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通用技术上学期第十九周《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0
《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在了解技术的基础知识又进行设计方案制定之后的内容。
它是学生技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具体体现阶段。
第二节原型模型的制作又是本章内容的一个具体展示。
学生能充分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实现展示自己的成果,是同学们的成功喜悦最强烈,自豪感、自信心得到充分提高的时刻,所以这一节课的成功非常关键。
学生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会对自己的技术能力产生一定的疑惑,我也能设计吗?虽然我们在第一二章课程内容分析中明确告诉他们可以,但他们不能自信。
第三章老师要求后,他们会试着去分析设计,有一定成果,但仍不能相信自己。
所以这节课制作的成功能坚定他们自己也能设计的信念,提高技术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制作模型或原型的基本过程。
2、形成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体验方案物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完成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形成较强的动手实践与创造能力、体验方案物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从原型或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总结原型或模型的制作步骤,感悟实现自己设计成果的成功和喜悦技术素养:技术意识、识图能力、物化能力教学策略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利用任务驱动促进小组协作,让他们实际转化自我设计,潜移默化提高技术核心素养教学资源:多媒体、视频、课件、投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候课3分钟:播放其他学校学生设计的结构作品制作出成品后的承重试验。
学生自由讨论。
课堂导入:案例分析(2分钟)前面我们以2014年本校学生参加的三星公司赞助的“探知未来”的承重结构设计作为我们的设计问题进行了设计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可行性、查阅资料、挑选材料、提出设计方案的过程。
我们在各种材料中选择教室里方便制作的纸作为材料,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案,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制作出来复习:什么是原型?它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模型?它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制作原型?什么情况下制作模型?它们的区别是什么?(2分钟)学生回答教师展示ppt(2分钟)那好,现在我们开始来讲我们的纸质承重结构模型制作出来吧。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课题金属瓶起子设计制作--制作结课型新授教学重点选择合适工艺进行加工制作;正确规范的使用金工工具,高质、高效地进行作品加工。
学习目标⒈理解设计交流的意义,能够编写简单的产品推介说明书;2. 小组合作进行瓶起子的加工,掌握划线、锯割、钻孔、锉削等基本加工工艺,总结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方法;3.分工协作,认真负责,形成安全、细致的产品设计意识。
板书提纲金属瓶起子设计制作--制作、交流、总结教学感悟1.学生对金工工具使用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还有待提高。
2.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小组不能很好地分工,导致效率不高。
3.教师专业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培训:小组长和学科班长。
(1)组长:到实验室清单本组工具、填好工具使用记录,活动时对小组成员做好调配。
(2)学科班长:通知好所有同学上课地点和需要带物品(中性笔、铅笔、橡皮),按时到位,并进行考勤。
准备:准备各小组用工具并分发;上课用资料、课件、仪器等;学生的设计方案、半成品等。
一、导入,回顾项目学习路线进入实验室学科班长考勤、小组长检查工具回顾前两节内容,从认识材料、体验工具到初步形成设计方案再到加学习目标1.2.3.二、解读目标1.理解设计交流的意义,能够编写简单的产品推介说明书;2.小组合作进行瓶起子的加工,掌握划线、锯割、钻孔、锉削等基本加工工艺,总结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方法;3.分工协作,认真负责,形成安全、细致的产品设计意识。
三.呈现的成果工规划,这节课主要是设计方案的实现——制作,并编写简单的说明书。
操作:安全、健康的作品:较高的加工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明确我们最后呈现的成果有哪一些,目标更加明确。
四、工具及仪器的使用指导视频1:金工工具使用安全高效视频2:台式钻床使用要点规范安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各取所需,结合视频观看老师的演示。
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者问老师,技术问题大致1.手锯的使用:正确、规范的使用手锯;正确的夹持、锯条要与工件加工线垂直。
4.4《原型与模型的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1、第四章展现设计成果中的内容,使学生从前一阶段的学习中,从单纯对技术与设计理论知识的认识转变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材料、工具、工艺的认识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一章内容。
第四节是原型与模型的制作又是对前三节以及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的一个综合考察运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章节。
2、地质版教材从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的制作出发,先介绍了原型与模型的概念,接着围绕着多功能学习用品盒的制作过程为主线展开阐述原型或模型制作的意义和方法。
3、江苏版教材也强调“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
特别是要通过典型产品“柑橘榨汁机”的制作实例,由点到面,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领悟设计制作的艰辛与乐趣。
因此,我综合两种版本的教材优点,决定在讲解有关概念后,选择“创意座椅”为载体,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制作的各个环节中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培养热爱技术创作、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学习前面有关材料、工具、工艺的知识后,对技术和设计有进一步的理解,通常会有一种想要亲身经历实践的冲动;只是并不懂得如何将自己的设计方案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及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型和模型及其功能,理解它们的区别及在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作用。
2、经历认识原型和模型的过程,理解模型是技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关注原型和模型的广泛应用,感受模型在技术中的价值。
2、了解1~2类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学会一种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
