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51.50 KB
- 文档页数:19
抗恶性肿瘤药分类:A.根据药物对各期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不同分为(1)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名解)CCNSA(CeUCyCIenon-specific agents)指对增殖周期各期细胞(包括Go期) 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对肿瘤细胞呈剂量选择性。
主要包括:1.烷化剂:如氮芥、环磷酰胺、塞替哌、亚硝胭类、甲酰溶肉瘤素。
2.抗癌抗生素:如更生霉素、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平阳霉素、光辉霉素等。
3.其它:如顺柏、激素类等。
(2)周期特异性药物(名解)CCSA (Cell cycle specific agents)指仅杀灭某一期增殖细胞的抗癌药物。
对增殖细胞有选择作用,不需大剂量即可起到较多杀灭肿瘤,而对人体毒性相对较小的作用,对生长迅速或早期肿瘤效果好,对实体瘤中、后期抑瘤效果不好。
包括:a. S期特异性药物:甲氨碟吟、疏嗦吟、氨尿喀咤、阿糖胞苗等。
b. M期特异性药物:长春碱类、秋水仙碱、鬼臼毒素类c.G2期和M期:紫杉醇。
B.按生化作用机制的抗恶性肿瘤药分类(1)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在不同环节阻止DNA的生物合成,属抗代谢药。
如:疏噂吟、氨尿啥咤、甲氨碟吟、羟基服、阿糖胞甘等。
(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氮芥、环磷酰胺、乙撑亚胺类,白消安等;抗癌抗生素:如丝裂霉素、平阳霉素等;DNA共价结合的金属化合物类:如顺钳、卡钳等(3)嵌入DNA中干扰RNA转录的药物: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等(4)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L-门冬酰胺酶;水解门冬酰胺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干扰微管蛋白形成的药物如:紫杉醇、秋水仙碱类、长春碱类;鬼臼类及紫杉醇类;干扰核糖体功能的药物如:三尖杉酯碱类(5)影响激素平衡的抗癌药:抑制某些激素依赖性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等(6)特异性酶及受体的抑制剂或阻断剂:如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曲妥珠单抗。
(7)其它:维A酸三氧化二神等13.病毒增殖须经过:G1-S-G2-M14.甲氨蝶吟: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与TMP相似),主治儿童急性白血病,绒癌,鞘内注射治疗儿童CNS白血病15.氟尿啥咤:胸昔酸合成酶抑制剂,主治消化道癌、乳腺癌、卵巢癌等16.疏噪吟:S期最显著,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症17.羟基版:核甘酸还原酶抑制剂(S期),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18.阿糖胞昔:DNA多聚酶抑制药,和常用肿瘤药无尿交叉耐药性,用于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或单核细胞白血病19.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有独特疗效、对颅内肿瘤也有效作用机制:促进微管聚合,同时抑制微管解聚一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一细胞有丝分裂停止。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细胞毒类抗肿瘤药cytotoxic agents 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和)诱导细胞凋亡。
(一)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nonspecific (CCNS) agents •Alkylating agents 烷化剂–Carmustine卡莫司汀–Chlorambucil, Melphalan, 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Thiotepa塞替派•Anthracyclines–Daunorubicin柔红霉素, Doxorubicin多柔比星, Epirubicin •Antitumor antibiotics–Mitomycin丝裂霉素•Platinum analogs–Carboplatin卡铂–Cisplatin 顺铂–Oxaliplatin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Cell cycle specific (CCS) agents •仅对某些时相敏感•对G0 不敏感•作用较弱,杀伤作用呈时间依赖性•达到一定剂量后,作用不再增强Cell cycle-specific (CCS) agents •Antimetabolites (S Phase)–5-Fluorouracil (5-FU) 氟尿嘧啶–Methotrexate (MTX) 甲氨蝶呤•Topoisomerase II inhibitor (S-G2 phase)–Etoposide依托泊苷•Taxanes (M Phase)–Docetaxel 紫衫特尔–Paclitaxel 紫杉醇•Vinca alkaloids (M Phase)–Vinblastine长春花碱,–Vincristine长春新碱,–Vinorelbine长春瑞滨•Antitumor antibiotics (G2-M Phase)–Bleomycin博来霉素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类1.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2. 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3.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4. 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5. 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6. 其他一、抗代谢药Antimetabolites•干扰核酸生物合成药物•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S二、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通过破坏DNA结构或抑制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活性,影响DNA结构和功能(一)DNA交联剂(烷化剂)(二)破坏DNA的铂类配合物(三)破坏DNA的抗生素(四)拓扑异构酶 (topoisomerase) 抑制剂(三)破坏DNA的抗生素类博莱霉素丝裂霉素依托泊苷 Etoposide, VP16•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I•作用于S 和G2 期细胞治疗:肺癌、睾丸肿瘤、恶性淋巴瘤三、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的抗生素类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多柔比星(doxorubicin, ADM)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应 用:多种肿瘤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特有的毒性反应:心脏毒性蒽环类抗生素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四、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长春碱类和紫杉醇类•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三尖杉生物碱类•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门冬酰胺酶长春碱类Paclitaxel紫杉醇干扰蛋白质合成及功能的药物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M机制:促进微管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主治:卵巢癌和乳腺癌特有毒性反应: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过敏反应Docetaxel紫杉特尔•来源较易•水溶性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1.