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10
2023年湖南省文化行业市场营销策略2023年湖南省文化行业市场营销策略一、湖南省文化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湖南省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底蕴。
但是,由于缺乏市场营销意识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湖南省文化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目前,湖南省文化行业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市场需求不足。
当前,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需求逐渐减弱,更偏好于浅显易懂的文娱项目,这对于传统文化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产品缺乏创新。
湖南省文化行业中的产品创新较少,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缺少新颖独特的文化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市场推广不力。
湖南省文化行业缺乏专业的市场推广团队和推广手段,导致产品宣传力度不足,影响了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
二、湖南省文化行业市场营销策略1.产品创新。
通过创新产品内容和形式,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比如,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以VR、AR技术为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
2.加强市场调研。
了解文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针对性地开发和推出产品。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找准市场空白和差异化竞争点。
3.建立品牌形象。
注重塑造湖南省文化行业的品牌形象,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
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加大市场推广力度。
加强与媒体合作,开展积极有效的市场推广活动。
比如,可以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扩大产品的曝光度。
同时,可以与网络红人、明星等合作,增加产品推广的口碑效应。
5.提升客户体验。
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售后支持,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同时,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互动关系,增强客户的粘性。
6.拓展市场渠道。
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开展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布局。
可以与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将文化产品融入到旅游行业中,拓展旅游文化市场。
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第一篇: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摘要: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形成独特的“湖南文化现象”,已成为湖南的一张魅力名片,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不小影响。
“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全国知名。
影视制作成为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生产基地,湖南卫视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出版成为了中国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宏梦卡通公司和三辰卡通公司位居全国十大动漫企业第一和第二位;湖南《体坛周报》占据了全国体育类报纸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湖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湖南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优势发展障碍应对政策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形成独特的“湖南文化现象”,已成为湖南的一张魅力名片,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不小影响。
“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全国知名。
影视制作成为了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生产基地,湖南卫视收视率一直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出版成为了中国地方出版实力三强之一;湖南原创动漫总产量连续排名全国第一,宏梦卡通公司和三辰卡通公司位居全国十大动漫企业第一和第二位;湖南《体坛周报》占据了全国体育类报纸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湖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湖南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分析资源优势。
决定区域文化产业比较优势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禀赋。
湖南具有异常丰富的文化资源,种类繁多,与经济的可渗透性强,可开发程度高,为湖南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突出的优势。
从原始社会起就有人类在此栖居,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传统文化,如原始古朴的楚文化,独树一帜的湖湘文化,极具神秘色彩的梅山文化,以及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等。
文化遗存方面:距今七、八千年的石门皂市和澧县彭头山原始社会遗址,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传说中华始祖炎帝和舜帝的陵墓,沉睡地下两千余年的马王堆女尸及其随葬品,千年之前就已打开国际市场的长沙窑釉下彩瓷,三百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的归隐之地石门夹山寺;名人方面: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西汉政治文学家贾谊、东汉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唐代书画家欧阳询、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魏源、理学大师曾国藩、献身于维新运动的谭嗣同,以及领导辛亥革命的黄兴、宋教仁、蔡锷,特别是影响现代史发展走向的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英杰也都诞生在这片热土上,使湖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大放光彩,从而使湖南成为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的理想之地。
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李成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部署。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内陆省份和农业大省的湖南,虽然文化建设在区位、政策、资本及技术等方面都缺乏优势,但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湖南日报》报道,“十一五”期间,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从2006年到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2008年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7个千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27亿元,占GDP比重5.2%。
在《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的222个文化品牌中,“湘字号”达31个,占14%。
2011年10月20日,在省委召开的湖南传达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上,省委书记周强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是湖南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机遇,全省上下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好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扎实做好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时一步明确了当前湖南文化强省的重任。
但由于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省会长沙为中心的城市群,其发展还没有延伸到乡镇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发展不平衡,湖南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相当滞后,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湖南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农村文化事业正在逐步发展,如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得到改善,农村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地方文化部门对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等。
湖南农村文化建设尚未形成产业,但已出现文化产业的萌芽因素,这些萌芽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民间盈利性文化团体日益增多。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民间盈利性文化团体也应运而生,走向市场。
