自动化仪器操作者应具备一定的知识与素质实验室人员在具备检验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基础上要有扎实过硬的血液ELTSA检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购进ELTSA去自动化仪器后必须经过系统培训并取得操作技能上岗证,在仪器使用中能随时观察运行状况,密切注意连结电脑提示,出现故障能及时发现处理等相关培训。
2.2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血液ELTSA自动化检测操作规程,主要目的是让工作人员了解质量管理文件的内容,知道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才能保证检测过程的有效性,确保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
2.3检测前的样本处理是保证血液ELTSA自动化检测质量的重要前提。
保证高质量的样本前处理措施首先应制定检测前样本关键控制点:①样本采集后要符合检测要求;②样本标识应能识别受检者身份要有唯一性、准确性;③样本留置后无遗漏、无污染、无渗漏、无稀释;④样本的运送要符合运输条件;⑤样本的接收是一个重要接口,由于采集部门与检测部门的交接容易被忽视,应严格控制接收标准;⑥样本检测的离心分离处置,防止血凝块、血细胞、纤维蛋白悬浮在血清(浆)中,避免全自动加样器向酶标板中加入上述物质会堵塞全自动酶标分析仪洗板头的吸液针,导致“吐板”,还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和结果控制分析论文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和结果控制分析论文前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方面也在不断的进步,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和结果控制已经日趋完善和准确。
由于血液检验的结果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所以对于血液检验必需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结果控制。
此外,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医疗事业对血液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对血液检验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此来保证血液的质量安全和人们的生命安全,这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
1、血液检验的质最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血液检验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导致血液标本的送检的速度太慢,长时间放置待检验的血液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标本采集之后应该马上送检。
有的血液检验工作人员在血液采集之后既没有立即送检,也没有按照规范将血液放入四摄氏度的冰箱进行冷藏保存,这样容易引起血液变质,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标本在运送的过程中,可能由于试管没有加盖而污染待检验的血液。
同时,剧烈的振荡也会影响标本的质量。
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前,如果没有对血液标本进行严格的分类,没有注明待检测血液的’储存时间和相应的储存条件,或者把尚未检验的和已经检验的血液标本标识混淆,这些都是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中比较大的影响因素。
在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时,仪器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检查可能造成管道中有残留的血液和蛋白等物质,严重影响到血液检测的质量控制。
2、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的对策探讨2.1提高血液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随着我国医学的飞速发展,血液检验技术在不断进步,那么,血液检验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素养和熟练的操作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现代的血液检验工作的需求。
为了保证血液检验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能够达到标准,在人员应聘时就应该有严格的选拔制度。
此外,在血液检验工作人员进人工作岗位后必须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使其专业水平能够达到这项工作的素质要求。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2篇第一篇: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的原理和应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是一种用来测量血液流变性质的仪器。
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血液的流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血流变性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机体内发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因此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价值。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的原理是基于控制体积法和柔性案例法的,它利用旋转式的凸轮来压缩粘度液体,借助压缩物变形来测量阻力。
在测量中,血样被加入分析台中,旋转凸轮带动血样流动,同时也给血样施加了剪切力。
假如血液黏度较高,则凸轮所施加的剪切力会增加。
根据凸轮对样品搅动的能量,可以测量出血液的黏度、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等参数。
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以下几个领域:1. 临床诊断: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肝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2. 药物研制:可以评价药物对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为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3. 食品安全:可以检测加工过程中的糖化程度和质量,评估食品的保质期和适宜储藏时间。
4. 生物科学:可以评估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状态,研究与血流变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发生机制。