3、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同学们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及培养热爱技术创作、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解原型和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2、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课题金属瓶起子设计制作--制作结课型新授教学重点选择合适工艺进行加工制作;正确规范的使用金工工具,高质、高效地进行作品加工。
学习目标⒈理解设计交流的意义,能够编写简单的产品推介说明书;2. 小组合作进行瓶起子的加工,掌握划线、锯割、钻孔、锉削等基本加工工艺,总结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方法;3.分工协作,认真负责,形成安全、细致的产品设计意识。
板书提纲金属瓶起子设计制作--制作、交流、总结教学感悟1.学生对金工工具使用的正确性和规范性,还有待提高。
2.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小组不能很好地分工,导致效率不高。
3.教师专业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培训:小组长和学科班长。
(1)组长:到实验室清单本组工具、填好工具使用记录,活动时对小组成员做好调配。
(2)学科班长:通知好所有同学上课地点和需要带物品(中性笔、铅笔、橡皮),按时到位,并进行考勤。
准备:准备各小组用工具并分发;上课用资料、课件、仪器等;学生的设计方案、半成品等。
一、导入,回顾项目学习路线进入实验室学科班长考勤、小组长检查工具回顾前两节内容,从认识材料、体验工具到初步形成设计方案再到加学习目标1.2.3.二、解读目标1.理解设计交流的意义,能够编写简单的产品推介说明书;2.小组合作进行瓶起子的加工,掌握划线、锯割、钻孔、锉削等基本加工工艺,总结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的方法;3.分工协作,认真负责,形成安全、细致的产品设计意识。
三.呈现的成果工规划,这节课主要是设计方案的实现——制作,并编写简单的说明书。
操作:安全、健康的作品:较高的加工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明确我们最后呈现的成果有哪一些,目标更加明确。
四、工具及仪器的使用指导视频1:金工工具使用安全高效视频2:台式钻床使用要点规范安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各取所需,结合视频观看老师的演示。
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者问老师,技术问题大致1.手锯的使用:正确、规范的使用手锯;正确的夹持、锯条要与工件加工线垂直。
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高一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案制作模型[教学内容分析]1.制作模型或原型是设计方案物化为产品所经历的制作和试验过程,是技术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本节内容是技术设计成果的生成过程,是全书教学内容的归宿。
前两节模型和工艺的学习,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本节内容又在实践中加强了学生对各种技术操作要领和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制作模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已设计好的方案,制作出台灯的模型或原形,并对其加以润色。
台灯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模型的制作过程,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体验技术设计的艰辛,感悟技术设计的魅力。
3.动手制作模型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给定的课时内完成本节内容是比较紧张的。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模型制作的步骤,以制作模型为主线,结合前几节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练习与课后作业,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如:讲完第六章,就让学生参考课本152页-153页第一组方案绘制模型草图与各部件设计图;学习“模型”时,让学生进一步改进完成设计图;学习“工艺”后,让学生完成材料、工具的选择,并安排好简单工序。
考虑到时间和安全因素,电子线路由教师提供。
4.本节是动手操作实践的章节,但也隐含着思想与方法。
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鼓励学生创新。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教师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前要求学生完成台灯的设计方案,画出各部件设计图,选择相应的材料及设计简单的制作步骤,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由于各方面原因(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差异。
而台灯的制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零部件较多,初学者对装配顺序不易把握,此外,零部件加工的精确度也影响到模型的装配。
课标分析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能够列举生活中模型或原型的实例,知道模型或原型及其功能,了解模型制作的一般过程。
2.能够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一个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制作成功后,并能对其外观进行润色。
4.能够通过模型与原型的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形成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课程标准里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中的有些要求,在教材中没有能反映出来,教师需要熟悉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掌握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制作模型这节课的内容是技术与设计1中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它是本章内容从理性认识到具体的动手实践,是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到实际中。
学生从中可以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它又是本教材中综合利用前面的知识构建出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为后面的评价环节作测试准备。
这一节课要上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教材的重点1、理解模型是设计的一个环节和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2、选择加工工艺并实施,安全教育,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简单模型或原型。
(3)教材的难点学会加工工艺的选择,制定制作计划,根据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
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学生对模型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如:生物中所用的人体模型、人体器官的模型,物理中用到的弹簧振子等模型。
学生对动手操作的能力不是很强2、分析环境学生对模型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如:生物中所用的人体模型、人体器官的模型,物理中用到的弹簧振子等模型。
本节应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一个简单产品模型或原型的制作,并对产品的外观,加以润色。
