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台示意图
- 格式:pptx
- 大小:42.72 KB
- 文档页数:1
DHRMT单跨教学转子实验台使用说明书江苏东华测试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转子台系统说明 (1)1.1 产品简介 (1)1.2 系统组成和技术指标 (1)1.3 零部件安装 (2)1.4 运输与存放 (4)1.5 维护与保养 (4)第二章转子台控制器使用说明 (5)2.1 概述 (5)2.2 功能说明 (5)2.3 参考操作流程 (7)2.4 保护状态说明 (8)2.5 转子台控制器及电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8)第三章动态信号采集仪与分析软件的介绍 (11)3.1 动态信号采集分析仪 (11)3.2 分析软件介绍 (11)第四章单跨转子台实验 (14)实验一转轴的径向振动测量 (14)实验二旋转机械振动相位的检测 (21)实验三转轴的轴心轨迹、轴心位置测定 (24)实验四转子级联图及时间瀑布图 (28)实验五转速跟踪整周期采样、阶次分析 (32)实验六转轴启停机的波特图、极坐标图 (36)实验七转轴的临界转速测量 (39)实验八影响系数法进行单面转子动平衡 (42)实验九影响系数法进行双面转子动平衡 (48)实验十转子不平衡的故障机理研究与诊断 (50)实验十一转子不对中的故障机理研究与诊断 (59)实验十二转子动静件摩擦的故障机理研究与诊断 (70)实验十三油膜轴承的故障机理与诊断 (78)第一章转子台系统说明1.1 产品简介DHRMT教学转子实验台是本公司针对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中转子动力学及相关课程开发的。
该教学转子实验台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
可以模拟转子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包括瞬态起停机机过程,稳态工况运行)和多种典型故障,和本公司开发的数采仪器和分析软件配套使用,形成一个多用途,综合型的实验系统平台,为从事转子动力学及相关课程研究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分析条件。
1.2 系统组成和技术指标本转子试验台采用高性能的调速电机,通过联轴节将电机和转轴连接并驱动转轴转动。
该电机额定电流1.95A,最大输出功率148W,控制器将220V AC输入电源通过控制器调压、整流后输出PWM信号供给调速电机,通过调节控制器,可以实现电机从0~8000RPM的无级调速。
液体动压润滑轴承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动压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测定方法,绘制油膜压力径向和轴向图,验证理论分布曲线。
2、掌握动压轴承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绘制摩擦特性曲线,加深对润滑状态与各参数间关系的理解。
3、了解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动压润滑的形成,加深对动压原理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及原理实验台的结构如图1所示。
1、实验台的传动装置由直流电动机1通过V带传动2驱动轴沿顺时针(面对实验台面板)方向转动,由无级调速器实现轴4的无级调速。
本实验台的转速范围是3~500转/分,轴的转速由数码管直接读出。
图1 实验台结构示意图2、轴与轴瓦间的油膜压力测量装置轴的材料为45号钢,经表面淬火、磨光,由滚动轴承支承在箱体3上,轴的下半部浸泡在润滑油中,本实验台采用的润滑油的牌号为N68(即旧牌号的40号机械油),该油在200C时的动力粘度为0.34PaS。
轴瓦的材料为铸锡铅青铜,牌号为ZCuSnPb5Zn5(即旧牌20,号ZQSn6-6-3)。
在轴瓦的一个径向平面内沿圆周钻了7个小孔,每个小孔沿圆周相隔0每个小孔联接一个压力传感器,用来测量该径向平面内相应点的油膜压力,由此可绘出径向油膜压力分布曲线。
沿轴瓦的一个轴向剖面装有两个传感器,用来观察有限长滑动轴承沿轴向的油膜压力分布情况。
3、 加载装置本实验台采用螺旋加载,转动螺旋即可改变载荷的大小,所加载荷之值通过传感器数字显示,直接在实验的操作板上读出(取中间值)。
这种加载方式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使用方便,载荷的大小可任意调节。
