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分析亚洲、北美洲所处的地理位置。
2.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归纳总结出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按照地理方位对亚洲进行分区、了解各个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
【教学重难点】1.亚洲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学会分析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亚洲的资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从半球位置看,亚洲主要位于____半球和____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东临______洋,北临______洋,南临______洋。
3.亚洲西北以______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______海峡与______洲为界。
4.亚洲西南以______运河与______洲为界,东南与______洲隔海相望,东北以______海峡与______洲为界。
5.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也是世界上______最广、______最长的大洲。
6.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个地区。
答案:1.东北2.太平北冰印度3.乌拉尔土耳其欧4.苏伊士非大洋白令北美 5.跨纬度东西距离 6.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导入新课】2017博鳌亚洲论坛发展峰会于11月6日在澳门举行,多位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和亚太地区国家的政、商、学界代表齐聚澳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与亚洲地区发展”的主题进行探讨交流。
作为亚洲的一员,你对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多少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学习一:雄踞东方的大洲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总结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第6.1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认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小组任务: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位置和范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与其他洲的分界线等。
②通过课件展示,了解亚洲各区域居民的生活差异。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心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良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难点: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理解亚洲例外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柔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坑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柔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新授(一)温故知新(学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公元前2 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健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经常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大凡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活动1]: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位置和范围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位置特点;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展示“东西两半球图”)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1、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半球位置。
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亚洲的范围图回答。
(读3页6.2图)1)、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南面是洋、北面、东面洋。
2)、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亚洲的西北是洲,以、、、、为界。
(2)、西南临,以为洲界;(3)、东北隔着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隔海相望。
3、读3页6.2图找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1)、亚洲不但所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七大洲面积比较”图)从此图可以看出面积最大。
2)、读6.1(东西两半球图)比较各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东西距离最长。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小组内活动:教材P3活动,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教材P4)引导: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从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等方面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国的领土范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领土完整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断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地图:准备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相关地图,以便学生直观了解。
3.教学资源:收集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相关的案例素材,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相关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我国在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方面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新人教版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认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是区域地理的第一节内容。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但仍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Q宠宝贝亚洲神奇之旅”这一情境主线,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同时,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学会描述大洲位置和范围的一般方法,并能举一反三,从而开拓思路。
三、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并叙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亚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大洲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和探究活动,享受思维美和发现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识记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QQ游戏中的宠物宝贝学习成长这一情境为主线,创设情境,通过资料搜集等活动积累感性知识,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受QQ游戏中的宠物宝贝学习成长启发,以此为情景主线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亚洲位置特点的图文资料。
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引】教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新朋友,它是QQ游戏中的“Q宠宝贝”,你和它玩过吧,它爱学习、爱打工,更爱旅游,我们和它一起体验成长的乐趣吧!课件展示“Q宠宝贝神奇之旅”游戏图片(需要登录游戏界面在线演示)。
今天我们跟着Q宠宝贝体验亚洲神奇之旅,让我们一起来闯关学习,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基础目标)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基础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使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和范围;(提升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基础目标)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升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亚洲的位置特点;教学准备幻灯片、投影片、自制教具等。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教具、地图、资料等。
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法指导: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动手实践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复习导入师:请大家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儿?(展示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或读一段文字材料) 生:(发言积极)中国、亚洲、日本……师:这些景观都位于亚洲。
我们中国也是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
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亚洲人自豪。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师:请指图说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
生:(上讲台,指图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述)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习一亚洲的位置,然后请学生展示。
1.半球位置:亚洲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南北半球的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约达,南部达,亚洲跨带、带、带,大部分位于带;经度位置约在至,范围广大。
3.海陆位置:亚洲东临洋、北临洋、南临洋。
亚洲西南与洲以运河为界,西北与洲相邻,东北以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4.范围:亚洲是世界上跨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能通过图片资料,尝试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过程与方法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通过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位置和范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教学难点:用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播放亚洲的景观图片(如喜马拉雅山、长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大洲吗?学生:亚洲。
教师:同学们,我们提到亚洲的时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因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有关亚洲的资料,所以应该给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知识,可还有不少知识是大家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亚洲的知识,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用亚洲的景观图片激趣导入,用找同学启发引导,体现从地理事实和身边教起的教学新理念。
二、讲授新知1.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他在教室中的位置。
师引导提问:你在教室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左半部分还是右半部分?你在XX同学的什么方位?在XXX同学的什么方位?你在教室的第几排、第几列?小结:对于一个区域,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它——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观察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复习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位置和范围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范围)■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能通过图片资料,尝试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的生活差异。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2.通过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差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位置和范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烟台、威海容易形成“雪窝子"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区域位置特点分析方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烟台威海为什么是“雪窝”的问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领悟到学习有用地理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学习亚洲位置、范围的方法分析其他大洲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教学难点】用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学会分析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位置和范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与其他洲的分界线等。
②通过课件展示,了解亚洲各区域居民的生活差异。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难点:学会归纳出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理解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新授
(一)温故知新(学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公元前2 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
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1]: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活动2]: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c、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4《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
(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长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二)找一找——亚洲的分区
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区域。
读图6.5《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学生读图分析:看图6.6景观图,描述图片中居民的生活。
图1西亚——游牧——穿着宽松的长袍
图2北亚——狗拉雪橇——皮衣
图3南亚——捕鱼
图4东南亚——长屋
四幅图说明由于面积辽阔,亚洲各地的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很明显,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异。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3]: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课堂小结: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作业安排:完成导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