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某校2022-2023学年高职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卷A)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某校2022-2023学年高职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卷A)

1 / 11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外……………不……………要………………答……………题………………………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职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卷A )

命题人____ 审核人____ 考试成绩__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请用2B 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羁.鸟(j ī) 守拙.(zhu ó) 檐.(y án ) B .狗吠.(f èi ) 樊笼.(l ǒng ) 榆.柳(y ǘ) C .尘杂.(z á) 靖.节(j ìng ) 暧.暧(ài ) D .树巅.(di ān )废墟.(x ū) 陶潜.(qi ǎn )

2、下列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醍醐贯顶 趋之若鹜 言简意赅 重蹈覆辙 B.莫名其妙 不寒而栗 理尚往来 璀璨多彩 C.恰如其分 烟熏火缭 不容置喙 返璞归真 D.无动于衷 举世瞩目 格物致知 目不暇接 3、下列词语中加点部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浪遏.飞舟(阻止) 云蒸霞蔚.(弥漫) 残曛烛.天(映照) 不言而喻.(明白)

B.杂乱无章.(条理) 天翻地覆.(转回) 漫.(随便)无边际 后患无穷.(穷尽)

C.恻隐..(怜悯)之心 各得其所.(处所) 如愿以偿.(实现) 义无反顾..(回头看)

D.残羹冷炙.(烤肉) 礼尚.往来(崇尚) 无足.轻重(足够) 琳琅..(美玉)满目 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双关)

B .华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借代)

C .两只麻雀蹲在辉煌的阳光里,一副丰衣足食的样子。(拟人)

D.主子们即使单想高高在上,暂时维持阔气,也还得日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反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苏比一直过了五个街口,才再次鼓起勇气去追求被捕。

B.可是对苏比这样一个高傲灵魂的人来说,施舍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C.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使他的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

D.当苏比往东走时,穿过一条因为翻修而高低不平的马路。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

②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⑤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④⑤③

C.①②⑤③④ D.①③⑤②④

7、下列各项中,作品、作家、国籍、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月色》赵丽宏中国散文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契诃夫俄国诗歌

C.《警察与赞美诗》欧·亨利美国小说

D.《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德国演讲词

8、对“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诗句意思理解恰当的一句是( )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能从容地以十千钱做赌注比拼酒量,纵情的欢乐。B.陈王曹植从前喜欢宴请宾客,并以此为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美酒,纵情的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设宴宾客时喜欢演奏通俗音乐,喝一斗酒赏一千钱,尽情欢乐。

3 / 11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外……………不……………要………………答……………题………………………

9、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以赠诗的形式写给邻居家女儿的,全诗饱含关爱之心。 B.《药》以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素材,反映了抗日战争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文章运用了明暗双线结构。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马克思创立科学理论和参加革命活动两个方面对他作了精辟的概括和高度的评价。

D.《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山上小屋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10、对《拿来主义》中“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形象的议论,不属于比喻的范畴。 B .用比喻来描述亡国奴之悲惨和可怜,不构成比喻论证。 C .用比喻来说明沦为亡国奴之悲惨和可怜。 D .既有形象的议论,又有比喻的成分,属比喻论证。

二、阅读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一)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1、下列加点的通假字含义错误的一项是( ) A.爱.而不见 通“薆”,喜爱 B.说.怿女美 通“悦”,喜悦 C.自牧归.荑 通“馈”,赠送 D.匪女.

之为美 通“汝”,指彤管

12、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了。

D.“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13、下列和《静女》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节选自《诗经·邶风》。《诗经》多为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500篇。

C.《诗经》中的“风”为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歌曲,“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其中“风”价值是最高的。

D.《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中,赋,即叙述;比,即比喻,兴,是由它物引出所咏之物,即起兴。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计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宗庙祭祀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二)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

5 / 11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外……………不……………要………………答……………题………………………

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④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16、对选文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文字高度评价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B.第③段文字介绍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第④段文字介绍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规律及意义。

D.第⑤段文字介绍马克思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和发现。

17、对第③段画线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说明马克思比达尔文伟大。

B.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说明马克思和达尔文一样伟大。

C.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说明达尔文比马克思伟大。

D.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说明马克思和达尔文共同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8、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强调物质第一性。

B.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规律是每个社会中都必然存在的。

D.马克思研究的领域广泛,每个领域的研究都是深入的,也都有独到的发现。

19、联系全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一篇悼词,情绪沉痛而激昂,语言表达充满感情。