湖南省文化市场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湖南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位于中国中部。
作为重要的文化区域,湖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文化市场的发展对于湖南省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湖南省文化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以探究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2. 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湖南省文化市场的情况,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
一方面,我们对湖南省内的文化企业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运营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
另一方面,我们还对湖南省的文化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对文化产品的需求。
3. 文化市场现状分析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湖南省的文化市场存在以下几个特点:3.1 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湖南省的文化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
这得益于湖南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湖南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3.2 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并重湖南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湘剧、湘绣等。
在文化市场的发展中,湖南省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湖南省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传承和培养;另一方面,湖南省也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3.3 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湖南省的文化市场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的文艺演出、手工艺品等,湖南省的文化产业还涵盖了电影、音乐、游戏等数字化内容。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为文化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创新空间。
4. 文化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湖南省的文化市场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4.1 机遇•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湖南省的文化市场有望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促进其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湖南省的文化产业有望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商业化。
4.2 挑战•湖南省文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份额分配不均。
•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也制约了文化市场的发展。
化产业是高素质产业。
近年来,湖南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将文化产业作为参与全国整体竞争的优势资源和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坚持理念先行、高点站位,坚持龙头带动、多力并举,逐渐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文化活力加快释放,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
近期,山东省统计局赴湖南进行了学习调研。
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亮点、做法及启示湖南地处我国中南部,从人口、区位、历史等诸多因素看,与山东相比,发展文化产业并无特别优势,但从上世纪末以来,“文化湘军”在海内外影响日盛,“湘”字文化品牌在全国异军突起,2013年-2017年湖南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指数一直处在全国“十强”行列。
(一)主要亮点1.广电“湘军”名气大。
2017年,湖南广电旗下湖南卫视成为全国省级卫视收视率排行榜“全天+黄金档”双料冠军;全国广电广告收入1518亿元,其中湖南广电获得183.1亿元,占比达到12.0%。
2018年,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与潇影集团、网控集团三强整合新组建的湖南广电资产总额由316亿元增加到574亿元,再次入选“亚洲品牌500强”,并跻身前100强行列,位列总榜第93名,在广播电视行业仅次于中国中央电视台,居亚洲第2名。
截至2018年三季度,旗下芒果TV手机APP下载安装激活量超6.2亿,居全国国有控股视频网站第一名;芒果TV实现净利润6.16亿元,同比增长103.7%。
湖南提出的做省级广电“影响力第一、市值第一、品牌第一”的发展目标正日益成为现实,湖南广电已成为宣传湖南文化、扩大湖南影响的一块“金字”招牌。
2.出版“湘军”实力强。
多年来,湖南以精品力作为追求,以深耕出版主业为坚守,推进业态升级和产业转型,孜孜以求把湖南出版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航母,打造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
今天的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平均每天出版32种图书、销售159万册,连续10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出版集团第2位。
彭 媛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湖南自2010年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
但湖南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如融合创新水平低、系统化政策缺乏、文化科技人才稀少、知识产权保护缺漏、产业集群落后等问题。
对此,政府应该从加强政策引导功能,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培养文化科技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提高园区集群发展五个方面推动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创新;湖南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472-01一、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增涨幅度不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在中西部排名第一。
据省统计局初步核算,2015年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714.12亿元,增速达13.2%,占GDP比重约5.9%。
[1]2.产业布局趋向合理。
从空间布局来看,湖南初步形成了以长株潭两型示范区为中心,结合潇湘流域、京广线、大湘西三个特色产业带形成互相呼应的“一区三带”区域产业格局。
从产业布局来看,初步形成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演艺娱乐、报刊业“四轮驱动”,以旅游和会展业“两翼齐飞”共同推动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3.品牌构建初有成效。
2011年,第二届“中国文化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浏阳花炮、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湖南卫视、快乐购等5个品牌成功进入50强,湖南电广传媒、中南出版传媒、拓维信息入选第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电广传媒、中南传媒跻身《财富》中国企业500强。
初步形成以广电湘军、动漫湘军、出版湘军等构造的“湖南文化现象”。
二、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融合创新动力不足。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观念滞后,文化内容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层次较低,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的理念没有融入到产业发展中,忽视了产业化属性,市场需求与技术需求对接不上。
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年,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部署和措施,全市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丰富星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2011年,长沙市文化产业在单位数、拥有资产和实现产值等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文化产业单位61670家(含个体户),比上年增长9.7%;从业人员54.28万人,比上年增加2.06万人,增长3.9%;从构成文化产业的九个大类来看,从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单位和从业人员最多,单位数30685家,占全市文化产业单位数的49.8%,从业人员16.64万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30.7%。
从产业规模看,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1041.75亿元,同比增长24.9%;增加值488.92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
