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参考书目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北师大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参考书目深入探讨北师大教育学原理与课程与教学论的学术路径一、引言北京师范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镇,其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其中,教育学原理和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两大基石,对于理解教育的本质、设计教学策略以及提升教育质量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以这两门课程的核心参考书目为切入点,展开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二、教育学原理1. 主要参考书目:- 《教育学原理》(修订版),叶澜著。
这是北师大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官方教材,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功能、教育目的、教育过程等。
- 《教育哲学教程》,杨国荣著。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解析教育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 《教育社会学》,周兢著。
教育的社会学视角,探讨教育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为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内容解读:- 叶澜的《教育学原理》以其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教育的规律和实践意义。
- 杨国荣的《教育哲学教程》则让学生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具备更深层次的哲学思维。
- 周兢的《教育社会学》则强调教育的社会背景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教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三、课程与教学论1. 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修订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
这是一本经典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涵盖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
- 《教学理论与实践》,杜威著。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论有重大影响,他的著作在此处尤为重要。
- 《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策略》,张文质著。
针对新课程改革,张文质的著作提供了实施策略和案例分析。
2. 内容解析:- 王道俊、郭文安的《课程与教学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 杜威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则展示了教学活动的动态性和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
- 张文质的《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策略》则关注教学的变革,为教师应对课程改革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指导。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澳门硕士研究生适用)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一门通过阐述课程与教学基本概念、命题和理论,解释课堂教学现象,并运用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教学问题、指导中小学教学实践和改革的理论课程。
他们探讨课程与教学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对什么样的学生更为有效,为什么学生学习经验仍然以高度的结构性课程为基础,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知道学校办学是否有成效?教育标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本课程在指导学员形成正确的课程与教学观念,学习课程设置的原理,理解教学规律,分析课堂教学情境以及激发他们进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课程目标1.通过介绍国内外主要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其发展的历史,使学员了解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的基本现状,理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课程管、教学观、育人信念和观察教学问题的视角;2.通过学习构建独特而又切合实际的课程与教学模式,使学员懂得根据课程标准和其他主要因素的变化分析教学情境,并适当地选用恰当的教学方略进行有效教学,逐步学会把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略与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环境联系起来整体思考教学问题的方法;3.通过介绍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案例,让学员共同交流、反思、讨论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与教学问题,澄清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的、价值、主题、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教师了解影响教学改革的因素,坚定教学改革的理念、立场,理解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意义,学会分析教学改革的观念、操作思路与行动谋略的关系,并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适当的教学理论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教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与教学概念的界定,课程与教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与阐述,国内外主要课程原理和教学理论的简要介绍,影响教学实践的因素分析,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教学原则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与教学调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问题与讨论等。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参考文献一、参考网址: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园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人教论坛小语吧新课标第一网-小学语文小学课堂网-小学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凤凰教育网凤凰语文金苗网-小学语文课文朗读小学古诗70首及视频朗读二、参考期刊:1. 小学语文教学刊号:CN14-1016/G4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邮编:030009 2. 语文教学通讯刊号:CN14-1017/G4通讯地址: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内邮编:0410043. 语文教学与研究刊号:CN42-1016/G4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邮编:430079 4. 语文教学之友刊号:CN13-1044/G4通讯地址:河北省廊坊市爱民西道100号邮编:0650005. 小学教学参考刊号:CN45-1233/G4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邮编:5300236. 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刊号:CN35-0701/(F)通讯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槟榔西里199号邮编:3610047. 小学教学设计刊号:CN14-1240/G4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邮编:0300098. 小学教学研究刊号:CN36-1015/G4通讯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沿江北路40号邮编:3300089. 中小学教学研究刊号:CN21-1396/G4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邮编:11003210. 外国中小学教育刊号:CN31-1037/G4通讯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邮编:20023411.现代中小学教育刊号:CN22-1096/G4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斯大林大街138号邮编:13002412. 小学教育参考刊号:CN45-1098/G4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广西教育学院内邮编:53002313. 中小学教育刊号:CN11-4299/G4通讯地址:北京1122信箱邮编:10000714. 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 刊号:CN22-1214/G4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邮编:130024三、参考书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2001年7月颁发2. 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教育部2011年颁发3. 人教版,苏教版,语社版.小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周庆元.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6.倪文锦. 语文教育展望.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倪文锦.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1. 崔峦. 小学语文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雷玲. 听名师讲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13.吴立岗.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4.洪宗礼.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7.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8.黎锦熙.黎锦熙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9.刘国正.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0.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21.