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药物2. 分子靶向药物以肿瘤病理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分子为靶点的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小分子药物•单抗EGFR tyrosinekinase inhibitors吉非替尼GefitinibTKAnti-EGFR mAbs曲妥珠抗体 TrastuzumabTKATPHER2 epitopes recognized byhypervariable murineantibody fragmentHumanIgG-1吉非替尼Gefitinib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曲妥珠抗体 Trastuzumab治疗:Her2+ 转移性乳腺癌bevacizumabAngiogenesis TumorVEGF↑伊马替尼 Imatinib (Gleevec®)•Competitively inhibits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of BCR-ABL•BCR-ABL tyrosine kinase is present in virtually all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 and some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硼替佐米 bortezomib•26S 蛋白酶体可逆性抑制剂 (potent, selective, and reversible 26S proteasome)•延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生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抗肿瘤药是一类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和分类是非常复杂的。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目标,抗肿瘤药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细胞毒性药物、激素类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等。
1.细胞毒性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是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其作用机理是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增殖。
细胞毒性药物分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两大类。
-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在细胞的任何生长期发挥作用,例如DNA交联剂如环磷酰胺和顺铂等。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这类药物只在细胞特定的生长期才发挥作用。
例如,紫杉醇可以干扰分裂中的微管组装。
2.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激素依赖性肿瘤,例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或抑制激素对肿瘤生长的刺激作用来起作用。
典型的激素类药物包括抗雌激素药物如他莫昔芬和抗雄激素药物如阿那曲唑等。
3.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抗肿瘤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一些分子靶点来起作用。
靶向治疗药物不同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其更加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
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激酶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举例来说,伊马替尼是一种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普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药物,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4.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类新型抗肿瘤药物,其目的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来抗击恶性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和癌症疫苗等。
例如,白介素-2和亚硝酸盐是一种免疫调节药物,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之,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多种多样,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理和治疗效果。
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将不断涌现,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第47章抗恶性肿瘤药恶性肿瘤常称癌症,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化学治疗、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
化学治疗强调全身性治疗而有别于适合局部性治疗的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的进展:细胞增殖动力学、免疫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的促进作用.第一节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一、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一)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1、烷化剂氮介类、乙烯亚氨类、亚硝脲类、甲烷磺酸酯类等。
