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暑假作业过关测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3.52 KB
- 文档页数:6
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1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放出18.39kJ热量,已知:P4(白磷,s)+5O2(g)═2P2O5(s)△H=﹣a kJ/mol(a>0);4P(红磷,s)+5O2(g)═2P2O5(s)△H=﹣b kJ/mol(b>0),则a和b的关系是( )A.a>bB.a=bC.a<bD.无法确定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深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4.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5.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6.如图为一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B.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7.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指针指向M,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 )A.AB.BC.CD.D8.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分别为:Zn+2OH﹣→Zn(OH)2+2e﹣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B.锌发生还原方应,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C.锌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D.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基本保持不变9.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中正确的是( )A. N2H4(g)+O2(g)=N2(g)+H2O(l)△H=+267kJ•mol﹣1B.N2H4(g)+O2(g)=N2(g)+2H2O(l)△H=﹣133.5kJ•mol﹣1C.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D.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速率加快B.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C.在铁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阴极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溶液的pH不变11.如图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若电解过程中共有0.02mol电子通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A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gB.甲烧杯中B极上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C.烧杯中C极上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D.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极附近先变红12.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CuSO4浓溶液.(该过程中不考虑两球浮力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杠杆由绝缘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B端高A端低B.若杠杆由导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B端高A端低C.若杠杆由导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A端高B端低D.无论杠杆由绝缘体材料还是由导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A端高B端低13.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食盐水和酚酞的表面皿中,如图所示.最先观察到酚酞变红的现象的区域是( )A.Ⅰ和ⅢB.Ⅰ和ⅣC.Ⅱ和ⅢD.Ⅱ和Ⅳ14.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N≡N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则由N2气体生成1mol气态N4的△H为( )A.﹣441kJ•mol﹣1B.+441kJ•mol﹣1C.﹣882kJ•mol﹣1D.+882kJ•mol﹣115.已知:H2O(g)=H2O(l)△H1=﹣Q1 kJ/mol;C2H5OH(g)=C2H5OH(l)△H2=﹣Q2 kJ/molC2H5OH(g)+3O2(g)=2CO2(g)+3H2O(g)△H3=﹣Q3 kJ/mol若使23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是多少kJ( )A.Q1+Q2+Q3B.0.5(Q1+Q2+Q3)C.0.5 Q1﹣1.5 Q2+0.5Q3D.1.5Q1﹣0.5Q2+0.5Q3二、填空题(31分)16.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17.下列各情况,在其中Fe片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__.18.钢铁容易生锈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钢铁在炼制过程中混有少量的碳杂质,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在空气酸度不大的环境中,其负极是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正极是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19.(18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③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2)如要用该池在铁钉上镀锌层,电镀液a选用__________溶液,则①X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②Y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三、实验题(24分)20.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3)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反应热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该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数值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21.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请回答下列问题:(1)高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2)放电时,正极发生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已知负极反应为Zn﹣2e ﹣+2OH﹣═Zn(OH)2,则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3)放电时,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22.如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个电解池,请回答:(1)甲池若为用电解精炼铜的装置,A极是__________,材料是__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B极是__________,材料是__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__.(2)若甲槽阴极增重12.8g,则乙槽阴极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3)若乙槽剩余液体为400mL,则电解后得到碱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2015-201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不仅质量守恒,而且能量也守恒;B、根据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也存在着能量的变化;C、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解答:解:A、因化学反应不仅质量守恒,而且能量也守恒,在化学反应时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A错误;B、因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也存在着能量的变化,但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C、因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不是放热,就是吸热,故C 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2.1mol白磷转化为红磷时放出18.39kJ热量,已知:P4(白磷,s)+5O2(g)═2P2O5(s)△H=﹣a kJ/mol(a>0);4P(红磷,s)+5O2(g)═2P2O5(s)△H=﹣b kJ/mol(b>0),则a和b的关系是( )A.a>bB.a=bC.a<bD.无法确定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构造P4(白磷,s)=4P(红磷,s)△H=﹣18.39kJ/mol,根据△H与a、b的关系判断.