B.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C.该篇悼词的主体部分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主次分明。

D.文中使用了较多的过渡句,使得文章结构紧密,层次清晰,论述精要,语意连贯,有极强的说服力。

20、对“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句中作状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 用“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行对比,说明马克思贡献之大。

C. 起强调作用,意欲引起读者注意。

D. 用“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进行类比,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有着革命性的划时代的意义。

(三)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

7 / 11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外……………不……………要………………答……………题………………………

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烟枪和烟灯, 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21、依次填入上段中划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 虽然 但是 所以

B .只有 虽然 倘使 但

C .虽然 但是 只有 但

D .只有 因为 所以 因此 22、对“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 .用鱼翅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C .不要用拿来的贵重物品摆阔气、装门面。 D .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

23、本文一开始是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写起,目的是( ) A .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写起。

B .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运用了先破后立的手法。

C .拓展开来,使文章波澜起伏。

D .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

24、“鱼翅”、“烟枪和烟灯”、“姨太太”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借代

B.暗喻

C.明喻

D.借喻

25、对下列各句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

B.“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批判了害怕继承拒绝借鉴,主张“全盘西化”的逃避主义者。

C.“只不用它来宴大宾”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D.“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中的“是”是“正确”的意思。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

,。

27、《将进酒》的主旨句是:,。

28、细草微风岸,。飘飘何所似,。

29、鲁迅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

30、欧·亨利和是美国共享盛名的幽默作家。欧·亨利擅长以诙谐的笔调,幽默俏皮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所以他被誉为“”。

四、微写作(10分)

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品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

请从本学期学过的古诗的作者中选取一位,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怀。

五、作文(30分)

9 / 11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外……………不……………要………………答……………题………………………

由初中升入高中,人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很多同学都渴望以独立平等的身份跟老师对话,跟父母对话,跟自己的同龄人对话,跟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甚至想跟社会对话。跨进莫愁已经一学期了,你想到些什么?想说什么?

请以《我想跟__________对话》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整题目;②对话围绕一个中心,不要什么问题都谈;③不少于600字;④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在叙述中进行议论或抒情;⑤写出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学科(22高职)

期末考试A卷(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1×10=10分)

2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7.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8. 危樯独夜舟,天地一沙鸥。

29、《呐喊》《彷徨》

30、马克·吐温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四、微写作(10分)

四、作文题(30分)

11 / 11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

…封……………线……………外……………不……………要………………答……………题………………………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某校2022-2023学年高职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卷A)

1 / 11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外……………不……………要………………答……………题………………………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职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卷A ) 命题人____ 审核人____ 考试成绩__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请用2B 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羁.鸟(j ī) 守拙.(zhu ó) 檐.(y án ) B .狗吠.(f èi ) 樊笼.(l ǒng ) 榆.柳(y ǘ) C .尘杂.(z á) 靖.节(j ìng ) 暧.暧(ài ) D .树巅.(di ān )废墟.(x ū) 陶潜.(qi ǎn ) 2、下列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醍醐贯顶 趋之若鹜 言简意赅 重蹈覆辙 B.莫名其妙 不寒而栗 理尚往来 璀璨多彩 C.恰如其分 烟熏火缭 不容置喙 返璞归真 D.无动于衷 举世瞩目 格物致知 目不暇接 3、下列词语中加点部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浪遏.飞舟(阻止) 云蒸霞蔚.(弥漫) 残曛烛.天(映照) 不言而喻.(明白) B.杂乱无章.(条理) 天翻地覆.(转回) 漫.(随便)无边际 后患无穷.(穷尽) C.恻隐..(怜悯)之心 各得其所.(处所) 如愿以偿.(实现) 义无反顾..(回头看) D.残羹冷炙.(烤肉) 礼尚.往来(崇尚) 无足.轻重(足够) 琳琅..(美玉)满目 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双关) B .华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借代) C .两只麻雀蹲在辉煌的阳光里,一副丰衣足食的样子。(拟人)

XZ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一年级就业班语文试卷,含答案)

