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2及其抗肿瘤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1
白介素12的研究新进展第一临床医学院 08中西医临床医学2008013020李玉兰 2008013175魏晓娜摘要:白介素12(IL-1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异源二聚体分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及B淋巴细胞对细菌、细菌产物及细胞内寄生物等发生反应而产生,被认为是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IL-12能激活NK 细胞、T细胞,并诱使其分泌大量IFN-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多种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白介素12;T细胞;增殖;凋亡;抗肿瘤1、IL-12的发现与命名1989年,一项实验室的证据发现细菌感染或人EB病毒转染的B淋巴母细胞系可在内环境中产生一种因子,它能诱导干扰素-γ(IFN-γ)生成,并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生长。
在分析EBV转染的细胞系所分泌的因子时,NK细胞刺激因子(NKSF)被证实介导了人的T细胞与NK细胞的几种生物活性:诱导生成IFN-γ;增强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对静息T细胞有致有丝分裂作用。
NKSF在佛波酯刺激的EBV转染的RPM-8866细胞系的介导下有血中提纯,它有异源二聚体分子结构。
EBV转染的B细胞系协同白介素-2从大量可的松处理后的T 细胞诱导生成淋巴细胞激活杀伤细胞(LAKC)时,证实存在一种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CLMF)。
提纯并克隆CLMF的编码基因证实NKSF与CLMF是同一种细胞因子,现在统一命名为白介素12.【1】2、IL-12的分子结构IL-12是分子量为70KD(P70)的异源二聚体分子,由分子量分别为40KD(P40)与35KD(P35)的两条糖基链经二硫链连接组成。
P35cDNA序列编码一条219个氨基酸的多肽,其成熟蛋白分子量为27500,包含7个半胱氨基酸残基和3个可能的N 端糖基化位点。
P40cDNA序列编码一条328个氨基酸的多肽,其中N端的残基1-22为疏水信号肽部分,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4700,包含10个半胱氨基酸残基和4个可能的N端糖基化位点,以及一个理论上的肝素结合位点。
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是一组具有调控免疫反应和增强抗菌作用的生物催化剂,属于细胞因子的一种。
它们通常由淋巴细胞、单核/Mφ细胞和树突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是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介质之一。
本文将结合现有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
I. 白细胞介素的分类和功能白细胞介素可被分为多种类别,如IL-1、IL-2、IL-6、IL-10等等。
这些介素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和细胞靶向性。
其中,最常用的是IL-2,它是调节T细胞增殖、分化和抗肿瘤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其受体被广泛表达于免疫系统中的多种细胞上,包括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等。
除了IL-2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白细胞介素可以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IL-1可以促进T细胞的分化和活化,而IL-4则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等。
这些白细胞介素通过与受体结合,调节了免疫细胞的活性,并协调各种免疫反应的发生和维持。
II. 白细胞介素的应用由于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它们已经成为多种疾病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以下是一些例子:1. 癌症治疗IL-2可以刺激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癌免疫反应。
它已经被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中,例如鼠疫性汗腺瘤及黑色素瘤等。
此外,IL-15也被用作一种潜在的抗癌免疫治疗药物,它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的杀伤作用,并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2. 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狼疮等患者而言,免疫抑制剂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而IL-2同样可以通过抑制自身免疫细胞的活性,减轻自身免疫反应的过度。
研究显示,大剂量IL-2可以导致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增生和活化,从而减轻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应。
3. 传染病治疗对于传染性疾病(如HIV感染)的治疗,IL-2也具有一定的潜在治疗效果。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张晓妮;胜利【摘要】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热点,尤以白细胞介素(IL)12为主.IL-12主要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表面的受体表达;激活NK,T细胞;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增强肿瘤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诱导自噬;影响IL-10或γ干扰素的分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等来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目前关于IL-12抗肿瘤的研究主要以实验为主,将IL-12合理应用于临床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Cytokine mediated immunotherap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umor biotherapy, especially interleukin (IL)-12.IL-12 affects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tumors mainly through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receptors on the surface of dendritic cells and