解答:解:已知:①P4(白磷,s)+5O2(g)=2P2O5(s)△H=﹣a kJ/mol(a>0);②4P(红磷,s)+5O2(g)=2P2O5(s)△H=﹣bkJ/mol(b>0),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P4(白磷,s)=4P(红磷,s),所以反应热△H=﹣a kJ/mol+bkJ/mol=﹣18.39kJ/mol,所以a大于b;故选A.点评:考查盖斯定律、反应热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可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深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原电池的构成加快了反应速率.乙装置中只是锌片与稀硫酸间发生了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以此进行分析.解答:解:A、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所以甲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B、乙中不构成原电池,铜片不是电极,故B错误;C、甲乙两烧杯反应的总方程式都为Zn+H2SO4=ZnSO4+H2↑,溶液中硫酸的浓度降低,溶液的PH 增大,故C正确;D、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故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置换反应和原电池的有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的工作原理.4.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电化学腐蚀渐渐变暗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纯银器主要发生化学腐蚀;B.铁比锡活泼,易被腐蚀;C.海轮外壳连接锌块,锌为负极;D.防止金属被氧化,金属应连接电源的负极.解答:解:A.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金属应不纯,则纯银器主要发生化学腐蚀,故A错误;B.铁比锡活泼,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铁易被腐蚀,故B错误;C.海轮外壳连接锌块,锌为负极,保护外壳不受腐蚀,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C正确;D.防止金属被氧化,金属应连接电源的负极,如连接正极,加剧腐蚀,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金属腐蚀的原理和电化学知识.5.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B.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D.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根据电解水时,阳极产生的氧气体积是阴极产生氢气体积的一半来回答;B、酸遇石蕊显红色,碱遇石蕊显蓝色,酸遇酚酞不变色,碱遇酚酞显红色,结合该极反应来回答;C、酸遇石蕊显红色,碱遇石蕊显蓝色,酸遇酚酞不变色,碱遇酚酞显红色,结合该极反应来回答;D、氢气和氧气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解答:解:和电源的正极b相连的是阳极,和电源的负极a相连的是阴极,A、和电源的正极b相连的是阳极,和电源的负极a相连的是阴极,电解硫酸钠的实质是电解水,阳极b极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放氧气,阴极是氢离子得电子,a放氢气,氧气体积是氢气体积的一半,即气体体积:a电极的大于b电极的,故A错误;B、a电极氢离子放电,碱性增强,该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氢氧根离子放电,酸性增强,该极附近呈红色,故B正确;C、a电极氢离子放电,碱性增强,该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氢氧根离子放电,酸性增强,该极附近呈红色,故C错误;D、a电极逸出氢气,b电极逸出氧气,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并会灵活运用.6.如图为一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B.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该原电池中负极为较活泼金属锌,发生氧化反应,铜作正极,在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反应的总方程式为Zn+Cu2+=Zn2++Cu,据此解答.解答:解:A.该原电池中,铜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生成铜单质,故A正确;B.在溶液中,阳离子往正极移动,即K+移向CuSO4溶液,故B错误;C.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铜沿导线流向锌,故C错误;D.该原电池中,铜片为正极,发生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在铜片表面析出铜单质,没有氢气生成,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难度不大,盐桥在原电池中起到了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的作用,防止极化现象,注意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为易错点.7.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指针指向M,由此判断下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组合是( )A.AB.BC.CD.D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是原电池;M棒变粗,N棒变细,说明N极失电子作负极,M极得电子作正极;M棒变粗,所以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析出生成金属单质,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金属阳离子且活泼性小于N,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负极:活泼性相对强的一极正极:活泼性相对弱的一极2、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的流向判断负极: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一极正极:电子流入或电流流出的一极3、根据溶液中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负极: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正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4、根据两极的反应类型判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5、根据电极反应的现象判断负极:溶解或减轻的一极正极:增重或放出气泡的一极解答:解: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是原电池.原电池中,负极材料比正极材料活泼,且负极材料是随着反应的进行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或放出气泡.根据题意知,N极是负极,M是正极,且N极材料比M极活泼.A、M极材料比N极活泼,故A错误;B、M极上质量不增加,故B错误;C、N极材料比M极活泼,且M极上有银析出,所以质量增加,符合题意,故C正确;D、M极材料比N极活泼,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难度不大,能根据电极材料的变化判断正负极是解本题的关键.8.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分别为:Zn+2OH﹣→Zn(OH)2+2e﹣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B.锌发生还原方应,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C.锌是负极,氧化银是正极D.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基本保持不变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原电池放电时,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溶液中OH﹣向负极移动,K+、H+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B.由化合价的变化可知,Zn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银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锌失电子是负极,氧化银得电子是正极,故C正确;D.将电极方程式相加可知总反应为Ag2O+H2O+Zn═Zn(OH)2+2Ag,反应消耗水,溶液OH﹣浓度增大,则碱性增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方程式的判断.9.N2H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中正确的是( )A. N2H4(g)+O2(g)=N2(g)+H2O(l)△H=+267kJ•mol﹣1B.N2H4(g)+O2(g)=N2(g)+2H2O(l)△H=﹣133.5kJ•mol﹣1C.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D.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放热反应的反应热为负值,化学计量数要和反应热成比例,据此解答.解答:解:A、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其焓变是负值,故A错误;B、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1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4=534kJ的热量,故B错误;C、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热量,其焓变是负值,故C错误;D、0.25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1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4=534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1,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速率加快B.