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散养绿壳蛋鸡产蛋率的关键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17.50 KB
- 文档页数:3
绿壳蛋鸡的养殖方法和技术绿壳蛋鸡是一种优质的蛋鸡品种,其蛋壳呈绿色,富含营养,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养殖绿壳蛋鸡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选种与引种养殖绿壳蛋鸡的第一步是选择优质的种鸡。
优质的种鸡应该具有鲜活、活泼、健壮的特点,没有畸形和疾病。
同时,要选择经济效益好、适应性强的品种。
引种时应注意避免近亲交配,以保证种鸡的遗传基因多样性和健康。
二、场地选择与准备养殖绿壳蛋鸡需要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养殖。
场地应具备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畅通的条件。
同时,场地的周围环境要安静,避免噪音和污染对鸡群的影响。
在场地准备过程中,要做好消毒工作,清除潜在的病原体,确保鸡舍的卫生环境。
三、饲养管理1. 饲料供给:绿壳蛋鸡对饲料的要求较高,需要提供高品质的饲料。
饲料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鸡的营养需求。
同时,要合理搭配饲料,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2. 饮水管理:给鸡提供干净、新鲜的饮水是非常重要的。
饮水器要定期清洗,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新鲜。
同时,要定期检查饮水器的通畅情况,确保鸡群能够正常饮水。
3. 疾病防控: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控制饲料、饮水和环境的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症状。
在疫病流行的时期,要加强隔离和消毒措施,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4. 环境控制:保持鸡舍的适宜温度和湿度是养殖绿壳蛋鸡的关键。
在冬季要加强保温措施,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在夏季要做好降温工作,保持鸡舍的通风和通气。
5. 生产性能监测:定期对鸡群进行生产性能监测,包括鸡蛋产量、孵化率等指标的统计和分析。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和饲料配方,提高鸡群的生产性能。
四、饲养环境改善为了提高绿壳蛋鸡的养殖效益,可以采取一些饲养环境改善措施。
比如,可以在鸡舍中设置合适的灯光,调节鸡群的生物钟,提高鸡蛋的产量。
另外,可以利用科学的通风设施,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
绿壳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绿壳蛋鸡是国内比较特有的品种,除了用于商品销售之外,还具药用价值,因此养殖的经济效益也是很不错的。
下面就来看看绿壳蛋鸡养殖技术与管理。
绿壳蛋鸡养殖技术1、鸡舍的建制鸡舍的建制要注意保持鸡舍的通风,从而保证鸡舍的干燥性,最好是选择水泥地面,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治潮湿,也方便养殖人员清扫粪便以及消毒防疫,在人工饲养绿壳蛋鸡时,可以采取密集养殖。
2、科学配制鸡饲料绿壳蛋鸡的喂养饲料主要以玉米、大麦为主,主要用10-15%的鱼粉+20%的豆饼等植物蛋白+切碎的红萝卜、青菜叶、青草等青绿鸡饲料。
养殖人员要做好饲养工作,保持饲料的新鲜、适口性好、少给勤添,并且在要提供足够的清水供绿壳蛋鸡饮用。
在喂养上也可以,取玉米10%-40%、高粱或大麦20-30、小麦或稗子10-20、红薯干10-30%、麸皮和米糠10%-30%、豆饼或花生饼10%-25%、鱼粉或骨粉3%-15%、蛎粉或碳酸钙2%-6%、槐叶粉或苜蓿粉3%-5%。
如搭配青饲料,100千克混合鸡饲料中可加入青饲料30-40千克。
3、科学管理由于绿壳蛋鸡在雏鸡时期,抵抗能力和抗寒能力比较弱,因此要管理好通风和光照工作,要知道空气的流通、足够的光照,不仅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防止软骨病的发生,还有利于提高成年母鸡的产蛋率。
4、疾病防治在做好鸡舍和设备的卫生之外,还要定期对鸡群注射防疫,如果发现疫情,养殖人员要及时采取隔离以及消毒等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染。
绿壳蛋鸡饲养技术1、饲养前的准备(1)禽舍。
要封好门窗,铺好水泥地板(也可铺设方形红砖地板),便于消毒,这样水浸后易于干燥,防潮卫生。
墙面要求保温效果好,方便消毒。
使用建筑材料要求经济实用,不要有缝隙。
用红砖砌墙,舍内用灰砂粉抹好。
门上包一层薄膜,另用麻袋等做好门帘,确保不漏风,要牢固安全。