XZ 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年级语文(就业班)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按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规定以外地方答题,视作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50分)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对应的位置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孱.头(ch àn ) 袅娜.(nu ó) 榆荫.(y īn ) 瘐.毙(y ǔ) B.麝.牛(sh è) 启碇. (d ìng) 搭讪.(sh àn ) 踱.步(d ù) C.啁啾.(ji ū) 缂.丝(k è) 漫溯.(sh ù) 峥.嵘(zh ēng ) D.悚.然(s ǒng ) 百舸.(g ě) 烜.赫(xu ǎn ) 铜器作.(zu ō) 2.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 的一项是 A.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 B.他们把那些硬片放在铁臼里捣碎研细,筛成细末应用。 C.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D.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捷了。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种制品从明朝景泰年间(15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因而总名叫景泰蓝。 B.况且,据“圣经”上说,人是由上帝照着自己的样子造出来的。 C.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D.民间流传着: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汩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带,骑一匹白马飘然而去。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A.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我们看到了“奥运之星”灿烂的笑容和欢乐的歌声。 C.这张面孔对王老师很熟悉,但是他记不起对方的名字。 D.交警战士经常深入校园,为同学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5.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 的一项是 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 B.老栓看看竹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借代) 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拟人) D.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通感) 6.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文体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 鲁迅 中国 议论文 B.《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中国 诗歌 C.《晨昏诺日朗》 赵丽宏 中国 散文 D.《警察与赞美诗》 欧·亨利 俄国 小说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 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 学校 姓名 班级 专业 ……………密……………封……………线……………内……………请………………勿…………答……………卷………………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年级上册语文质量评价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年级上册语文质量评价卷(时间110分钟总分120分,卷面书写分3分) 一、识字与写字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6分) yú fū yùn niàng sìnǜe qīng tīng duān xiáng dǎo gào (二)选择正确选项。(共3小题,满分6分) 1.(2分)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笨拙(zhuózhuō) 倾斜(qǐng qīng) 自作自受(zuòzuō) 参差(cēn cān) 供应(gōng gòng) 弦外之音(xián xuán) 2.(2分)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朝花夕拾》《彷徨》《故事新编》等 B.《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英国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 C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 D.课堂上,可以将老师的板书和自己的想法作为笔记记下来 3.(2分)下列哪项没有错别字的是() A.天籁之音余音绕粱惟妙惟肖 B.全神惯注斩钉截铁排山倒海 C.昂首挺胸聚精会神千钧一发 D.别出心栽汹涌澎湃跌跌撞撞 (三)填一填。(共6小题,满分30分) 1.(6分)补充成语,再写出一个同类的四字词语。 (1)描写心理活动: 心( )肉( ) 忐忑( )( ) ( ) (2)含有身体部位: 呆( )呆( ) 轻( )轻( ) ( )(3)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字( )腔( ) 有( )有( ) (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序号。(5分) ①检测②观测③奇异④猜测⑤奇怪 (1)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 )后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个( )的世界,一些人( )可能有外星人存在。 (2)令人( )的是,这些房屋的质量( )报告与实际并不相符。 3.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一阵风吹来,路边的小杨树沙啦啦地喧闹起来。(缩句) (2)我的心情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仿写句子) 有……又有……: (3)“六一”儿童节,全校小学生和少先队员表演了大合唱。(修改病句) 4.(2分)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上阕中,既写了自己看到的景色,又写了自己听到的声音和产生的联想:,。,。 5.(6分)根据提示,写出你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或诗词佳句。 (1)朋友即将远行,我会送他: (2)写出一句有关忧国忧民的名言: (3)学习了《书戴嵩画牛》,你明白了 6.(5分)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视死忽如归。 (2)九曲黄河万里沙,。 (3),山水千秋闻。 (4)旧时茅店社林边,。 (5)我在课外阅读《小王子》中记住了一句:。 二、表达交流。(5分) 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 我们试着回忆课文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卷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一年级语文笔试试卷 2023.1 一、看拼音写词语(每字1分共10分) mén kǒu shēng rì zì jǐ 二、按要求分类(12分) m un f yun ing t ou yin zi ei wu q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三、数一数,填一填(1×6=6分) “比”字共画,第二画是。 “巴”字共画,第三画是。 “衣”字共画,第五画是。 四、加减笔画变新字再组词(2×8=16分) 例:加一笔日(田)(田地) 土()() 木()() 例:减一笔天(大)(大人) 目()()

五、填写反义词(12分) 小——()男——()下——() 开——()多——()反——() 六、读一读,找朋友(4+6=10分) 一()花一()鸟一()旗一()牛 2. 清清的()红色的()闪闪的()七、分一分(7分) 学竹对会把尘地 1、这些字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 2、这些字可以分成左右两部分:。

