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锡矿-地质75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9.60 MB
- 文档页数:75
收稿日期:2020-01-06 作者简介:路红记(1970~),男,云南曲靖市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及技术管理工作。
云南个旧锡矿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找矿前景路红记1,刘劲松2(1.云锡红河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个旧661000;2.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卡房分公司,云南个旧661000) 摘 要:个旧锡矿以南北向的个旧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矿区,现已开采的五大矿田均在东矿区,而西矿区地质找矿一直无重大的突破。
本文从西矿区地层、构造、火成岩、地球物理及典型矿点等分析入手,结果显示西矿区应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预测位于西矿区的陡岩深部及外围、龙岔河花岗岩体南缘接触带的檬棕及大黑山深部、石门坎-保和沿杨家田断裂带、和平锡矿深部、以及龙岔河花岗岩体北接触带的下纸厂等地具有重要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个旧锡矿;西部矿区;找矿前景;云南个旧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85(2020)2-166-8云南个旧锡矿区面积1911km2,整个矿区以南北向的个旧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矿区。
东部矿区近651km2。
地质工作程度很高,现已开采的的马拉格矿田、松树脚矿田、高松矿田、老厂矿田及卡房矿田等五大矿田都分布于东部矿区(图1)。
而西部矿区1260km2,其地质工作程度及研究程度远不及东部矿区,找矿方面仅发现砂锡矿和规模不大的锡多金属硫化矿。
个旧锡矿区目前探明的1000多个具工业价值的矿体,其近矿围岩多为中三叠统个旧组(T2g),而围岩为法郎组(T2f)的矿体小而薄。
以往西部矿区工作以法郎组地层分布区为重点,从而形成西区地质找矿“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地质找矿难以有重大突破。
本文从分析个旧西区地质特征等方面入手,认为该区仍有找矿前景。
1 个旧锡矿西部矿区地质特征1 1 西部矿区地层个旧锡矿西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是三叠系上统至二叠系上统的浅海相-滨海相沉积岩建造,在一些山间盆地中可见到第三系和第四系分布。
中国锡矿典型矿床(区)(一)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矿区位于个旧市境内,面积达2140km2,以锡为主,共(伴)生有铜、钨、铋、铅、银等多种金属。
南北向个旧断裂将矿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区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五大矿田。
西区有牛屎坡大型砂锡矿床及陡岩、竹箐坡等数十个中-小型锡、铅矿床(点)。
个旧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即已产锡。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的地质学者即做了大量地质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对松树脚、老厂、卡房等矿田做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累计探明锡182万t、铜152万t、铅308万t、锌53万t、钨14万t、银2400t,等等。
个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锡都。
个旧位于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或称海西-印支拗陷带,拗陷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中三叠统厚达3000余米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层,按其沉积旋回、相标志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三段(T2k1—T2k3)共13层,主要赋矿层位T2k1及T2k2属局限浅水台地潮坪环境下形成的浅滩、湖、萨布哈沉积相,其中的富藻、富膏(已去膏化)层对某些成矿元素的原始富集可能起一定作用。
印支、燕山运动使区内地层褶皱、断层,伴之大规模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活动,其后发生了以锡为主的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特大规模的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是个旧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以其产出部位及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划分为夕卡岩硫化物矿床和层间氧化矿床。
前者产在斑状或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与个旧组碳酸盐岩的正接触带的夕卡岩体中(图3.13.2),矿床受控于岩体形态,矿体选择定位在岩体形态复杂地段,矿体形态和岩体形态有关,呈缓倾斜的透镜状、似层状,陡倾斜的柱状、脉状及不规则的囊状、瘤状、洼兜(袋)状,硫化物以浸染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形式交代于夕卡岩体外侧。
层间氧化矿床是指定于岩体上覆碳酸盐岩围岩中已被氧化的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床,它们形成部位浅,受表层构造控制,矿体成群成带产出,容矿层位主要取决于成矿岩体的侵位高度,矿体一般沿层间构造带呈似层状、条带状(图3.13.2)。
个旧西凹铜-锡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廖时理;陈守余;姚涛;赵江南;邓小虎;李培【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西凹铜-锡多金属矿床位于个旧东区老卡岩体内侧边缘的蚀变带中,矿化与钾长石化、萤石化和黄铁矿化等蚀变密切相关。
成矿作用可分为矽卡岩阶段、锡石-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岩阶段。
