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法则》知识点总结

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3、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4、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5、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关系: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注: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关系: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注: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关系: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注: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分数四则运算

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数和数的运算运算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数和数的运算运算的意 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

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times; 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divide;另一个因数 4 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divide;除数=商除数=被除数divide;商被除数=商times;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 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

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 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times; 3 =32 1. 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法则》知识点总结 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3、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4、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5、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关系: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注: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关系: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注: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关系: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注: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之运算法则知识点归纳(全)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整数小数分数 加法意义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的运算 与整数加法意义一样与整数加法意义一样 减法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和其 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 加数的运算 与整数减法意义一样与整数减法意义一样 乘法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 便计算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 的意义相同 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 的意义相同 除法意义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 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 乘数 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知识点二、四则运算法则 1、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加减时,把相同数位对齐。 (2)小数加减法时,把小数点对齐。 (3)分数加减法时,当分母相同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同时,要先通分,再相 加减。 2、乘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一位数乘一位数用乘法口诀 多位数乘一位数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 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多位数乘多位数先用其中一个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 多位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 要和哪一位对齐。然后把每次乘得的数相加。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算出积,再看两个乘数中共有 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要在前 面添“0”补足。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约 分。 3、除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 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时,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 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数是小数时,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 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添0补充)。然后,按照除数是整 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加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三、四则运算的逆运算 1、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时乘法的逆运算 2、互逆关系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乘数×乘数=积积÷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知识点四、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的运算 》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数的运算》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6、77页例1--例8。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和运算律及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会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四则运算能力。 2. 在对知识、技能、方法的回顾与梳理中,掌握整理的方法,并使所学内容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提升数学素养。 三、复习重难点 回顾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和运算律及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数的运算》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请同学们自主复习课本P76—77内容,试着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梳理,并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 (二)课堂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数学课上学过各式各样的数,有整数、分数、小数,还学习了这些数的运算。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是关于数的运算的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师:我们学过了这么多有关运算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整理一下。(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对数的运算相关知识的回忆,为分类整理和构建体系做好准备。】 1.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回顾整理 (1)全班交流,梳理方法 师:我们学过哪些运算?说明每种运算的含义。 师:关于数的运算的知识有这么多,在系统整理时,你有什么合理的建议吗?

预设1:可以用表格整理 预设2:分类整理。 预设3:举例说明 预设4:画图整理。 师:同学们的建议都有价值,今天我们就分成四则运算、运算定律这两大部分来进行整理。在四则运算中,还要区分出整数、小数、分数这三类,分别来进行整理。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 师:小组合作,将四则运算与运算律这两大部分,就以下三个问题分别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最全面。 问题一: 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加减运算?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问题二: 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乘除运算? 例:72×43 492÷12 3 5 × 7 6 7.2×4.3 4.92÷12 3 5 ÷ 6 7 思考:哪些计算法则之间是有联系的? 问题三: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字母表达式是怎样的? 运算律字母表达式举例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汇报一: 师:哪个小组想先来汇报一下问题一的整理情况。 预设:学生根据整理情况汇报。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笔记

以下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笔记: 一、整数运算。 1.整数的加减法。 -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减加。 -加减法可以化为同号运算或异号运算。 -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整数的乘除法。 -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 -除法可以化为乘法运算。 3.整数的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先括号里的后括号外的。 -同级运算可以交换顺序。 二、小数运算。 1.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加减,注意进位借位。 2.小数的乘法。 -把小数转化为整数,计算完再将结果还原成小数。 3.小数的除法。 -把除数、被除数都变成整数,再进一步计算。

三、分数运算。 1.分数的加减法。 -通分后,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分数的乘除法。 -分数的乘法,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分数的除法,除数的倒数乘以被除数。 四、面积和周长。 1.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面积为长乘以宽,周长为长加宽的两倍。 2.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面积为边长的平方,周长为边长的四倍。 3.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面积为底乘以高的一半,周长为三边之和。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 -面积为底乘以高,周长为底的两倍加上高的两倍。 五、几何变换。 1.平移。 -所有点同时沿着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 2.旋转。