总之,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的价值和应用广度也在不断扩大,它将对未来医学和生物科技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的优缺点及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它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实验工具。
那么,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在市场上的前景如何呢?它的优缺点又是什么呢?优点:1. 测量精度高: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利用旋转式凸轮来压缩粘度液体,在测量过程中能够对样品表面施加稳定的压缩力,使得血液黏度和剪切强度等参数的测量精度更高。
2. 操作简便:仪器可以自动完成所有操作,无需手动处理血液样品,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干扰,操作更加简单、高效。
3. 处理速度快: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能够同时测定多种参数,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处理多个样品,显著缩短了实验时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实验的可行性。
ZL6000i 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应用中的质量控制钟伟萍丛日梅(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市立第二医院,山东威海264200)中得到证实。
地中海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Ft 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
表明在贫血类别诊断中,Ft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在贫血类别明确后,临床医生要针对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及类型等区别治疗。
如患者达到缺铁性贫血的标准,则尽早补充铁剂治疗,从而改善临床症状,若仅为轻型缺铁性贫血,则可给予饮食治疗。
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结合患者疾病史等进行治疗,如部分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需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中海贫血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于轻型患者,保证足够休息及治疗,并积极预防感染,适量补充微生物B 12及叶酸,对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可采用输注红细胞治疗,为预防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可配合去铁胺等进行治疗。
通过对患者血常规指标进行观察发现,1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与2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出现合并感染,回顾分析患者病历发现,此类患者贫血均比较严重,因此在治疗时,需注意感染的治疗及预防。
总之,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常规检测能够提供准确的红细胞参数,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然而血常规检测结果可能受采集方式、合并疾病等多因素影响出现偏差,因此在确诊时可结合临床特点、阳性家族史诊断,必要时可配合基因确诊。
参考文献[1]何丽,朱晓芳,王薇,等.10854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筛查结果及基因类型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23):3251-3253.[2]黄昭前,姚红霞,林丽娥,等.血常规检测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者感染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5):3447-3449.[3]陈芳,范晓玲.联合检测血清VitB 12及铁蛋白在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CD].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229.(收稿日期:2018-12-11)【摘要】血液流变学检查受到的干扰因素很多,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措施。
血液分析仪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摘要:在对血细胞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情况往往会导致同一体检对象的标本测试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为了进一步保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需要将全程质量控制应用于样本分析的全过程。
而本文也在此基础上对全程质量控制在其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血液分析仪的规范性。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全过程;质量控制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测试时,不同的细胞分析仪对统一体检对象的标准进行测试时,其结果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为了进一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将全程质量控制应用其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一)对于标本的采取和储存首先需要做好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选择,具有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
标本采集也是分析前最为关键的一项步骤,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检测的结果,标本能够反映体检对象当前的具体身体状况。
所以需要体检对象、采血护士以及检验人员共同配合才能完成血液的采集,在清晨空腹时采集,避免运动是最好的。
采集时需要选择正确的部位,采血者应熟练掌握采血的各项操作,这样才能缩短采血的时间,而对于止血带的使用也应尽可能控制在一分钟以内,这样才能避免检测的指标发生改变。
自动分析以用静脉抗凝血静脉血测定结果可以反映出体检对象全身血液细胞的真实情况。
同时采血量也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过多,则有可能导致血液不能充分抗议[1]。
采血后,还需要将血液与抗凝剂进行充分的融合,否则就有可能导致血液凝固。
采血容器应采用真空采血系统,这样既能够使血液分析达到自动化的效果,又能够保证采集过程的全性,减少了交叉污染的情况。
(二)仪器的校准对于仪器的校准工作是检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新装机或是对仪器进行维修后都需要对其进行校正。