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C.在铁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阴极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溶液的pH不变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Fe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Fe、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B.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可能是金属和导电的非金属;C.电镀时,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阳极上生成氧气、阴极上生成Cu,溶液中有氢离子生成.解答:解:A.Fe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Fe、Cu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所以铁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B.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可能是金属和导电的非金属,如Fe、C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故B 错误;C.电镀时,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所以在铁上镀铜时,金属铜作阳极、Fe作阴极,故C 错误;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阳极上生成氧气、阴极上生成Cu,溶液中有氢离子生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降低,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和电解原理,为高频考点,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原电池两个电极不一定是金属,易错选项是B.11.如图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若电解过程中共有0.02mol电子通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A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gB.甲烧杯中B极上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C.烧杯中C极上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D.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极附近先变红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电解时,甲烧杯中:A极(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B极(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乙烧杯中:C极(阳极)反应式为2Cl﹣﹣2e﹣=Cl2↑,D极(阴极)反应式为2H++2e﹣=H2↑,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A极(阳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生成氧气,不能析出铜,故A 错误;B.甲烧杯中B极上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B错误;C.烧杯中C极上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故C错误;D.D极(阴极)反应式为2H++2e﹣=H2↑,由于H+放电,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导致D极附近溶液呈碱性(有NaOH生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综合电解原理知识,侧重于电极方程式的判断和书写,明确电极反应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学习中注意把握书写方法,题目难度中等.12.如图所示,杠杆A、B两端分别挂有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铜球和空心铁球,调节杠杆并使其在水中保持平衡,小心地向水槽中滴入CuSO4浓溶液.(该过程中不考虑两球浮力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杠杆由绝缘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B端高A端低B.若杠杆由导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B端高A端低C.若杠杆由导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A端高B端低D.无论杠杆由绝缘体材料还是由导体材料制成,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A端高B端低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若杠杆是导体,空心铜球、空心铁球和硫酸铜溶液构成了原电池,活泼金属铁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铁球上质量减小,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析出金属铜,铜球上质量增加.若杠杆是绝缘体,铁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导致铁球变重.解答:解:A、若杠杆由绝缘体材料制成,铁能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析出铜单质,导致铁球变重,铜不反应,铜球质量不变,所以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A端高B端低,故A错误;B、若杠杆由导体材料制成,空心铜球、空心铁球和硫酸铜溶液构成了原电池,活泼金属铁作负极,铜作正极,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铁球上质量减小,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析出金属铜,铜球上质量增加,所以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B端高A端低,故B正确;C、若杠杆由导体材料制成,空心铜球、空心铁球和硫酸铜溶液构成了原电池,活泼金属铁作负极,铜作正极,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铁球上质量减小,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析出金属铜,铜球上质量增加,所以一段时间后,杠杆一定B端高A端低,故C错误;D、通过以上分析知,杠杆哪边高,与杠杆材质有关,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难度较大,明确杠杆的材质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是解本题的关键.13.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食盐水和酚酞的表面皿中,如图所示.最先观察到酚酞变红的现象的区域是( )A.Ⅰ和ⅢB.Ⅰ和ⅣC.Ⅱ和ⅢD.Ⅱ和Ⅳ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来确定电极反应、总反应以及电极区域的现象.解答:解:第一个装置是原电池,Zn为负极,溶液中的氧气在Ⅰ处得电子生成OH﹣,所以Ⅰ处变红;第二个装置是电解池,铁为阳极,溶液中的H+在Ⅳ处得电子,破坏了锌片附近水的电离平衡,使得OH﹣浓度增大,所以Ⅳ处变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不大.14.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已知断裂1molN﹣N吸收167kJ热量,生成1mol N≡N放出942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则由N2气体生成1mol气态N4的△H为( )A.﹣441kJ•mol﹣1B.+441kJ•mol﹣1C.﹣882kJ•mol﹣1D.+882kJ•mol﹣1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结合氦气为单原子分子解答;.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9.(3分)已知:①Na3N+3H2O═3NaOH+NH3↑,②NaH+H2O═NaOH+H2↑下列叙述正确13.(3分)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15.(3分)剧毒的氰化物可与碱发生反应2CN﹣+8OH﹣+5C12═2CO2+N2+10C1﹣+4H2O下列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5分)16.(13分)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Na+、NH4+、Mg2+、Al3+、SO42﹣、NO3﹣、Cl﹣.某兴趣小组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试样溶液经必要的预处理后,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已知:NO3﹣+A1+OH﹣+H2O→NH3↑+[Al(OH)4]﹣,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l的成分可能是NH3,进一步确定该气体成分的方法是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该气体,如果试纸变蓝,则证明该气体为NH3,实验室制备该气体的方程式为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2)写出沉淀2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BaCO3+2H+=Ba2++CO2↑+H2O.