nature killer(NK) cells,activation of NK, T cells,inducing macrophages differentiation into M1 type under tumor microenvironment,enhancing expression of autophagy-associated protein in tumor cells,inducing auto-phagy,and affecting secretion of IL-10 or γ interferon,and downregula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anti-tumor of IL-12 is mainly based on experiments,and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IL-12 in clinical will become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5页(P301-305)【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肿瘤;作用机制;肿瘤微环境;细胞因子【作者】张晓妮;胜利【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1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肿瘤已成为当今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三大疾病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肿瘤微血管形成、机体免疫细胞功能不足和数量减少等因素成为肿瘤治疗的难点。
白细胞介素和白细胞介素受体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一类细胞因子,其分泌细胞为多种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它们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调节免疫反应、促进生物体抗感染和抗肿瘤能力的增强。
而白细胞介素受体(IL receptor,ILR)是一类膜蛋白,作为白细胞介素的信号转导器。
它们与白细胞介素相互作用,并将其信号传递至它们所寄生的细胞中,从而对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产生重要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和白细胞介素受体已经成为当前免疫调节和疾病治疗的关键领域之一。
一、白细胞介素和白细胞介素受体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白细胞介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
它们可以增强抗菌和抗病毒免疫反应,调节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促进细胞增殖及分化,影响炎症反应等。
在免疫系统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肿瘤等疾病中,通过外源性加入或抑制体内白细胞介素的产生和活性,可以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缓解症状,减轻疾病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受体是介素受体家族中的一员。
不同种类的白细胞介素受体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表达,而它们的信号转导路径、下游效应和生物学意义也各不相同。
通过综合研究和理解这些生物学信息,可以为治疗多种疾病设计时,优化介素信号调节和信号传递路径,发挥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二、白细胞介素和白细胞介素受体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指的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高度活性,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己身体组织,形成各种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细胞,进而引发多发性疾病。
白细胞介素和白细胞介素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如IL-2通过增强T细胞的功能,激活免疫系统,从而被认为有可能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药物。
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近年来研究表明,IL-6通过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对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关节炎、骨髓炎、血管生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2肿瘤免疫新药一、丰原药业受让中科大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2新药事项2015年7月25日,丰原药业(000153)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抗癌新药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2药物技术转让及后继合作事宜正式签订《关于白介素-12新药技术成果转让的备忘录》。
备忘录主要内容如下: 1、双方同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向公司转让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2药物的科技成果,转让价格约5000万元(最终价格以资产评估结果为准),具体转让过程、价格及付款方式,将于评估结果出来后1个月内另行签订转让合同。
2、双方同意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后续包括临床实验研究和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证书的相关研究,具体内容和方式将另行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3、双方同意在合适的时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相关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
二、中科大研究白细胞介素12肿瘤免疫领军核心人物(一)魏海明:教授,博士生导师。
籍贯:安徽。
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专业博士毕业。
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主任,中国免疫学会英文会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编辑部主任。
中国免疫学会终身会员、理事,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2002年以来为首承担参加了9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1项(国内负责人)。