八、积累运用(想一想,连一连5分) 锄禾日当午呼作白玉盘 鱼戏莲叶间汗滴禾下土 小时不识月一日之计在于晨 春去花还在鱼戏莲叶东 一年之计在于春人来鸟不惊 九、阅读小能手(2×3=6分) 小兔过生日 六月一日是小兔的生日,许多小动物(dòngwù)都来向它祝贺(zhùhè)。小猫送大鱼,小牛送牛奶,小羊送青草,小猴送桃子,鸡妈妈送鸡蛋。大家一起唱歌(chànggē)、跳舞(tiàowǔ),小兔真的好开心。 1.我知道,这段话一共有()句话。 2.小兔的生日是()月()日。 3.小兔过生日,小猫送(),小羊送()。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立意于“国风创新演绎”的创演节目《上线吧!华彩少年》收获了观众的好评!这群在磨砺中成长、在奋斗中闪光的青少年,通过悉心斟酌.(),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他们或寻mì()少年之姿,讲述古典舞蹈的焕彩重生;或传承非遗技艺,演绎曲艺文化的当代新篇;或shàn()长活态创造,勾勒出薪火赓续的美好画卷……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斟酌.( )寻mì ( )shàn( )长 (2)“这群在磨砺中成长、在奋斗中闪光的青少年,通过悉心斟酌,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默写 2.你受到启发,用“联系法”把古诗词学习和现实生活体验契合起来并设计成表格。请补全表格内容。

三、综合性学习 3.利用互联网探究问题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围绕这个话题,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新新想搜索近十五年的中国航天科学技术发展的资料,具体操作步骤是: 双击浏览器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①____①____并下载信息 (2)新新在“学习强国”上看到了这样两则朋友圈信息: ①第一则朋友圈的评论中两次提到“寂寞”,说说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网络环境中经常出现感叹号连用的现象,如第二则朋友圈中“救……家人们!!帮我看看这是什么?!!”。对此,你如何评价? (3)你的表哥对中国航天科学技术很有研究,想邀请新新带上自己搜集的航天资料,于周六上午九点到金陵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他,一起探讨航天问题。周五,你在学校看到新新,转述了表哥的邀请。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5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8分) 走进故事的长廊,总有些人或事让我们深受触动:白求恩对人民的热忱.,牧羊人不计chóu劳的无私……此外,动物学家看似怪dàn不经的实验行为让我们忍俊不禁.,女娲造人的神话让我们惊叹不已,穿井得一人的谣言引人深思。奇妙神话,开启想象;通俗寓言,启迪人生……万千优秀作品汇集,化成我们阅读路上的点点星光。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chóu(▲)劳②怪dàn(▲)不经③热忱.(▲)④忍俊不禁.(▲)(2)下列词语和语境中的画线词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大吃一惊 B.骇人听闻 C. 叹为观止 D. 目瞪口呆 (3)“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请你再写出两个你熟悉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名字。(2分) ①▲②▲ 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6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2)▲,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3)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终古高云簇此城,▲。(谭嗣同《潼关》)(5)天上的明星现了,▲。(郭沫若《天上的街市》)(6)学校为“书香校园”活动征集名言警句,你认为诸葛亮《诫子书》中“▲”一句最合适贴在图书馆作为宣传语。

班级开展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和小语、小文参与下面几项任务。 【任务一:阅读现状我调查】 3.为了解本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同学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做出统计。请你为下面两张调查统计图各写一条结论,并就此向本校学生提出阅读建议。(4分)图1 图2 (1)调查结论:▲ (2)阅读建议:▲ 【任务二:阅读好处我整理】 4.阅读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同学找了四组古诗文名句,准备作为宣传语张贴在教室里。你发现(▲)组与所谈主题不符。(3分)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苑》 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任务三:阅读海报我设计】 5.图文并茂 ....的海报能增强推荐效果。同学们准备为“少年正是读书时”活动制作海报,大家纷纷出谋划策。小语介绍了他的设计,请你参考示例,用文字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海报设计。(4分) 示例:海报最上方是几个漂亮的艺术字“读书如酿蜜”。 画面的下方是一本本展开的书,如同一朵朵绽放的花朵。 书丛中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提着篮子,飞向花朵,正在采 集花蜜。这幅海报是想告诉同学们,读书虽然辛苦,但 是能获得像蜂蜜一样甘甜的成果。 你的设计:▲

