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切口放血肝素湿敷操作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3.62 KB
- 文档页数:2
皮下肝素注射操作流程一、准备工作1. 洗手并戴上洁净的手套。
2. 准备所需的注射器、皮下针头和肝素药物。
3. 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瓶盖的完整性,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在注射器上抽取适量的肝素药物,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
二、选择注射部位1. 选择适合皮下注射的部位,常见的部位包括腹部、上臂外侧和大腿前外侧。
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例如腹部适合肥胖患者,而上臂外侧适合瘦弱患者。
三、皮肤消毒1. 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液清洁注射部位,从内向外方向进行消毒,确保注射部位干净。
四、注射操作1. 拿起预先准备好的注射器,用另一只手轻轻拉起皮肤,使皮下组织松弛。
2. 将注射器垂直插入皮肤的45度角,缓慢注射肝素药物。
3. 注意注射时要保持注射器与皮肤垂直,避免穿透皮下组织。
4. 注射时要保持手稳定,避免突然移动引起不必要的疼痛和损伤。
5. 缓慢注射药物,确保肝素药物均匀分布在皮下组织。
五、注射后处理1. 拔出针头后,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帮助止血和减少疼痛。
2. 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有出血或渗液,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 丢弃使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注意遵守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六、记录和观察1. 记录注射的时间、剂量和部位,以便后续追踪和评估。
2.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等,及时报告医生。
以上就是皮下肝素注射的操作流程。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消毒,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提前告知注射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
三种放血方法对末节断指再植的疗效观察
黄烈天;陈冬生;蓝国湖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8(14)14
【摘要】目的探讨甲床肝素棉球湿敷法、端侧切口放血法、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末节断指再植的效果.方法 1999~2007年应用甲床肝素棉球湿敷法、端侧切口放血法、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末节断指再植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甲床肝素棉球湿敷法组成活率为92.68%,成活后指甲畸形;端侧切口放血法组成活率为80.20%,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组成活率为96.61%.结论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成活率最高,应作为末节断指再植放血方法的最佳选择.
【总页数】2页(P2212-2213)
【作者】黄烈天;陈冬生;蓝国湖
【作者单位】东莞市沙田医院外二区,广东,东莞,523981;东莞市厚街医院显微外科,广东,东莞,523945;东莞市沙田医院外二区,广东,东莞,5239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未吻合静脉的末节断指再植行改良小切口放血疗法的临床护理 [J], 陈娟;朱璐
2.改良小切口放血护理在末节断指再植动静脉危象中的应用研究 [J], 梁彩霞;戴锦;郑有卯;汪官富;李平仙;易利奇;赵晓燕;洪盾
3.3种放血方法对末节断指再植的疗效观察 [J], 黄烈天;陈冬生;蓝国湖
4.指端侧真皮浅层创面放血法治疗末节断指再植的效果观察 [J], 邢鸿基
5.放血疗法在小儿末节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J], 胡蓉;戴巧艳;何翠环;黄小芬;何嫚慧;黄天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素应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肝素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伤后24h入院的烧伤患者30例,3%~50% 烧伤面积,以深Ⅱ度为主,清创后实验区先用肝素钠湿敷,再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包扎,对照区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包扎,每日1次,3天后改为半暴露。
观察创面疼痛缓解、水肿消退、愈合时间等。
结果:实验区创面肝素湿敷数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水肿消退快,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区。
结论:肝素直接外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能缓解疼痛,缩短愈合时间。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eparin on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 wound. Methods Thirty cases inflicted with 3%~50% TBSA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 wound, after fresh wound was debrided, the treating area was handled with heparin and Sulfadiazine silver cream, while the control area was treated with Sulfadiazine silver cream, until the wound healing. Reliving pain and the wound healing time were observed simultaneously.ResultsPains were relieved after the wound handled with heparin; the wound healing time was much shorter in Heparin area than in SD-Ag area(P<0.05).ConclusionIt is suggested that topical application of heparin to 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 wound may alleviate the progressive tissue damage, relive pain during early stage and promote wound healing.Key words:burn; heparin; wound healing肝素作为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 GAGS)的一种,最初被应用于抗凝,后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发现,并应用于烧伤创面[1]。
临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操作注射体位和部位、注射规范流程及注射后处置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吸收速度更慢、更稳定,生物利用度更高,是唯一能皮下注射、高效且安全抗凝剂。
皮下注射时,低分子肝素可在注射部位聚集,引起瘀斑、硬结、血肿、严重出血等并发症,会显著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抗凝治疗效果。
皮下注射并发症的发生与注射部位、注射速度、注射角度、注射后是否冷敷等多种因素相关,规范皮下注射操作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注射前准备1.1 注射频率: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每天给药1次与每天给药2次同样安全、有效,每天给药1次,提高患者注射依从性。
1.2 注射器选择:使用针头长度为5-6mm短型固定针,避免针头过长刺穿血管或误入肌层。
1.3 注射体位:腹壁注射时,协助患者取屈膝仰卧位,嘱其放松腹部;上臂注射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取坐位时,上臂外展,与躯体成90°,放松上臂肌肉。
1.4 注射部位选择1.4.1 腹部皮下组织较厚、注射面积大、药物吸收快、神经纤维较少,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首选部位。
在腹部进行皮下注射可降低药物外渗的风险,减轻患者疼痛。
1.4.2 避开有破损、瘀斑、瘢痕、硬结、色素沉着、水肿、溃疡、感染等迹象的部位。
1.4.3 腹部注射区域:以脐为中心向左右各延伸10cm,避开脐周2cm范围内。
1.4.4 避免同一部位重复注射,2个注射点距离至少为2cm或一横指,以预防低分子肝素聚集产生血肿或皮下脂肪积聚产生硬结。
1.4.5 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使用表盘轮换法,按顺时针、对角线轮换注射点,减少药物聚集,减轻疼痛,预防瘢痕形成、组织硬化。
2.注射中规范2.1 采用预充式针剂或“气锁”技术注射,针筒内保留少量空气,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的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然后进行注射,以保证低分子肝素注射剂量准确,且注入皮下少量空气可形成“气锁”结构,能有效预防药物溢出或外渗。
