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中考文言文11个句式
1、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示判断。
2、被动句:句子表达者不是接受者以外的接受者以外的行
为主体。
3、省略句:由于表达的需要,句子中缺少一些词语。
4、倒装句:语序颠倒,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同。
5、疑问句:表达者有疑问,需要接受者回答。
6、祈使句:表达者向接受者发出请求或命令。
7、选择句:表达者提出两个或多个选项,让接受者选择其
中之一。
8、并列句:表达者列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事物、情况或行
动。
9、递进句:表达者提出一个比前一个更进一层的意思。
10、转折句:表达者先提出一个意思,然后通过“但是”、
“然而”等词语转折到另一个意思。
11、条件句:表达者提出一个条件,让接受者根据这个条件
采取行动或作出决定。
这些句式在中考文言文中都有可能出现,需要考生认真掌握并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是中考语文的难点,属于有区分度的题。
句子翻译要兼顾词法与句法。
文言词法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和词类活用,尤其要重视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语含义。
文言句法重点考查几种特殊句式,即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
真题再现: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矣。
虽然率领十多万军队,不过已落入我的谋划之中,打败他们是必定无疑的了。
【提卒:率领军队;坠:落入;画:谋划;破:打败】(2)魏徵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
魏徵多次劝谏,认为只要用恩德安抚他们,一定会无需讨伐冯盎就自己来归顺。
【频:多次;但:只;以德:用恩德;讨:讨伐】(3)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趣之,一日一夜至。
赵奢已经打发走秦国间谍,于是下令卷起铠甲催促部队行军,一天一夜就到了。
(4)不如背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
不如背叛秦国而去援助宜阳,你一出兵,秦国就会害怕你会乘秦军疲惫去袭击它,一定会把宝物奉送给你。
(5)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刑罚。
对人或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用判断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借用“者”、“也”等标志词构成。
译作“……是……”。
格式(1):……者,……也。
(2):……者也。
(3):……,……也例: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夫战,勇气也。
④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用判断句,没有标志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
例: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②臣本布衣。
3、用“是”、“为”、“乃”等判断词表判断。
例:①不知木兰是女郎。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宾语时前置。
例: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②子何恃而往?③王曰“何坐?”④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⑤微斯人,吾谁与归?⑥何陋之有?⑦宋何罪之有?(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前置。
文言文重要句式
1. 判断句:以名词、代词充当谓语的句子。
例句:皆白马之子也。
译句:都是白马的人。
2. 省略句: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的句子。
例句:承籍于武城。
译句:继承了武城的户口。
3. 倒装句: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的位置颠倒的句子。
例句:甚矣,汝之不惠!译句:你太不聪明了!
4. 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例句:受制于人。
译句:被人控制。
5. 固定句式:某些固定结构的句子。
例句:孰若孤?译句:谁像我?
6. 递进句: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
例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者?译句:谁知道赋税的毒害比这还严重呢!
7. 选择句: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
例句: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译句:与其错杀无辜,宁可对有罪的人有所宽恕。
8. 因果句: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例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译句: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克敌制胜,其次就是用外交手段挫败敌人,再次就是出动军队。
9. 条件句: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
例句:天下有常胜之道,非信久而不能成其事。
译句:天下有一种常胜之道,并不是因为有信用才能长久地实现其成功的。
10. 让步句:表示让步关系的句子。
例句:吾虽以吾国财用不足故来,至于衣食,知止不苟可以生,知足不苟可以给。
译句:我虽然因为我国财政不足而来,至于衣食方面,知道满足就可以够用,知道自足就可以够供给。
以上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式,掌握这些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语法结构。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
文言文中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省略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经常省略主语,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
句子如果不断重复前边的词句就会显得啰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会多起来。
主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三种。
1、承前省。
如:(1).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疾)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疾)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承接前面的主语“疾”省略。
译: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承接前面的主语“木”省略。
译: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烤把它变成车轮,它的弧度符合圆规。
(木)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啊!2、蒙后省。
如:(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蒙后主语“公”省略。
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
对话中,根据对话的情境,对话双方都明确所指,亦不会令读者产生歧义的内容作主语,可以省略,如:(1)、蔺相如固止之,(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舍人们)曰:“(廉将军)不若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
这种情况,读者可根据对话内容自觉补全省略的主语。
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谓语的省略谓语是一个句子中最主要的成分,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省略谓语的情况都相对较少。
在语言高度凝练的文言文作品中,如果前后相连的句子用的是相同的动词作谓语,后面句子的谓语则往往省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特别申明:因时间仓促和能力有限,在收集整理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省略句(一)省略主语1.待君久不至,已去。
