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如是及其词
- 格式:pdf
- 大小:267.18 KB
- 文档页数:2
柳如是关于性的诗词
柳如是是唐代女诗人,她的诗歌以清新脱俗、细腻婉约著称。
其中,她的关于性的诗词更是引人注目。
柳如是的性诗,不仅描写了性爱的情景,更多的是表达了她对爱情、人生、自由的思考和感悟。
她的诗词中,性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生理需求,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人性的体现。
在《怨歌行》中,柳如是写道:“红颜薄命本多情,今宵一夜梦中行。
翻身枕畔无人问,细雨梧桐夜夜声。
”她以女性的视角,表达了爱情的无奈和悲凉。
在《长恨歌》中,她又写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柳如是的性诗,不仅仅是对性爱的描写,更是对人性的探讨。
她认为,性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是人类自由和快乐的表现。
她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柳如是用草木的生命力比喻人类的生命力,表达了对自由和生命的珍视。
柳如是的性诗,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对人性的探讨和思考。
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性与爱情、自由和生命的关系,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的本质和追求。
桃花得气美人中……清柳如是七绝30首,看才貌双绝奇女子气节情怀……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因读辛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浙江嘉兴人。
为“秦淮八艳”之首。
曾与大词人陈子龙相恋,后嫁明朝大才子钱谦益。
柳如是幼即聪慧好学,由于家贫,5岁时就被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志操高洁,举止慷慨,诗词委婉激烈,令人敬慕。
1.西湖八绝句其一(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东韵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2.西湖八绝句其二(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齐韵年年红泪染青溪,春水东风折柳齐。
明月乍移新叶冷,啼痕只在子规西。
3.西湖八绝句其三(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灰韵湘弦瑟瑟琐青梅,些是香销风雨嵬。
无数红兰向身泻,谁知多折不能回。
4.西湖八绝句其四(清·柳如是)七言绝句南屏烟月晓沉沉,细雨娇莺泪似深。
犹有温香双蛱蝶。
飞来红粉字同心。
5.西湖八绝句其五(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麻韵亚枝初发可怜花,剪剪青鸾湿路斜。
移得伤心上杨柳,西泠杜宇不曾遮。
6.西湖八绝句其六(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支韵青芜烟掠夜凉时,落尽樱槐暗碧池。
恨杀杨花已如泪,春风春梦又相吹。
7.西湖八绝句其七(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先韵晴湖新水玉生烟,芳草霏霏饳雁钿。
苦忆青陵旧时鸟,桃花啼里不曾还。
8.西湖八绝句其八(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微韵愁看属玉弄花矶,紫燕翻翻湿翠衣。
寂寞春风香不起,残红应化雨丝飞。
9.寒食雨夜十绝句其一(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庚韵玉帘通处暗无声,春草翻为明月情。
记得停桡烟雨里,那人家住莫愁城。
10.寒食雨夜十绝句其二(清·柳如是)七言绝句押阳韵红绡蛱雾事茫茫,不信今宵凤吹长。
留得春风自憔悴,伤心人起异垂杨。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颜渊山庄2019-04-05 21:16:27简介:柳如是柳如是女诗人,一说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苏州吴江区人。
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其墓在江苏常熟虞山花园浜。
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1]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浙江嘉兴人。
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
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此外,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徐天啸曾评价“其志操之高洁,其举动之慷慨,其言辞之委婉而激烈,非真爱国者不能。
”总体评价清代程庭鹭摹绘的柳如是画像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
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
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被称为“秦淮八艳”之首。
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此外,柳如是作为传统社会一介女子,却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抱负。
在与其往来的名士中,张溥、陈子龙、李存我均是有铮铮风骨的民族志士,柳如是常与他们纵论天下兴亡。
在盛泽时,柳如是曾对张溥说:“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应如谢东山运筹却敌,不可如陶靖节亮节高风。