近5年在J Immunol,Plos Pathogens, J Allergy Clin Immunol,Hepatology,PNAS,J Hepato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5篇。
《介导肝脏免疫损伤与再生的天然免疫识别及其调控机制》分别于2007年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白细胞介素的作用原理及应用白细胞介素,也称为白细胞生长因子,是人体内的一种细胞因子。
它主要由T细胞和B细胞分泌,能够调节免疫反应和促进细胞生长。
白细胞介素的研究在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由于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白细胞介素的作用原理白细胞介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来发挥生物学作用。
白细胞介素主要影响外周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
在身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过程中,白细胞介素可以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包括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等。
它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对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白细胞介素主要有四种类型:IL-1、IL-2、IL-4和IL-6。
每种类型的白细胞介素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也有不同的治疗应用。
IL-1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热休克反应,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治疗作用。
IL-2是最早被发现的白细胞介素,具有调节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作用,可以被用于治疗某些癌症、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IL-4主要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治疗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有一定的临床应用。
IL-6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白细胞介素,对于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了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目前,IL-6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和白血病等疾病。
白细胞介素的应用白细胞介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制剂,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临床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免疫调节治疗由于白细胞介素具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目前已经证实,IL-2和IL-4可以被用于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 抗肿瘤治疗白细胞介素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因此被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目前,白细胞介素主要被用于治疗晚期肾癌、黑色素瘤和膀胱癌等。
白介素的作用与功效白介素,全称为白细胞介素,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信号分子。
它们起到调节和调控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对于维持机体免疫稳态和抗病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介素的作用和功效,包括免疫调节、炎症调节、抗肿瘤等方面。
一、免疫调节白介素是一类免疫细胞产生的分子信号物质,能够调节和调控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具体来说,白介素可以促进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调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白介素还可以调节免疫的平衡,维持机体免疫稳态,防止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和自身攻击,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二、炎症调节当机体受到各种刺激和侵袭时,免疫细胞会释放白介素,调节和控制炎症反应。
白介素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强它们的吞噬和杀菌能力,促进炎症局部的清除和修复。
同时,白介素还可以调节和控制炎症的过程,防止炎症过度扩散和持续,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促进炎症的消退和康复。
三、抗肿瘤白介素在抗肿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它们的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促进肿瘤细胞的死亡和清除。
同时,白介素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阻断肿瘤血液供应,从而发挥抗肿瘤的功效。
此外,白介素还可以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
四、其他作用除了免疫调节、炎症调节和抗肿瘤作用,白介素还具有其他重要的作用。
例如,白介素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于提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白介素还能够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和发育,参与神经传递和调节。
还有一些特定的白介素,在肠道免疫、皮肤免疫和粘膜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综上所述,白介素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炎症调节和抗肿瘤作用,对于维持机体免疫稳态、抗病和保持健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免疫调节,它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应答,防止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和自身攻击。