于永正. 教海漫记.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2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23.崔峦,陈先云.斯霞霍懋征袁容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5.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6.薛法根.薛法根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27.王崧舟.王崧舟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28.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9.刘济远,莫崇芬.新课程小学作文导写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30.刘济远,莫崇芬.小学作文导写获奖教学案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31.王守恒.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2.王宗海.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3.吴忠豪.语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4.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教实录.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姚春杰. 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6.吴忠豪. 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37.汪潮.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
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课程与教学论》二、任课教师:钟启泉三、课程性质:必修课四、学时安排:36学时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课程设计与教学原则,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将来的教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教材:1. 主教材:《教学论》主编:杨锡佑2. 辅助教材:《教育原理与教学导论》主编:黄雅琳七、教学内容:1. 课程设计概述2. 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3. 教学理论与教学过程4. 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5. 教学方法与技巧6. 教学管理与教学环境7. 教师角色与教学素质8. 教学案例剖析八、教学方式:1. 理论教学:讲授+互动讨论2. 实践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九、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课堂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课后作业2. 期中考试:闭卷考试3. 期末考核:开卷考试十、教学要求:1. 学生要勤奋学习,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完成作业。
2. 学生要按时听课,保持好的学习状态,做到课前准备,课后复习。
3. 学生要尊重教师和同学,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十一、教学重点难点:1. 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2. 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3.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4. 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解决十二、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课程设计概述第3-4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第5-6周:教学理论与教学过程第7-8周: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第9-10周:教学方法与技巧第11-12周:教学管理与教学环境第13-14周:教师角色与教学素质第15-16周:教学案例剖析十三、教学安排:1. 课堂授课时间:每周一、周三下午2-4节2. 实践教学时间:每周五下午2-4节3. 教师答疑时间:每周二下午2-3节十四、其他:1. 本教学大纲系列仅供参考,如有需要,教师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 学生有任何问题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教师交流。
在教学大纲所列的内容之上,我将继续扩写新的内容。
十五、教学资源准备:1. 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将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教学PPT、视瓶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学理论和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课程编码:16A04051 学分: 1.0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计划学时:16 其中讲课:16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推荐教材:刘欣,孙泽文,严权主编,《课程与教学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参考书目:1、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施良方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旨让师范类专业学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价值和基本策略,正确认识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掌握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为从事教学工作奠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教学目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模式、课程和教学评价及课程开发等内容。
2、通过课堂讲授与观看优质课视频要求掌握说课的方法、掌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
3、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能形成对课程与教学现象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兴趣。
要求学生完成说课的视频录制和作业,完成期末考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基本概述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旨在让学生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位,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要素,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进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研究对象;要素;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授课内容]一、课程与教学论基本概述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与任务三、课程与教学论基本要素四、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五、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六、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旨在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含义,了解课程的不同形态,掌握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涵义及其不同取向,掌握课程目标和内容确定的依据及原则。
《课程与教学论》参考书目加 * 者为重点阅读书目。
1.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Ralph W. Tyler.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Prepar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3.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黄甫全,王嘉义.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9.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白月桥.课程变革概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15.吕达.课程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6.[美]E.R.希尔加德,R.L.阿特金森,R.C.阿特金森.心理学导论(上、下)[M].周先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8.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9.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0.[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M].王宪钿,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美]L.M.霍普夫. 世界宗教[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22.孙亚玲.课堂组织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
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情分析“如果看不清未来,就走好当下的路,做你此刻该去做的事”▼▼收到了很多小可爱的私信,在备考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疑问,其中考研小白最大的问题肯定是定学校和定专业的疑惑,下面小编将大家普遍感到疑惑的地方,以下方的形式为考研儿解惑,希望帮助大家快速锁定专业和备考资料,如有其他疑问也可文末留言,小编定耐心解答噢~一、院校介绍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 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湖南省重点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湖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截至2019年3月,学校现有7个校区,占地274 余亩,建筑面积125余万平方米。
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设有24个学院,现招生本科专业83个,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
