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人口收入大数据分析结果
- 格式:docx
- 大小:469.31 KB
- 文档页数:2
2021年1月Jan. 2021《齐齐哈#$学学&》('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 Soc Sci )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崔俊富2陈金伟3(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06 ;2. 山东女子学院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250300 ;3.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源自于部分经济体发展到达中等收入阶段之后经济发展放缓,始终停留在中 等收入阶段的现象。
2019年中国人均GDP 超过1万美元,已经非常接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应有之义,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拓宽发展空间、激发人力活力,将进一步夯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基T 。
关键词:中国;乡村振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 2021 )01-0016-03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elp China Overcome “ Middle Income Trap ”CUI Jun -fU , CHEN Jin -wei(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NUAA, Nanjing Jiangsu 211106, 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SDWU ,Jinan Shandong 250300, China;3.Schoolof Economics , NAU, Nanjing Jiangsu211815,C 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the "middle income trap ” stems from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me econo mies slows down after reaching the middle-income stage and always stays in the middle-income stage. China per capita GDP in 2019exceeds US $ 10000, and it is already very close to crossing the "middle income trap ”.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strategy is the proper meaning to cross the "middle income trap ” , which is conducive to optmiiz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 broadening the development space , and stmiulating human vitality , and will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for crossing the "middle income trap ” .: hina ; rural revitalization ; cross ;" iddle Inco e Trap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当中,“三农”问题一直是工作的重 中之重,是关系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发 展,影响深远” 1-2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接近 100万亿元,人均GDP 超过1万美元,已经非常接近跨越“中 等收入陷阱”,跨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3 [国际上仍然有怀疑的声音,认为中国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文认为,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必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源自于部分经济体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之后经济发展放缓,始终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的现象」4-5」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987-2018年随着经济发展, 世界经济体数量是逐渐增多的,1987年为162个经济体,2018年为218个经济体,增加了 56个;低收入经济体呈现下降趋势,1987年为49个,占比30. 2% ,2018年减少为31个, 占比为14. 2%,分别减少了 18个,下降了 16个百分点;中等收稿日期:2020-10-26作者简介:崔俊富(1982-),男,副教授,在站博士后。
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经济数据分析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大数据已经成为时代的新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开始意识到了数据的重要性。
在这些领域,大数据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前景,其中人口经济数据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一、人口经济数据概述人口经济数据是指反映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的统计数据,包括国民收入、GDP、人均收入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呈现出了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和现状,是政策制定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
随着国家及各地政府对数据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人口经济数据的质量和覆盖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研究人口经济数据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人口经济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于大数据的人口经济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口经济数据的分析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统计方法往往只能得到静态的数据,缺乏对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的分析。
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则可以通过挖掘海量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提供更加准确、全面和具有预测性的数据分析。
1. 人口经济数据的分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经济数据也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根据数据内容和来源的不同,人口经济数据可以被分为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两类。
宏观数据是指以区域、国家为单位收集的人口经济数据,主要涵盖了宏观经济指标、居民收入、消费等方面的数据。
宏观数据反映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制定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微观数据是指以个人、家庭为单位收集的人口经济数据,主要涵盖了家庭收入、消费、储蓄等方面的数据。
微观数据反映了个体的经济状况,为人口经济数据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人口经济数据的分析方法人口经济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
其中,数据挖掘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可以挖掘海量数据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为经济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数据挖掘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预处理、数据分类、数据聚类、数据关联规则挖掘等步骤。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分析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人口数据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了解我国人口结构、预测人口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男女人口大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我国人口性别结构现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安部等官方机构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
数据涵盖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时间范围为2010年至2020年。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男女人口数据的统计,分析我国男女人口比例、年龄结构、城乡分布等基本情况。
(2)趋势分析: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男女人口比例、出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
(3)相关性分析:运用相关系数分析,探究男女人口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数据分析结果1. 男女人口比例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7:1,即每100名女性对应107名男性。
这一比例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保持稳定,但部分地区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在广东省,男女人口比例为1.14:1;而在上海市,这一比例为1.06:1。
2. 年龄结构从年龄结构来看,我国男女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
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口比例逐年上升,而15-59岁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则呈下降趋势。
