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四节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总)
- 格式:pdf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49
名词解释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是一种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多糖类物质,作为体内能量的储存形式之一,其合成与分解在维持生命活动和能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糖原的结构、合成与分解过程以及调控机制等方面来进行解释。
糖原由许多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呈分支状结构。
这种分支结构不仅有利于糖原的合成和分解,还增加了其在细胞内的溶解度和储存效率。
糖原的合成过程又称为糖原的生物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肌肉细胞中。
合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糖基链的合成和分支链的形成。
首先,糖基链的合成。
在细胞质中,葡萄糖通过糖原合成酶的作用,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1-磷酸(G1P),然后再经过糖原合成酶的作用,将G1P转化为UDP-葡萄糖,进而与已有的糖基链连接形成长链。
然后,分支链的形成。
在长链形成后,糖原分支酶通过切割长链,将一部分葡萄糖分子与长链的氧原子连接,形成分支链。
这种分支结构能够提高糖原的溶解度和储存效率,并且增加糖原的受磷酸化速率。
糖原的分解过程,也称为糖原的糖解,与合成相反,主要在需要能量的时候发生。
在分解过程中,糖原磷酸化酶能够将糖原分子上的磷酸基团切割下来,形成G1P,并进一步被磷酸解糖酶催化分解成葡萄糖-6-磷酸(G6P)。
G6P可以通过糖解途径进入糖酵解过程或者通过糖原糖解酶反应产生游离葡萄糖。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胰岛素和糖原糖解酶是两个重要的调控因子。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其作用主要是降低血糖浓度,并促进糖原的合成。
胰岛素能够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的活性,增加葡萄糖向糖原的转化速度,从而促进糖原的合成。
另一个调控因子是糖原糖解酶。
糖原糖解酶是一种调控糖原分解的关键酶,通过磷酸化酶的调控,能够使糖原糖解酶活性发生变化,从而控制糖原的分解速率。
此外,一些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也对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起调控作用。
第四章糖代谢【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glycolysis)11.糖原累积症2.糖的有氧氧化12.糖酵解途径3.磷酸戊糖途径13.血糖(blood sugar)4.糖异生(glyconoegenesis)14.高血糖(hyperglycemin)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5.低血糖(hypoglycemin)6.三羧酸循环(krebs循环)16.肾糖阈7.巴斯德效应(Pastuer效应) 17.糖尿病8.丙酮酸羧化支路18.低血糖休克9.乳酸循环(coris循环)19.活性葡萄糖10.三碳途径20.底物循环二、填空题21.葡萄糖在体内主要分解代谢途径有、和。
22.糖酵解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在,最终产物为。
23.糖酵解途径中仅有的脱氢反应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受氢体是。
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分别由酶和酶催化。
24.肝糖原酵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丙酮酸激酶。
25.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是,是由6—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生成,该酶是一双功能酶同时具有和两种活性。
26.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分子A TP,净生成分子ATP,其主要生理意义在于。
27.由于成熟红细胞没有,完全依赖供给能量。
2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含有维生素、、、和。
29.三羧酸循环是由与缩合成柠檬酸开始,每循环一次有次脱氢、- 次脱羧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分子A TP。
30.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分别是和。
31.糖有氧氧化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和。
1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或分子ATP。
32.6—磷酸果糖激酶—1有两个ATP结合位点,一是ATP作为底物结合,另一是与ATP 亲和能力较低,需较高浓度A TP才能与之结合。
33.人体主要通过途径,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
34.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
在糖原分解代谢时肝主要受的调控,而肌肉主要受的调控。
35.因肝脏含有酶,故能使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而肌肉中缺乏此酶,故肌糖原分解增强时,生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