学校拥有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发育生物学、理论物理、基础数学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教育学、数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5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政治学、心理学、中国史、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等15个学科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 化学、临床医学2个学科进入IESI前1% ;学校先后同42个国家和地区的177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图书馆藏书400余万册,其中古籍22万余册,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103个。
学校主办14 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种。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毕业生50余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
课程与教学论文献书单《教学原理》参考文献:一、教材和通用类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2、李秉德、李定仁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吴也显主编:《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3、田慧生、李如密主编:《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
5、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
6、[美]加涅著:《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7、[日]佐藤正夫著:《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三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0、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1、李定仁、徐继存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1979~1999)》,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2、[台湾]单文经著《教学引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3、裴娣娜主编:《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美]Cruickshank,D.R.等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TheAct of Teaching),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
15、Gary D.Borich (2000),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4th edition, Prentice-Hall,Inc . [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16、Richard I.Arends (2007), Learning to teach, 7th edition, The McGraw-hill Copanies.17、Donald C.Orlich, etc (2007), Teaching Strategies:A Guide to Effective Instruction, 8th edi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8、William Wilen, etc (2004), Effective secondary teaching, 5th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 Inc.19、W.R.Miller & /doc/961795220.html,ler (2002), Instructors and their jobs, 3rd edition, American Technical Publishers,Inc.20、Harvey Daniels & Marilyn Bizar (2005), Teaching the best practice way: methods that matter, K-12. Stenhouse Publishers.二、各部分对应类Ⅰ、教学引论见“教材和通用类”文献。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第一部分:三本教材的比较三本教材: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2000年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 2004年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2008年小结: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包含了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所有知识点,并在他的基础上新增了课程与教学政策,更加详细的阐述了课程实施的取向、模式和影响因素,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一块钟启泉在书中对当代中外的改革分开进行了详细阐述。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两个作者还有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书每章的开头该章内容的结构图,便于读者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书中每一小结后都有一个相关的案例,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结构清晰,第一章是概论,第二、三、四章是课程论的内容,第五至十三章都是教学论的内容。
与张华和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相比较,他的书新增内容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管理。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章都是由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出该章的主题,每一章的开头也都会列出本章学习目标,每一章的结尾都有小结、阅读导航和扩展学习三个部分,其书后还附有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条目式教案示例、卡片式教案示例、表格式教案示例.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选用教材: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2000年版)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2020-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招生情况、参考书目、复习经验、真题等干货分享!一、首师大课程与教学论考研招生情况1、专业代码及研究方向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1政治课程与教学论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03数学课程与教学论04历史课程与教学论05物理课程与教学论06科学教育07生物课程与教学论08地理课程与教学论09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10化学课程与教学论2、考研初试及复试科目初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74教育学基础综合复试科目:详见下方复试参考书目部分。
3、拟招生人数二、首师大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参考书目1、初试参考书推荐该科目不指定参考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教育学原理、(2)教育心理学、(3)中外教育史、(4)教育研究方法。
2、复试参考书三、首师大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试分数线(近三年)四、首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研备考建议今年首都师范大学774教育学基础综合试题难度一般,没有偏难怪题,拿到试卷匆匆扫一眼,就会发现都是平常复习时的一些题目,都比较熟悉,没有超出复习范围的题目。
接下来按题型跟大家分析一下今年的真题。
首先,名词解释考的很基础,没有太大难度,唯一可能能拉开分数的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统觉理论,这两道题比较注重细节的考察,有的学生可能对这些细节知识关注不够,答题的时候就会受限,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全面,不光要关注重点内容,还要注意对知识的全面把握。
其次,今年的简答题、论述题非常简单,是大家都能复习到的内容,对于这些简单的、大家都会的题目,要想得高分,不光要掌握知识点,更要掌握答题技巧、答题方法。
再次,材料分析题还是比较灵活的,出题方式也比较新颖,给出小学到高中各阶段德育内容,让考生分析论述各阶段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方法,和实际结合比较密切,考察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总体来说,774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ory课程编码:16A11090学分:3.0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适用专业:教育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管理专业、特殊教育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推荐教材: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
参考书目:1.张传燧,《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4.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5.佐藤学,《课程与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3003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能运用将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评价我国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以及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与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打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专业基础。
(包括1次期末考试)。
要求学生参加小组发言、进行课程讨论等,以锻炼他们的能力。