具体来说,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口比例为13.26%,到2020年上升至18.70%;而15-59岁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则从2010年的70.14%下降至2020年的63.35%。
3. 城乡分布我国男女人口在城乡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
农村地区男性人口比例高于城市地区,而城市地区女性人口比例高于农村地区。
这可能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分配等因素有关。
4. 出生率与死亡率近年来,我国出生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则相对稳定。
2010年,我国出生率为12.37‰,到2020年下降至8.52‰。
人口与城市数据分析报告人口变化城市发展居民生活等大数据剖析尊敬的读者:本文旨在对人口与城市数据进行分析,剖析人口变化对城市发展及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人口结构与城市发展人口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总人口达13.99亿人,城市人口占比达60.6%,城市化率逐年提高。
但同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年轻人流入城市的速度不如老年人的流出速度。
这样的人口结构对城市的产业结构、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
二、人口流动与城市发展人口流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
根据大数据统计分析,中国目前有约2亿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高素质人才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
这种人口流动的趋势对城市的产业结构、社会保障、城市规划等方面带来了挑战,但同时又带来了机遇,如人口的流动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互通有无,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人口增长与居民生活人口的增长对城市的居民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但在一些城市,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规划缺失等原因,城市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城市规划应当注重人口增长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经济等方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数据分析与城市规划大数据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发现人口、城市发展、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关联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不同人口结构的城市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同时不同的人口流动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注重数据分析的应用,通过科学的数据理论来指导城市规划和管理。
综上所述,人口与城市数据分析是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篇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中国近三年(2019-2021年)的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旨在全面展现中国在这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报告将从宏观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2019-2021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长率分别为6.1%、2.3%和8.4%。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
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53.9%,2021年达到54.5%。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总额仍达到3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
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二、科技创新1. 研发投入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研发投入为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增长迅速。
3. 重大科技成果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着陆的国家。
三、产业发展1.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
1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罗斯托,认定中国的经济起飞是在(A),引进苏联的工业项目并初步建立了中国的工业体系。
正确答案:【A】2根据《我国智能产业的发展与政策导向(下)》,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B)人工智能企业占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44.8%。
正确答案:【B】3根据《实时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是(D)深度融合。
【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D】根据《实时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智能系统也可以叫做(B)。
正确答案:【B】《信息化、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与工作的影响(四)》提到,装配线工人、挡车工属于(D)。
正确答案:【D】根据《机器人的挑战与机遇》,围绕机器人面临的(D)挑战,结合近年来《科学》杂志发表的文章,讲解了当前机器人研究的进展。
正确答案:【D】()作为一种通用基础设施被普遍安装到经济社会各领域,重新定义世界连接关系。
(A)正确答案:【A】本课程介绍了新材料在机器人方面的(C)的问题。
正确答案:【C】《信息化、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与工作的影响(三)》提到,(D)是指没有表现在失业数据中的失业,即就业状态的低效率。
正确答案:【D】根据《信息化、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与工作的影响(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C)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正确答案:【C】本课程介绍了未来服务机器人将迎来(A)。
正确答案:【A】大数据相关(D)在2019年中国整体大数据市场中占比最高。
正确答案:【D】“我一直在埋怨没有一双好鞋,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人没有脚”是(B)的名言。
正确答案:【B】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提出的三类全新的职业中,(A)除了负责解释新技术、新产品,其工作还与营销任务相结合。
正确答案:【A】()是指经济结构的调整,造成一部分人失业。
(A)正确答案:【A】根据《我国智能产业的发展与政策导向(上)》,(B)更加注重提供软硬一体的智能产品。
浅析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高龄老人持续增长;劳动年龄人口逐步老化;失能半失能、空巢、独居等高风险老年家庭迅速增加。
未来人口老龄化加剧趋势不可逆转。
因此,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客观、准确地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是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的基本前提。
下面将结合最新相关数据,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并提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4.12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比2010年“六普”时上升5.4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5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亿人,占总人口的13.5%,比2010年“六普”时上升4.6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0.45个百分点。
过去30多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
1982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8.0%,到1999年上升至10.2%,上升了2.2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13个百分点;到2010年上升至11.9%,比1999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15个百分点;到2016年上升至15.0%,比2010年上升了3.1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52个百分点。
1.2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持续增长2020年80岁及以上人口为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较2010年增加1485万人,比重提高了0.98个百分点。
就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2020年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5.83%;70—79岁老年人口占30.61%;80岁及以上的占13.56%。
与2010年相比,2020年60—69岁老年人口的比例下降了0.35个百分点,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上升了1.74个百分点。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资源。
人口大数据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人口信息,对于国家政策制定、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人口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分析方法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新时代的人口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人口大数据的概念与特点1. 概念人口大数据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人口相关的各类数据,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信息集合。