-将图形围绕一个点或轴心旋转。 3.翻折。 -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称。 4.对称和投影。 -对称:将图形对移到与原来位置对称的位置。 -投影: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或面投影到相应的位置。 六、数据统计。 1.统计图。 -条形图、折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用于表示数据的数量、比例和变化趋势等。 2.中心倾向和散布度。 -中心倾向: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 -散布度:极差、方差、标准差,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以上就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归纳笔记,希望可以对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有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 数和数的运算 (一)整 数 1.自然数、负数和整数 (1)、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是最小的自然数。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负数:负数和正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2、3、4) (3)整 零 (0) -1、-2、-3、-4……) 2、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数的整除 :整数a 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 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 整除,或者说b 能整除a 。 (1)如果数a 能被数b (b ≠ 0)整除,a 就叫做b 的倍数,b 就叫做a 的约数(或a 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如: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如: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4)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5)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6)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7)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8)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9)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10)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 37、41、43、47、53、59、61、67、71、73、79、 83、89、97。 (11)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数和数的运算性质和规律》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数和数的运算性质和规律》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启蒙教育时期,是长躯体,学做人,增知识,进展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时期,查字典数学网为小朋友预备了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数和数的运算性质和规律》,期望大伙儿喜爱!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先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先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先的数就扩大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先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先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先的数就缩小1000倍 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差不多性质 分数的差不多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因此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含义 加法: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算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然后把每次所乘得的积相加。(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商起,除的时候,除数有几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几位不够除,再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上商;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4、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零,再继续除。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5、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小数乘除法先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 不同点:小数乘除法还要在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6、分数乘法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7、分数除法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乘乙的倒数。 8、0加上任何数得0,0乘任何数得0,0除以任何数得0,0不能作除数,1乘任何数得原数,任何数除以1得原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进行。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估算计算策略: (1)取近似值法:取近似值法就是先对算式中的数取近似值,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数的认识 1. 正整数、零、负整数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带有括号的数进行加减法; 3. 数轴的概念及表示数的方法; 4. 小数的读法、意义及大小比较; 5. 分数的认识及其大小比较。 二、四则运算 1. 简单的算式的较复杂的算式的列法结果; 2. 含有小括号和带有括号的计算; 3. 利用分配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 4. 利用消去律和交换律简化计算; 5. 一步和两步的方程式的解法。 三、几何 1. 平面图形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及其性质; 2. 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及其性质; 3. 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及其表示方法; 4. 垂线的认识及其性质; 5. 尺规作图法。 四、数据统计 1. 统计图的认识及其意义; 2. 折线图、条形图、分段函数图的绘制;

3. 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4. 利用数据统计图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异和规律。 五、应用题 1. 长度、比例和时间的应用题; 2. 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 3. 金钱计算的应用题; 4. 简单的利率计算; 5. 推理判断与证明。 六、数学思想方法 1. 利用数的性质简化计算; 2. 利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3. 螺旋式思考,用图象解决问题; 4.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 5. 尝试解决两步和多步的问题。七、数的认识 数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正整数、零、负整数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集中掌握这些数的属性,将它们的性质运用于真正的问题中,并且学习如何利用这些属性解决问题。 在学习小数和分数,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的读法、意义及大小比较,并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学习如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 八、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是学习数学最初的内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_数和数的运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_数和数的 运算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_数和数的运算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二方法 三性质和规律 五应用 3典型应用题 (2)归一问题: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3)归总问题:是已知单位数量和计量单位数量的个数,以及不同的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通过求总数量求得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6)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7)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

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9)还原问题:已知某未知数,经过一定的四则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求这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我们叫做还原问题。 (10)植树问题:这类应用题是以“植树”为内容。凡是研究总路程、株距、段数、棵树四种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 (11 )盈亏问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的特点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配给一定数量的人,在两次分配中,一次有余,一次不足(或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已知所余和不足的数量,求物品适量和参加分配人数的问题,叫做盈亏问题。 (12)年龄问题:将差为一定值的两个数作为题中的一个条件,这种应用题被称为“年龄问题”。 解题关键:年龄问题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类似,主要特点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年岁不断增长,但大小两个不同年龄的差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年龄问题是一种“差不变”的问题,解题时,要善于利用差不变的特点。 例父亲48 岁,儿子21 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 倍? 分析:父子的年龄差为48-21=27 (岁)。由于几年前父亲年龄是儿子的 4 倍,可知父子年龄的倍数差是(4-1 )倍。这样可以算出几年前父子的年龄,从而可以求出几年前父亲的年龄