血细胞分析仪并不是一个直接测定的装置,而是比较器,除了需要进行校准外还需要定期进行质控。
所以再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时,需要尽可能用仪器生产厂家所推荐的校正物或是采集新鲜血液,直接用参考的方法进行校正。
血液自动分析仪血细胞分析及质量管理
杨巍巍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06
【摘要】通过应用血液自动分析仪对全血标本的检测.以临检室血细胞质量评比液和选取住院患者抗凝全血标本,按说明操作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标本检测及细胞分析仪的质量管理.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仪器,可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及其相关参数的检测.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杨巍巍
【作者单位】163453,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血细胞自动分析仪的校准 [J], 姜晓
2.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误报异常信息及漏诊恶性血液病原因分析 [J], 王桂东
3.手工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自动分析仪的检测比较 [J], 曾健兵;黄文勇;雷小平
4.KX-21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法与细胞涂片染色法对白细胞分类的比较研究 [J], 严强;古月
5.浅谈血细胞自动分析仪的校准 [J], 姜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2篇第一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是一种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它在医疗领域拥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该设备主要用于临床血液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对患者血液生理指标的检测,从而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临床诊断参考。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和应用两个方面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介绍。
一、技术原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主要通过对血液细胞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几乎所有血液成分的检测。
该设备包含如下组成部分:1.样本采集器。
该部分能够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稠密均匀地将血样分布在检测器的反应器中。
2.光学传感器。
在分析血液时,光学传感器将检测血液反应器中的反射光,根据反射光的强弱判断血细胞的数量、类型及特征,同时也会检测各种指标的数值。
3.细胞计数仪。
在血液的分析过程中,该设备可以对血的数量进行计数,其中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成分。
4.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则是指将血液分析仪中的血液从一个位置向另一个位置引导的机械系统。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采用特殊的导向系统,可以在不误差的情况下迅速、规律性地完成血液分析。
二、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通过该设备进行血液检测,可以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给医护人员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临床诊断参考。
1.临床病房。
血液分析仪在临床病房中可以检测患者的生理指标,是一种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的重要工具。
2.急诊与手术室。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患者的血液成分,为急救医生与手术室医生提供血液数据作为治疗依据。
3.卫生部门。
血液分析仪可以帮助卫生部门及时发现疫情,通过分析人们的血液数据,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总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以其多样化的应用和优秀的分析效果成为了医疗行业中的重要设备,促进了医疗行业的发展。
第二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性能指标及维护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是医疗领域的一种高科技设备,使用非常方便,同时也拥有非常完善的性能和维护优化机制。
血液分析仪使用的全面质量控制文章来自中华检验医学网(),原文地址:/articleview/2008-8-26/article_view_5900.htm近年来,先进的实验仪器象雨后春笋,迅速在同内普及使用, 不但给临床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诊断指标,提高了精确性和准确性,也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为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大量的仪器迅速的引进,某些单位尚缺乏对仪器使用深刻的理解和深入的技术培训,影响了仪器的正常使用, 甚至由于实验结果误差贻误临床诊断,笔者认为,目前在国内自动化仪器使用; 迫切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严格仪器操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素质和学术水平.2.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和一整套的质量控制措施.3.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即实验室要及时、经常使临床医生对数据检测的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有充分的了解。
这就是血液分析仪使用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全面质量控制是指从临床医生申请实验开始至实验室完成检测以及登记和发出报千。
全过程一系例保证实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它包括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质。
一。
分析前质量控制:(一)操作人员上岗前的培训: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技术人员培训尤为重要,先进的血液分析仪需要高素质的人员去使用,这些人员:(1)上岗前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或接授良好的培训。