4、摩擦系数f 的测量装置径向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f 随轴承的特性系数npη值的改变而变化,其中η是润滑油的动力粘度,n 是轴的转速,p 是轴承中的平均压强、即rF Bd,r F 是轴上的径向载荷,B 是轴瓦的宽度,d 为轴的直径,本实验台B 是125mm ,d 为70mm 。
在边界摩擦时,摩擦系数f 随轴承的特性系数npη的增大而变化很小(由于n 值很小,建议用手慢慢转动轴);进入混合摩擦后,npη值的改变引起摩擦系数f 的急剧变化,在刚形成液体摩擦时,摩擦系数f 达到最小值,此后,随npη的增大油膜厚度亦随之增大,因而摩擦系数f 亦有所增大。
QD-1型气动教学实验台该实验台是根据《液压气动传动技术与实训》、《气动控制技术》等通用教材设计而成,适用于机械类、机电类本科生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
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工业气动元件、执行模块为一体,除可进行常规的气动基本控制回路实验外,还可以进行气动-电气控制回路应用实验、气动-PLC控制回路等气动技术课程设计。
一、主要特点:1.元件模块化:每个气动元件成独立模块,配有方便安装的底板,可随意在“T”型槽通用铝合金型材板上组建各种实验回路,操件简单快捷。
2.连接方式:接头采用快速式,安装、拆卸时可靠简便省时。
3.气动元件:工业气动元件,性能可靠、安全。
精度高、使用寿命长。
4.系统环境:低噪音(超静音)的工作泵站,提供一个安静的实验环境(噪声< 50分贝)。
5.可扩展实验:为了适应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开发学生自主创新思维,除了可以完成气压的基础实验以外,还应与机械类实验项目结合起来;在保证设备稳定的情况下提供极强的可扩展性,大铝合金面板组装平台为扩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
该设备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要求。
充分体现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多功用性。
A.在保证现有实验的前提下还可进行液压元件的搭接,进行相应的液气综合实验;8.在硬件支撑下还可实现送料机构、挖掘机机构等扩展实验。
9.兼容性A.该实验台可同MPS自动化物流系统、FMS柔性系统进行兼容组合。
B.实验台电控部分、硬件部分可方便的进行升级及拓展模块的搭接、连接方式友好可供多类机电模块、液、气模块进行组合实验。
如:回转送料机构,机械手、运输线自动化;与电子仿真软件相接合,可模拟各类机械应用,如风力发电机中比例阀的应用、插装阀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机械升降机的应用等等,并且可以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进行编辑10易维护维护检修工作量小,独特的防护和易维护设计,需维护的器件特别少且易于维护,运行状态下可以方便简单地维护,整机维护一次最多不超过1小时,工作量极小,且不需要经常维护。
实验一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平台认识与基本要求内容一: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平台认识一、THLZD-2型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台实验台包括以下单元:1.输电线路单元:采用双回路输电线路,每回输电线路分两段,并设置有中间开关站,可以构成四种不同的联络阻抗。
输电线路的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图1-3 单机-无穷大系统电力网络结构图输电线路分“可控线路”和“不可控线路”,在线路XL4上可设置故障,该线路为“可控线路”,其他线路不能设置故障,为“不可控线路”。
⑴“不可控线路”的操作操作“不可控线路”上的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按钮,可投入或切除线路。
按下“合闸”按钮,红色按钮指示灯亮,表示线路接通;按下“分闸”按钮,绿色按钮指示灯亮,表示线路断开。
⑵“可控线路”的操作在“可控线路”上预设有短路点,并在该线路上装有“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可实现过流保护,并具备自动重合闸,通过控制QF4和QF6来实现。
QF4和QF6上的两组指示灯亮或灭分别代表QF4和QF6的A相、B相和C相的三个单相开关的合或分状态。