(3)经过以上实验可知,该地区雾霾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有NH4、Mg、SO42﹣、NO3﹣.(4)某同学采用了另外一种实验方法,取少量的试样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由此就确定一定含有Cl﹣,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否(填是或否),其理由是由以上实验知,该试样中含有SO42﹣,加入AgNO3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Cl CaClCl17.(16分)已知X、Y、Z、M、G、Q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Q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与M同主族;Z的气态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G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Y、Z、M、G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Na>Al>C>N.(2)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ⅤA族.(3)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HClO4.(4)常温下,不能与G的单质发生反应的是(填序号)be.a.CuSO4溶液b.Fe2O3c.浓硫酸d.NaOH溶液e.Na2CO3固体(5)已知图1化合物C含有上述元素中的某一种元素①若D是一种强酸,则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有人认为“浓H2SO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分液漏斗中应加入浓硝酸,打开分液漏斗进行实验,过程中,浓H2SO4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变为红棕色,则你得出的解释和结论是NO2能溶于浓H2SO4,因而不能用浓H2SO4干燥NO2.②若D是一种常见的强碱,则C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18.(12分)硫的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硫的化合物制备有着重要的意义.某同学拟采用如图1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来制取焦亚硫酸钠(Na2S2O5).(1)装置I是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制备二氧化硫气体,该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如果想控制反应速度,如图2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c(填写字母).(2)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要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过滤;某同学需要480mL0.1mol/L焦亚硫酸钠溶液来研究其性质,配制时需称量焦亚硫酸钠的质量为9.5g;配制时除用到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等仪器外,还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500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如图3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d(填序号).19.(14分)MnO2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的实验,其流程如下:(1)检验操作A所得的MnO2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浑浊现象出现,说明已洗涤干净.(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5Mn2++2ClO3﹣+4H2O=5MnO2+Cl2↑+8H+.(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4)上述流程中可用于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ClO3(填化学式).(5)MnO2不仅可作催化剂还可作氧化剂,写出1个用二氧化锰作氧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KClO32KCl+3O2↑.(6)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24.28g,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18.35g MnO2,并收集到0.672LCO2(标准状况下),则样品中所含的MnO质量为 2.48g.=0.03mol33=0.03mol。
13级暑假作业过关考试高二地理试题2014-9分值:100分时间:40分钟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第1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卷纸.第I卷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1~3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 )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20年代后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3.由图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 )A.基本持平B.差距继续扩大C.差距有所减小D.变化不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6日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 6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6‰;自然增长率为5.8‰。
读“2009年全国人口统计表”,回答4~5题。
2009年全国人口统计表4.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D.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5.材料数据反映,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有( )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②劳动力不足③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④城市化水平较低⑤性别比构成较大⑥贫困人口增多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⑥6.城市各种功能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分区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D.行政区7.下图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A.a B.b C.c D.d 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回答8~9题。
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Cl 35.5,Fe 56,Cu 64,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3.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4.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存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C.不可能是置换反应D.可能是化合反应5.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00ml 1 mol·L-1AlCl3溶液中Cl-相等的是A.150ml 1 mol·L-1氯化钠溶液B.75ml 2 mol·L-1氯化镁溶液C.50ml 3mol·L-1氯化钾溶液D.200ml 1.5 mol·L-1氯化铁溶液6.将Fe(OH)3胶体与BaCl2的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A.溶液为黄色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加入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7.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NH4+、H+、NO3-、HCO3-B.K+ 、Al3+、SO42-、NH3·H2OC.Na+、K+、SO32-、Cl2D.Na+ 、CH3COO-、CO32-、OH-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最低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还原性B.元素的单质一定是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制得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电子被氧化D.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N A个分子B.0.1molAlCl3完全转化为胶体,生成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l N A个C.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3N A个原子D.0.1molCl2与足量冷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 A10.