屋顶形式可多样化,要彻底检修,以防漏风漏雨。
(2)消毒。
搞好禽舍内外的环境消毒工作,建立具体防疫制度,禽舍内外定期清扫消毒所有的用具(包括饲槽、水槽)。
绿壳蛋鸡的林下全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由于养殖绿壳蛋的市场上的销路一直看好,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努力提高其经济效益尤其重要,近年来,因为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经常深入养鸡户家中,通过实地研究观察,掌握大量资料,我认为要养好林下全生态养殖绿壳蛋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鸡舍合理选选址既然是实行林下全生态养殖,以放养为主,那么就必须选择在经果林地里饲养,每亩林地养殖数量为50-100羽为宜。
鸡舍要搭建在地势干燥的地方,搭建鸡棚要离地面90公分,并且通风和保持地面干燥,最好是水泥地面,便于清理粪便及防疫消毒;交通方便,远离人口密集,便于运输生产、生活材料;水源无污染,水质要达标,如果建在地势低洼地方,不仅阴暗潮湿而且鸡容易生病,人口密集易发生传染病,不能给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2.选择优质的蛋鸡品种鸡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鸡的生长速度和鸡的产蛋率,就以鸡的肉质和鸡蛋品质而言,到正规育种场购买的鸡苗,其生长速度就比一般鸡快,而鸡蛋品质则要好得多,从进苗到产蛋只需90天就可以开产,再加上是放养在果林中,有新鲜牧草和树林中天然维生素和昆虫补充,其价格要比本地土鸡1.5倍,每只鸡多收入100元,是当前我们这地方最宜发展养殖项目,是一条带动群众劳动致富的好路子。
3.疾病防治认真抓好疫病防治是养好绿壳蛋鸡的关键,经营者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3.1规范引种首次进苗必须到正规育种场。
查看免疫档案,确保无疫情后方可出引种决定,装车前还要带齐随车的免疫档案、检疫的相关手续。
进场后要隔离观察一星期。
3.2正确免疫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结合当地疫情流行病学特点及本场的实际确定适用的免疫程序,避免因免疫没有做好而带来的后果,造成经济损失。
免疫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椐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以前当地曾发生过的学疫情,制定出完整的免疫计划,一量确定了该免疫计划,就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按时,按要求保质保量认真搞好免疫,在免疫过程中要考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特别是鸡II系苗是通过饮水免疫就要考虑药物有浪费现象,否则会因剂量不足达不到免疫效果,起不到防疫的目的。
特种养殖禽绿壳蛋鸡养殖关键措施苏禽绿壳蛋鸡体型较小,结构紧凑,性成熟早,145天达到50%产蛋率,绿壳率100%,高峰产蛋率83%~85%;72周母鸡入舍产蛋数221个,全期平均蛋重45克,淘汰老鸡平均体重1450克。
蛋壳为天然青绿色,不受色素、添加剂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蛋黄比例大、蛋白黏稠、蛋味浓郁;胆固醇含量相对普通褐壳、白壳蛋要低很多;维生素E、维生素A、硒等人体所需营养元素高于普通鸡蛋。
一、鸡舍环境管理1.合理的温、湿度。
应保持鸡舍温、湿度适宜,尤其在育雏期间,不要只看温度计,要时刻观察鸡群情况。
雏鸡分布均匀,运动自如,温度适中;相互扎堆,紧靠热源,或者雏鸡张口喘气,远离热源,都说明温度偏低或偏高,需要采取措施。
雏鸡在1~7日龄,室内温度保持在33~36℃较适宜;第2周开始室温每周降低2~3℃,并维持在25℃左右。
空气相对湿度要求1~10日龄为60%~70%,11~21日龄为60%左右,3周龄后保持在50%~60%。
2.注意通风换气。
鸡舍空气易浑浊,如氨气过浓、氧气不足,会诱发疾病发生,应加强通风换气。
在育雏期和低温季节,要权衡好保温和通风换气工作,通过调节进风口的大小、风机开启时间和开启个数,保证最适通风量。
3.带鸡消毒。
育成期每周2~3次带鸡消毒,产蛋期每周1次,经常交替使用不同的消毒剂。
二、鸡群管理1.控制密度。
养殖密度与育维舍内空气卫生状况以及鸡群中恶癖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适宜的饲养密度:第1周60只/平方米,第2周50只/平方米,第3周40只/平方米,第4周30只/平方米,4周龄以后15~20只/平方米。
2.严格光照。
光照时间决定了鸡只的采食和发育情况,在整个生长期都要严格控制,以确保足够的采食量以及鸡群在适当日龄开产。
1日龄光照24小时,2~7日龄光照23小时/天,8日龄以后至转入育成鸡舍前均采用自然光照。
5~17周龄的蛋鸡,开放式(半开放式)鸡舍采用自然光照,白天阳光强烈、鸡舍内比较明亮时应适当遮光,如门、窗用黑色遮阳网护上,防止啄肛、啄羽恶癖的发生;密闭式鸡舍光照8小时/天,光照强度3.33勒克斯/平方米。