2、抗代谢药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等。
3、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抗生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类、放线菌素类等。
4、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杉醇类、三尖杉生物碱类、鬼臼毒素衍生物等。
5、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激素及其拮抗药。
6、杂类铂类配合物和酶等。
(二)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2、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4、干扰蛋白合成与功能的药物5、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6、其他(三)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相对特异性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等。
2、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如抗代谢药,长春碱类药物等。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看,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肿瘤细胞群包括增殖细胞群和静止细胞群(G0期)。
肿瘤增殖细胞群与全部肿瘤细胞群之比称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GF)。
细胞增殖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 图中百分比表示肿瘤细胞在各期大致停留时间的百分比。
1.增殖细胞群: 处于增殖周期中的细胞,按指数分裂增殖,对细胞毒药物敏感。
G1期细胞: DNA合成前期,为细胞分裂终止到开始合成DNA的准备阶段;图: 细胞增殖周期S期细胞: DNA合成期,主要合成DNA,也合成RNA和蛋白质; G2期细胞: DNA合成后期,DNA合成完毕,细胞把双倍的DNA分配给子细胞,为有丝分裂作准备;M期细胞: 有丝分裂期,又分为前、中、后、末四期.2.非增殖细胞群: 包括静止期(G0)细胞、无增殖能力的功能细胞和死亡细胞.对增殖周期各期细胞均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
仅对某一期增殖细胞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周期特异性药物,如长春碱等作用于M期。
(二)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药物分别在不同环节阻止DNA的生物合成,属于抗代谢药。
根据药物主要干扰的生化步骤或所抑制的靶酶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①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等;②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如氟尿嘧啶等;③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如如巯嘌呤等;④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羟基脲等;⑤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
2.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药物分别破坏DNA结构或抑制拓扑异构酶活性,影响DNA和修复功能。
①DNA交联剂如氮芥、环磷酰胺、和噻替派等烷化剂;②破坏DNA的铂类配合物如顺铂等;③破坏DNA的抗生素如丝裂霉素和博来霉素;④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喜树碱类和鬼臼霉素衍生物。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如多柔比星等蒽环类抗生素和放线菌素D;4.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①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如长春碱类和紫杉醇类等;②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药物如三尖杉酯碱;③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如L-门冬酰胺酶。
5.影响激素平衡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等。
二、耐药性机制化疗过程中,肿瘤细胞对抗恶性肿瘤药物产生不敏感现象即耐药性。
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亦是肿瘤化疗急需解决的难题。
天然耐药性:对药物一开始就不敏感的现象,如处非增殖的G0期肿瘤细胞一般对多数抗恶性肿瘤药不敏感。
获得性耐药性:有的肿瘤细胞对原来敏感的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才产生不敏感现象。
最突出、最常见的耐药性是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或称多向耐药性(pleiotropic drug resistance)。
多向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恶性肿瘤药后,产生了对多种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恶性肿瘤药的耐药性。
根据药物特性和肿瘤类型设计联合化疗方案,不但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而且可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某些肿瘤耐药性逆转剂如维拉帕米、环孢素对减缓耐药性可能有一定作用。
机制复杂。
突变可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
因此,分裂次数愈多(亦即肿瘤愈大),耐药菌株出现的机会愈大。
耐药性的生化机制可有多方面,例如肿瘤细胞内活性药物减少(摄取减少、活性下降、灭活增加、外排增加),药物作用的受体或靶酶的改变,利用更多的替代代谢途径和肿瘤细胞的DNA修复增加等等。
多药耐药性的共同特点:①一般是亲脂性药物,分子量在300——900之间;②药物进入细胞是通过被动扩散;③药物在耐药细胞中的积聚比敏感细胞少,结果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不足而未能导致细胞毒作用;④耐药细胞膜上多出现P-糖蛋白(P-glucoprotein, P-gp)的跨膜蛋白。
P-gp依耐ATP介导药物转运,降低细胞内药物浓度,又称药物外排泵(drug efflux pump)。
研究表明,多数耐药性的形成除与多药耐药性基因mdrl过度表达P-gp有关外,多药抗性相关蛋白、谷胱甘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PKC和拓扑异构酶II等亦起重要作用。
第二节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又称抗代谢药,是模拟正常代谢物质,如叶酸、嘌呤、嘧啶等的化学结构所合成的类似物,可以特异性干扰核酸代谢,阻止细胞的分裂和繁殖。
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1.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药理作用】甲氨蝶呤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能干扰DNA和蛋白质的合成。