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FeCl3稀溶液加热蒸发浓缩制备FeCl3的浓溶液B.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应先通氢气后加热氧化铜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地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配制1 mol·L-1350mLNaCl溶液可以选择一个100mL的容量瓶和一个250 mL的容量瓶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OH-+CO2=HCO3-B.铜片跟三氯化铁溶液反应:2Fe3++3Cu =3Cu2++2FeC.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 =CaSO3↓+2HClOD.Fe3O4与稀HNO3反应:Fe3O4+8H+=Fe2++2Fe3++4H2O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比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高,所以,HClO4的氧化性强B.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已知还原性:B->C->D-,反应2C-+ D2= 2D-+C2和反应2C-+ B2= 2B-+C2 都能发生D.已知①Fe + Cu2+=Fe2+ + Cu;②2Fe3+ + Cu = 2Fe2+ + Cu2+,则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e3+>Cu2+>Fe2+13.NO2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转移0.02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N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224mL B.336mL C.448mL D.672mL14.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②酸性氧化物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③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④碱性氧化物都属于金属氧化物⑤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⑥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也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⑦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⑧与水反应生成含氧酸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A.①②③⑥⑧B.②③⑤⑦⑧C.②③⑤⑥⑦D.②③④⑥⑧15.已知FeS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关于反应:4CuSO4+5FeS2+12H2O =7Cu2S+5FeSO4+12H2SO4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SO4B.SO4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C.1 mol CuSO4还原了1/7mol的SD.被还原的S和被氧化的S的质量比为7∶316.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A.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后,分液时,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检验NH4+时,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C.用分液漏斗滴加溶液时,应打开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口颈部的小孔D.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附着在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17.CuO和Fe2O3的混合物m g,向其中加入1 mol·L-1的HNO3溶液200 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2m g该混合物用足量CO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A.3.2 g B.(2m-3.2)g C.(m-1.6)g D.(2m-1.6)g18.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19.工业上用含Fe2O3杂质的铝土矿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试剂X是氢氧化钠溶液B.试剂Y是HCl,它与[Al(OH)4]-反应生成氢氧化铝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中包含2个氧化还原反应D.将X与Y试剂进行对换,最终可以达到相同结果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食盐水和淀粉溶液②一种盐和另外一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③与Al反应且只产生H2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H4+、Na+、Fe2+、NO3-④由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HCO3)2,可推出Na2CO3的溶解度小于NaHCO3⑤向溶液中滴入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⑥标准状况下,0.5N A个NO分子与0.5N A个O2分子混合后的体积约为22.4 LA.①③B.①④ C.①⑤ D.①⑥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21.(8分) 现有下列物质:①Na 2CO 3 ②铜 ③氯化氢 ④CO 2 ⑤NaHSO 4⑥Ba(OH)2 ⑦氢氧化铁胶体 ⑧氨水 ⑨稀硝酸 ⑩KI(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2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山东省2015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
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
第I卷为必做(48分),第II卷为必做部分(36分)和选做部分(16分)。
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籍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于质量:H l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 A、B、C、D)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1.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CO2B.SO2C.NO2D.PM2.52.合金在生产及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A.石墨B.水晶C.不锈钢D.陶瓷3.下列有机物属于烃类的是A.CH3Cl B.C2H6 C.C2H5OH D.CH3COOHAm)放射源4.公共场所常使用一种电离式烟雾报警器,其主体是一个放有镅—241(24195的电离室。
241Am含有的中子数是95A.51 B.95 C.146 D.2415.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氯气可用于制漂白粉B.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中的异味D.二氧化硅可做半导体材料6.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Cu2+、Cl-、OH-B.Mg2+、SO42-、K+、Cl-C.Na+、H+、NO3-、CO32-D.Ba2+、Na+、OH-、SO42-7.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 B.1mol O2的体积是22.4LC.18g H2O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D.0.1 mol·L-1 B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8.实验室对下列药品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少量碳酸钙固体放在广口瓶中B.少量浓硝酸放在棕色细口瓶中C.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D.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2O2 + 2H2O = 4NaOH + O2↑ B.NH3+HCl = NH4ClC. 2 NaOH + SO2= Na2SO3+ H2O D.AlCl3+3NH3·H2O=Al(OH)3↓+3NH4Cl10.有关Na、Mg两种元素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性:Na<Mg B.原子半径:Na>MgC.单质的还原性:Na<Mg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Mg(OH)211.下列选用的试剂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B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浓H2SO4C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NaOH溶液D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NaOH溶液12.下列关于有机物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产生油状液滴B.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13.下列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B.