【小学语文】2022-2023学年度一年级第一学期名校期末语文试卷3套

2022-2023学年度一年级第一学期名校期末语文试卷(一) 一、听写。(2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yuè liàng zài jiàn yǔ sǎn fēi jīzhú yè ()()()()() 三、字词。(35分) 1、组词:真()提()乌() 直()题()鸟() 2、写出下面字的声母:只从用字勺人 ()()()()()() 3、给下面字的音节填韵母和调号: 女n____;队d____;九j____;听t____ 4、扩词:红()、();路()、() 5、填反义词:大—()多—()来—()出—() 6、写出四个季节:()、()、()、() 7、写出十字路口的方向:()、()、()、() 8、写出表示天气的词:()、()、()、() 9、基本字带字组词: 四、句子。(30分) 1、造句: ①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赶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用“青”做基本字组成的字,组句子: ①河水(),天气(),空中飞蜻蜓。 ②()爱护你的眼()吧! ③小朋友,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 3、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我们的国旗是(),首都是()。 ②()月()日是教师节,我们对老师说:(“!”) ③你要问我最爱什么?一句话:()。 ④天上有()和(),地上有()、()、()。 ⑤姐姐不让弟弟摘花,因为公园里的花()。 ⑥小山羊和小牛都爱吃()。 ⑦秋天来了,()黄了,()凉了,小朋友穿上了()。 五、写话。(5分) 向别人介绍自己,(不必介绍名字),写出年龄、学校、班主任是谁,你喜欢学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2023学年度一年级第一学期名校语文期末试卷(二) 一、基础知识 1、听老师读词,看谁写得又对又好。 2、看拼音写词语,为你们加油。 chūn sènóng mín qián fāng huà miàn qīng cǎo ()()()()() 3、请你把括号中正确的音节打上“√”祝你们选对。 在(zài zhaì)走(zǒu zhǒu)水(shuǐ suǐ) 虫(cóng chóng)早(zhǎo zǎo)中(zōng zhōng) 4、:组词的题太简单了,对吗? 万______ 们______ 石______ 用______ 五______

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年级升学班语文试卷,含答案)

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年级语文(升学班)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规定以外地方答题,视作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拮.据(jié)峥.嵘(zēng)缂.丝(kè)对峙.(zhì) B.漫溯.(sù)褴褛.(lǚ)自诩.(xǔ) 哽咽.(yàn) C.狐肷.(qiǎn)瘐.毙(yú)神祇.(qí)拗开(ǎo) D.启碇.(dìng)百舸.(gě)孱.头(càn)戕.害(qiāng) 2.下列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豁然开朗气像万千蛛丝马迹举一反三 B.繁芜丛杂不计其数衷心喜悦峨冠博带 C.书生义气雷霆万钧坚韧不拔根深蒂固 D.无精打彩不伦不类随意驱遣小心翼翼 3.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妖.童媛女(艳丽)浅尝辄.止(就)礼尚.往来(重视) B.层峦叠嶂.(连着的山)推.陈出新(剔除)残羹冷炙.(烤肉) C.神妙莫测.(估量)冠冕 ..堂皇(很气派的样子)天翻地覆.(翻过来) D.云蒸.霞蔚(升腾)迁延顾.步(回头看)望洋 ..兴叹(看着海洋)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以此类推到黑人,似乎就有点矛盾了。按理说,黑人一直生活在热带,个子应该最小。▲,现在的黑人▲比黄种人个子大,有的甚至比白人还高大,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黑人。不过,▲到非洲去看看,还是可以找出伯格曼法则的蛛丝马迹来。 A.因此所以不仅即使 B. 可是因此虽然所以 C. 但是然而不仅如果 D. 所以可是虽然但是 5.下列各句没有 ..语病的是 A.为抗洪而牺牲的烈士们,你们为长江两岸的人民而倒下了,但是在这片土地上永远铭 记你们献出的爱。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C.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D.海湾战争初期,伊拉克通过设置大量假目标,迷惑了多国部队的飞机和侦察卫星的侦 察效果,最终使部分飞机保留了下来。 6.对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 ...的一句是 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的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