要对仪器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异常报警的含义、引起实验误差的因素及维护有充分的了解,掌握用ICSH推荐的标准方法校正仪器的每一个测试参数。
(2)注意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每一岳控步骤,注意病人生理或病理因素给实验造成的误差或服用药物的干拢作用,随时监控仪器的工作状态,注意工作环境的电压变化和磁埸、声波的干拢。
根据质控图的变化及时进行仪器的调试。
测试后要根据临床诊断、直方图变化、各项参数的关系,确认无误后方能发出报告。
(3)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因此必须重视抓技术人员医德医风的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
83中国设备工程Engineer ing hina C P l ant中国设备工程 2018.08 (下)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血液检验难度系数明显增大,传统手工操作弊端不断显现,检测仪器应用到血液检测环节,提高了血液自动化检测程度、血液检验准确度、效率等。
同时,血液检测仪器设备具有鲜明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加强检测仪器设备重要环节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血站检验科要围绕检测仪器应用问题,通过多样化途径科学管理检测仪器运行中的关键性环节,科学控制该类故障,实时自动化检测血液,使应用到临床上的血液具有较高的质量。
1 血站检验科检测仪器管理现状在血站检验科运行中,检测仪器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资产,也是开展血液检测工作的首要前提。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持续发展,不断应用到检验医学领域,血液检验仪器设备日渐朝着“精密化”、“智能化”、“综合化”等方向发展,血液检验速度以及精准程度明显提高。
同时,在血站运行中,高精密度的贵重仪器大都集中在检验科,日常使用频繁,检测仪器设备易出现各类故障问题,影响血液检验质量,必须做好检验科检测仪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但在各方面因素作用下,血站检验科检测仪器管理现状并不乐观,检测仪器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程不规范,忽视检测仪器设备在环境方面的具体要求,导致检测仪器应用过程中易发故障问题,无法处于安全、稳定运行中。
同时,血站检验科没有落实检测仪器设备检修维护工作,检修维护中没有做好记录,故障问题严重以及老化严重的仪器设备零部件没有及时得到更换,加上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形式化,导致检测仪器设备关键性环节存在安全以及质量隐患,降低了血液检测精准度。
2 血站检验科检测仪器的自动化的关键性环节质量管理2.1 强化管理意识,规范检测仪器管理制度在血站运行过程中,检验科必须正确审视检测仪器质量管理工作,强化检测仪器管理意识,不要加强检测仪器关键性环节质量管理。
在此过程中,检验科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客观分析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漏洞问题,围绕新时期我国在血站检测仪器方面的具体规定,科学补充检测仪器管理内容,规范已构建的管理制度,科学指导血液检测过程中开展的各项检测仪器质量管理工作,尤其是自动化的关键性环节,最大化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确保应用到血液检测中的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完好率,为提高血液检测精准度提供有利保障。
血液分析仪质量管理的认识及应用目前血液分析仪在血液检验,尤其是全血细胞计数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提高了检验效率,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
随着检验人员对质量管理认识的不断提高,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已经成为质量控制的趋势。
血液分析仪种类繁多,且工作原理不尽相同,如何科学的做到对血液分析仪的质量管理,加强各仪器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检验人员专业技术的要求从事检验的相关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操作,打出检验报告,而要通过厂家系统的,正规的培训,掌握仪器原理、性能指标、操作、校准、结果分析和仪器维护的等方面的技术。
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规范检验人员对仪器的日常使用,维护和故障处理。
除了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外,还应增加检验人员的责任感和质控意识,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引起注意,并加以解决。
二、检测系统和仪器性能评估据厂家提供的配套试剂及配套校准品,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检测系统包括检测中用到的仪器、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操作程序等。
检验人员按照规范的检测系统进行血液检验,取得的结果是可靠的及有保证的。
对仪器各项性能的测试,依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有关指标进行测试,包括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抗干扰性、溯源性等。
只有对仪器各项性能严格进行检测,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稳定性、准确性。
三、检测后的复检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误差可来自多方面,如血样的污染、稀释不当、未充分溶血或过度溶血及某些疾病的影响等,所以血液分析仪检测的结果只具有过筛意义[1]。
实验室通过对血液分析仪的类型、型号、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并根据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41条自动CBC和DC复检规则,制定符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的复检标准,对符合标准的标本进行复检。
加强对复检制度的落实,检验人员需提高对复检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对患者负责的责任心。
N6A型全自动旋转式血液流变测试仪性能评价
郭淑静;郭美琦
【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年(卷),期】1998(008)004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郭淑静;郭美琦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6-33
【相关文献】
1.ZL6000C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的故障及处理 [J], 王靖风;杨威;魏强;张喆;胡玉洁