为了实现非全相运行和分相切除故障,QF4和QF6的分、合控制与“不可控线路”上断路器操作不同,区别如下:正常工作时,按下QF4合闸按钮,三个单相指示灯亮,而QF4红色合闸按钮灯不亮,手动分闸或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动作三相全跳时,绿色分闸指示灯亮,三个单相指示灯全灭;当保护装置跳开故障相时,故障相的指示灯灭。
⑶中间开关站的操作中间开关站是为了提高暂态稳定性而设计的。
不设中间开关站时,如果双回路中有一回路发生严重故障,则整条线路将被切除,线路的总阻抗将增大一倍,这对暂态稳定是很不利的。
设置了中间开关站,即通过开关QF5的投入,在距离发电机侧线路全长的1/3处,将双回路并联起来,XL4上发生短路,保护将QF4和QF6切除,线路总阻抗也只增大2/3,与无中间开关站相比,这将提高暂态稳定性。
中间开关站线路的操作同“不可控线路”。
⑷短路故障的设置实验台面板右下方有短路类型设置模块,由短路类型设置按钮,设置短路持续时间用的数显时间继电器(量程为0~99.99s)和短路投入按钮组成。
实验二 雷 诺 数 实 验一、 实验目的1、 观察液体在不同流动状态时流体质点的运动规律2、 观察流体由层流变紊流及由紊流变层流的过度过程3、 测定液体在圆管中流动时的下临界雷诺数2c e R二、 实验原理及实验设备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由两种不同的流动状态,其阻力性质也不同。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可表征为惯性力与粘滞力之比。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箱中的水位恒定,即水头H 不变。
如果管路中出口阀门开启较小,在管路中就有稳定的平均速度v ,微启红色水阀门,这是红色水与自来水同步在管路中沿轴线向前流动,红颜色水呈一条红色直线,其流体质点没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横向运动,红色直线没有与周围的液体混杂,层次分明地在管路中流动。
此时,在流速较小而粘性较大和惯性力较小的情况下运动,为层流运动。
如果将出口阀门逐渐开大,管路中的红色直线出现脉动,流体质点还没有出现相互交换的现象,流体的流动呈临界状态。
如果将出口阀门继续开大,出现流体质点的横向脉动,使红色线完全扩散与自来水混合,此时流体的流动状态微紊流运动。
图1雷诺数实验台示意图1.水箱及潜水泵2.接水盒3. 上水管4. 接水管5.溢流管6. 溢流区7.溢流板8.水位隔板9. 整流栅实验管 10. 墨盒 11. 稳水箱 12. 输墨管 13. 墨针 14.实验管15.流量调节阀雷诺数表达式e v dR ν⋅=,根据连续方程:A=v Q ,Qv A=流量Q 用体积法测出,即在Δt 时间内流入计量水箱中流体的体积ΔV 。
tVQ ∆=42d A π=式中:A —管路的横截面积;d —实验管内径;V —流速;ν—水的粘度。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水箱充满,将墨盒装上墨水。
启动水泵,水至经隔板溢流流出,将进水阀门关小,继续向水箱供水,并保持溢流,以保持水位高度H 不变。
2、缓慢开启阀门7,使玻璃管中水稳定流动,并开启红色阀门9,使红色水以微小流速在玻璃管内流动,呈层流状态。
3、开大出口阀门15,使红色水在玻璃管内的流动呈紊流状态,在逐渐关小出口阀门15,观察玻璃管中出口处的红色水刚刚出现脉动状态但还没有变为层流时,测定此时的流量。
传动效率实验一、实验目的:1.把握开式功率流实验台测试齿轮传动效率的方法;2.了解开式功率流实验台的构造、传感器工作原理以及加载器的加载方法;3.了解齿轮传动工作载荷、转速对其效率的阻碍;4.了解振动、噪声和温度的测量方法,以及齿轮传动工作载荷、转速对其的阻碍。
二、实验内容:1.测定齿轮传动的效率并绘制效率曲线;2.测定齿轮传动时的振动、噪声和轴承的温升。
三、实验仪器、设备简介:实验台一:名称线路或示图中符号型号与规格数量实验室编号备注三相交流整流子电动机1型号JZS251—1转速470~14 rpm功率1~31转矩转速传感器2ZJ型额定转矩100N·m转速范畴0~4000 rpm1摆线针轮减速机3型号BW15 速比1:11功率750W1转矩转速传感器4ZJ型额定转矩1000N·m转速范畴0~4000 rpm1磁粉制动器5型号CZ—201实验台二:效率仪6 MTEM-1 1可调直流稳压、稳流电源5,型号DF1701SB/SC输出电压32V 输出电流3A1便携式红外温度计WFHX-68 1声级计HS5660A 1四、实验用详细线路图或其他示意图:图1实验台一简图图2实验台二简图图3转矩传感器工作原理图图4磁粉制动器工作原理示意图五、实验有关原理及原始运算数据,所应用的公式1.实验台的组成实验台一简图如图1 所示, 三相交流整流子电动机1 通过转矩转速传感器2与摆线针轮减速机3的输入轴相连,减速器3的输出轴再通过转矩转速传感器4与磁粉制动器5相连。
转矩转速传感器(2,4)与转矩转速测量仪5 '相配套。