部编人教版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测查卷及答案

一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 共4页 ) 一年级语文试卷 第 2 页 ( 共4页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考 号 姓 名 △△△△ △△△△△△△△△△△△△△△△△△△△△△△△△△△△△△△△△△△△△△△△△△△△ △△△△△△△△△△△△△△△△△△△△△△△△△△△△△△△△△△△△△△△△△△△△△△△△△△△△△△△△△△△△△△△△△△△△△△△△△△△△ 学 校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查 一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 60分钟。 2.全卷共三道大题,总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 核分人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基础知识 (共82分) 1.把下列字母或音节按要求写在横线上。(8分) zh ch ɑ z shi s e ye 平舌音: 翘舌音: 单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2.拼一拼,看一看,把图和音节连起来。(10分) xi ǎo ni ǎo q īn ɡ w ā xi ān hu ā x ĭ y án ɡ y án ɡ f ēi j ī n ǚ h ái pú t ɑo yuè li àn ɡ pín ɡ ɡu ŏ xi ǎo zh ū 3.看拼音,写词语,看谁的正确、漂亮。(12分) d ōn ɡ x ī xi à y ŭ sh ū b ěn tón ɡ xué ɡōn ɡ ch ǎn ɡ z ǎo sh àn ɡ 4.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字写在横线上。(8分) 秋 星 尘 把 杏 男 打 玩 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的: 可以分成左右两部分的: 5.照样子,组成新字再组词。(6分) 加一加:例,日+月=(明)(明白) 田+力=( )( ) 加一笔:例,大(天)(天上) 口( )( ) 减一笔:例,鸟(乌)(乌鸦) 本( )( ) 6.把意思相反的两个词连起来。(6分) 开 左 大 南 上 正 右 关 北 下 反 小 7.照样子,数笔画填空。(6分) 例:女 く ノ ー(共3笔),第二笔是(ノ)。 (1)心 (共 笔),第二笔是( )。 (2)去 (共 笔),第四笔是( )。 8.选一个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6分) 条 头 只 本 双 个 一( )牛 一( )苹果 一( )手 一( )书 一( )猴子 一( )鱼 9.连一连,读一读,记一记。(6分) 圆圆的 月儿 金色的 雪花 弯弯的 天空 可爱的 太阳 蓝蓝的 荷叶 洁白的 小狗 本考场试卷序号 (由监考填写)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语文试题(本卷总分100分,完成时间60分钟) 学校:姓名:得分: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 1.(2分)我们在听指令做动作的时候应该() A.按照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B.严格按照对方的指令来做。 2.(2分)仔细看图,想一想:小白兔把南瓜运回家后,小白兔的妈妈会说些什么呢?() A.小白兔,你真棒!B.小白兔,你怎么这么慢! 3.(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洞.里(dòng)一群.(qǘn)医院.(yuàn) B.旁.边(páng)许.多(xǚ)参.加(cān) C.进.步(jìn)发芽.(yá)很久.(jiǔ) D.生.活(shēn)乌鸦.(yā)到处.(chù) 4.(2分)(《雪地里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有() A.小鸡、小狗、小鸭、小马B.小鸡、小马、小羊、小狗 5.(2分)(《雪地里的小画家》)小画家画的画其实是() A.月牙B.自己的脚印C.树叶 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29分) 6.(7分)按要求填空。

(1)“目”共画,第二笔是,组词:。 (2)“耳”的笔顺是,共画。 (3)“手”的第四笔是,组词:。 7.(12分)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 íùāíúuā y m rázh y 8.(4分)看图选字,组成词语。(填序号) ①灯②走③车④路 过马推行红绿 9.(6分)按笔顺规则分类写字。 云木二十目三 (1)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写: (2)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写: 三.语言表达(共3小题,满分12分) 10.(3分)照样子,补充句子。 例: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1)从地下钻出来。 (2)从。 11.(4分)我能把拼音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1)chīài bōluówǒ (2)bàba xiàqíwǒhé 12.(5分)学写祝福语。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本卷总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学校:姓名:得分: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 一.汉字书写(共1小题,满分3分,每小题3分) 1.(3分)我是小小书法家 竹牙马用几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36分) 2.(5分)按声母表的顺序填一填。 b f n l h j q r y 3.(4分)看图,把句子写完整。 (1)zài fang fēng zheng。 (2)māma zài 。 (3)wǒzài 。 (4)zài tīqíu, 4.(4分)看图写字

苗地大 白 高个双 朵 5.(9分)照样子,填空。 例:“日”字共四笔,笔顺是丨冂口日,第二笔┐。 (1)“山”字共笔,笔顺是,第二笔是。(2)“火”字共笔,笔顺是,第一笔是。(3)“虫”字共笔,笔顺是,第一笔是。6.(14分)按课文内容填一填。 (1)气凉,树叶黄,一片片叶从树落下来。 (2)弯弯的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尖。(3)雪肚子挺,他顽皮地说:“我就冬。 (4)鱼戏莲叶,鱼戏莲叶,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三.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1分) 7.(1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洞.里(dòng)一群.(qǘn)医院.(yuàn)