对该矿床未蚀变花岗岩、绿帘石-绿泥石化花岗岩及钾化花岗岩矿石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矿化期黄铁矿的硫、铅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元素W、Bi、Sn、Cu、Zn、Ag具有共同成矿的特征。
钾化花岗岩矿石及绿帘石-绿泥石化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未蚀变花岗岩相似,表明成矿与花岗岩关系密切。
硫同位素特征暗示玄武岩可能为Cu的成矿提供了物源;铅同位素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混合源的特征,表明花岗岩也为成矿提供了部分来源。
Eu异常、较高的Y/Ho比值和Y、Ho发生分馏的特征表明早期成矿流体温度较高且富含氟,结合钾长石化、萤石化等围岩蚀变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具有高温、富CO2、富氟富钾的特征,具典型的岩浆热液矿床特征,可能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构造背景中。
%The Xi’ao Cu-Sn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alteration zone at the margin of the Laochang-Kafang granite in Gejiu, Yunnan province. The 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K-feldspathization, fluoritization and pyritization,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ore-forming stages: skarn, quartz-cassiterite, quartz-sulfide and carbonate. Major,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st altered granites, chloritized-epidotized granitesand K-feldspathized granite ores, as well as the sulfur and lead isotopic features of the pyrites from this deposit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es are rich in W, Bi, Sn, Cu, Zn and Ag. 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nite ores and chloritized-epidotized granit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least altered granites, indicating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eralization and granite. Sulfur isotopic features of the pyrites are similar to the basalt and basalt ores developed in Kafang Cu-Sn polymetallic deposit adjacent to the Xi’ao deposit, implying that the basalt probably was a source of Cu. Lea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d a mixing origin of ore forming elements. Eu anomalies, fraction of Y and Ho, and high Y/Ho ratios suggested that the ore forming fluid was high temperature and fluorine rich. Combined with the widespread fluorite and K-feldspar, and previous results on fluid inclusions, we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riched in CO2 and potassium and fluorine,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intrusion-related hydrothermal deposits developed in the collisional orogeny, implying the deposit was formed in the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总页数】12页(P635-646)【作者】廖时理;陈守余;姚涛;赵江南;邓小虎;李培【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2;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中心,江西南昌330030;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P595【相关文献】1.个旧西凹铜-锡多金属矿床花岗岩蚀变带稀土元素特征及意义 [J], 廖时理;陈守余;邓小虎;李培2.云南个旧塘子凹锡多金属矿床夕卡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贾润幸;方维萱;胡瑞忠;马振飞3.云南个旧西凹蚀变花岗岩型铜-锡多金属矿床萤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彭强;江小均;李超;范柱国;魏超;陈耀坤;谢小明;禹华4.云南个旧塘子凹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J], 马振飞;陈图宏5.个旧塘子凹锡多金属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J], 贾润幸;方维萱;赫英;高振敏;李红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旧锡矿史溯源陈今雄个旧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锡金属的地区之一,具有二千多年的矿业开发历史。
自西汉开采矿业起,东汉时已形成分工协作之形式,明、清时期矿业开采渐盛,到民国年间曾有过鼎盛时期。
解放后,国家加强对锡业的扶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个旧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锡工业基地。
相传,世居个旧的彝族先民,经常在有银铅、锡矿石的地方烧起篝火,人们常在此聚会、议事,平时又可取暖,所以篝火日夜不断,天长日久。