化学反应中一定伴有能量变化C.钠与水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放热反应14.工业上利用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N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B.其它条件不变时,降低体系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反应速率D.当N2和H2按体积比1:3混合时,N2和H2能100%转化为NH315.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对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装置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锌片作负极C.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D.电子由铜片沿导线流向锌片16.下列对反应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铝热反应发生时,火星四射并发出大量的热B.将铜丝伸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C.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褪色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第II卷(必做36分+选做16分,共52分)注意事项:l.第II卷共5道题。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过关考试试题一、现代汉语(4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18分)肖.像()执.()拗.()解.甲归田()罪行累累..()押解.()抹.布()刚劲.()下载.()刹.那()混.沌()堵塞.()刹.车()潜.意识()着.慌()包扎.()狙.击()迫.击炮()纤.细()引擎.()敕.令()镌.刻()提纲挈.领()粗糙.()嘈.杂()面颊.()削.足适履()憎.恶()胆怯.()蝙.蝠()讥诮.()账簿.()遒.劲()笨拙.()木讷.()细胞.()2、根据注音写汉字(13分)座右míng() fáng()碍ōu()歌 diàn()污禁gù()浅尝zhã()止 zǔ( )咒落mî() sī()打震hàn()惊zhã()汗cãn cãn()如chuán()大笔安fân() tāo()略 zúo磨()和xù()安然无yàng() kuì()乏青lài() xùn()私枉法鞠躬尽cuì()纯cuì() zuî()落焦zào()出qí()不意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么想谁就会科学,最终将危害科学。
②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事实不容。
③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A误解窜改中止 B曲解篡改终止C误解篡改中止 D曲解窜改终止4、句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王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
B、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耳提面命....,居高临下,一味地训斥所教育的对象。
2015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 第次月考试题【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用黑色中性笔写在答题纸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 -23 S-32 Cl-35.5 Mg-24 Fe-56 Cu-64 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共20个小题。
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属于碱 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图所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B.7.8g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0.2mol电子 C.Na、Fe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D.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SiO2 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4.已知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物都属于电解质 B.HCl全部发生氧化反应 C.该反应表明氧化性KClO3比Cl2强 D.1mol KClO3在反应中得到6mole-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SO2使高锰酸钾溶液和品红溶液褪色原理相同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6.下列试剂中,不能使Fe3+变为Fe2+的是 A.SO2 B.H2S C.Cu D.HBr 7.2011年9 月29日,“长征-2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上太空,火箭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H3-NH-NH-CH3)和四氧化二氮(N2O4)。
跃华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理科) 命题人:齐元英 审核人:田广轩 考试时间: 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O 16 Na 23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 B.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 C.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 D.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 2.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常用焓判据和熵判据,则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判定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 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4. 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单斜,s)+O2(g)===SO2(g) ΔH1=-297.16 kJ·mol-1 ②S(正交,s)+O2(g)===SO2(g) ΔH2=-296.83 kJ·mol-1 ③S(单斜,s)===S(正交,s) Δ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ΔH3=+0.33 kJ·mol-1 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S(单斜,s)===S(正交,s) Δ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O2+2H2O+4e-4OH- 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为:Cu-2e-Cu2+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Fe-2e-Fe2 7、有关如图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装置中Pt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该装置中Fe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 C.这是电解NaOH溶液的装置 D这是一个原电池装置8. 用阳极X和阴极Y电解Z的水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再加入W,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符合题意的一组是 ( ) XYZWACFeNaClH2OBPtCuCuSO4CuSO4溶液CCCH2SO4H2ODAgFeAgNO3AgNO3晶体.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A.地下钢管连接镁块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枪炮表面涂上一层油D.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下列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暑假作业过关检测试题历史试题(2014年9月)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筒车B.耧车C.曲辕犁D.水排2.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
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集中管理4.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
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5.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C.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D.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6.包伟民主编的《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中说,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由此可以推测出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是()A.农产品基本实现商品化 B.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C.商品化趋势明显 D.市镇主要的功能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7.首届世界博览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右图即为伦敦世博会水晶宫展馆。