【临床应用】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
绒毛膜上皮癌、成骨肉瘤等有良效。
鞘内注射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和缓解症状。
【不良反应】较多。
消化道反应如口腔炎、胃炎、腹泻、便血;骨髓抑制;长期大量用药可致肝肾损害;妊娠早期用药可致畸胎、死胎。
2.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氟尿嘧啶【药动学】口服吸收不规则,需静脉给药;肝和肿瘤组织中分布高;主要在肝代谢灭活;由呼气和尿排出。
【药理作用】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5F-dUMP)而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dUMP)甲基化为脱氧胸苷酸(dTMP),从而影响DNA的合成;5-氟尿嘧在体内可转化为5-氟尿嘧啶核苷,以伪代谢产物掺入RNA中,干扰蛋白合成。
【临床应用】对多种肿瘤有效,特别是对消化道癌症和乳腺癌疗效较好;对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头颈部肿瘤等也有效。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重者血性下泻而死。
骨髓抑制、脱发、共济失调等。
颈嘌呤【药理作用】在体内酶催化变成硫代肌苷酸后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核苷酸和鸟核苷酸,干扰嘌呤代谢、阻碍核酸合成,对S期细胞最为显著,对G1期细胞有延缓作用。
【临床应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维持治疗,大剂量对绒毛膜上皮癌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多见骨髓抑制和消化道黏膜损害;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和肝功能障碍。
4.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羟基脲【药理作用】抑制核苷酸还原酶,阻止胞苷酸转变为脱氧胞苷酸,从而抑制DNA的合成。
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S期细胞。
【临床应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对黑色素瘤有暂时缓解作用。
【不良反应】主要为抑制骨髓。
也可有胃肠道反应。
可致畸胎。
5.DNA多聚酶抑制药阿糖胞苷【药理作用】体内经脱氧胞苷激酶催化成二或三磷酸胞苷,进而抑制DNA多聚酶的活性而影响DNA合成;也可掺入DNA中干扰其复制,使细胞死亡。
S期细胞对之最敏感,属周期特异性药物。
【临床应用】成人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反应,静脉注射可致静脉炎,对肝功有一定影响。
二、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一)烷化剂是一类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活泼的烷化基团,能与细胞中DNA或蛋白质中的氨基、巯基、羟基和磷酸基等起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作用,使DNA链断裂,重者可致细胞死亡。
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氮介【药动学】局部刺激性强,必须静脉给药.【临床应用】与丙卡巴肼或泼尼松合用于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尤其是纵隔压迫症状明显的的恶性淋巴瘤病人。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黄疸、月经失调、耳鸣、听力丧失、男性不育及药疹等。
环磷酰胺【药理作用】体外无活性,在体内经肝细胞色素P-450氧化、裂环生成中间产物醛磷酰胺,它在肿瘤细胞内,分解出有强效的磷酰胺氮芥,与DNA发生烷化,形成交叉联结,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
环磷酰胺抗瘤谱较广,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
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睾丸肿瘤等也有效。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呕吐、恶心、脱发等。
大剂量时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噻替派抗瘤谱较广,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肝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及膀胱癌等。
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少见,局部刺激小,可作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及动脉内给药与胸(腹)腔内给药。
白消胺(马利兰)【药动学】口服吸收良好,可静注给药.【临床应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首选,一个疗程缓解率可达85 -90%。
也可用于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病变及急性白血病无效。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白内障、闭经、睾丸萎缩,偶见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肺纤维化等严重反应。
(二)破坏DNA的铂类配合物顺铂进入人体后,先将所含氯解离,然后与DNA链上的碱基形成交叉联结,从而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
对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较弱。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顺铂抗瘤谱广。
对睾丸肿瘤与BLM及VLB联合化疗,可以根治;对卵巢癌、肺癌、鼻咽癌、淋巴瘤、膀胱癌等也有效。
主要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炎、耳毒性,大剂量或持久用药可引起严重而持久的肾毒性。
卡铂为第二代铂类配合物,作用机制与顺铂相似,但抗恶性肿瘤作用较强,毒性较低。
主要用于小细胞肺癌、头颈部磷癌、卵巢癌和睾丸肿瘤等。
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
(三)破坏DNA的抗生素丝裂霉素【药理作用】能与DNA的双链交叉联结。
可抑制DNA复制,也能使部分DNA断裂。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临床应用】抗瘤谱广,可用于胃、肺、乳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
【不良反应】明显而持久的骨髓抑制,其次为消化道反应。
注射局部刺激性较大。
博来霉素【药理作用】使DNA单链断裂,阻止DNA复制,干扰细胞分裂繁殖。
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G2期细胞作用较强。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鳞状上皮癌(头、颈、口腔、食管、阴茎、外阴、宫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