这些数据包括人口数量、结构、分布、流动、生育、死亡、就业、收入等各个方面。
2. 特点(1)数据量大:人口大数据涉及的人群广泛,数据量庞大,需要高效的数据处理技术。
(2)类型多样:人口大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类型丰富。
(3)动态变化:人口数据随时间、空间、政策等因素不断变化,具有动态性。
(4)关联性强:人口数据与其他社会经济数据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二、人口大数据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人口数据进行汇总、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形态分析等。
2.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有助于揭示人口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3. 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将相似度较高的数据聚为一类的方法,有助于发现人口数据的分布规律。
4. 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人口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助于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5.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研究人口数据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有助于揭示人口地理分布特征。
三、我国人口大数据应用现状1. 国家政策制定人口大数据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通过分析人口流动趋势,制定户籍制度改革政策;通过分析人口结构,制定老龄化社会应对策略等。
2. 城市规划人口大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如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密度、流动等数据,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来说,人口问题更是举足轻重。
对于未来人口的预测和发展趋势,不仅对于政府决策有重要影响,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的人口总量正在逐渐增长。
目前已经超过了13亿,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育观念的改变和生育政策的调整,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正在逐渐放缓。
根据相关研究机构的预测,中国的人口总量在未来会逐渐达到一个峰值,然后开始逐渐下降。
预计在2030年左右,中国的人口总量会达到15亿左右的峰值,然后开始逐渐下降。
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会逐渐增加。
由于生育率的下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也会逐渐减少。
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2. 人口流动和城市化持续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人口流动也在不断增加。
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这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就业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人口的增加也对环境、资源等产生更大的压力。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调控人口流动,是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重要课题。
3. 科技与人口发展的互动科技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人口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寿命更长,医疗条件更好,同时也会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科技的发展也为人口管理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思路。
三、人口政策的展望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中国政府需要更加积极地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是要采取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生育政策。
要根据人口结构和发展需要,及时调整生育政策,鼓励生育和支持生育。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信息港发布时间:2010-08-20 15:48:49进入社区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国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结果的公报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一日一九五三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协同有关部门,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结合全国普选,举办了全国人口调查。
调查的标准时间是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
参加这次调查登记工作的人员共有二百五十余万人。
为了保证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全国组成了各级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并制定了统一的简易可行的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严格按照这个办法进行直接调查;但有少数地区不能进行直接调查,而用其他办法进行了调查,其中有未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待解放的省,国外华侨和留学生等。
为了使这次普查资料全面、确实,曾及时组织了抽样复查,对已经调查登记的人口数目的正确程度进行检查。
全国围共抽查了五千二百九十五万以上的人口(占直接调查登记人口的百分之九),检查的结果是:重复的人口占千分之一点三九,遗漏的人口占千分之二点五五。
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审核和汇总工作,现已全部完成。
现将中华人民国人口调查登记的结果公布如下:一、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其中: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为五亿七千四百二十万五千九百四十人;用其他办法调查的人口为二千七百七十三万二千零九十五人,有:没有进行基层选举的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八百三十九万七千四百七十七人(根据各该地方政府的资料);待解放的省七百五十九万一千二百九十八人(根据一九五一年公布的数字);国外华侨和留学生等一千一百七十四万三千三百二十人(根据华侨事务委员会等机关的资料)。
二、在直接调查登记的人口中:男子为二亿九千七百五十五万三千五百一十八人,占百分之五十一点八二;女子为二亿七千六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二人,占百分之四十八点一八。
DOI:10.19995/10-1617/F7.2022.13.110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概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陈康1 徐玮蔚2 葛一宁2(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大数据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随之而来的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1]。
为了调整人口年龄结构、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2021年8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孩政策”。
基于政策的变化,本文对人口结构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合理促进居民消费、加强养老体系建设、适当发展老龄产业、打造“人才红利”等建议。
关键词: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现状分析;老龄化问题;经济影响本文索引:陈康,徐玮蔚,葛一宁.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概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展经济,2022(13):110-112.中图分类号:F063.4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在人口的自然变动和不断发展中,人口年龄结构一直是人口结构是否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
当较小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即社会的少儿系数比较高时,人口数量往往有增加的趋势;反之,当年龄大的人口数量占比较大时,人口结构会随之转为老年型,人口数量往往会逐渐减少,社会养老负担也会逐步增大,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按照1956年联合国的标准,当年龄大于或等于六十五岁的人数占比大于7%时即可确定为人口老龄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可知,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查阅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的人口结构中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人数比例高达18%。
在此基础上,开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研究对于社会养老、经济发展等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2 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概述2.1 相关理论阐释人口年龄结构即年龄构成情况,通常指基于年龄这一属性得出的从零岁到某一具体的年龄之间,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数的比例情况。
中国人口老龄化调查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趋势,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了有效样本_____份。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截至_____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_____亿,占总人口的_____%;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_____亿,占总人口的_____%。