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10月过关测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Cl 35.5,Fe 56,Cu 64,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3.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明矾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4.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存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C.不可能是置换反应D.可能是化合反应5.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100ml 1 mol·L-1AlCl3溶液中Cl-相等的是A.150ml 1 mol·L-1氯化钠溶液B.75ml 2 mol·L-1氯化镁溶液C.50ml 3mol·L-1氯化钾溶液D.200ml 1.5 mol·L-1氯化铁溶液6.将Fe(OH)3胶体与BaCl2的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A.溶液为黄色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D.加入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7.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A.NH4+、H+、NO3-、HCO3-B.K+ 、Al3+、SO42-、NH3·H2OC.Na+、K+、SO32-、Cl2D.Na+ 、CH3COO-、CO32-、OH-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最低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还原性B.元素的单质一定是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制得C.阳离子只能得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电子被氧化D.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9.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N A个分子B.0.1molAlCl3完全转化为胶体,生成胶体粒子的数目为0.l N A个C.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含有3N A个原子D.0.1molCl2与足量冷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 N A10.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FeCl3稀溶液加热蒸发浓缩制备FeCl3的浓溶液B.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应先通氢气后加热氧化铜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地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配制1 mol·L-1350mLNaCl溶液可以选择一个100mL的容量瓶和一个250 mL的容量瓶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OH-+CO2=HCO3-B.铜片跟三氯化铁溶液反应:2Fe3++3Cu =3Cu2++2FeC.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SO2:Ca2++2ClO-+SO2+H2O =CaSO3↓+2HClOD.Fe3O4与稀HNO3反应:Fe3O4+8H+=Fe2++2Fe3++4H2O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比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高,所以,HClO4的氧化性强B.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已知还原性:B->C->D-,反应2C-+ D2= 2D-+C2和反应2C-+ B2= 2B-+C2 都能发生D.已知①Fe + Cu2+=Fe2+ + Cu;②2Fe3+ + Cu = 2Fe2+ + Cu2+,则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e3+>Cu2+>Fe2+13.NO2通过盛有水的洗气瓶,转移0.02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N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224mL B.336mL C.448mL D.672mL14.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②酸性氧化物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③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④碱性氧化物都属于金属氧化物⑤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含氧酸⑥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也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⑦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⑧与水反应生成含氧酸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A.①②③⑥⑧B.②③⑤⑦⑧C.②③⑤⑥⑦D.②③④⑥⑧15.已知FeS2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关于反应:4CuSO4+5FeS2+12H2O =7Cu2S+5FeSO4+12H2SO4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SO4B.SO42-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C.1 mol CuSO4还原了1/7mol的SD.被还原的S和被氧化的S的质量比为7∶316.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A.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后,分液时,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检验NH4+时,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C.用分液漏斗滴加溶液时,应打开上口的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口颈部的小孔D.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附着在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17.CuO和Fe2O3的混合物m g,向其中加入1 mol·L-1的HNO3溶液200 mL恰好完全反应,若将2m g该混合物用足量CO还原,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A.3.2 g B.(2m-3.2)g C.(m-1.6)g D.(2m-1.6)g18.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19.工业上用含Fe2O3杂质的铝土矿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中试剂X是氢氧化钠溶液B.试剂Y是HCl,它与[Al(OH)4]-反应生成氢氧化铝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中包含2个氧化还原反应D.将X与Y试剂进行对换,最终可以达到相同结果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食盐水和淀粉溶液②一种盐和另外一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③与Al反应且只产生H2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NH4+、Na+、Fe2+、NO3-④由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HCO3)2,可推出Na2CO3的溶解度小于NaHCO3⑤向溶液中滴入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⑥标准状况下,0.5N A个NO分子与0.5N A个O2分子混合后的体积约为22.4 LA.①③B.①④ C.①⑤ D.①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21.(8分) 现有下列物质:①Na2CO3②铜③氯化氢④CO2 ⑤NaHSO4⑥Ba(OH)2⑦氢氧化铁胶体⑧氨水⑨稀硝酸⑩KI(1)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物质编号)2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4年高三暑假作业过关考试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钠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后剩余的少量钠不可放回原试剂瓶中B、钠与熔融的MgCl2反应,可以生成Mg单质C、将足量的钠放入AlCl3溶液中,现象为有气体和白色沉淀生成D、金属钠可以存放在四氯化碳中密封保存2、设N 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 AB.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C.