六年级数学毕业复习数的运算知识点

数旳运算知识点 ※运算旳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种数)旳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旳数叫做加数,加得旳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种加数=(和-另一种加数) 2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旳和与其中旳一种加数),求(另一种加数)旳运算叫做减法。例如: 18-6表达(已知两个因数旳和是18,其中旳一种加数是6,求另一种加数。) 在减法里,已知旳和叫做被减数,已知旳加数叫做减数,未知旳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3整数乘法:求(几种相似加数旳和)旳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似旳加数和相似加数旳个数都叫做因数。相似加数旳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旳任何数。 一种因数×一种因数=积一种因数=(积÷另一种因数) 4 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旳积与其中一种因数),求(另一种因数旳运算)叫做除法。例如: 18÷6表达(已知两个因数旳积是18,其中旳一种因数是6,求另一种因数。) 在除法里,已知旳积叫做被除数,已知旳一种因数叫做除数,所求旳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由于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因此任何一种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种拟定旳商。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 小数加法:小数加法旳意义与整数加法旳意义相似。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种数旳运算。 2. 小数减法:小数减法旳意义与整数减法旳意义相似。已知两个加数旳和与其中旳一种加数,求另一种加数旳运算. 3.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旳意义和整数乘法旳意义相似,就是求几种相似加数和旳简便运算;例如,1.3×6表达(6个1.3旳和是多少)或也可表达(1.3旳6倍是多少?) 一种数乘小数旳意义是求(这个数旳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例如,16×0.13表达(求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内容涵盖了多个知识点,包括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几何图形等。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 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 一、整数运算 1.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整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要注意正 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正负数相加减的规则。 2.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之间的乘法和除法运算,需要熟练 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并且注意乘除运算时符号的变化。 二、小数运算 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要注意小 数位数对齐并按位相加减,最后结果的小数位数不得超过最长的 小数位数。 2.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小数之间的乘法和除法运算,需要将小 数转化为分数或整数进行计算,最后结果按照相应的位数进行四 舍五入。

三、几何图形 1. 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并能够判断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2. 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种类和性质,包括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能够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3. 圆: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四、数据统计 1. 图表的读取:能够阅读和理解数据统计中的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等,并能够提取和分析其中的信息。 2. 平均数和中位数: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上是六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在学习数学时,要多做练习题,通过实际操作巩固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祝大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取得好成绩!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数的运算(4)教案苏教版(最新整理)

数的运算(4) 教学目标: 1.梳理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列举、转化、假设等.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采用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合理地使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哪些策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这些策略. 二、交流共享 (一)画图的策略 1。谈话: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策略.它通过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2.尝试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与实践”第6题。 (1)让学生先在图中画一画,再解答。 (2)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总结方法。 (3)小结:不同的画图方法体现不同的数量关系,但都能把题意直观地表达出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3。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与实践"第8题。 (1)让学生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2)汇报交流,师生共评。