实验台二由电磁调速电动机1通过转矩转速传感器2与三减速器3的输入轴相连, 减速器3的输出轴再通过转矩转速传感器4与磁粉制动器5相连。
转矩转速传感器(2,4)与效率仪6相连。
2. 实验原理交流整流子电动机(或电磁调速电动机)作为运动和动力的输入部分,其转速能够在一定范畴内调整:磁粉制动器作为加载器, 由稳流电源改变激磁电流大小,以获得不同的负载力矩:输入输出的转矩转速可由转矩转速传感器通过转矩转速仪(或效率仪)测得:如此就能够测出不同工况下齿轮箱的传动效率。
实验名称: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测定实验编号:0531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性质:必开相关课程: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一、实验目的1.观察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了解张紧力对带传动工作能力的影响;2.通过对滑动曲线(ε-F曲线)和效率曲线(η-F曲线)的测定,分析初拉力、速度对滑动系数ε和效率η的影响;3.了解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及扭矩、转速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1.PC-A型带传动实验台;2.PDC-A型带传动实验台;三、实验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一)PC-A型带传动实验台1.实验台的结构图31-1 PC-A型带传动实验台示意图实验台结构如图31-1所示。
实验台是一个装有平带的传动装置,由两个直流电机组成,其中一个为主电机,另一个是作为负载的发电机,主电机由无级调速器实现主轴无级调速。
两电机轴上分别装有两直径相等的带轮,主动带轮由主电机驱动,通过平带带动从动轮。
两电机的外壳支承在支座的滚动轴承中,并可绕与转子相重合的轴线摆动,在两电机的外壳上分别装有测力杠杆以测量其工作转矩。
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联了八个灯泡,作为带传动的加载装置。
2.工作原理(1)张紧力的确定主电机固定在一个以水平方向移动的滑板上,可沿滑座滑动,砝码通过钢丝绳、定滑轮拉紧滑板,从而使带张紧,构成带传动的张紧机构。
改变砝码质量,可以使带获得不同的张紧力。
(2)转速的测量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轴上分别安装一同步转盘,在转盘的同一半径上钻有一个小孔,在小孔一侧固定有光电传感器,并使传感器的测头正对小孔。
带轮转动时,就可在数码管上直接读出带轮的转速n 1和n 2。
由于带传动存在着弹性滑动,因此有12n n <。
弹性滑动系数 12121211n n D D V V V ⋅-=-=ε 由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直径相同,即21D D =则%100121⨯-=n n n ε (3)加载原理由于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U 2/R ,因此可通过并联负载灯泡(减小总电阻)的方法来增加发电机的负载。
带传动实验01 引言带传动特点•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传动距离远;•传动平稳、噪音低;•可利用打滑可进行过载保护(同步带除外);•传动比不固定(同步带除外);带传动分类:摩擦型带传动——平带传动、V带传动啮合型带传动——同步带传动本实验采用:尼龙片基带薄、软、弹性好、伸长小。
实验目的234了解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认识带传动的弹性滑动现象和打滑现象;了解影响带传动传动能力的因素;掌握带传动中带轮转速、转矩的测试方法,绘制带传动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
103 带传动实验台结构和工作原理带传动实验台的结构(见图一):直流电动机、直流发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轴承支座、频闪灯、测力杠杆、力矩传感器、滑动机座、直线轴承、预紧力调整螺旋机构、力传感器、控制箱等。
预紧力(初拉力):滑动机座底部装有预紧力调整螺旋机构、两个直线轴承、力传感器。
旋实验台左手螺旋机构的螺杆,改变主从带轮中心距,从而改变传动带上预紧力大小。
力传感器可测得预紧力大小。
预紧力大小可由控制面板上的仪表读出。
逆时针旋螺杆,预紧力增大;顺时针旋螺杆,预紧力减小。