柳如是[中华新韵]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
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1]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
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秦淮八艳。
柳如是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也被世人称为“风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鹅黄摇曳对长亭。
忆青山依旧,当初水起风生。
一日红颜爱多少,两情羞色恨西东
海疆阔,大浪淘沙,谁与争锋。
孤零,念千里,往日三亲,暂付飞鸿。
此去何年,望明月伴云行。
入夜春花竞千放,艳香堪妒许长风。
闲聊语,漫把清愁,凝在诗中。
柳如是:指的是柳依然那样,
比如柳永还是那样,秦淮八艳的柳如是还是那样,生活中的柳树还是那样,特指事物本性没有变。
注:咱不管原词对仗。
四大名妓柳如是诗词名句盘点,不愧是词冠群芳八艳之首1.《杨柳·其一》不见长条见短枝,止缘幽恨减芳时。
年来几度丝千尺,引得丝长易别离。
2.《南乡子·落花》拂断垂垂雨,伤心荡尽春风语。
况是樱桃薇院也,堪悲。
又有个人儿似你。
莫道无归处,点点香魂清梦里。
做杀多情留不得,飞去。
愿他少识相思路。
3.《题横波夫人墨兰图册》兴来泼墨满吟笺,半是张颠半米颠。
俗眼迷离浑不辨,嗤它持作画图看。
4.《横山杂作》美人遥夜忙何方?应是当年蹭蹬乡。
自爱文园能犊鼻,那愁世路有羊肠。
徐看雀坠枝先坠,谁借桃僵李亦僵。
只此时名皆足废,宁须万事折腰忙。
5.《杨柳·其二》玉阶鸾镜总春吹,绣影旎迷香影迟。
忆得临风大垂手,销魂原是管相思。
6.《杨白花》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
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
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
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
杨花朝去暮复离。
7.《题画竹》不肯开花不趁妍,萧萧影落砚池边。
一枝片叶休轻看,曾住名山傲七贤。
8.《江城子·忆梦》梦中本是伤心路。
芙蓉泪,樱桃语。
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安排无限销魂事。
砑红笺,青绫被。
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
算来还有许多时,人近也,愁回处。
9.《杨花》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
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
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10.《金明池·咏寒柳》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清代才女柳如是及其诗作解读引言女性在古代的文学界往往被边缘化,但在清代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女性才子——柳如是。
柳如是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深入探究柳如是的生平事迹,并对她的诗作进行解读,以展现这位清代才女的独特魅力。
生平事迹出身与早年经历柳如是,字柳林,号农夫,自号纨素居士,生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
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文人,家境优渥,这为她的后来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柳如是自幼聪慧异常,喜欢阅读各类书籍,并显示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
她的父亲对她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并亲自指导她的学业,使她得以在文学道路上得到锤炼和成长。
才气出众与志向柳如是青年时期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出众的文学造诣。
她擅长诗词和散文写作,行文犀利而不失婉约,语言优美而富有节奏感。
她的作品被赞誉为“一代才女之佳作”。
柳如是对文学的热爱使她立志做一名才女,不仅追求艺术上的卓越,更关注社会时事和民生疾苦。
她常常用自己的笔触记录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喜怒哀乐,以期唤起社会对于女性权益的关注。
作品创作与才华荟萃柳如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涵盖了多个题材和风格。
她以婉约甜美的笔触叙述了自然景色,以雄浑激越的语气描绘了历史人物。
她的作品遵循了古代文人的创作规律,同时又散发出独特的才女风范,兼具了清代女性文学家的柔情和刚毅。
柳如是的作品充满了思想性和艺术性,她以细腻而深情的笔墨描绘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情感的流转。
她通过唯美的文字构筑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世界,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独立自主、有着情感丰富内心世界的女性形象。
影响与遗产柳如是以她的卓越才华和不凡的个人魅力震撼了整个文坛。
她的作品广泛流传,并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如是的文学风格被后来的许多文人学者所借鉴和推崇,她的作品也成为了清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之一。
柳如是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以她卓越的才华和坚持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后世女性树立了榜样。