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世说新语<两则>》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两则>》3.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应为“(夸父)渴,欲得饮”。
《夸父逐日》4.北饮大泽。
省略主语“夸父”,同时在饮和大泽之间省略介词“于”。
应为“(夸父)北饮(于)大泽”。
《夸父逐日》5.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应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逐日》6.“顾野有麦场”。
省略主语“屠”,应为“屠顾野有麦场”。
《狼》7.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应为“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8.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省略主语:佛印《核舟记》9.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三峡》10.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应为“(浙江之潮)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观潮》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应为“(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12.斗折蛇行。
应为“(溪水)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13.属予作文以记之。
应为“(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4.局促一室之内。
应为“(余)局促一室之内”。
《满井游记》1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句主语均为“臣”)《出师表》16.乃入见。
应为“(曹刿)乃入见”。
(省略主语“曹刿”)《曹刿论战》17.聚室而谋曰;杂然相许。
应为“(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二)省略介词1.“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于”,应为“肃遂拜(于)蒙母”。
文言文省略句的五种形式在文言文学习中,文言句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在中高考中,文言文句式是必考项,尽管讲解的无数遍,但遇到具体问题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
今天我们先来讲解一下文言文省略句的五种形式。
一、主语省略主语即动作发起者,在文言文中,省略主语的情况比较常见,主要包括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自述省略和对话省略。
1.承前省略一是动作主体前后一致,前面的一个主语可以涵盖后面的主语,所以后面的省略;二是后句主语已在前句最后出现,为了承接顺畅,后面的主语省略。
原句: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加上省略的主语: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为赵国将军,(廉颇/他)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
原句: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加上省略的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翻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蛇/它)有着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就会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人们)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
2.蒙后省略原先应该有两个主语,后面一个主语出现了,那么前面一个主语就省略了。
原句: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加上省略的主语: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翻译: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你)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了,你再进去。
”3.自述省略一般出现在第一人称文章中。
原句: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加上省略的主语:(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解之省略句(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地理资料、政治资料、历史资料、艺术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art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详解之省略句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中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省略句详解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蒙后省
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
(《狼》)
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
(《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各题型分析
默写古诗文这一块大致有以下几种题型:。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省略主语
例: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我)还自扬州——《伤仲永》
(他们)见余,大喜曰——《湖心亭看雪》
(高山)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余)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溪泉)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守丞死,(起义军)乃入据陈——《陈涉世家》
(殿下)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吾)由是感激——《出师表》
(子)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此人)必为有窃疾也——《公输》
(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二)省略谓语
例: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三)省略宾语
例:
问(之)所从来——《桃花源记》
便要(之)还家——《桃花源记》
使(之,身子)与台齐——《童趣》
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
愿为(此)市鞍马——《木兰诗》
投(之)以骨——《狼》
日光下澈(潭水)——《小石潭记》
醒能述(之)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之)用者——《陈涉世家》
独守丞与(之)战谯门中——《陈涉世家》
与(之)俱来——《隆中对》
将以(之)攻宋——《公输》
货恶其弃(之)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四)省略介词“于”
例:
场主集薪(于,在)其中——《狼》
吾既已言之(于,对)王矣——《公输》
驱之(于)别院——《童趣》
与同人饮(于)楼上——《山市》
彼其受之(于)天也——《伤仲永》
予独爱莲之出(于,从)淤泥而不染,濯(于,在)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各隐(于,在)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饮食百物皆倍穹(于,比)常时——《观潮》
急湍甚(于,比)箭。
——《与朱元思书》
寓(于,在)逆旅——《送东阳马生序》
坐(于,在)潭上——《小石潭记》
得之(于,在)心而寓之(于,在)酒也——《醉翁亭记》
独守丞与战(于,在)谯门中——《陈涉世家》
然足下卜之(于,向)鬼乎——《陈涉世家》
一厝(于,在)朔东,一厝(于,在)雍南——《愚公移山》
(五)省略量词
古汉语中,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表数量的多少,而省略量词。
例:
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
一(个)男附书至,二(个)男新战死——《石壕吏》
相关推荐: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倒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