通过相关研究活动、评论文章等活动形式进行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要求学生在作业、课程论文等方遵守学术诚信。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识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关键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现代课程与教学理念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关系;形成有效地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学生课下阅读、思考、练习,使学生养成课程审美与教学艺术的意向和追求。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初步养成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经验和能力,并训练和提高从事课程与教学工作的思维技能。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框架,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时代特征,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价值,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相关书目1.阮真:《中学国文教学法》,正中书局,1936年版2.黎锦熙:《新国文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1年版3.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4.《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5. 张鸿苓、吴亨淑、张锐、孙炳铨:《语文教学方法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6.尤.克.巴班斯基(苏):《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7.沈衡仲:《语文教学散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8.叶仓岑:《中学语文教学通论》,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9.苏霍姆林斯基(苏):《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10.《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11.万恒德:《中学语文教学概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12.黄振中、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13.谭惟翰:《语文教学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14.曾祥芹:《语文教学能力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5.张隆华、杨成章、满云龙:《语文教育学》,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16.朱绍禹(东北师大):《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17.陈毛美:《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18.陈学法:《语文教育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19.于满川、杨履武、顾黄初:《语文教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0.杨德如、沈长春:《实用语文教育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1.约翰.杜威(美):《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22.黄麟生、倪文锦:《先进教育思想高超教育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23.杨德如、杨光、石经纶:《语文美育学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4.杨德如:《语文教育学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5.王光龙:《语文学习方法论》,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年版26.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7.王家政、潘纪平:《中学语文教学法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8.杨成章:《语文教育心理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9.《张志公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0.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32.王力:《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3.佟士凡:《语文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4.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35.谢象贤:《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6.程达:《语文学科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7.庄静肃:《语文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38.韦志诚:《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9.曹明海:《语文学习心理论》,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0.曹明海:《语文审美教育论》,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1.《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2.王本华:《张志公论语文(集外集)》,语文出版社,1998年版43.毓明笠:《中学语文学习心里及学习方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 99年版44.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5.王显槐:《现代语文教学论》,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46.池方浩:《中学语文教学艺术》,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7.钱威:《语文教学艺术导论》,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8.陈黎明:《高师语文教学论》,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9.唐作藩:《语文修养与中学语文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0.区培民:《语文教师技术行为概论》,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51.王松泉:《阅读教育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53.黄岳州:《语言文学与教学新论》,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4.于亚中:《中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5.于年河:《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6.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开明出版社,2000年版57.黎泽渝:《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8.复旦大学语言室编:《陈望道语文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9.陈光磊:《陈望道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0.唐作藩:《王力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1.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2.张志公:《张志公汉语语法教学论著选》,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3.靳健:《现代语文教育学》,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4.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5.王尚文、吴克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6.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科社2001年67.王丽《中学语文教育忧思录》华东师大199868.刘永康《语文教育学》高教社2005年69.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教版社70.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教社1996年71.《初中、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同上03、0472.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中央电大出版社0573.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74.《教育心理学》(皮连生、莫雷、吴庆龄等)75.张中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苏教社0776.《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王道俊、南师大等)77.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00年《语文教学论》参考书目1.郑之钢:《乡村师范教育实习指导》,黎明书局,1935年再版2.李伯棠:《师范生实习指导》,正中书局,1935年版3.波良斯基(苏):《教育实习》,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版4.孟庆承:《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5.陈震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6.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7.游正轮:《班主任工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8.王禹:《中学生写作心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9.索里.特尔福德(美):《教育心理学》,高觉敷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10.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11.陈必祥:《语文教育发展史》,语文展现杂志社,1984年版12.张隆华:《教育实习》,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13.燕国材:《心理与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14.张殿国:《情绪的控制和调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15.黄永信:《中等师范教育实习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16.冯克诚、于明:《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6年版17.