2.自配3M低泡多酶清洗液与原配清洗液在ZL9000PLUS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上的应用效果比较 [J], 高鹏;周详;陈鑫
3.LBY—N6A型旋转式血液粘度计临床应用 [J], 张忠杰;武秀粟
4.MVIS-2030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性能评价 [J], 李丽娜;刘亮;张美英;程子英
5.Z-60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的质量管理 [J], 赵亚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液常规自动分析的质量管理
孟泽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进修杂志》
【年(卷),期】1997(004)004
【总页数】4页(P147-150)
【作者】孟泽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1
【相关文献】
1.列车运行对血液常规自动分析结果的影响分析 [J], 姚磊;王秀丽
2.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程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J], 曾素根;黄玉霞;曾婷婷;江虹;庄利芳;朱新勤;韩秀华;郭曼英;贾永前
3.血液自动分析仪血细胞分析及质量管理 [J], 杨巍巍
4.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临床血液学常规项目检测性能评价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孙志豪;梁建新
5.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在临床血液学常规项目检测性能评价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陈丽婉;罗东;余曼;张世锟;万腊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Z-60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的质量管理
z6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采用悬丝支撑及双缝隙式传感器,直接测试切应力。
它的系统精度很高,可测出切变率1 s时的全血粘度,并按国际标准用粘度法计算红细胞变形和聚集指数。
测试探头为双缝隙结构,末端效应小,最适于测试低粘度液体,能反映出患者早期病变情况,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测试范围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是该仪器的主要特点。
我们体会到高质量的仪器还需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每一份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现从以下几点浅
谈使用该仪器的质量管理体会。
1 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1 1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使用仪器前应全面系统地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各粘度参考值及曲线形态,发现异常结果及曲线要仔细找原因,及时复查,同时还应掌握基本的维护保养常识。
1 2 合格的操作环境仪器应放置在没有导电尘埃、爆炸及腐蚀性气体的室内,温度在15℃~25℃范围内,相对湿度≤80℅,特别应要求流变仪工作前应调整水平,工作时避免震动及外界气流对传感器的影响。
1 3 合格的血液标本清晨空腹采集抗凝血4~5 ml,采集血
液时应尽可能缩短静脉阻滞的时间,一般以肝素或edta为抗凝剂,抗凝剂的浓度应符合要求。
抽血要顺利并应及时混匀送检。
妇女血粘度和其他一些流变指标因不可避免受月经期的影响,应避开月经期采血1]
放置20 min后方可测试。
不应将血样贮存于冰箱内,在常规的环境温度中贮存的时间应低于4 h。
由于血样的流变学异常仅表现于部分红细胞,故进行测定前需将血样充分的混匀。
测试用血浆,需
将全血在3000转/min下离心15 min后获得。
2 分析中的质量管理
2 1 依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
21 1 开机顺序先打开打印机、显示器和电脑开关,进入操作系统,然后将流变仪电源打开,为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仪
器需要开机预热30 min后,可以进行样品的测试。
21 2 启动软件,进入软件主界面。
软件上温度的显示指示达到37℃时即可进行测试。
当进行完开机复位后,如果选择自动测试模式,可将装有测试血液的试管按顺序依次码放:先外圈后内圈。
注意为保证自动测试时用全血量的加样准确,试管中最少要保留1 5 ml的全血样品,血浆测试最低需保留1 2 ml的血浆样品。
2 2 依操作要求测试完毕后,仪器会进行复位操作,使仪器恢复到初始的工作状态。
在全血/血浆自动测试的过程中,冲洗液池后,系统会自动检测液池的冲洗状况,一旦发现液池在冲洗后仍
然不净,且会影响接下来的测试,软件会提示并自动退出,需将冲洗不净的原因找到,并进行处理后,再重新运行软件,继续进行测试;若需要手动进行测试时,仍需将血样充分混匀3~5次,混匀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破坏血细胞,造成测试误差。
混匀后用加样器吸取>10 ml的样品,将加样器倾斜45°左右,使加样头接触液池内壁,匀速推动加样器进行加样。
禁止断续加入,以避免产生气泡。
还可在吸取样品时要多吸入一些,保证加入应用的量后,加样头中还留有少许样品,加样时要禁止触及测试探头。
向测试液池加入样品后,要手动顺时针旋转液池,使待测样品均匀留在双缝隙中。
如出现加样后产生气泡的现象,可用针头将气泡挑破,再进行测试。
按下测试键后,仪器自动完成所选定的各切变率测定,同时会出现测试结果图表。
如果发现测试结果有问题,可直接点击重测键进行样本的重测。
测试完成后一定牢记要按冲洗键,进行自动冲洗、烘干,然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样品的测试。
全部测试完成后,至少进行
5次冲洗,避免堵塞液池中的排液通路。
3 分析后的质量管理
3 1 结果审核依据各切变率测试结果及红细胞沉降率、压积综合分析报告,对性别、年龄一定要认真审核。
因为男女切变率参考值不同,相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红细胞沉降率的参考值不同,进而得出的还原粘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等相关参数结果也会有所差异。
对结果明显异常者要寻找原因,及时复查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特殊结果必须与临床医生及时联系,必要时应重新
采血复查,以保证发出合格的检验报告。
3 2 仪器维护每日测试工作结束后,应将传感器探头及液池按操作要求取下,清理并拭干后重新装回仪器。
在操作过程中对传感器要轻拿轻放,不能磕碰,严禁摔落,以免造成传感器的损坏。
还需在清洗液瓶中加满清洗液,清空废液瓶中液体,适时蠕动排废液的泵管要,以使仪器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更好地保证检验结果
的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孙伟峰,谢国强,陈国千lby n6 c全自动血流变仪的使用心得2006,16(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