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火烧云教案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3
三年级语文下册《火烧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了解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及产生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秘,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形态变化及产生的原因。
2.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中蕴含的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云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吗?”进而引入课文《火烧云》。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a. 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述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和句子,并通过观察图片理解“红通通、金灿灿”等词语的意思。
b. 学习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词语和句子,并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马、狗、狮子”等形态的变化过程。
c. 学习第七至第九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火烧云的神秘和美丽,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4. 回顾全文,总结要点: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出课文中描述的火烧云的颜色、形态变化及产生的原因。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意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堂展示:通过让学生表演、讲解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火烧云教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设计说明本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时,从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读为主,边读边想象,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来体会火烧云的特点,并借助这些词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
学前准备 1. 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2. 收集火烧云的图片。
(师生)3.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会认会写本课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了解霞光照耀下的景物的变化。
学习重点认字、读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前准备 1. 预习课文,认字、读词。
(学生)4.收集火烧云的图片。
(师生)5.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情导入。
(用时: 5 分钟)1. 教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学生欣赏。
4.板书课题。
5.简介火烧云。
1. 学生观看火烧云的图片并交流图片内容和感受。
2. 生齐读课题。
3. 了解什么是火烧云。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用时:15 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3. 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4. 组织学生互考生字词。
1. 学生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 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 学生认读词语,小组讨论怎样识记生字新词。
4. 同桌互考生字词,并互相检查订正。
1. 一字组多词。
灿()()腿()()猛()()威()()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用时:15 分钟)1. 教师安排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文中做上记号。
(2)这些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6.讨论:为什么各种事物在霞光下会变色?7.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通用12篇)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
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教学设计篇2【教学要求】1、读懂课文,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按事物的变化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描写的方法。
24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会认“檀”“喂”等7个生字,会写“必”“胡”等11个生字,理解课后练习中6个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能把提纲补充完整,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重点
会把提纲补充完整,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起兴趣
1.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出示课题的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火烧云”。
3.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些什么呢?
4.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一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
(出示生字卡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课文,积累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第3自然段美在什么地方?
2.读第3自然段,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3.你们想看这么多的颜色吗?
4.师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看像哪种颜色。
5.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缤纷……)
6.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看谁读得好)
7.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已经把它记住了吗?师出示幻灯片,课文填空
(二)我们再来看第4、5、6自然段,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板书)。
(1)分组自学4、5、6自然段,要求:①你认为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②你能把它读好吗?
(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3)这么多的形状,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这三自然段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象,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5)学生看图想象。
(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
四、熟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五、大胆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划分为几段?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火烧云上来时
1.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2.人们看到这一切,心情是怎样的呢?
3.地面上的人和动物发生了变化,天上又有什么变化呢?读句子,谈理解。
4.作者是怎样观察霞光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5.指导学生用又惊又喜的心情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二)学习火烧云的变化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
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认识到颜色和形状发生变化。
2.自读第3自然段。
(1)思考: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通过读课文说出颜色变化快而多。
(2)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课文中连用四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变化,瞬息万变。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足以说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
(3)“半紫半黄”中的“半”是什么意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
)
(4)你认为还会出现哪些美丽的颜色?可以让学生说,也可以亲手去画。
(5)指导朗读后尝试背诵。
3.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自学第4~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钟”,“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一转眼就变了”,从以上几个句子可以体会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快。
(2)课文是怎样细致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3)你认为还会出现什么形状呢?它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消失的?仿照课文第4、5、6自然段,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说给大家听,看谁说得最精彩。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1.齐读、思考:什么是“恍恍惚惚”?为什么会这样?
2.火烧云下去了,人们的心情怎样?(惋惜)
3.指导朗读、背诵。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
2.观察云彩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
24火烧云
变化快而多
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抓住一个“奇”字,想象情景美。
二、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
三、抓住一个“变”字,深悟情感美。
四、抓住一个“读”字,在读中锤炼语言美。
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