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六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19 87年版18.关峺霞:《教学论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9.董杰锋、朱若真:《教师语言艺术》,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0.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21.伽达默尔(美):《真理与方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2.陈侠:《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4.王松泉:《中学语文基本篇目导读图示全集》,大连出版社,1989年版25.谭传才、崔远培:《教育实习问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6.顾天祯、高德建:《教育科学研究入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7.叶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28.郝德元、周谦:《教育科学研究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29.廖哲勋:《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0.张维平:《比较教育基础》,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1.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32.张中原:《语文教育实习》,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33.孙培清:《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34.温寒江:《现代教学论引论》,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35.吴定初:《教育科学研究概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36.倪文锦:《语文考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37.刘向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38.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9.杨小微、刘卫华:《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0.张中原:《语文教育实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41.张隆华:《中国古代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2.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3.裴丽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4.方展画:《教育科学论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5.张连起:《清末新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46.熊承涤:《中国古代学校教材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47.施良方:《课程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48.饶杰滕、王问渔主编:《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49.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1.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2.冯克诚、田晓娜:《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年版53.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4.周学海:《学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5.皇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56.韦志诚:《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57.宁鸿彬:《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58.赖志奎:《现代教学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9.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60.王鹏伟:《高中语文教材重点、难点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1.王鹏伟:《中学语文教育学与语文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2.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63.霍华德.加德纳(美):《多元智能》,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64.张文泰:《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版65.黄文硕:《语文教材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6.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7.张隆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8.李杏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9.李田若:《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0.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1.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2.刘国正:《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3.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4.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5.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6.曹明海:《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青岛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7.曹明海:《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论》,青岛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8.曹明海:《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青岛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9.曹明海:《追问与发展:语文学习心理论》,青岛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0.曹明海:《整体与圆识:语文教学系统论》,青岛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1.曹明海:《存在与发展:语文教学生态论》,青岛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82.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3.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4.李维鼎:《语文言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5.吴发衍:《当代语文教法学法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6.许其举:《中语指要》,中国矿业出版社,2000年版87.李廷扬:《语文新论:美辞论》,贵州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8.全国中学语文会编:《新世纪中学语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9.孔庆东:《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90.白金声:《语文德育渗透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版91.张定元:《中学著名特级教师思想精粹》,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92.顾黄初:《语文教育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3.顾之川:《语文论稿》,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4.张隆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5.王力:《语文教学创新研究》(中学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96.李行建:《语文学习新论》,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7.毛雨先:《语文学习面面观》,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98.张建华:《中学语文教学法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9.王松泉:《语文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00.韩雪屏:《语文教学技术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01.程翔:《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10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103.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语文教育研究探索》,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104.左兵著:《语文考试艺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105.吴桐祯:《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06.周德藩:《中学语文教学优秀个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07.彭观仞:《中学语文教学板书设计》,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08.李庆平:《中学语文板书设计精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09.赵贤州:《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10.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版112.王相文:《语文教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13.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14.王相文:《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导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15.