矿石和在高温下的木炭相互作用起了化学变化,一股白花花的液体从柴火下流出地面,凝固后在太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十分神奇好看,人们很惊喜,把它拿着互相传看,一些有心计的人就把它打制成各式各样的饰物戴在头上,手上,便有了使用价值。
消息传开后吸引了不少人寻到个旧来开采,于是就有了开发矿山之举。
一、个旧产锡始于何时个旧矿业开发的起始众说纷纭,见诸于史载的有:《云锡纪实》称:“滇锡之开发,相传始于元、明之际,……清康熙四十六年开个旧银厂又开龙树脚,初为银铅矿,……至光绪十一年锡产渐盛……”。
曾鲁光《个旧锡务概览》谓:“个旧矿产历史,当自康熙始,此时为银厂时代,……。
按个旧地质,似采银在先,银穷而复锡现。
”《个旧县志》记述:“个旧采办矿产,始于元代,系采银、铜矿,以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旺盛时期。
”《汉书·地理志》记:“武帝改滇王国为益州郡,中有贲古县,其北采山出锡,西羊山出银、铅,南乌山出锡。
”《后汉书·郡国志》亦载:“贲古采山出铜、锡,羊山出银、铅。
”正德,《云南志·临安府土产》载:“锡,蒙自个旧村出。
”明人鲁昭《格古要论》云:“藩锡出云南,宜镶碗盏;花锡亦出云南,大花者高,小花者次之。
”谢肇淛《滇略》记述云南之锡“临安府者最佳,上者为芭蕉叶,扣之声如铜、铁,其白如银,作器殊良。
”……以现有所见之历史记载,则个旧矿业的开发当在西汉年间,即距今二千多年之前开始。
若从考古发掘之文物来分析,我国夏朝开始已有用青铜铸造的生产工具、兵器和祭器。
滇东南个旧市莫家锡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燕永锋;王冬;冯鹏宇;刘焕荣【摘要】滇东南地区是云南省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该区处于个旧锡多金属矿成矿带西部和著名的个旧锡矿西区的西缘,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
矿区内锡多金属矿化与印支燕山火山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受断裂控制明显。
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化探异常及物探异常是该矿区的重要找矿标志。
%Southeast Yunnan area is the important nonferrous metals mineral resources base in yunnan province,it has goo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It’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Gejiu tin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west of the famous Gejiu tin,It has good metallogenic environment.Tin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in the mine with indosinian,yanshan epoch volcanic closely related to magmatic activities,obviously controlled by fracture.Formation lithology,tectonic characteris-tics,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geophysical anomalies are the important prospecting marks.【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锡多金属矿;找矿标志;地质特征;个旧市莫家【作者】燕永锋;王冬;冯鹏宇;刘焕荣【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341 成矿地质背景1.1 区域构造背景个旧市莫家锡多金属矿区位于环太平洋巨型成矿带与地中海-喜玛拉雅巨型成矿带的交汇处,欧亚板块被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俯冲碰撞相接的部位,属于中国东南板块西南缘右江陆缘盆地中的南盘江凹断褶束的西南部分,是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系及唐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3大地质构造单元汇聚地带,该矿区具有较好的成矿环境[1]。
锡矿锡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早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能用锡、铜、铅生产青铜器皿。
云南个旧锡矿早在公元前就已被开采。
由于锡质软有延展性、化学性质稳定,抗腐蚀、易熔,摩擦系数小,锡盐无毒,因此锡和锡合金在现代国防、现代工业、尖端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锡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直是锡的生产大国,储量和产量均居于世界前列。
一、矿物原料特点锡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强光泽,相对密度为7.0,熔点低(2 30℃),硬度为3.75,质软延展性好。
锡在地壳中含量仅2×10^-6~3×10^-6。
锡属于亲铜元素组,但在岩石圈上部又具有亲氧和亲硫的两性特征。
锡与硫起作用时形成两种化合物:一硫化锡和二硫化锡,它们在高温下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锡与氧也能化合,产生一氧化锡和二氧化锡。
虽然锡具有二价和四价两种价态,但在自然条件下,四价化合物较为稳定,尤其是氧化锡(SnO2),它是地壳上最稳定的化合物之一。
自然界已知的含锡矿物有50多种,主要锡矿物大约有20多种。
目前有经济意义的主要是锡石,其次为黄锡矿。
某些矿床中,硫锡铅矿、辉锑锡铅矿、圆柱锡矿,有时黑硫银锡矿、黑硼锡矿、马来亚石、水锡石、水镁锡矿等也可以相对富集,形成工业价值。
(1)锡石化学组成为SnO2,Sn 78.8,O 21.2。
四方晶系,晶体呈双锥状、锥柱状,有时呈针状。
常含混入物铁、铌、钽,此外尚可含锰、钪、钛、锆、钨及分散元素铱、镓等。
Fe3+的存在,常影响锡石的磁性、颜色、比重。
锡石是锡的主要原料来源。
(2)黄锡矿又名黝锡矿,化学组成为Cu2FeSnS4,Cu 2 9.58、Fe 12.99、Sn 21.61、S 29.82。
四方晶系。
晶体少见,呈假四面体、假八面体、板状等形态。
黄锡矿在广西含锡硫化物交代矿床和充填型钨锡矿床、湖南高中温热液型铅锌矿床中较常见。
(3)辉锑锡铅矿化学组成为Pb5Sb2Sn3S14,Pb 49.71、Sb 11.64、Sn 17.04、S 21.51,成分中有铁、锌等的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