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语文:文言知识梳理(新人教版必修4)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李贺小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通假字】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7)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一词多义】⑴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把)⑥【古今异义】⑦⑴拜为上卿(拜,古:授予官职今:常指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⑧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古:忧虑,担心今:祸害,灾难)⑨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向人敬酒或献礼今:长命、百岁)⑩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亲戚,古:近亲及姻亲.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⑪⑸请指示王(指示,古:指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⑫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上前进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⑬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古:扬言,到处说今:宣告、声明,今多做名词)⑭⑻布衣之交(布衣,古:平民今:布衣服.)(9)秦自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约定、契约今:限制)(10)臣所以去亲戚二事君者(所以,古:…的原因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词类活用】⑴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⑵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⑶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⑷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文言句式】⑴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⑵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⑶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苏武传》——班固【通假字】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与不:不(fǒu),通“否”。
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事,通“侍”,侍奉。
《苏武传》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 ,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衿:霑,通“沾”,打湿;衿,通“襟”,衣襟。
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张衡传》精思傅会:傅,同“附”。
员径八尺:员。
同“圆”。
尊则振龙:振,通“震”,震动。
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苏武传》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里。
剑斩虞常已:剑,用剑。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向上。
朝夕遣人侯问武:朝夕,早晚。
《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
(2)名词活用作动词:《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上前。
秦御史前书曰:上前。
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shè),安置住宿.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yì),穿着。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献礼。
相如每朝时:朝,上朝。
《苏武传》天雨雪:雨,下。
羝乳乃得归:乳,生育,生子。
人教版必修4文言知识梳理答案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⑴不,通“否”。
⑵奉,通“捧”,用手托。
⑶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案,通“按”,察看。
⑸缪,通“穆“。
⑹孰,通“熟”,仔细。
(7)(邪通耶)【一词多义】⑴负①(依仗,凭借)②(辜负,对不起)③(违背)④(使...承担)⑤(背着)⑵使①(派)②(出使)③(让)④(使臣)⑶引①(引见,延请)②(拉)③(牵,拉,引申为掉转)⑷徒①(白白的)②(只,只不过)⑸幸①(幸好,侥幸)②(宠幸)⑹以①凭②拿③来,连词④用以,用来⑤因为;把【古今异义】①(拜,古:授予官职今:常指一种暗示敬意的礼节)②(患,古:忧虑,担心今:祸害,灾难)③(寿,古:向人敬酒或献礼今:长命、百岁)④(去,古:分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亲戚,古:近亲及姻亲.今:和本身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⑤(指示,古:指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⑥(前进,古:上前进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⑦(宣言,古:扬言,到处说今:宣告、声明,今多做名词)⑧(布衣,古:平民今:布衣服.)(9)(约束,古:约定、契约今:限制)(10)(所以,古:…的原因今:暗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词类活用】⑴名词作动词①舍,安装住宿②刃,用刀杀③衣,穿⑵名词作状语①在朝廷上②从小路⑶使动用法⑶使动用法①使……完整②使……破碎③使……承担④使……回去⑷意动用法①以……为羞耻②以……为先;后,以……为后【文言句式】(略)《苏武传》【通假字】且单女:通“汝”,你。
畔:通“叛”,反水。
旃:通“毡”,毛织品。
去:通“(弆)”,保藏。
亡:通“无”,没有。
见:通“现”,显现。
祠:通“祀”,祭祀。
亡:通“无”,没有。
亡:通“无”,没有。
亡:通“无”,没有。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疆:通“强”,强壮。
伏通服,用。
驩通欢,欢聚。
霑通沾,沾湿以通已,已经。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文学常识: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注释字词整理:1、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
2、上卿:战国时最高官衔。
3、闻:闻名,出名。
4、宦者令:宦官的头目。
5、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6、和氏璧: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
7、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8、徒见欺:白白地受欺骗。
见,被,表被动。
9、即:则、就。
10、患:忧虑、担心。
11、可使报秦者: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报,答复、回复。
12、窃计:私下里打算。
窃,谦辞,私下,私自。
13、止:阻止。
14、语(yù):告诉。
15、境:赵国边境。
16、幸于赵王:被赵王宠幸。
于,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17:结于君:同您结交。
18:亡赵走燕:“亡于赵,走于燕”的省略句。
从赵国逃跑,投靠到燕国。
19、束:捆绑。
20、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
肉袒:把上身袒露出来。
质: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
21、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
得:能够。
脱:免。
22、宜:应该。
23、寡人:古代君王自称。
7、宜:宜可使(应该)8、曲:曲在赵(理亏)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21、靡:左右皆靡(退却)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通假字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必修4答案基础知识梳理一、(一)古今异义词1.为什么2.英俊,有功业3.赤壁古战场4.刚才5.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6.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7.扬言8.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9.相抵押10.栽培,提拔11.做了皇上的侍臣12.特,特地;征,征召。