论文分类号:R361.1 单位代码:1 0 1 8 3 密级:限定研究生学号:2004712054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2基因在小鼠体内的高效表达Efficient Expression of the Interleukin-12Gene Mediated by a Hydrodynamics-basedProcedure in Mice作者姓名:李晓敏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导师姓名王琳及职称:副教授学位类别:医学硕士论文起止年月: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级别:■硕士□博士学科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论文题目: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2基因在小鼠体内的高效表达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2006 年月日作者联系地址(邮编):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130021)作者联系电话:************作者姓名李晓敏论文分类号R361.1保密级别限定研究生学号 2004712054 学位类别硕士授予学位单位吉林大学专业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培养单位(院、所、中心)基础医学院研究方向肿瘤基因治疗学习时间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论文中文题目水流动力学注射介导的白细胞介素-12基因在小鼠体内的高效表达论文英文题目Efficient expression of the interleukin-12 gene mediated by a hydrodynamics-basedprocedure in mice关键词(3-8个)水流动力学注射、白细胞介素-12、裸DNA、基因治疗姓名王琳职称副教授导师情况学历学位博士工作单位基础医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06年月日答辩日期 2006年12 月日是否基金资助项目是基金类别及编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547;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如已经出版,请填写以下内容出版地(城市名、省名)出版者(机构)名称出版日期出版者地址(包括邮编)内容提要非病毒载体制备简便、应用安全,但转染效率低限制了其应用。
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一套防御体系,它可以识别和抵御各种外来物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
如何防御外来侵入,是免疫系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而其中,白细胞介素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白细胞介素的定义和种类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一种由淋巴细胞等细胞产生的蛋白质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目前已经发现了50多种不同的白细胞介素,它们在免疫反应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其中一些白细胞介素参与对外来物质的识别、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调节、增殖、分化等过程,而另一些则参与对免疫细胞产生抑制作用,或者在某些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白细胞介素的作用白细胞介素的作用非常广泛,在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免疫反应:白细胞介素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它们参与到细胞信息传递、抗体产生及其他免疫反应中来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类型。
2.增强机体抗体免疫能力:白细胞介素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增加机体制造抗体的能力。
3.调控细胞增殖:一些白细胞介素可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发育,参与各种生长因子信号传递途径,起到调节细胞增殖的作用。
4.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白细胞介素具有很强的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机体对肿瘤的抗击能力,同时还能够调节各种细胞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机体免疫反应更加有效和高效。
三、白细胞介素的调控白细胞介素的生成和释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1.细胞受体信号转导:许多白细胞介素的生成和释放是通过细胞受体信号转导途径来调节的,这些途径包括JAK/STAT、MAPK、PI3K等等。
2.炎症和感染:感染、炎症和免疫刺激对产生白细胞介素的细胞有极大影响。
细胞在受到炎症和感染刺激后,可以通过细胞间和分子间的信号传导途径来产生和释放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2及其在抗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董焱鑫;钱松溪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年(卷),期】2000(27)5
【摘要】白细胞介素 1 2 (IL 1 2 )是由抗原提呈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呈独特的异二聚体结构 ,两亚基独立编码和调节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刺激NK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活化 ,诱导IFN γ ,促进Th1类细胞分化 ,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在抗肿瘤基因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3页(P263-265)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基因治疗;肿瘤
【作者】董焱鑫;钱松溪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9;R392.12
【相关文献】
1.白细胞介素12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J], 王健君;王琳
2.白细胞介素21及白细胞介素12单用或联合应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J], 田永菊;崔保霞;马道新;张妍;侯菲;张文静
3.白细胞介素—12及其在抗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J], 董焱
4.白细胞介素12在细胞免疫及抗肿瘤中的作用 [J], 杨家和;钱其军