顾黄初:《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16.王柏勋:《中学语文教材分类研究》,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117.费锦昌:《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118.顾黄初:《20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19.郑国民:《从文言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师大出版,2000120.张志公:《张志公语文集外集》,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121.本书编委:《张志公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22.傅永安:《中学语文比较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23.庄文中:《中学教学语法和语法教学》,语文出版社,2000年版124.陈帼雄:《中学语文实用语法》,开明出版社,2000年版125.吕必松:《语言教育问题研究论文集》,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版126.许嘉璐:《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27.钱梦龙:《导读的艺术(修订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28.李家树:《香港语文教学策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29.田小琳:《香港中文教学和普通话教学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30.王继坤:《现代阅读学教程》,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1.王松泉:《阅读教材》,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2.小威廉姆.E.多尔(美):《后现代课程观》,王汉字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13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硕士参考用书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硕士的参考用书包括《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通用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由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是高等院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论”课程的通用教材。
该书从整体上设计和论述课程与教学两个研究领域,立足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实践,分析、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在系统阐述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实践,阐释课程与教学基本问题,切实帮助研究生提升基本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
该书由课程与教学概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与教学实施、课程与教学评价、课程管理与领导、教师的课程与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改革等十章构成。
此外,还有其他参考书目,如《教育学》(第七版),王道俊、郭文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中国教育史》(第三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如需更多关于教育硕士的参考用书信息,建议查阅所在学校提供的具体课程教材。
新版内蒙古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如愿以偿考到自己期望的学校,在这一年的时间内,我秉持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信念终于熬过了这段难熬却充满期待和自我怀疑的岁月。
可谓是痛并快乐着。
在这期间,我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有没有可能成功上岸,这样的想法,充斥在我的头脑中太多次,明知不可想这么多,但在休息时,思想放空的时候就会凭空冒出来,难以抵挡。
这对自己的心绪实在是太大的干扰,所以在此想跟大家讲,调整好心态,无论成功与否,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到最后,总不会有那种没有努力过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的遗憾。
总之就是,付出过,就不会后悔。
在此,我终于可以将我这一年来的所有欣喜,汗水,期待,惶惑,不安全部写出来,一来是对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做一个回顾和告别,再有就是,希望我的这些经验,可以给大家以借鉴的作用。
无论是心态方面,考研选择方面,还是备考复习方面。
都希望可以跟大家做一个深入交流,否则这一年来的各种辛酸苦辣真是难吐难吞。
由于心情略微激动了些,所以开篇部分可能略显鸡汤,不过,认真负责的告诉大家,下面的内容将是满满的干货。
只是由于篇幅过长还望大家可以充满耐心的把它看完。
文章结尾会附赠我的学习资料供各位下载使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1.《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2.《教育学》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3.《当代教育学》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4.《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6.《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教育心理学》冯忠良、姚梅林、伍新春、王健敏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8.《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关于英语复习。
推荐延伸阅读书目《课程论》延伸阅读书目1.(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推荐版本2:(美)Ralph W。
Tyler著,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版。
泰勒在书中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考察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原理,既为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又为现代课程研究开创了范式!本书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教育家泰勒的经典著作,是迄今为止课程领域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被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它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起,在1981年被美国的《卡潘》(Phi Delta Kappan)杂志评为1906年以来对学校课程领域影响最大的两本著作之一.2.(美)派纳等著,张华等译:《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本书论述了美国课程理论近170年的发展(1828—1994),是一部充满时代气息的巨著。
它重点论述了美国课程领域经过“概念重建"之后的发展,对“政治课程理论”、“种族课程理论”、“性别课程理论"、“现象学课程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自传性课程理论”、“美学课程理论"、“神学课程理论”、“制度课程理论"、“国际课程理论”作了剖析。
关于课程开发实践的诸多问题,如“课程政策”、“课程规划、设计与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与教师"、“课程与学生"等等,本书亦作了别开生面的、前沿性的研究。
3.(美)丹尼尔·坦纳、劳雷尔·坦纳著,崔允漷等译:《学校课程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课程史是一种实用的过去。
本书以美国学校教育从欧洲教育的母体中分娩作为开始,到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形成,展示了200多年来在双轨与单轨、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学科中心与学生中心、传统与进步、保守与激进、理论与实践等二元论之间的种种角逐与努力。
《课程与教学论》参考书目
加* 者为重点阅读书目。
1.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 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Ralph W. Tyler.Ralph W. Tyler.Ralph W. Tyler.Ralph W. Tyler.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Prepared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Prepared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Prepared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Prepar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9.
3.李子建,黄显华.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
*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黄甫全,王嘉义.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8.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9.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0.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1.白月桥.课程变革概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1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15.吕达.课程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6.[美]E.R.希尔加德,R.L.阿特金森,R.C.阿特金森.心理学导论(上、下)[M].周先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8.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9.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0.[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M].王宪钿,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1.[美]L.M.霍普夫. 世界宗教[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
22.孙亚玲.课堂组织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