是两个词13.篆,篆文;文,花纹(二)词类活用动词的活用1.负,使动用法,使……承担2.破,使动用法,使……破碎3.归,使动用法,使……回去4.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6.苦,使动用法,使……受苦名词的活用1.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衣,名词作动词,穿3.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4.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5.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6.上,名词作状语,向上7.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8.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9.东,名词作状语,向东10.饭,名词作动词,吃饭11.北,名词作状语,向北12.图,名词作动词,画13.乳,名词作动词,生子14.杖,名词作动词,拄着15.祠,名词作动词,祭祀16.舆,名词作动词,抬17.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18.上,名词做状语,向上19.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形容词的活用1.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2.膏,使动用法,使……肥沃3.急,使……发急4.完,使……完整5.奇,形容词的意动,以……为奇 6.怪,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责怪7.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作名词,准确的道理8.意动用法。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三)一词多义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凭借,倚仗/违背/辜负,对不起/背着2.副词,适逢,恰巧/召集/会同/盟会/副词,一定,必然 3.观摩,游学/观赏/观察/景象/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4.宠幸/副词,幸而/希望/副词,侥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5.就职、赴任/靠近,接近/登上/成功 6.请求/邀请/敬辞,希望对方做某事/敬辞,希望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7.副词,更加/逐步地/同“溢”,水漫出来/利益,好处/增加8.连缀/隶属/通“嘱”,嘱托/委托,交付/连续持续/跟着/类9.牵攀、招供/拿/延请/拉、牵/掉转/举起/序10.空,形容词/步行,动词/党徒,名词/门徒,名词/白白地,副词/仅仅,副词二、1.介词,凭借/沿袭/介词,趁着/介词,经由、通过/副词,于是 2.代词,这/代词,这件事(相如出使)/助词,的/代词,这种仪器/助词,取独不译/结构助词,的三、1.判断句,……者……也2.被动句,见,被3.定语后置句4.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5.状语后置句6.被动句,见……于…… 7.固定句式,“孰与”译为“和……相比,哪一个” 8.定语后置句,“留在汉匈奴使者” 9.被动句10.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四、1.权衡(或“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国的请求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张衡传一、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静2.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4.覆盖周密..无际古义: 今义:周到而细密5.振声激扬..古义:今义:激动昂扬;激励使振作起来6.寻其方面..古义: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7.衡下车..,治威严古义: 今义:从车上下来8.上下肃然..古义: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二、一词多义2.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咸怪其无征()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并序》)()3.就连辟公府不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瞬息可就(《活板》)()4.善衡少善属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并序》)()5.奇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奇货可居()6.少衡少善属文()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2.名词作状语时.天下承平日久( )(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妙尽璇机之正.(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 )翻译: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翻译: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翻译: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一、通假字⑴可予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送书于庭:⑷召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⑺设九宾于廷⑻肉袒伏斧质⑼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二、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9.因而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11.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2.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1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4.走古义:跑;今义:行。
15.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三、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4.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5.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6.徒①徒见欺②徒以口舌为劳7.于①君幸于赵王②故燕王欲结于君8.见①徒见欺②大王见臣列观9.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0.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③顾野有麦场④念父母,顾妻子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相如奉璧西入秦④肉袒负荆2.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④乃前曰⑤怒发上冲冠⑥赵王鼓瑟⑦臣乃敢上璧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归璧于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毕礼而归之⑤臣舍人相如止之曰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大王必欲急臣③秦王善为秦声五、文言句式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XXX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柳永词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XXX: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古义:________________3.便纵有千种风情XXX: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醉听箫鼓()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2.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而皆背晋以归梁()后五年,吾妻来归()完璧归赵()若水之归海()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2.都门帐饮无绪()3.异日图将好景()XXX词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骚人物XXX:轻佻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制古义:________________2.回首向来萧瑟处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任一蓑烟雨任生平()任重而道远()XXX()众怒难任()2.却山头斜照却相迎()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之不恭()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大江东去()2.竹杖芒鞋轻胜马()XXX词两首、XXX照词两首1、说明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XXX:一个挨一个地古义:________________ 2.XXX才气XXX:有才调,表现于外的才干古义: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昼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门生填其室()在丙寅三月之望()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人教版第四册必修四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第四册文言文知识归纳:《逍遥游》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怒:奋发。
2、抟: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旋风。
3、夭阏(è):阻塞。
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6、绝:超越。
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三、一词多义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③穷发之北(助词,的)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③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④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四、词类活用1、怪:《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2、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3、致:彼于致福者(使动,使……到来)五、古今异义的词1、虽然:①古义:虽然这样。
②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2、果然:①古义:充实之状,此处为食饱之状。