5.白细胞介素-10基因治疗在炎症性病变中的应用 [J], 陈紫千;汤耀卿;张圣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介素的作用与功效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简称IL)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可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多种作用。
它主要由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分泌,并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到调节和调节作用。
以下是关于白介素的作用和功效的详细介绍。
1. 免疫调节作用:白介素在免疫应答中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增强和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白介素还能够促使免疫细胞之间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协同完成免疫反应。
2. 抗炎作用:白介素在炎症过程中具有抑制和调节的作用。
它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白介素的抗炎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调节炎症反应的信号传导来实现。
3. 免疫增强作用:白介素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对抗感染和肿瘤的能力。
它能够激活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T 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
4. 抗肿瘤作用:白介素对肿瘤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抗肿瘤作用。
它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白介素还可以促进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因此,白介素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力。
5. 促进组织修复作用:白介素在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它可以促使造血细胞和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白介素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6.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白介素不仅在免疫系统中起作用,还可以对神经系统发挥调节作用。
它在神经系统中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发育,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导,参与脑功能的调节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
7. 其他作用:白介素还具有其他多种作用和功效,如调节代谢、影响纤维化过程、调节血管通透性等。
它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展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总之,白介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
白介素-12在卵巢癌中的抗肿瘤作用刘娟;王晶;隋丽华【期刊名称】《实用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06(020)003【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肿瘤的生物学治疗,在许多种细胞因子中白细胞介素-12被认为是最有效的。
IL-12是近年被鉴定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各种实验证明IL-12具有明显的抗原发和转移瘤的作用,且毒性远比IL-2低,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之。
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所占的百分率为2.4%~5.6%,在女性生殖道癌瘤中占第三位。
卵巢恶性肿瘤在盆腔内生长,并且是易于转移而广泛播散的肿瘤,复发率、转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和术后辅助化疗为主。
鉴于IL-12的强大抗肿瘤作用,并且在多种细胞因子中,IL-12的基因治疗最为有效,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就IL-12的抗肿瘤作用综述如下。
【总页数】4页(P257-260)【作者】刘娟;王晶;隋丽华【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哈尔滨,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哈尔滨,1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微囊化小鼠白介素-12基因工程细胞的长效抗肿瘤作用 [J], 孝作祥;郑树;潘月龙2.小鼠白介素-12在人卵巢癌SKOV3中的抗肿瘤作用 [J], 刘娟;王晶;隋丽华3.白介素12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郭乔楠;陈意生4.白介素12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抗肿瘤作用初步观察 [J], 鞠全荣;黄丽华;张孝卫;杜德田;耿秀兰;刘宗印;马力;张如胜;任东俊5.脂质体转染白介素-12基因至卵巢癌SKOV3细胞检测VEGF表达及抗肿瘤作用探讨 [J], 刘娟;王晶;隋丽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L-12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免疫调节因子,它可以促进NKC和CTL的活性,能刺激T细胞及NK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尤其是IFN-γ。
因此在抗肿瘤及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但是与其他细胞因子一样,直接应用IL-12具有全身不良反应。
本文主要就IL-12在肿瘤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及前景作一综述。
IL-12的生物学功能IL-12是一种分子量为70KD糖蛋白,主要由抗原提呈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产生,主要分布在激活的CD8+或CD4+T细胞及CD56+NK细胞表面。
IL-12具有多种重要功能:①促进巨噬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诱生多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功能。
②调节Th1/Th2的应答。
Th1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主要介导体液免疫。
其适当的比例有利于机体的免疫应答。
③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使NK细胞协同IL-12促进LAK细胞、CTL的形成,增强机体对病原、肿瘤细胞的杀伤清除能力。