B.旁.边(páng)许.多(xǚ)参.加(cān) C.进.步(jìn)发芽.(yá)很久.(jiǔ) D.生.活(shēn)乌鸦.(yā)到处.(chù) 8.(1分)读一读,把不是同类的一组词语选出来。()A.虫鱼鸟羊B.云雨风山C.花草竹木 9.(1分)()的拼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A.雪B.纸C.不 10.(1分)“声”的韵母是()。 A.前鼻韵母B.后鼻韵母 11.(1分)下列汉字不是由五笔写成的是()A.田B.禾C.月 12.(1分)看图猜字,正确的是() A.B. 13.(1分)下面声母中按顺序横线上应填()。 b p m d t n l g k h A.o B.z C.f D.e 14.(1分)我会写笔顺,数笔画。 上:,共()画。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期末卷 第 1页,共 8 页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分值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卡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 (27 分) 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 (3) 题还要填作者。(10 分) (1) 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 (2) 烽火连三月, ▲ 。 (杜甫《春望》) (3) 微动涟漪, ▲ 。 ( ▲ 《采桑子》) (4) 我报路长嗟日暮, ▲ 。 (李清照《渔家傲》) (5) 东风不与周郎便, ▲ 。 (杜牧《赤壁》) (6) ▲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7) ▲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8) 近日,首架次国产 C919 大型客机正式交付东航,打破西方对该领域的技术 封锁和产业垄断。可见,人永远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正如《得道多助,失道 寡助》中所言: ▲ , ▲ 。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 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 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 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 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我国的文化遗产y ùn 含着中华民族特 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 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 ɡu ī 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 是联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 大量文化遗产濒. 临消失的现状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 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 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 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 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了《沁园春 •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 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 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 件,堪称一代诗史。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 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 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 之一。

南京市建邺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南京市建邺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8分) 1. 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2)题需填入作者姓名。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 (3)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杏花疏影里,_____________________。(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7)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8)___________________,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班级开展主题为“走近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这些句子给豆豆、小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的故事就像人生,少了所有无聊的部分。 2. 填入上面句子中最合适的关联词是() A. 虽然 B. 因为 C. 只是 D. 所以 活灵活现的角色仍是写出隽.永好作品的秘方和神奇公式。多阅读,甚至研究自古名家的作品,你必然会发现,正是他们对人类个性的剖.析,才让他们的作品历久mí新,流传至今。 3.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隽.永()(2)剖.析()(3)历久mí新() 作者可以玩弄结构吗?当然可以。一旦你了解结构为何而用,你就可以自由运用结构,来满足你的创作需求。不过你很快就会发现,离稳固的结构越远,读者就越难跟随你的脚步。 4. 根据提示完成对话。 豆豆:小杰,我觉得上面这段话中“玩弄”这个词用得不安当,你怎么看? 小杰:(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豆豆:嗯嗯,你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真是个有趣的用法呢!我们本学期学习的小说都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它们采用了哪些结构技巧呢? 小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内…………○…………装…………○…………订…………○…………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ú→ ﹣ō→ ﹣ǎ→ ﹣ō→ ﹣ ﹣ō→﹣ò→ 过马 题序得分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内…………○…………装…………○…………订…………○…………线…………○………… 行 红绿 4.(4分)选一选,填一填。 ①天 ②地 ③人 ④我 (1) 上有马儿在跑。 (2) 上有小鸟在飞。 (3)马路上有很多 在走。 (4) 是一名小学生。 三.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 5.(2分)《明天要远足》一文描写了孩子想去远足的( )心情。 A .急切 B .高兴 6.(2分)“百尺竿头”的下一句是( )。 A .始于足下 B .更进一步 7.(2分)(《小蜗牛》)蜗牛妈妈第一次叫小蜗牛到森林市里,是去( )。 A .玩 B .采草莓 C .采蘑菇 8.(2分)(《小蜗牛》)蜗牛妈妈叫小蜗牛去采蘑菇时,小蜗牛看到( )。 A .很多蘑菇 B .树叶发芽了 C .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9.(2分)“无”的音节是( )。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内…………○…………装…………○…………订…………○…………线…………○………… A .整体认读音节 B .三拼音节 四.连线题(共2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6分) 10.(6分)猜一猜,连一连。 兔 鸟 竹 羊 木 网 11.(6分)想一想,连一连。 二 三 禾 云 十 开 从上到下 先横后竖 五.默写(共2小题,满分18分) 12.(5分)填一填。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时不识 , 呼作 玉盘。 疑瑶台镜, 飞 青云端。 13.(13分)背一背,填一填。 (1)春 花还在, 鸟 惊。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___ 考号:_………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2分)准确、工整地书写下列句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2.(10分)拼一拼,写一写。 (1)(5分)hǎi bīn 的小城,在zhāo yánɡ 中醒来。汽笛声、海浪声和lǚ kè 的喧闹声融合到一起,yǎn zòu 出一曲海洋大合唱。 (2)(5分)chū xià 的huāng yě ,白茫茫,wù méng méng 。guān chá 细致的猎人,发现不远处的草丛在微微地摇晃。他 悄悄地走近,突然几只麻雀扑打着chì bǎng 飞入浓雾中,消失在猎人的shì xiàn 里。 3.(2分)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 .凌.乱(líng )明晃晃.(huàng ) 严厉.(nì) B .喇叭.(bɑ) 扇.动(shān ) 宁.可(níng ) C .大.夫(dài ) 喷.香(pèn ) 撤.离(chè) D .血.液(xiě) 运载.(zài ) 宿舍. (shè) 4.(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A .排烈 玩耍 满载 明朗 B .栽树 钓鱼 乐器 麻烦 C .仓翠 踩踏 刮风 或者 D .敲鼓 棵粒 绒毛 鼻子 5.(2分)下列注释有误.. 的一项是( )。