2.2 使用捏皮技术注射,即左手拇指、示指相距5-6cm,提捏患者皮肤成一皱褶,将皮肤褶皱从下方肌肉层拉起,整个注射过程中,均应保持皮肤褶皱不放松。
探讨无可吻合静脉的指端断指再植成活的静脉回流问题宋莱殷;杨贞海【摘要】目的:对无可吻合静脉的指端断指再植成活的静脉回流重建问题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5年1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无可吻合静脉的指端断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吻合指动脉及扩髓、放血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再植指体的成活率。
结果有89例再植指体成活,成活率显示为90.8%。
结论术中扩髓及术后放血疗法,并给予患者有效地护理,可以较好的解决静脉回流障碍问题,提高指端再植指体的成活率。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blemof anastomotic veins with severd figer reunion survival of the veinreflux.MethodsSelected 98 cases of no anastomotic vein refers to finger end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06 to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anastomosis of ifnger artery and reaming, bloodletting method o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the survival rate of ifnger replantation were observed.Results 89 cases were survived, the survival rate was90.8%.ConclusionIntraoperative reamed and postoperative bleeding therapy, and patients were given and effective nursing can solve the venous relfux disorder problem, improve a survival rate of ifnger replantation of end.【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26【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无可吻合静脉;指端断指;静脉回流【作者】宋莱殷;杨贞海【作者单位】538001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口分院;538001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口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作者单位:538001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口分院离断指体比较短,静脉细小或无法找到静脉,致静脉无法吻合,这样在手术中就会遇到静脉回流障碍的问题,无静脉可供吻合的指端断指再植,但成活率低。
第1篇一、操作前准备1. 物品准备:消毒的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75%酒精、棉签、消毒纱布、胶布、弯盘、止血带等。
2. 环境准备:选择安静、干净、通风良好的操作环境。
3. 施术者准备:身着清洁的工作服,佩戴口罩、帽子,洗净双手。
二、操作步骤1. 体位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操作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常用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和立位。
2.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遵循循经取穴、表里经取穴和局部取穴的原则,选择合适的穴位。
3. 消毒:用75%酒精对操作部位进行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4. 针刺:根据操作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具。
持针时,右手握针柄,左手固定待刺部位。
a. 点刺法:适用于皮肤浅表血络。
用针尖迅速刺入约0.1~0.3cm,立即出针。
b. 挑刺法:适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
轻轻揉挤局部,使细小静脉充盈,然后用针挑破(或划破)微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
c. 缓刺法:适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
在放血部位上方用手自上而下按挤,或扎上止血带,使其静脉充盈,然后用针缓缓刺入浅表静脉,再缓缓退出针头。
5. 出血:根据病情和出血量要求,适当挤压点刺穴位周围皮肤,挤出适量血液。
6. 止血:用干棉签擦去血液,再挤压1~2次,用干棉签压迫止血。
7. 包扎:用消毒纱布覆盖刺血部位,用胶布固定。
三、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排除禁忌症。
2.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3. 针具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4. 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
5. 操作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6. 注意个人防护,避免针具刺伤自己。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可以确保放血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带来福音。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指导,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第2篇一、操作前准备1. 物品准备:消毒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小尖刀)、75%酒精、棉签、消毒纱布、胶布、弯盘。
放血操作规程放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适用于一些病情需要减轻体内血液负荷的患者。
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下面将介绍放血操作的规程。
一、操作准备1. 确认患者的血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 验证患者的身份,确认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放血操作。
3. 慎重阅读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以及其他重要的信息。
4.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解释放血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5. 准备好放血所需的设备和用品,包括适当的采血器材、护理垫、止血带、洗手液、酒精棉球等。
二、操作步骤1. 清洁双手,进行手卫生。
戴上适当的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2. 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仰卧位,并确保适当的照明和通风条件。
3. 在患者选择的采血部位进行局部消毒,使用洗手液和酒精棉球擦拭。
4. 使用止血带,将其绑在患者所选择的采血部位上,使其能够阻断静脉血液的回流,但不要过紧。
5. 使用适当的采血器材,如有需要,可以使用一次性可调控的采血器,以便调节放血速度。
6. 在适当位置进行静脉穿刺,尽量选择较粗的静脉,避免动脉穿刺。
注意穿刺的深度和角度,以避免损伤血管壁。
7. 确保静脉穿刺成功后,将管道与采血器材连接,并开始慢慢放血。
根据患者的情况,放血速度一般控制在20-30ml/min,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
8. 在放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反应,如头晕、出汗、面色苍白等。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放血,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9. 在放血过程中,定时记录放血的时间、速度和总量等重要的参数。
10. 放血到达预定的量后,或者当患者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停止放血,拆除止血带,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护理。
三、注意事项1. 在放血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自主感觉和反应。
如果患者有不适或疼痛感,应及时停止放血,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护理。
2. 在放血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血型,避免错误放血导致的意外发生。
3. 放血过程中要定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放血的相关参数,以便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