实验时选择预紧力:4kg、6kg主动轮轴承支座传动带发电机从动轮测力杠杆频闪灯直线轴承导轨力矩传感器滑动机座直流电动机控制箱V预紧力调整螺杆V图一实验台结构图机械设计02 实验台工作原理:启动与调速(见图二、图三):电路图:电位器接转子线圈、改变阻值。
控制面面板:电动机调速旋钮顺时针转速增大;逆时针转速降低。
实验时推荐主动轮转速800转/分--820转/分加载与逐级加载(见图二、图三):电路图:负载电阻接转子线圈、改变负载电阻阻值。
控制面面板:从左向右依次按绿色按钮,载荷逐级增大。
直流电动机电器原理图直流发电动机电器原理图图二带传动实验台电器原理图图三带传动实验台控制面板03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见图四)传动带运动方向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图四观察弹性滑动示意图使用频闪灯观察带传动弹性现象:主动轮、从动轮、传动带上等距分别涂有黑(绿)白相间色条。
CQH-A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台使用说明书本实验台用于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验,主要用它来观察滑动轴承的结构,测量其径向油膜压力分布和轴向油膜压力分布,测定其摩擦特征曲线和承载量。
该实验台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外形美观大方,测量直观准确,运行稳定可靠。
一、实验台结构简介1. 该实验台主要结构见图1所示:图1 滑动轴承试验台结构图1. 操纵面板2. 电机3. V带4. 轴油压表接头5. 螺旋加载杆6. 百分表测力计装置7. 径向油压表(7只)8. 传感器支承板9. 主轴10. 主轴瓦11. 主轴箱2. 结构特点该实验台主轴9由两个高精度的单列向心球轴承支承。
直流电机2通过V带3驱动主轴9,主轴顺时针旋转,主轴上装有精密加工制造的主轴瓦10,由装在底座里的无级调速器实现主轴的无级变速,轴的转速由装在面板1上的左数码管直接读出。
主轴瓦外圆处被加载装置(未画)压住,旋转加载杆5即可对轴瓦加载,加载大小由负载传感器传出,由面板上右数码管显示。
主轴瓦上装有测力杆,通过测力计装置可由百分表6读出摩擦力值。
主轴瓦前端装有7只测径向压力的油压表7,油的进口在轴瓦长度的1/2处。
在轴瓦全长的1/4处装有一个轴向油压表的接头,需要时可用内六角扳手将堵油塞旋出,再装上备用的轴向油压表。
3. 实验中如需拆下主轴瓦观察,需按下列步骤进行:a. 旋出外加载传感器插头。
b. 用内六角扳手将传感器支承板8上的两个内六角螺钉卸下,拿出传感器支承板即可将主轴瓦卸下。
二、主要技术参数实验轴瓦:内直径d=60mm有效长度B=125mm表面粗糙度∇7)材料ZCuSn5Pb5Zn5(即旧牌号ZQSn6-6-3)加载范围0~1000N(0~100kg⋅f)百分表精度0.01 量程0—10mm油压表精度 2.5% 量程0~0.6Mpa测力杆上测力点与轴承中心距离L=120mm测力计标定值k=0.098N/格电机功率:355W调速范围:2~400rpm实验台总量:52kg三、电气工作原理5 4 3图二1—主轴转速数码管:主轴转速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
实验五齿轮传动效率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齿轮传动实验台的基本原理及其结构,绘制实验台结构示意图;2 了解并掌握测定齿轮传动效率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1 实验台的结构及组成齿轮传动实验台结构见图5-1。
图中实验台由主机和控制箱两部分组成,主机由两台异步电动机D1、D2,齿轮箱2,光电数字测速盘3,输出转矩测量器4,连轴器5及底座组成。
D1为主动电动机,D2为负载电动机。
图5-1 齿轮传动实验台结构两只电动机分别由一对滚动轴承悬架支撑,并且电动机机壳未被固定,可绕电动机转子轴自由转动,在两台电动机的机壳顶部装有计量秤,秤杆上装有游码和嵌有水平泡的平衡砣,电机底部装有平衡配重块,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测定两台电动机输出的工作转距。
两台电动机的尾部装有光电式数字测速盘,测速盘上刻有60条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槽,两侧分别装有红外发光管及光敏三极管。
作为直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测速盘每旋转一周,发出60个脉冲信号给计数器,计数器每一秒采样一次来读取计数,分别显示于控制箱上的转速表上,便于实验人员记录。