②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①古义:一般人。
②今义:多数人。
六、句式1、《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判断句)3、翱翔(于)蓬蒿之间。
(省略句)4、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以奚知其然也)5、莫之夭阏(è)者(宾语前置,=莫夭阏之)6、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彼且适奚也)7、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之二虫又知何)8、彼且恶(wū)乎待哉(宾语前置,=彼且待恶乎哉)9、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于坳堂之上覆杯水)10、翱翔蓬蒿之间(介词结构后置,=于蓬蒿之间翱翔)七、难句翻译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译: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四川人教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梳理柳永词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异日图将好景今义:美好的景况古义:________________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义:不热闹;使受到冷淡的待遇古义:________________3.便纵有千种风情今义:人的仪表举止;情怀,意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常含贬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乘乘醉听箫鼓(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2.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而皆背晋以归梁( )后五年,吾妻来归( )完璧归赵( )若水之归海(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嬉嬉钓叟莲娃( )2.都门帐饮无绪( )3.异日图将好景( )苏轼词两首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千古风流人物今义:轻浮放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古义:________________2.回首向来萧瑟处今义:从来,一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任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重而道远( )王甚任之( )众怒难任( )2.却山头斜照却相迎(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之不恭(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大江东去( )2.竹杖芒鞋轻胜马( )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今义:一个挨一个地古义:________________2.刘郎才气今义:有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古义: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在丙寅三月之望(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赢得仓皇北顾( )2.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拜送书于庭( )2.召有司案图(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其势必不敢留君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古义:________________2.请指示王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________________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古义:________________4.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古义:________________5.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古义:________________6.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负秦贪,负其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2.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乃使其从者衣褐(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 )2.乃使其从者衣褐( )3.左右欲刃相如( )4.乃前曰( )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 6.怒发上冲冠( )7.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8.而相如廷叱之( )9.宁许以负秦曲( )10.秦王恐其破璧( )11.毕礼而归之( )12.完璧归赵( )13.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君乃亡赵走燕。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遂与秦王会渑池。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武传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3.与旃毛并咽之(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请毕今日之· ()6.空自苦亡人之地( )7.信义安所见乎(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今义:稍微古义:________________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今义:虚假古义:________________3.汉亦留之以相当今义:副词,表程度古义:________________4.我丈人行也今义:岳父古义:________________5.厚赂单于今义:指贿赂古义:________________6.置币遗单于今义:货币古义:________________7.卧起操持今义:料理,筹办古义:________________8.皆为陛下所成就今义:业绩古义:________________9.兄弟亲近今义:形容词,亲密;动词,靠近古义:________________ 10.且陛下春秋高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古义:________________11.武等实在今义:诚实、老实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发方欲发使送武等( )恐前语发(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 )猛将必发于卒伍( )2.过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 ) 求!无乃尔是过与( )3.坐副有罪,当相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因击沛公于坐( )坐法去官( )停车坐爱枫林晚(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 4.以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货物与常( )宋人执而问其以( )5.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 )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欲因此时降武( )2.反欲斗两主( )3.单于壮其节( )4.空以身膏草野( )5.何久自苦如此( )6.天雨雪( )7.羝乳乃得归( )8.杖汉节牧羊( )9.惠等哭,舆归营( )10.其一人夜亡( )1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降虏于蛮夷。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卿尚复谁为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见犯乃死,重负国。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衡传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员径八尺( )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3.傍行八道( )4.形似酒尊(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常从容淡静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古义:________________2.举孝廉不行今义:不可以古义:________________3.公车特征拜郎中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古义:________________4.覆盖周密无际今义:周到细致古义:________________5.振声激扬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6.寻其方面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古义:________________ 7.衡下车,治威严今义:从车上下来古义: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观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启窗而观( )2.征公车特征拜郎中( )咸怪其无征( )挟天子以征四方( )岁征民间( )3.制其牙机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赵奢之伦制其兵(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履至尊而制六合( )4.乃遂乃研核阴阳( )十年乃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3.妙尽璇机之正(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