④最新研究表明,IL-12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IL-12在没有免疫作用参与时仍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推测是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来实现的[1]。
IL-12与肿瘤基因治疗目前认为恶性肿瘤可能是一种基因疾病,是由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或是原癌基因突变及抑癌基因突变使细胞出现异常增殖而造成的。
基因治疗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选择性高,对组织无毒性或毒性小等优点。
IL-12具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杀灭肿瘤的作用。
将IL-12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使其自行分泌细胞因子,使肿瘤组织局部积聚高浓度的IL-12,改变肿瘤局部的免疫微环境,有利于维持持久的免疫反应。
经IL-12修饰过的肿瘤细胞,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机体对其杀伤力明显增强。
其具体治疗方法概括起来有两种:体外基因治疗方法和体内基因治疗方法。
体外免疫基因治疗:收获自体或异体的肿瘤细胞或成纤维细胞,体外转染携带IL-12 基因,再重新移植给病人。
⽩介素的作⽤ ⽩介素作为⼀种医学治疗药物,在治疗某些病有其特有的作⽤。
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下⾯就跟随⼩编来详细了解下⽩介素的作⽤吧! ⽩介素的作⽤ 1、IL-2对肿瘤细胞有什么作⽤ IL-2(⽩介素2)的抗肿瘤作⽤除与LAK,TIL有关外,还与其诱导NO的产⽣有关。
实验发现对LAK⽆效的MethA⼩⿏⽪肤癌,⽤IL-2治疗可见存活期延长,且⼩⿏尿中NO2 -含量较对照组⾼8倍;如同时应⽤NO诱导抑制剂L-NMMA,使尿中NO含量下降60%,同时使IL-2组的存活期⼤⼤缩短,提⽰IL-2诱导NO合成,是其抗肿瘤作⽤机制之⼀。
2、IL-2对NK细胞有什么作⽤ IL-2可促进NK细胞的增殖,维持NK细胞长期⽣长。
肿瘤病⼈经IL-2治疗后,⾎中NK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IL-2在体内、外都能增强NK细胞活性。
在体外,IL-2于短时间内就可使NK细胞活性增强。
肿瘤病⼈经IL-2治疗后NK细胞活性变明显增强,且有累积效应,即随着IL-2剂量的增加和疗程的延长,NK细胞活性亦因之不断增强,IL-2并能矫正NK细胞活性低下状态,使之恢复正常或超过正常。
⽩⾎病病⼈外周⾎单核细胞PBMC,其中10%是NK细胞),经IL-2培养后具明显的细胞毒作⽤,以此输回给病⼈治疗⽩⾎病。
IL-2还能促进NK细胞分泌IFN-γ,增加其表达IL-2R+亚基等。
⽩介素的简介 ⽩细胞介素,简称⽩介素,是指在⽩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的淋巴因⼦,它和⾎细胞⽣长因⼦同属细胞因⼦。
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共同完成造⾎和免疫调节功能。
⽩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
⽩介素的特点 ⽩介素2(IL-2)分⼦量为1.5万的糖蛋⽩,对T细胞激活及⽣长有作⽤。
IL-2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IL-2主要以⾃分泌或旁分泌⽅式发挥效应。
不同种属间,IL-2沿种系谱向上有约束性,向下⽆约束性。
白细胞介素家族在免疫调节及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解析引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白细胞介素家族包含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6、IL-10等,它们在免疫调节和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白细胞介素家族在免疫调节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解析。
第一部分:白细胞介素家族的免疫调节作用白细胞介素家族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白细胞介素家族的成员之一IL-1起着促炎症作用,能够介导炎性反应过程。
它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生长和激活T细胞等方式增强免疫反应。
其次,IL-6是一种重要的白细胞介素,它在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IL-6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并促进炎症反应的产生,从而增强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
另外,IL-10是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一员,它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IL-10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损伤,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总之,白细胞介素家族在免疫系统中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过程,对于维持机体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白细胞介素家族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白细胞介素家族在肿瘤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IL-2是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一员,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
IL-2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识别和杀伤能力。
其次,白细胞介素家族的成员IL-15也在肿瘤治疗中显示了潜在的疗效。
IL-15能够激活NK细胞和CD8+ T细胞,增强它们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另外,白细胞介素家族的成员IL-12也在肿瘤治疗中显示了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IL-12能够激活NK细胞和T细胞,并诱导Th1型免疫应答,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总的来说,白细胞介素家族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增强免疫杀伤能力、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白细胞介素12与肿瘤治疗
孙奎;乔瑞峰;黎君友
【期刊名称】《感染、炎症、修复》
【年(卷),期】2006(007)002