中国历史故事-柳如是为何能成为“秦淮八艳”之首?柳如是的诗词选集明清之际,扬州温柔乡,让面临朝代更迭,时局动荡的名人士子,有了一个可以慰藉自身的地方。
扬州瘦马盛行,每一个都是娇俏可人的解语花,在这些佳人之中,又以“秦淮八艳”最为出名。
秦淮八艳指名妓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以及柳如是,其中柳如是被后世人尊为“秦淮八艳”之首。
秦淮八艳是一批值得后世人敬重的女性,她们都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才气出众,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故宫博物馆曾展出了马湘兰的兰花长卷,无锡博物院也曾在南京展出了董小宛的蝴蝶图。
既然八位女性都具有极高的民族气节,且都具备极高的才气,那么柳如是因何能高居“秦淮八艳”之首呢?首先要讲的是,柳如是的爱国气节。
她不仅仅是在自己的诗句中,表现自己对国家局势的关心,并且始终在凭借自己的努力,为这个破碎的山河做贡献。
她时常给抗清义士捐助钱财,积极支持他们的抗清活动。
并且在南明朝廷败亡的时候,劝谏自己的夫君与自己一道殉节。
在夫君不从之时,想要独自自尽。
后来被硬拉住之后,也一直都在劝他与坚持抗清的郑成功一行人,一起抗清。
爱国是一放米娜,另一方面便是柳如是的才情居八艳之首。
她所作的许多著作,都得到了时人后人的称赞。
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
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
柳氏还精通音律,长袖善舞,书画也负名气,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
除了才情,大概还可以提一个比较投巧的事。
实际上在八艳中,柳如是的作品流传最多,其她几位很多作品都已经散失,因而在判断之时,柳如是具有天然的优势。
柳如是诗词:《金明池·咏寒柳》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柳如是古诗词
柳如是是明清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她的古诗词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以下是一些柳如是的古诗词作品:
1. 《金明池·咏寒柳》:这首词以柳树为象征,表达了柳如是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她以柳树的飘逸和坚韧,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2. 《南乡子·落花》:这首词表达了柳如是对于生命的感悟和对时光的珍惜,她以落花喻人生,写出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3. 《江城子·赏春》: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短暂,表达了柳如是对于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她以春天的短暂和花儿的凋零,喻示人生的无常和珍贵。
4. 《长相思·春夜》:这首词表达了柳如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她以夜色为背景,写出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5. 《如梦令》:这首词表达了柳如是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的珍惜,她以梦境为背景,写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追求。
这些古诗词作品充分展现了柳如是的高尚情操、独立性格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青楼女子绘丹青: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人物山水册》之一柳如是《人物山水册》之一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柳如是(1618年~1664年),明末清初女诗人,本名杨爱,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
又称河东君,浙江嘉兴人。
与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同称“秦淮八艳”。
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
柳如是《人物山水册》之一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柳如是能诗善画,《玉台书史》称其“赋诗辄工”“作书得虞褚法”,可惜她传世书迹非常稀少。
钱谦益绛云楼藏书付之一炬后,晚年自言“手穷欠钱债多,腹穷欠文债多”。
为人撰文的润笔之资,是他晚年生活的部分收入来源。
然而他年老体弱,不堪重负,还曾托晚辈黄宗羲为他代笔三篇文章。
柳如是身为钱谦益最亲近的贤内助,也有可能为他代笔撰文。
根据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研究,钱廉益《蒙叟遗文》册页,纸墨精良,由书风与文气来看,有可能出于柳如是之手,此论为许多专家学者所认可。
署名“钱谦益”的书法,因有“新主嗣位”四字,被认为是柳如是墨迹柳如是的逸事相当迷人,以至于大学者陈寅恪读了她的诗词后也不禁赞叹,更用余生精力写下八十万言的巨作《柳如娃别传》。
秦淮名伎与东林复社名士交好者颇多,十五岁的柳如是初恋对象是同龄的宋征舆,之后又爱慕陈子龙的才华,在崇祯八年(1635)陷入热恋,期间因受陈子龙熏陶,她诗文功力大增。
最终由于陈家复杂的家庭关系及不宽裕的经济,两人被迫分手。
柳如是《人物山水册》之一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崇祯十二年(1639),柳如是结识年长她四十余岁的杭州富商汪然明,之后经汪然明的牵线,认识了终身伴侣钱谦益。
她女扮男装到常熟拜访钱谦益,受到热情款待,钱氏很欣赏她的诗。
两人词赋唱酬,情投意合,很快进入热恋期。
钱谦益为她构筑“我闻室”,取《金刚经》“如是我闻”之意,也切合了柳如是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