控制箱上(图5-2)分别装有两台电机输入电压的调压器B1、B2,以及电压表V1、V2,电流表A1、A2,转速表N1、N2、及启动、停止按钮.(注:下标为1的均为主动电机1的相关数据及控制,下标为2的均为从动电机2的相关数据及控制。
具体数据在实验时按控制箱实际标志而定。
)2 实验台基本工作原理两台同型号的异步电动机分别通过三相调压器并联接入电网,他们的电气参数一致。
实验台在设计时已令两台电动机的转向相反,齿轮箱内与主动电动机连接的主动齿轮Z1的齿数大于与从动电机连接的从动齿轮Z2的齿数。
这样当主动电动机工作在其同步转速n1时,从动电机的转速n2因为主动齿轮的齿数Z1大于从动齿轮齿数Z2,而使从动电动机D2的转数n2大于主动电动机D1的同步转数n1,由于两台异步电动机的型号是一样的,所以它们的同步转速是一样的,因此,当n2>n1时(此时n1为两台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从动电动机的实际转速n2是大于其自身的同步转数n1的,从而使从动电动机D2必然产生一个反向输入力矩,从而实现给电动机D1的加载。
7 实验七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效率实验靠摩擦力传递动力或运动的摩擦型带传动(如平带、V 带等),由于中间元件传动带所具有的挠性,使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紧边拉力F 1与松边拉力F 2,由紧边拉力计算式102F F F =+和松边拉力计算式202FF F =-(式中,F 0为带的预紧力;F 为工作载荷要求的有效圆周力),可以看出,由于紧边和松边的拉力不同,造成带的紧边和松边的拉伸变形不同,因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带的弹性滑动。
由于弹性滑动的影响,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 2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 1,其降低量可用滑动率ε来表示:121212111100%100%d n d n v v v d n ππεπ--=⨯=⨯ (7-1) 若主动带轮直径与从动带轮直径相等,即12d d =,则121100%n n n ε-=⨯ 滑动率ε的值与发生弹性滑动的强弱有关,也就是与工作载荷要求的有效圆周力有关。
在做该项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随着工作载荷的增加,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 2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 1的差值越来越大,即ε值越来越大。
当工作载荷要求的有效圆周力F 超过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极限值时,带开始在轮面上打滑,滑动率ε值急剧上升,带传动失效。
这就是带传动实验中的滑动率实验。
带传动实验的第二项内容是求带传动的工作效率。
机械传动的工作效率η是输出功率P 2与输入功率P 1的比值,即21P P η=。
带传动工作时,由于弹性滑动的影响,造成带的摩擦发热和带的磨损,也使传动效率降低。
从机械设计手册中查到的带传动的工作效率值,是在预紧力F 0、工作载荷F 、带的圆周速度v 都达到设计的预定值时的最高效率,如果预紧力F 0、工作载荷F 、带的圆周速度v 没有达到设计的预定值时,则效率η值低于最高效率值。
带传动效率实验是在预定带的圆周速度v 值、预紧力F 0值条件下,工作载荷F 由小到大过程中,效率的变化状况。
如果预紧力F 0超过设计的预定值,虽然效率η值有所提高,但将使带的磨损加剧,温升增高,寿命下降。
实验四、稳态平板法测保温绝热材料的热导率λ一、 实验目的1、 巩固和深化稳态导热过程的基本理论,学习用平板法测绝热材料热导率的实验方法和技能2、 测定实验材料的热导率3、 确定试验材料热导率与温度的变化关系二、 实验原理热导率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物理量.对不同的材料,热导率各不相同;对同种材料,热导率会随温度、压力、含湿量、物质的结构和密度等因素而不同。
各种材料的热导率都是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的,如果分别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就需要对各种因素加以试验,往往不能只在一种试验设备上进行。