【摘要】@@ 肿瘤一直是人们急于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各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消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对细胞因子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更引入注目,IL-12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总页数】4页(P119-122)
【作者】孙奎;乔瑞峰;黎君友
【作者单位】067000,承德,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解放军第66040部队门诊部,北京,10007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基础部,北
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白细胞介素-12治疗泌尿系肿瘤研究进展 [J], 杨关天;杨建军
2.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 [J], 王钦文;郭娜;王义善;赵毅;宫晓静;于伟娜;杨丽荣;高蕾;沈泓昱;万玲琴;贾喜凤
3.白细胞介素12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J], 郑鲜娜;刘琳
4.白细胞介素-12基因治疗肿瘤及抑制肝转移 [J], 金美兰;张庆镐;金丹;李红花;李
芳芳;金权鑫;包红;崔逢德
5.白细胞介素-12及其在抗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J], 董焱鑫;钱松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2肿瘤免疫新药一、丰原药业受让中科大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2新药事项2015年7月25日,丰原药业(000153)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抗癌新药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2药物技术转让及后继合作事宜正式签订《关于白介素-12新药技术成果转让的备忘录》。
备忘录主要内容如下: 1、双方同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向公司转让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2药物的科技成果,转让价格约5000万元(最终价格以资产评估结果为准),具体转让过程、价格及付款方式,将于评估结果出来后1个月内另行签订转让合同。
2、双方同意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后续包括临床实验研究和获得新药证书和生产证书的相关研究,具体内容和方式将另行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3、双方同意在合适的时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推进相关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
二、中科大研究白细胞介素12肿瘤免疫领军核心人物(一)魏海明:教授,博士生导师。
籍贯:安徽。
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专业博士毕业。
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主任,中国免疫学会英文会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编辑部主任。
中国免疫学会终身会员、理事,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2002年以来为首承担参加了9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863课题2项,国家97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1项(国内负责人)。
近5年在J Immunol,Plos Pathogens, J Allergy Clin Immunol,Hepatology,PNAS,J Hepato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5篇。
《介导肝脏免疫损伤与再生的天然免疫识别及其调控机制》分别于2007年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主要研究兴趣:1. NK细胞亚群与重要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组织居留NK细胞(ThNK)与肝炎、哮喘、自身免疫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ThNK与肿瘤免疫逃逸及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
2. 基于天然免疫的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研究以“预存免疫”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化疗”方案及抗肿瘤药物白细胞介素12的研制。
(二)田志刚: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成就及荣誉: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50余篇,英文刊物发表论文23篇,17篇收入SCI。
在国内最先(1989年)综合系统地引入肿瘤生物治疗学。
1989年创建国内第一家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机构(山东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并发起创建"中国免疫学会肿瘤生物治疗分会"并任副主任委员。
建成国家卫生部批准的首批"细胞治疗实验室",探索出三套肿瘤生物治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
先后研制四类10余种单抗和PCR试剂盒。
自1990年起开展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先后研制了IL-2、IL-6、IL-10、IL-12、IL-15、IL-18、SCF、leptin等重组产品,部分转让中试工艺。
被称为“中国免疫第一人”。
三、白细胞介素12及其抗肿瘤作用IL-1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尤其是在抗肿瘤免疫和抗病毒免疫中有重要的作用。
(一)IL-12概况IL-12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和B细胞,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为40×103和35×103两个亚单位经二硫键连接形成的异二聚体糖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70×103,等电点介于pH 4.5~pH 5.5。
人p40和p35分别由两个基因编码,p40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q31~q33,p35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12~3q13.2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p35基因大于6×103,而p40基因跨及20kb、至少有5个外显子。
