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恶性肿瘤药后,产生了对多种
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它抗恶性肿瘤药的耐药
性.
耐药性的遗传学基础 肿瘤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有较固定的突 变率,每次突变都可导致耐药性菌株的出现,因此分裂次数 越多,耐药菌株出现的机会越大。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4
耐药机制: 1、改变跨膜转运机制
方向发展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3
肿瘤细胞生物学与药物治疗关系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细胞的增殖失控与端粒酶 细胞分化 侵袭和转移 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 原癌基因的激活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4
化疗适应证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 淋巴瘤;
某些化疗效果好的实体瘤:皮肤癌、绒癌、恶性葡萄 胎、睾丸癌、小细胞肺癌;
使药物不能通过正常方式到达肿瘤细胞的作用部位。 2、产生特殊的膜蛋白
如P-糖蛋白,加速药物从细胞内泵出细胞外。 3、改变代谢途径
使药物作用靶点发生变化,失去抗代谢作用。 4、产生耐药基因
其表达产物可修复药物损伤的DNA,使障碍肿瘤细胞凋亡。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5
四、毒性反应 1. 近期毒性 (1)共有反应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7
第一节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及作用机制
一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类
① 烷化剂:氮介类, 乙烯亚胺类,亚硝胺类等 ② 抗代谢药:叶酸, 嘧啶, 嘌呤类似物 ③ 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 博来霉素, 放线菌
素等; ④ 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杉醇等 ⑤ 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雌激素, 雄激素及其
羟基脲(hydroxycarbamide):S, 慢粒; 同步化(G1期)。
5. DNA多聚酶抑制剂 阿糖胞苷(cytaraabine):S,非淋(急粒、单核细
胞白血病)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20
这类药物又称抗代谢药,它们的化学结构与核酸代谢 的必需物质如叶酸、嘌呤、嘧啶等相似。因此,能特 异性地干扰核酸代谢,阻止肿瘤细胞的分裂繁殖。主 要作用于S期,属周期特异性药物。 共性: 主要干扰DNA合成,也能抑制RNA合成,从而抑制蛋白 质合成, 瘤细胞可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选择性不高,多数能引起造血系统抑制、胃肠道黏膜 损害、肝损害等。
抗恶性肿瘤药物
概述
恶性肿瘤
癌 肉瘤 白血病
目前治疗措施:
化疗、放射、手术、中医、免疫疗
法、基因治疗、肿瘤疫苗、抗体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2
抗恶性肿瘤药
• 三大手段:化疗、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 • 化疗从姑息性目的向根治目标迈进 • 抗恶性肿瘤药正从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向针对机
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恶性肿瘤药发展 • 肿瘤内科学的进步促进了肿瘤的治疗向综合治疗
2.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S,消化道癌、
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绒癌、膀胱癌、鼻咽 癌、前列腺癌。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9
3. 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
6-巯基嘌呤(mercaptopurine):S, 儿童急 淋(维持治疗)、绒癌。
4.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拮抗药; ⑥ 其它:铂类配合物和酶等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8
二、作用机制 1. 细胞生物学机制 肿瘤细胞的共同特点:增殖基因被开启或激
活,分化基因被关闭或抑制无限增殖状态
机制:抑制增殖; 诱导分化;诱导死(凋)亡;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0
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GF):肿瘤细胞增殖 群/全部肿瘤细胞群;
控制点(check point):G1/S期,S/G2期, G2/M期的 交界点;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能杀灭处于增殖 周期各时相的细胞,甚至G0期细胞的药物;
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CCSA):仅对增殖周期的 某些时相敏感而对G0期细胞不敏感的药物.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实体瘤术后或放疗后的巩固治疗, 或有复发和播散者; 实体瘤已有广泛转移,不适于手术或放疗者.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5
化疗的两大障碍
毒性反应 耐药性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6
恶性肿瘤治疗的新药物
1. 生物反应调节药:干扰素,免疫治疗、细胞因子 2. 肿瘤细胞诱导分化药:维A酸 3. 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药:亚砷酸, 4. 抗肿瘤侵袭及转移药 5. 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药:Avastin 6. 肿瘤耐药性逆转药:维拉帕米, 环孢素 7. 肿瘤基因治疗药物 :目的基因、抑癌基因 8. 纳米药物(抗体包衣、高分子包裹、磁性)
11
2. 生物化学机制 •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 阻止叶酸辅酶形成 阻止嘌呤,嘧啶类核甘酸形成 阻止核甘酸聚合 • 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 •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 •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纺锤丝形成,干扰 蛋白体功能, 干扰氨基酸供应; • 调节激素平衡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2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3
三、耐药性
天然耐药性 (natural resistance):对药物一开始
就不敏感,如非增殖G0期肿瘤细胞;
获得性耐药性 (acquired resistance):对原来敏感
的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不敏感;
多药(向)耐药性 (mutildrug resistance):是指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7
2. 远期毒性 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 不育和致畸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8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
一、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
1.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儿童急性白血病、
绒癌、恶性葡萄胎、卵巢癌、消化道癌、头颈部肿瘤; 骨髓抑制(甲酰四氢叶酸钙预防)
骨髓抑制:除激素类、博来霉素、门冬酰胺酶外; 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 脱发
2019/11/23
抗恶性肿瘤药物
16
(2)特有反应
心脏毒性:柔红霉素、多柔比星、三尖杉酯碱 呼吸系统毒性:博来霉素、白消安、CTX 肝脏毒性:MTX、羟基脲、CTX、鬼臼毒素类 肾和膀胱毒性:CTX、顺铂 神经毒性:长春新碱、紫杉醇、门冬酰胺酶 过敏反应:博来霉素、L-门冬酰胺酶、紫杉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