稳态平板法是应用一维稳态导热过程的基本原理来测定材料热导率的方法,可以用来测定材料的热导率及其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设备是根据在一维稳态情况下通过平板的导热量Q 和平板两面的温差Δt 成正比,与平板的厚度成反比δ,与热导率λ成正比的关系来设计的由一维稳态理论,通过薄壁平板(壁厚小于十分之一壁长与壁宽)的稳态导热量为δλtAQ ∆= w测试时,如果能够测得平板两面的温差Δt =t R-t L 、平板厚度δ、垂直热流方向的导热面积A 和通过平板的热流量Q,即可根据下式计算得出热导率λ:A t Q δλ∆=W/m.℃ 上式计算得出的热导率是当时平均温度下材料的热导率值,此平均温度为)t t (21t L R +=℃ 在不同的温度和温差条件下测出相应的热导率λ,将λ值标在λ—t 坐标图内,就可得出λ=f(t )的关系曲线三、 实验装置及测量仪表稳态平板法测绝热材料热导率的实验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
被试验材料做成二块方形薄壁平板试件,面积300x300[mm 2],实际导热计算面积A 为200x 200[mm 2],板的厚度为δ[mm ].平板试件被夹紧在加热器的上下热面和上下水套的冷面图1 实验台主体示意图(循环冷却水的水箱与水泵未示出)之间。
加热器的上下面和水套与试件的接触面都设有铜板,以使温度均匀.利用薄膜式加热片实现对上、下试件热面的加热,上下导热面积水套的冷却面是通过循环冷却水(或通以自来水)来实现.中间200X200[mm2]部位上安设的加热器为主加热器.为使主加热器的热量能全部单向通过上下两个试件,并通过水套的冷水带走,在主加热器四周(即200X200[mm2]1(或t 2)和水套冷面中心温度t3(或t 4)用四个热电偶(埋设在铜板上)来测量;辅助加热器1和辅加热器2的热面也分别设置两个辅热电偶t 5和t 6(埋设在铜板的相应位置上),其中一个辅热电偶t 5或t 6接到温度跟踪控制器上,与主加热器中心接来的主热电偶t 2或t 1的温度信号比较,通过温度跟踪器使全部辅助加热器都跟踪到与主加热器的温度相一致。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二)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为多用途实验装置,利用这种实验台可进行下列实验:一、雷诺数实验(必做);二、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关系(必做)三、能量方程验证实验(必做);四文丘里流量计校正实验其结构示意图如图0-1所示。
图0-1 流体力学综合试验台结构示意图1.储水箱2.上水流量调节阀3. 回水管4.恒压水箱5.颜料供给系统6.标尺组及滑板7.测压管固定板 8. 雷诺实验流量调节9.综合流量调节、切断阀10. 接水箱该实验装置流量计量采用体积法。
每次测定一定定容积和接水时间,从而计算实验过程中的流量或标准流量。
实验一、雷诺实验(必做)1、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2)测定几种状态下的雷诺数;(3)了解流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2、实验装置在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中,雷诺实验涉及的部分有高位水箱、雷诺数实验管、调节尾部阀门、颜料水(可由甲基兰配制或蓝墨水)盒及其控制阀门、上水阀、出水阀,水泵和计量水箱等,温度计自备。
能量方程实验管道上的阀门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3、实验前准备(1)、将实验台的各个阀门置于关闭状态。
开启水泵,全开水箱下的上水阀门,把水箱注满水,再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的水有少量溢流,并保持水位不变。
(2)、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图1-1 流体力学综合试验台雷诺实验示意图1.储水箱2.上水流量调节阀3.恒压水箱4.颜料流量调节阀5.墨盒6.实验管段7.流量调节阀8.计量水箱9.回水管 10.实验桌4、实验方法(1)、观察状态检查系统正常后,接通电源,打开水泵开关上水。
关闭能量方程实验管道上的阀门。
调节上水流量调节阀2使恒压水箱中的溢流板有少量溢流。
调节流量调节阀7,排除实验管内的气泡,然后把流量调小,约管内水为层流状态。
打开颜料水控制阀,使颜料水从注入针流出,颜料水和雷诺实验管中的水迅速混合成均匀的淡颜色水,此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状态为紊流;随着出水阀门的不断的关小,颜料水与雷诺实验管中的水掺混程度逐渐减弱,直至颜料水与雷诺实验管中形成一条清晰的线流,此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为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