p40亚单位与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外部分同源,同源序列包括4个保守的cys和WSXWS主型框架。
p35亚单位则与其他富含α-螺旋的细胞因子结构类似。
人体内IL-12半衰期3.3小时,在Pg水平下仍有较强活性。
IL-12R为一种细胞外516个氨基酸和细胞浆91个氨基酸组成的Ⅰ型跨膜蛋白,是造血生长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
IL-12R由β1链和β2链构成[1],有多种存在形式,与IL-12有很高的亲和力。
p40与IL-12 β2链结合,介导p35与β1链结合,后者发挥生物活性。
IL-12R存在于激活的T细胞以及静息或激活的NK细胞上,B细胞和静息的T细胞则没有IL-12R表达。
IL-12是一种多活性细胞因子,其靶细胞是T细胞,NK 细胞和骨髓祖细胞。
(1)IL-12能促进激活的T细胞和NK 细胞增殖,增强T细胞、NK细胞细胞毒活性并诱导其产生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beta,TNF-β)等。
(2)IL-12在Th1/Th2应答平衡中有重要作用[2]。
IL-12可诱导Tn细胞分化为Th1细胞,并刺激Th1细胞的发育和增殖,从而在细胞介导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3]。
IL-4则与IL-12作用相抑制,诱导Tn细胞分化为Th2并促进Th2细胞发育增殖,两者共同调节Th1/Th2应答平衡。
IL-12在Th1/Th2应答平衡中作用机制是:IL-12自身就是Th1的激动剂和Th2的抑制剂,有直接的作用;IL-12还通过诱导NK细胞和T细胞产生IFN- γ间接调节Th1/Th2应答平衡[4]。
IFN-γ能诱导IL-12R β2链表达,对抗IL-4对IL-12R β2链表达的作用,从而增强Th1应答[5]。
(3) IL-12亚单位的作用。
IL-12 p40亚单位可单独存在,二个p40形成二聚体(p40)2。
p70代表了全部已知IL-12生物学活性;p40、(p40)2可拮抗p70的生物学活性,其中(p40)2是p70强有力的竞争拮抗剂,作用强度为p40的25~50倍,其机制是竞争IL-12R β2链[6]。
p40:p70的比例是可变的,p40可在p70缺乏的情况下分泌,并调节p70的生物活性。
最近,Joseph等[7]研究发现,在体内同种抗原特异性的Th1致敏作用中,p40可替代p70的作用,(p40)2可增强CD8+Th1应答而不是拮抗作用,还发现体内Th1增殖可不依赖于IL-12和IFN-γ发生,认为可能存在着另一种新的致敏途径。
IL-12的网络性已成为当前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目前研究表明:IL-12可与亚适剂量的IL-2协同诱导T细胞增殖,增强CTL细胞毒活性以及促进T细胞NK细胞产生IFN-γ、TNF-β等,还诱导LAK细胞活性。
IL-12与IL-2的协同作用可能是通过IL-2R的表达实现的,对于纯化的CD56+细胞,IL-12单独即可诱导IL-2R的高水平表达,IL-2也可诱导IL-12R表达的增强,这种IL-12介导的IL-2R表达上调与IL-2介导的IL-12R表达上调相互促进,增强了细胞对这两种因子的应答。
然而,IL-12对高剂量IL-2所引起的NK细胞、CD8+细胞和T细胞系的增殖反应却起抑制作用[8]。
IL-12与IL-2联用可产生协同抗癌效果[9]。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低剂量的IL-2皮下注射可以诱生IL-12[10]。
IL-12与IL-4在调节Th1/Th2应答平衡中是相互拮抗的一对细胞因子,但两者可协同诱导LAK细胞增殖。
IL-12与IL-7对T 细胞活化有协同作用。
IL-12可诱生IFN-γ,IFN-γ反过来又可促进IL-12产生。
IL-10、TGF-β、PGE2等可抑制IL-12的产生[11]。
IL-12与IL-18有协同抗癌作用[12]。
总之,IL-12的网络性十分复杂,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IL-12抗肿瘤作用是由其生物活性决定的:(1)IL-12可通过对淋巴细胞和非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改变宿主-肿瘤关系[2];(2)使MHC表达上调[13];(3)可通过加强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刺激Th1细胞发育和增殖增强细胞免疫[3];(4)能促进T细胞、NK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增强CTL、NK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毒活性并产生IFN-γ等。
这些生物学活性为IL-12治疗肿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IL-12的抗肿瘤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目前其研究结果基本倾向于以下观点。
1.通过调节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IL-12诱导Tn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并促进Th1细胞发育和增殖,Th1细胞进一步分泌IL-2和IFN-γ等细胞因子,辅助CTL细胞发挥杀伤功能,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
Brunda 等研究发现,经抗唾液酸抗体GM1处理去除NK细胞的小鼠在接种瘤细胞后,IL-12仍能有效抑制瘤细胞生长及减少转移结节数目,说明NK细胞并非IL-2抗肿瘤作用所必需。
而IL-12的抗瘤效应在裸鼠体内大大降低,说明T细胞参与了IL-12的抗瘤作用。
2.通过诱生IFN-γ介导抗肿瘤效应:IL-12能诱导T 细胞,NK细胞产生IFN-γ。
IL-12诱导NK1.1+TCRintT细胞发挥强大的细胞毒作用,产生大剂量的IFN-γ[14]。
IFN-γ可能是介导IL-12发挥抗肿瘤效应的重要次级因子。
业已证明,IFN-γ涉及多种抗瘤机制,包括IFN-γ与TNF-α相关的直接的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慢性增殖,诱导NO产生,抑制血管生成等。
Vizler等[15]研究发现:IL-12可抑制鼠血管肉瘤生长,降低肿瘤所致的鼠死亡率,其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其抗瘤作用与细胞免疫活性无关。
IL-12注射后鼠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用抗体阻断IFN-γ后,IL-12抗瘤作用被阻断,因而认为IFN-γ对IL-12抗肿瘤免疫有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
但单独给予IFN-γ无抗肿瘤效应,这表明,除IFN-γ外,IL-12的参与是必需的。
3.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16,17]:血管生成在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若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肿瘤的直径不会超过 2 mm,不会继续生长或转移。
近年来,IL-12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引起了国外学者广泛重视。
Voest等[16]发现IL-12腹腔注射可抑制角膜血管对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增生反应。
同样IFN-γ腹腔注射亦有类似IL-12的明显抑制角膜血管生成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