提高蛋鸡产蛋率措施蛋鸡产蛋率的高低是直接衡量蛋鸡生产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也关系到广大养殖朋友们最根本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蛋鸡产蛋率,也就相当于降低了养殖的成本。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关于提高蛋鸡产蛋率有什么比较好的措施。
1优良的品种品种的选育能够从根本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引进饲养的蛋鸡或肉鸡等品种,要适宜本地气候等自然条件、满足基本的饲养要求,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2 良好的鸡舍环境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更加要注重光照的强度,合理制定光照时间。
蛋鸡每天接受的光照时间以16h较为适宜,超过17 h将会对蛋鸡造成抑制效果,不足16h则会造成蛋鸡的发育不全。
同时还要控制鸡舍内光照强度,一般光照强度在201ux为最适宜。
当蛋鸡在20~401ux之间产蛋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超过40luX很有可能导致蛋鸡的死亡。
突然改变光照,也会导致产蛋率下降。
夏季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要做好降温工作;冬季气温过低,做好保温工作。
13~26℃为蛋鸡最适宜的温度。
鸡舍内的最适宜湿度为55%~60%,天气干燥则要对鸡舍进行保湿,过湿时则要除湿。
鸡舍还要进行定时通风和清除工作,做好消毒驱虫的防护措施,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鸡舍环境。
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应激转群上笼和免疫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晚上,捉鸡、运鸡和人笼动作要轻。
人笼前在蛋鸡舍料槽中加上料,水槽中注入水,并保持适宜光照强度,使鸡入笼后立即饮到水、吃到料,尽快熟悉环境。
保持工作程序稳定,更换饲料时要有过渡期。
4. 合理的饲养管理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蛋鸡的产蛋率,也是养殖业的核心内容。
对于饲养人员不应随时更换,饲养员要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能及时清理鸡舍内的杂物及病鸡,防止疾病传染降低产蛋率。
针对不同时期的蛋鸡进行不同的饲养管理。
注意强弱鸡分群饲养,及时淘汰病鸡、残鸡或低产鸡5.合理的日粮结构根据鸡的品种、类型、用途、日龄等,按照日粮标准配制日粮结构,不能凭感觉将几种饲料配合。
提高长顺绿壳蛋鸡产蛋率的关键技术措施杨敏【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7(033)005【总页数】1页(P93)【作者】杨敏【作者单位】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贵阳 551400【正文语种】中文长顺绿壳蛋鸡是贵州省长顺县的特色鸡种,2009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地方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2年成功申报长顺县绿壳蛋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分布于长顺县中南部鼓扬镇及周边中坝、云盘、摆所等七个乡镇,2016年全县总存栏量达1000万羽。
由于饲养方式大多采用散养方式,壳色独特,蛋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销售一度供不应求。
笔者于2015~2016年对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交麻乡、白云山镇等养殖户进行培训时,走访其饲养现场,发现长顺绿壳蛋鸡养殖户在饲养过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鸡群产蛋率普遍较低,饲养管理粗放,养殖效益低下,严重制约长顺绿壳蛋鸡产业化发展。
现就长顺绿壳蛋鸡养殖存在的不足及提高其产蛋率的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1)养殖户普遍认为养鸡只要长得好不生病就没问题。
忽视土鸡与产蛋鸡的饲养差异,用养肉鸡的方式饲喂蛋鸡,造成蛋鸡过肥,整齐度差,从而导致母鸡不产蛋或少产蛋。
(2)忽视不同生理阶段蛋鸡的营养需求不同,长期使用单一饲料饲喂,从而导致产蛋没有高峰期或高峰期较短。
(3)混批次同养,且育成期使用同一营养水平的饲料,不分段饲养,不限制饲养,导致鸡群体重大小不均,鸡群开产时间不一致,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短。