4.总结: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根据题意画出实物图或线段图帮助正确理解题意,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降低解题的难度。 (二)列举的策略 1.谈话:一一列举也是我们生活中解决问题时常用的策略之一,在列举的时候要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与实践”第10题。 (1)先在表中填一填,再列式解答。 (2)汇报交流、师生共评. (三)假设的策略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与实践"第13题。 1.先假设两种门票的张数,再调整找出答案. 2.汇报交流、师生共评。 三、反馈完善 谈话: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我们要选用合适的策略,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与实践”第7、9题。 2.合作完成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与实践”第11、12题。 (1)小组讨论分别准备用哪些策略来解决。 (2)汇报交流. (3)比较、优化策略。 3。合作完成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与实践"思考题。 结合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剩下的部分都是原来长度的1份,且一样长.画出第一支和第二支的1份,还原(倒推)出原来长度,5份和3份。 四、反思总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尽量约分,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常考的质因数有11×11=121;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先画单位一的量,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在“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 3、写数量关系式的技巧: (1)“的” 相当于“×” ,“占”、“相当于”“是”、“比”是“ = ” (2)分率前是“的”字:用单位“1”的量×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20,甲数的1/3是多少?列式是:20×1/3 4、看分率前有没有多或少的问题;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少1/2,乙数是多少? 列式是:50×(1-1/2) (比多):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小红有30元钱,小明比小红多3/5,小红有多少钱? 列式是:50×(1+3/5)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几倍; 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一个数×几分之几。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素材新人教版编写意图 (1)教材强调对四则运算意义的深入理解。首先通过例1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运算,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每种运算的意义,目的是在集体交流中,寻找所学过运算的原型,系统地构建运算的现实意义。其后,利用例2对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旨在通过讨论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 (2)例3,提醒学生注意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引导学生系统整理0与1这些特殊数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3)例4,通过观察算式,引导学生体会每种运算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例5,掌握用字母表示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互逆关系的方法,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例6,鼓励学生交流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是学生小学阶段正确运算的基础,也是上初中后进一步学习代数式运算的知识基础。 教学建议 (1)教学例1、例2时,可引导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不必求全,并通过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必要时 教师可以补充典型例子。如:40±30,0.4±0.3,4 9 ± 1 3 = 4 9 ± 3 9 这样更容易看出三者之间的共同点,都 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区别只是整数、小数只要对齐数位就行了,而异分母分数需要通过通分转 化为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减。乘、除法运算,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2)教学例2时,可鼓励学生自己整理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性,再全班交流。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找出什么情况下运算结果是原数(a+0,a-0,a×1,a÷1),什么情况下运算结果为0,如:a-a,a×0,0÷a(a≠0)。还可由同数相减、相除引出同数相加、相乘,让学生比较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数和数的运算运算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数和数的运算运算的意义? 小朋友们 ,你们是否有着丰富的知识 ,是否爱思考 ,查字典数学网的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数和数的运算运算的意义? ,希望你们能应用聪明的脑袋 ,来一起学习吧。 (一)整数四那么运算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 ,相加的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局部数 ,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 ,的和叫做被减数 ,的加数叫做减数 ,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 ,减数和差分别是局部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 ,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整数除法: 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 ,的积叫做被除数 ,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 ,所求的因数叫做商。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 ,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 ,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那么运算 1. 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 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3 =32 分享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网址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S:面积 C:周长π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 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πr或πd)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版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毕业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2020 年最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毕业总复习知 识点汇总 (1) 第一部分数和数的运算 (一)整数 1.自然数、数和整数 (1)、自然数:我在数物体的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 0;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 0 是最小的自然数。 1 是自然数的基本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 1 成。 0 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数:数和正数是表示相反意的量 正整数( 1、2、3、4、⋯⋯)自然数 (3)整数零(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数)整数( -1 、 -2 、-3 、- 4⋯⋯) 2、数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数位。 每相两个数位之的率都是10。的数法叫做十制数法。 3、数位:数位依照必定的序摆列起来;它所占的地点叫做数位。 4、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就 a 能被 b 整除;或许 b 能整除 a 。 (1)假如数 a 能被数 b(b ≠ 0 )整除; a 就叫做 b 的倍数; b 就叫做 a 的数(或 a 的因数)。倍数和数是相互依存的。如:因 35 能被 7 整除;所以 35 是 7 的倍数;7 是 35 的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此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自己。 比如: 10 的数有 1、2、5、10;此中最小的数是 1;最大的数是 10。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穷的;此中最小的倍数是它自己。 如: 3 的倍数有: 3、6、9、12⋯⋯此中最小的倍数是 3 ;没有最大的倍数。(4)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能被 2 整除;比如: 202、480、304;都能被 2 整除。。(5)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都能被 5 整除;比如: 5、30、405 都能被 5 整除。。 (6)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 3 整除;个数就能被 3 整除; 比如: 12、108、204 都能被 3 整除。 (7)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 9 整除;个数就能被 9 整除。 (8)能被 3 整除的数不必定能被 9 整除;可是能被 9 整除的数必定能被 3 整除。 (9)能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不可以被 2 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 是1 (10)一个数;假如只有 1 和它自己两个因数;的数叫做数(或素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