2/ 11 A.水迸.(涌出)白云生.(产生,生出)处有人家。 B.众皆.(全,都)弃去停车坐.(因为)爱枫林晚。 C.山色空蒙 ..(迷茫飘渺的样子)雨亦.(也)奇。 D.一儿登瓮.(口大肚小的陶器)水光潋滟 ..(波光闪动的样子。) 6.(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是()。 A.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B.小溪汇成河流,淙淙地流淌着。 C.房屋呀,树木呀,全都浸在乳白色的雾里。 D.密密层层的枝叶盖住了蓝蓝的天空。 7.(8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4分)例:太阳光亮得让人睁不开眼。 ①老师累得。 ②得。 ③得。 (2)(4分)例:小溪淙淙流向河流 ..,河流 ..潺潺流向大海 ..,大海 ..哗哗汹涌澎湃。 夏日的清晨,风儿吹醒树儿,。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8.(2分)风,是大自然的。他会在森林里,当他翻动树叶,树叶,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9.(2.5分)宋代诗人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写道:“欲,宜。” 10.(2.5分)诗人李白看见天门山被汹涌的江水从中间冲开,一路向东,激起回旋时,不禁写道:“,。” 11.(2.5分)群儿戏于庭,瓮, 。众皆。 12.(2.5分)华华总喜欢给同学起外号,或取笑犯错的同学,大家都不喜欢他。我们可以这样劝说华华:“,暖于布帛。”今天我们班开了个辩论会,通过辩论,大家对“为何要进行垃圾分类”的认识更加清楚了,这真是:灯不拨不亮,,。 (25分) (共6题;共25分)

江苏省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语文Word含答案

南京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地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话。——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在中国的大多数乡村,春节一过,绝大多数青壮年纷纷背上简单的行囊,踏上远赴他乡打工谋生的行程。平常惟有老幼留守家园。据田野调查统计,山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外出打工者的人数一般在户均1.5至2人之间。 在农村大量劳动力离土离乡之后,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是否还在运作?我试图以“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描述并解释中国农村空心化之后的社会生活。之所以把青壮年大量离土离乡后的农村社区称为“无主体熟人社会”,是因为青壮年乃农村社区里最为活跃的成员,是家庭的顶梁柱,是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者以及利益冲突的当事人。大量青壮年在农村社区的长期不“在场”,构成了农村社会主体的失陷。 “无主体熟人社会”具有哪些不同于“熟人社会”的特征? 首先,熟人社会的行为逻辑有赖于道德舆论压力。舆论压力的形成,又有赖于一定数量的生活共同体成员与口头传播中的舆论放大效应,只有“一传十,十传百”,才会产生“唾沫淹死人”的舆论效应。如果舆论的传播仅仅“一”止于“十”或者无人可传播,当事人则可能将舆论视为“耳边风”,乃至胆大妄为,“如入无人之境”。 在“无主体熟人社会”里,由于农村社会的主体成员大量缺席,自然村落范围的道德舆论便难以形成“千夫所指”、“万人共斥”的“同仇敌忾”式的压力。人行为的“道德”含量总是与其所面临的道德舆论压力成正比,而道德舆论压力又与舆论传播者的数量成正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