产蛋期也没有根据产蛋水平高低进行日粮调整,补饲大多只采用玉米,饲料营养单一,影响鸡群产蛋潜力的发挥。
(4)养殖户不懂得光照控制对鸡群产蛋性能的影响,在鸡育成期、产蛋期完全依赖于自然光照。
不懂得育成期的光照控制,导致开产早,小蛋多、高峰期推迟或没有高峰期;对开产后的母鸡而言,采用自然光照,没有根据开产鸡后逐渐增加光照刺激卵巢的发育,从而导致卵巢生长发育缓慢,产蛋量减少。
(1)技术培训对养殖户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普及绿壳蛋鸡科学养殖技术,通过科学饲养,提高产蛋率。
养殖绿壳蛋鸡提高其产蛋率的窍门1.采用科学的光照。
在母鸡产蛋的头1个月里,将日周期改为28小时,并按12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变换,平均蛋重可增加10%,且蛋壳坚固,极少有小蛋。
2.适时给雏鸡剪冠。
小鸡出壳后24小时内尚未开食时剪去鸡冠,或在小鸡能鉴别雌雄时,挑选雌雏剪去鸡冠,不仅能节省饲料,还能避免成鸡的各种冠伤,母鸡开产后产蛋率也能提高。
3.日喂次数。
现代研究表明,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在白天形成,蛋壳是在下午或夜间形成。
蛋鸡应日喂2次,晚餐要增加钙的含量,早餐每公斤饲料中含粗蛋白19%--19.5%、钙5.5%--6%,不仅能调节产蛋周期,提高产蛋量,还能节省饲料。
4.淘汰低产鸡。
当鸡在34--38周龄、50和65周龄时,淘汰低产鸡,有利于改善鸡群的生产环境。
低产鸡的特征是:鸡冠干燥、皱缩、苍白,头、喙、颈部呈明显黄色。
5.补磷和微量元素。
每吨饲料中添加4--10公斤磷酸氢钙,可降低绿壳蛋鸡疲劳症死亡率。
在热应激的条件下,磷对维持较高的成活率、生长率和产蛋率是必需的。
笼养鸡产蛋高峰期,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为0.45%--0.5%(总磷0.65%--0.75%),老鸡日粮中有效磷逐渐降到0.4%(总磷0.75%),中鸡在整个生长期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维持在0.5%。
在蛋鸡干饲料中补充适量的锌,可增加鸡肝脏内的多种酶,产蛋率提高,若在饲料中补充适量的锰,则可显著减少蛋鸡产软壳蛋的数量。
6.适时断喙。
鸡断喙的时间有3个较佳时期:6--9周龄、10--14周龄、18--20周龄,结合转群、上笼进行断喙.或对以前断喙的鸡群进行修喙,即可以将漏切、喙长、喙尖或喙变形者进行补切或修整。
浅谈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技术措施【摘要】本文就影响蛋鸡产蛋率不高的原因及相关技术措施加以探讨。
【关键词】蛋鸡;产蛋率;措施;提高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性能,从而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其根本途径。
1.产蛋性能低的原因蛋鸡生产性能低通常表现为开产日龄推迟,提早开产、产蛋高峰期没达到预定指标或攀升时间较长、高峰期短、产蛋期死淘率太高、提前休产淘汰、蛋品质下降以及淘汰时体重偏轻等。
造成产蛋性能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育成鸡合格率太低合格率为合格鸡数(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胫长为104~106mm)与人舍雏鸡数之比。
育成合格率低说明育雏育成期死亡较多,育成鸡体质差、均匀度差。
体重偏轻或偏重都将导致产蛋推迟或提前、产蛋高峰期不稳、性能低,而均匀度是直接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1.2开产前体成熟与性成熟不能同步表现为到了正常开产体重时不开产,或达到5%产蛋率时体重低于标准。
这种结果源于饲料营养不合理、光照程序不合理、限饲和疾病等。
若在育雏、育成阶段及气候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配方,从而造成饲料能量、蛋白质、钙、磷等阶段比例不合理,影响体重的增加和性成熟。
光照是养鸡生产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光照的时间、强度等对鸡的活动、物质代谢、生长发育及生产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正确的限饲可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成熟。
在育雏后期的6-8周,突然限饲会影响鸡只体格的正常发育。
疾病也可造成鸡体质差,影响鸡的正常发育与成熟。
1.3药物的毒性作用药品的残毒可引起机体正常发育停滞,影响鸡内脏器官的发育,特别是对育雏前期内脏和育成期生殖器官的成熟影响更大。
另外,若在产蛋期用了对产蛋有影响的药品,如磺胺类、呋喃类等,不但会破坏卵细胞的发育,从而降低产蛋率,而且过量会引起中毒。
1.4饲料质量不稳定营养成分缺乏、过量,饲料卫生不达标,适口性差或灰分过高等均可引起产蛋性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