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 AD.10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N A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⑤Na2O2、Na2CO3、NaHCO3、Na2SiO3均为钠盐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③⑤4、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B.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也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D.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 nm=10-9 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5、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饱和氯水中Cl-、NO3-、Na+、SO32-B.c(H+)=1.0×10-13mol•L-1溶液中CH3COO-、K+、SO42-、Br-C.Na2S溶液中SO42-、K+、Cl-、Cu2+D.pH=12的溶液中NO3-、I-、Na+、Al3+6、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 NF3 + 5 H2O = 2 NO + HNO3 + 9 HF。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若生成0.2 mol HNO3,则转移0.2 mol电子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白雾、红棕色气体等现象7、下列实验能证明某无色气体一定为SO2的是()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能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④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稀盐酸 ⑤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酸化的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 .都能证明B .都不能证明C .③⑤D .③④⑤8、有关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H 3是4核10电子分子,具有还原性B .NH 3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氨气易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 .氨气是非电解质,NH 3·H 2O 是电解质D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遇氨气产生的白烟为小冰晶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 )A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NH +4+SO 2-4+Ba 2++OH -=====△BaSO 4↓+NH 3↑+H 2OB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NH +4+OH -=== NH 3·H 2OC .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NH +4+OH -===NH 3↑+H 2OD .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O 2-3+CO 2+H 2O===HCO -3选择题答题卡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5分)10、(22分)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想制取饱和氯水,并进行氯水的性质实验。
他们使用如图装置制取较多量的饱和氯水,请回答:(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 _________ 。
(2)写出丙、丁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丙丁(3)有同学提出如下改进建议:①在乙和丙之间增加上图中的a 装置,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 (填“有”或“无”)。
②在丙的长导管下口处,接上图中的b 装置,可以提高氯气的吸收效果。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用制得的氯水分别进行下列实验:①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说明氯水中发生反应的粒子是_____;②滴入AgNO 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滴管将制得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 稀溶液中。
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或者②的实验方法是__ ___。
(6)为了提高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增强氯水的漂白能力,可向氯水中加入的试剂_____A.CaCO3B.Na2SO3C.H2SO4D.Ca(OH)211、(13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 mL 3.6 mol·L-1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 mol·L-1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D.重新配制(3)乙学生:用100 mL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水至100 mL刻度线,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正确,不用解释原因;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20分)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黄绿色气体、C为无色气体。
D、E、F、G、H、X均为化合物,其中X常温下是无色气体,其水溶液是一种无氧强酸溶液,E为黑色固体,H在常温下为液体。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X 。
(2)在反应①~⑦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
(4)往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5)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每消耗0.3mol的A,可转移电子mol。
(6)除去D溶液中混有的少量G的方法是:(7)在D溶液中制备无水D的方法是:(8)分别写出D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9、(15分)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2O3和冰晶石(Na3AlF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
①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SiO2等。
从铝土矿中提炼Al2O3的流程如下:②以萤石(CaF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下:(1)写出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2)滤液Ⅰ中加入CaO生成的沉淀是,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3)E可作为建筑材料,化合物C是,写出由D制备冰晶石的化学方程式;(4)电解制铝的化学方程式是,以石墨为电极,阳极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选做部分24分】33.(8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聚酰胺—66常用于生产帐篷、渔网、降落伞及弹力丝袜等织物,可利用下列路线合成:(1)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2)D的结构简式为,①的反应类型为(3)为检验D中的官能团,所用试剂包括NaOH水溶液及(4)由F和G生成H的反应方程式为2014年暑假过关考试高三化学答案2014.8.2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5分)10、(20分)(1)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Cl-+ClO-+H2O(2) Cl2+H2O H++Cl-+HclO Cl2+2OH-(3) ①无②可增大Cl2与水的接触面积 (4) ①H+ ②Ag++Cl- ====AgCl↓(5) 盐酸中和了氢氧化钠次氯酸将酚酞氧化了向褪色后的溶液里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是原因①,若溶液不变红说明是原因② (6) A11、(13分)(1)20.0 mL(2)①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轻靠瓶壁,把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②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③加水至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D(3)不正确。
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12、(18分)(6)向混合液中通入足量氯气(或加入足量H2O2)(7)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FeCl3溶液(8)Fe3++ 3HCO3- = Fe(OH)3 ↓+ 3CO2↑13、(14分)(1)2NaOH+SiO2=Na2SiO3+H2O 2NaOH+Al2O3=2NaAlO2+H2O(2)CaSiO3 2AlO2-+CO2+3H2O=2A l(O H)3↓+CO32-(3)浓H2SO412HF+3Na2CO3+2A l(O H)3=2Na3AlF6+3CO2+9H2O(4)2Al2O 34Al+3O2↑O2、CO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