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52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研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背景与现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民将其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给其他个人或组织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然而,在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如流转程序不规范、权益保障不力、合同履行不严格等。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分析(一)流转程序不规范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一些地方在流转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流转程序混乱,甚至出现违法流转的情况。
这既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权益保障不力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等原因,农民在流转过程中往往面临权益受损的风险。
例如,一些地方在流转过程中忽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导致农民无法充分享受土地流转带来的收益。
(三)合同履行不严格合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机制和合同履行监督机制,导致合同履行不严格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流转双方在签订合同后,未能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甚至出现违约行为,给双方带来损失。
四、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的对策建议(一)规范流转程序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一方面,要加强政府对流转过程的监管,确保流转程序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推动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
决策探索2012.4下┃社会发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随之产生。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外出务工、经商农民大量增加,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各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有所不同,一方面,土地流转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帮助农民增收方面作用日益明显。
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的现状又严重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流转,由此出现的问题以及土地承包中引起的各种纠纷,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现状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从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到第一轮土地承包期结束,土地流转就已经发生,但土地流转的规模小、数量少、范围窄,个别因缺少劳动力而将自家的责任田土转包给其他农户,是一种零星、分散式的流转。
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后,随着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流转速度明显加快。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转让由于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间合并、兼并、重组及股份制改造,出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
同时,农村宅基地也随房屋买卖而进行转让。
(二)出租有的地方单纯出租土地,有的地方连同地上物一同出租。
安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出租方式进行流转的就占70%左右。
(三)入股入股是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资产作为企业的股份。
土地入股不仅可以解除那些不愿意耕种土地但又不愿意放弃土地农民的忧虑,而且还可以促进土地的流转和集中,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四)抵押众所周知,土地属于不动产。
因此,土地是优质的抵押贷款担保物。
如果没有土地作为抵押,企业很难从银行中取得贷款,这样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因此,土地的抵押,不仅能够提高金融资产的安全性,而且还能盘活企业的土地资产,促进企业的发展。
但由于农村土地的抵押权受到法律的限制,因此,农村集体土地的抵押在土地的流转中所占的比重很低。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实施,对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以及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和解决。
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背景及意义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行为。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这也是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步骤。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法律问题(一)流转程序不规范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一些地区在流转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的现象,如未按规定进行流转登记、合同内容不完整等。
这不仅可能导致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可能引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
(二)农民权益保护不足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往往容易被忽视。
如一些地方在流转过程中,未对农民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征询意见,导致农民在不知情或被迫的情况下失去土地承包经营权。
此外,对于流转后的土地使用情况,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模糊地带。
例如,对于流转期限、流转价格、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的规定还不够明确,这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带来了法律风险。
四、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的对策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流转程序、合同内容、流转期限、流转价格、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土地流转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
但是,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法律问题,如承包期限的界定、转让的价格和方式、权利人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等。
因此,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民的福利水平。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概念和法律地位;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问题;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限制;4.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价格和方式;5. 相关案例分析。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文献法主要是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制度、政策、案例和实践经验等;实证研究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所在。
四、可行性分析本研究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数据来源丰富。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个体农民等,数据来源广泛,质量可靠;2. 研究方法科学。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分析方法全面合理;3. 研究内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4. 研究时间和经费充足。
本研究拟定时间为1年,根据实际情况,预计经费充足。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能够深入剖析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推进农业现代化。
对土地流转进行规范和优化,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 增强农民收入。
规范土地流转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民法典视野下土地经营权入股问题分析
石笑晗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技术》
【年(卷),期】2022()4
【摘要】随着农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土地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置农地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农村发展的需要。
为了打破我国农村发展的僵局,实现农村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2014年,中央提出了“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此项举措,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赋予了农村新的生机与活力。
但是,在实现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进程中,仍然存在制度不健全,对农民保障不充分等问题。
文章将围绕土地经营权入股,对土地经营权的性质进行辨析,指出土地经营权入股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总页数】2页(P112-113)
【作者】石笑晗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公司法视野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研究
2.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关于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
指导意见》答记者问3.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r——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关于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4.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关于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5.《民法典》视野下的土地经营权抵押问题研究(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ol.33No.1Jan.2012第33卷第1期2012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农业直接关系到万千百姓的生计问题,是国民经济之本,是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所在,农业是否能够协调发展,农村是否能够长治久安,农民是否能够增产增收,直接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才有“无农不稳”的说法。
农用土地的适度集中以及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运行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与应有之义。
但是在中国现行土地政策下,农用土地的集中只能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不同主体之间流转来实现,我国《物权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都明确规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性质,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纳入法律轨道内运行。
但在实践中土地的流转仍然比较滞后,大量的存在着土地承包人“宁可撂荒土地”也不愿让渡承包经营权,其他市场主体宁可闲置资金也不愿投资农业生产活动的状况。
①为化解这一矛盾,需要从理论上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并以此作为实践中土地流转制度的指导。
一、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概述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公民或集体组织依照合同的约定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山岭、滩涂等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当前,我国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以2002年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为核心,该法详细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方式、程序以及争议解决机制等,并放开了对土地流转的限制。
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28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
流转的期限不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业建设。
”这是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所享有的流转权利,为日后农村土地的顺利流转,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日益凸显,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权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分析现状、探讨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标的的流转。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1. 流转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民或企业,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流转方式多样化。
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包括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
3. 法律制度逐步完善。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尽管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以下法律问题:1. 法律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统一性和协调性。
2. 权利界定不清晰。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性质、期限等缺乏明确界定,导致权利主体在流转过程中存在争议。
3. 监管机制不健全。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流转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侵犯农民权益等问题。
四、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建议为解决上述法律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健全法律体系。
制定更加系统、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权能、期限等,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法律依据。
2. 明确权利界定。
清晰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主体、权利内容及权利行使方式,减少权利争议,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加强监管机制。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法律问题。
这一制度的完善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文将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背景及意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农民将其所承包的土地经营权依法转让给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行为。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有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现状目前,我国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
这些法律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了法律依据,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一)法律制度不完善当前,我国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和规范。
这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和漏洞,影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顺利进行。
(二)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障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在执行政策时,存在侵犯农民权益的现象,如强制流转、低价转让等。
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信心,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顺利进行。
(三)流转市场不健全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
这导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
五、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的对策建议(一)完善法律制度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程序、条件和权益保障等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