预计到_____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届时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_____亿,占总人口的_____%。
(二)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快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_____%上升到_____%,只用了_____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普遍用了_____年以上的时间。
(三)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例如,_____省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_____%,而_____省还不到_____%。
(四)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较快。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一)高龄化趋势明显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_____年,中国 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到_____万,占老年人口的_____%。
(二)空巢化问题突出由于子女外出工作、居住等原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或与配偶生活,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全国人口城镇化大数据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城镇化的进程迅速加快。
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全国人口城镇化的大数据分析,探讨了当前人口城镇化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人口城镇化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体现之一。
全国人口城镇化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口流动情况、城市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经济指标变化,为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提供决策支持。
二、现状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城镇化率呈上升趋势。
2019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较2000年末的35.88%有明显提高。
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包括城市建设、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以及经济发展等。
在全国范围内,人口城镇化程度的差异较大。
一线和部分发达地区的人口城镇化率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口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主要受到地理、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因素。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
其次,政府的政策也对人口城镇化有着重要影响。
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促进城市化的政策措施,为人口城镇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此外,教育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也是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吸引了更多的人口向城市地区流动。
四、发展趋势分析根据目前的趋势和预测,全国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随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在城市地区的集中,农村居民将继续向城市地区流动。
同时,随着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吸引力将会增强。
这将进一步推动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然而,人口城镇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而且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和老年人问题也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
押广东卷5题构建新进展格局1.(2023广东政治高考真题)2019-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状况见下图上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①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进展②非公有制经济中,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③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④高技术产业是实际使用外资额增长最快的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推动高质量进展的措施】1.构建新进展格局:推动高质量进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进展格局。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进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②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进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平安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③促进区域协调进展。
深化实施区域协调进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进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④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步扩大规章、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进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⑤总之,我们必需完整、精确、全面贯彻新进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进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进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024·辽宁·模拟猜测)Z镇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乐观探究进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通过做活土地文章、进展特色产业、盘活资产资源、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力促把村集体经济打造成村级进展的压舱石、助推器,强化集体经济工作取得实效。
下列措施符合此要求的是()①建立现代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集体经济进展供应动力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夫的土地全部权③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激发集体经济的进展活力④依托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进展产业进展型集体经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4·全国·模拟猜测)为助力实体经济复苏,迈向高质量进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聚焦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人口(第七次人口普查分析)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
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
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最新大数据综合分析报告如何做大数据分析篇一1什么是大数据?云中大数据:融合技术如今,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是全球企业最为关注的两大it 话题,大数据分析提供独具价值的洞察,帮助企业打造竞争优势,启迪创新,推动收益增长。
作为it 服务的交付模式,云计算可以增强业务灵活性,提高生产力,同时增加效率,降低成本。
2大数据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中国社会的急剧发展带来了数据的暴增,从街头的交通摄像头到商场的打折信息,再到网商的用户资料、信息,无不充斥着大量的数据,而在这背后,如何找出有用数据,如何发现规律,如何找到新的商业机会?大数据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时代的特征之一就是数据的密集爆发,而这种数据的变化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呈现跨越式的特征。
比如手机里的信息不断地堆积,从最开始的通讯录到短信、彩信,再发展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时代,更多的来自于应用的数据如微博等正在积累起大量的数据信息。
放大到社会而言,产生的数据更是异常庞杂。
毫无疑问,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了。
什么是大数据?,数据已从tb 级别跃升至pb 级别;对大数据,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用4 个“v”来总结其四个层面的含义:容量巨大(volume)数据类型多(variety),从普通的文字、视频、图片到逐渐增多的地理位置信息等,类型纷繁,已无规律可循;价值密度低(value),以视频为例,在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也许只有一两秒;处理速度快(velocity),实时分析对某些应用才更有意义,而不是批量式分析,即时处理已经成为趋势之一。
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和带来的机会在大数据概念出来之前,个人制造的数据往往被忽略,企业数据被谈及的更多。
企业内部的数据多数都是结构性数据,并被企业在或多或少地利用着,无论是数据挖掘还是商业智能化应用都已经初露端倪。
面对这些应用需求,企业依托自身的数据库系统就可以解决,例如应用少量x86 服务器、客户端,再加上sybase 系统、oracle 系统、unix 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