从九大类看,产出规模最大的是文化产品制造业,2011年全市文化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4.62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5%;其次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0.44亿元,占24.6%;其他文化服务业及文化产品销售业等七类文化产业单位共实现增加值233.86亿元,占47.9%。
从单位拥有资产看,2011年末文化产业单位拥有资产779.39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其中,资产规模最大的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2011年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拥有资产为190.02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单位资产的24.4%;其次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拥有资产145.61亿元,占18.7%;文化产品制造业拥有资产126.20亿元,占16.2%;其他文化服务业及相关服务业拥有资产317.56亿元,占40.7%。
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先后对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大繁荣大发展作出重要论述,在地方政府为发展而竞争的机制作用下,各地为获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纷纷提出“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全国走在前列,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抵制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行业范畴“文化”是关于整个社会的物质与精神形态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在历史实践过程中一切活动及其结果,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创造物,也包括无形的语言、文学、艺术、风俗、哲学、宗教等精神财富。
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所创造的文化都有所不同,因此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与时代性。
如果将文化放在文化产业中理解,那么更强调的是文化中的精神价值部分。
“文化创意产业”:创意本身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准确地说,创意是一切文化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一切有形无形的创新过程及其结果最终都可溯源到某一创意;文化创意是指以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为专门对象的思维创新和观念创新活动,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的先导,也是文化纵深发展的原动力;而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开发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获取发展动力的文化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包含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两层含义,拥有更宽广的外延。
本文涉及的文化创意产业范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与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综述及发展模式研究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
二、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大发展大繁荣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早、起点高,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经济规模和贡献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杭州、广州,居第三位。
“十一五”期间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并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多元化。
推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和对策3800字推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和对策3800字摘要超前意识、政策支持、消费市场和品牌形象是推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优势。
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从业人才匮乏、国内国际合作程度低。
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建设高水平的文化产业带并开拓国际市场是进一步推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湖南;文化产业;优势;问题;对策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优势1、超前意识和政策支持湖南是较早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省份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湖南率先提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经济文化”的理念。
“十五”期间,湖南省提出以省会长沙市为重点区域,以旅游业和会展业为“两翼”,着力建设“京广线”、“潇湘流域”和“大湘西”三个特色文化产业带。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又多次重申文化强省战略。
2010年制定《湖南文化产业振兴实施规划》,强调要通过文化产业来推动湖南经济结构调整。
新制定的《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指出,湖南省每年从财政中安排1亿元建立文化产业引导资金。
到2015年,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在年均20%以上,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
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湖南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文化产业年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
2、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湖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多达20处,数量全国第一。
此外,拥有世界遗产2处,国家遗产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0处。
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7717.87平方公里,超过全国平均值1.62个百分点。
历史上许多的文人雅士对湖南的风光赞不绝口,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杜甫《泊岳阳城下》、《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秀丽的自然山水培植深厚的人文底蕴,并留存大量宝贵的文物。
湖南省有180多处省级以上重点保护古迹,包括举世闻名的马王堆汉墓,走马楼三国吴简,南岳衡山,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西汉政论家贾谊故居等。
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优劣势分析及发展策略[提要] 本文重点分析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并通过对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对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进行SWOT矩阵分析,提出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同战略措施。
关键词:文化创意;优劣势分析;策略,主持人:鲍丽雯一、湖南文化创意产业优势分析从产业经济角度来看,湖南的文化产业绝对算是湖南各种经济产业中在全国的一张王牌。
湖南卫视、体坛周报、湖南出版、宏梦卡通、今日女报、长沙的歌厅等等文化产业品牌在国内都是极具品牌号召力的。
统计数据也同样证明湖南文化产业目前的实力:2011年,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012亿元,占GDP比重5.2%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收入过亿元的文化企业达110个,利润过千万元的企业达235个,上市文化企业4家。
预计“十二五”期间,湖南省文化产业投资需求为5,900亿元,年均投资1,180亿元,年均增速20%,2011~2020年投资需求总量约17,900亿元,湖南“十一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大发展大繁荣,并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和多元化。
“十二五”规划的新兴产业发展又重点定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等三大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四大产业成为先导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未来湖南发展的支柱重点。
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以长沙为例:“自主创新+动漫先行”模式。
长沙自主创新的文化创意产业有“橘洲音乐节”、“金鹰电视艺术节”等其他众多以特色主题打造的活动,截至2012年,“橘洲音乐节”和“金鹰电视艺术节”在长沙成功举办了3届和9届。
其活动影响力已覆盖全国,特别是“金鹰电视艺术节”已成为国内电视年度盛会。
长沙为中国动漫产业基地之一,年产动漫1.5万分钟,占全国原创动漫电视节目的50%。
全国首个驰名卡通品牌——“蓝猫”诞生在长沙。
作为全国动漫产业的先行者,长沙的动漫产业始于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