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应加强巡视和指导,并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学生在经历了前期的发现和明确问题、方案构思、方案呈现等设计环节,又经历了本章第一节对模型的认识和学习体验了工艺的常见加工方法,有了初步的加工制作模型的可能性,受工艺中操作的形象,学生有强烈的把自己原来构思的图纸变为实体模型的愿望,这些都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环节;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脱离实际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空想,在保证了创新灵感的来源的同时,又经常使学生的设计制作落空,挫伤其对技术的热情,因此允许学生失败和变更设计方案,合理、恰当的引导,便成了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故本部分内容拟用2节自然课时完成。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节工艺一、内容分析:根据苏教版教材分析:教材前三章学习技术与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的一般过程和一般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学习构思设计方案的方法和手段;第七章是进行实践体验,对设计这个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章节。
是本书动手操作,技术实践,体现设计思想和感受设计成果的重要部分,也是最吸引学生的。
而这又必须要学习制作的基础——工艺,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工艺,初步认识工艺,使用合适的工具、设备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模型或原型,了解工艺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进行实践体验时,体会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1、高一的同学在初中时大多接触过金工工艺,知道一些工具的简单用法,有的同学可能还做出过一些作品,比如风铃、简易机器人等。
但是对工艺的概念知之甚少。
相同的材料,为什么会生产出不同性能、不同质量的产品?为什么相同功能的电视机、手机会价格不一样,使用寿命会不一样?以这些问题去引导学生认识工艺、了解工艺,知道工艺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学会正确地使用工具,规范技术操作。
2、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原则和交流评价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在通用技术教材中贯彻始终。
这些思想和方法对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初中时候的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到了高中阶段除了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更重要的是在进行实践体验时,体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真正做到从“做中学”。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工艺的含义和重要性。
(2)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知道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工具制作。
(3)学会金属等常用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进行本节课程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工艺对工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技术会产生不同的产品,工艺的好坏决定着产品质量的优劣。
从而树立工艺要精湛,产品才能优秀的理念,培养学生对技术的正确态度以及良好的技术理念和素养。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第三节制作模型(第2课时)》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三节制作模型(第2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强调制作模型的一般步骤
1.选择合适的材料。
2.根据本地的条件,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
3.按设计图样划线。
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
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议;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
二、强调在制作台灯的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
1.刀、锯、锤、钳、钻等利器的安全操作要领。
2.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三、指导学生独自、安全地完成自己的台灯制作。
?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
运用实物投影仪及时将学生比较好的台灯制作方法呈现给同学们观看,以便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制作水平。
?教学准备
1.做好共用工具,如台钻、手电钻等准备工作。
2.检修好供电线路,保证制作时的正常供电。
二、教学反思
全文下载: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第三节制作模型(第2课时)》教案下载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通用技术: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之《工艺》教案之四工艺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工艺章节: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节工艺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各种加工工具和设备、性能、用途和限制。
(2)了解金属材料在锉削、冲眼、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加工工艺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边学边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每位同学均能正确进行锉削、冲眼、钻孔等基本操作。
(3)每同学能够完成预定工件的操作。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侧重学生对技能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学习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加工工具和设备。
(2)领悟锉削、冲眼、钻孔工艺加工技能方法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安全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工具或设备。
四、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操作中探究、教师答疑。
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工艺”第二课时,工艺实践教学,是将如何实现加工工艺,也是对前一节工艺理论的实际操作。
实现学生实践活动,学习如何使用加工工具,是为下一节模型制作打下基础,确保模型制作成功。
本节教材对每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做了详细说明和分析,利用图表、文字、示意图来说明各种加工工具的名称、用途、操作要领,易看易懂,易学易会,让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感性认识,降低理解金属加工工艺的难度。
教材系统地将金属加工过程的工艺和使用加工工具通过大量图示、表格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了很强的感性认识,看过图示就明白了加工顺序和如何使用工具加工方法,但是看懂不等于会使用操作,这里要求很高熟练技术才能达到加工要求。
在加工连接工艺中的电焊和气焊工艺,一般教室里不能进行的,只能通过讲解。
螺纹加工方法也不容易掌握,这里只有的技术熟练的专业老师演示,或工厂的师傅做给学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