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概述与手术治疗(portalhypertension)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72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是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流淤滞、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继而引发脾大及脾功能亢进、食管和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腹水等一系列病症的临床病症。
【解剖概要】正常人全肝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 500ml,其中门静脉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 100ml,平均占肝血流量的75%。
肝动脉血流量平均占全肝血流量的25%,每分钟约为350ml。
由于肝动脉的压力大、血含氧量高,故门静脉和肝动脉对肝的供氧比例几乎相等。
门静脉骨干由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其中约20%的血液来自脾。
门静脉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两支,别离人左、右半肝并慢慢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小分支的血流汇合于肝小叶的肝窦,然后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脉,再汇人小叶下静脉、肝静脉,最后汇入下腔静脉。
因此,门静脉系位于两个毛细血管网之间,一端是胃、肠、脾、胰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是肝小叶的肝窦(肝的毛细血管网)。
门静脉的正常压力约在1.27 ~ 2. 35ka (13 ~ 24cmH2O)之间,平均为1.76kPa (18cmH2O)左右。
门静脉高压症时,压力可升高至2. 94~4. 90kPa (30~50cmH2O)。
门静脉和腔静脉之间存在四组交通支(图21-1)。
1.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通过食管胃底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吻合,流入上腔静脉。
2.直肠下端、脏管交通支门静脉血流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吻合,流入下腔静脉。
3.前腹壁交通支门静脉左支的血流经脐旁静脉与腹上深静脉、腹下深静脉吻合,分别流人上、下腔静脉。
图21-1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的交通支1.胃短静脉2.胃冠状静脉3.奇静脉4.直肠上静脉5.直肠下静脉、肛管静脉6.脐旁静脉7.腹上深静脉8.腹下深静脉①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②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③前腹壁交通支④腹膜后交通支4.腹膜后交通支肠系膜上、下静脉在腹膜后有许多分支与下腔静脉分支彼此吻合。
门静脉高压症的科普及手术介绍门静脉高压症主要发病原因是门静脉压力的长时间升高,大部分患者为肝硬化而导致发病,少部分患者为门静脉主干或者是肝静脉的阻塞以及其他因素导致。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较多,若是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本文主要介绍门静脉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手术治疗。
一、门静脉高压症病因门静脉高压症发病原因有较大的不同,但是其根本原因都是门静脉的血液流动受到了阻碍。
从原发性血流量增加来说,可能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病发的原因有动脉—门静脉痿,这个病发部位部位包括肝脏、脾脏以及其他内脏,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脾毛细血管瘤、非肝病性脾大等[1]。
从原发性血流阻力增加来说,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肝前型,发病率较小,主要发病原因是形成血栓、门静脉或是脾静脉受到了外在肿瘤的压迫等;第二类是肝内型,发病率最大,又分为窦前型、窦型和窦后型;第三类是肝后型,发病率最低,主要包含下腔静脉闭塞性疾病、三尖瓣功能不全以及缩窄性心包炎等。
二、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的临床检查中,大多数患者是在患有肝炎后导致的肝硬化而引发的,其次是血吸虫性肝硬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
根据临床调查显示,患有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大多为中年男性,并且病情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其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首先是脾功能的亢进。
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充血性脾大,这也是在临床检查过程中能够最早发现的表现之一。
当患者脾大并且伴有脾功能亢进时,患者的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数量会减少,导致增生性贫血,并且容易发生感染以及发热的现象。
当患者并发脾周围炎的时候触摸脾脏还会有疼痛感。
患者患有门静脉高压症时,其脾脏的大小以及之地往往会和病因以及发病程度有关。
其次是腹腔积液。
当患者处于肝硬化晚期的时候,门静脉压力增大,这是患者的腹腔往往会伴随产生积液,含量超过了五百毫升。
腹腔积液的病发不固定,可能是突然的也可能是逐渐的,若是突然发生那么会有明显的诱导因素,比如酗酒、感染、以及上呼吸道出血等等,进而导致肝功能的病变,在治疗过程中只要注意诱导因素的影响那么就会消除腹腔积液的病症;若是为逐渐发生的,那么就不会出现明显的诱导因素,可能会存在间歇性的腹胀表现,但是随着腹腔内积液的增加,那么病症是无法轻易痊愈的。
门脉高压症临床治疗方法门脉高压症临床治疗方法门脉高压症,英文名:portal hypertension ,别名:门静脉高血压;门静脉血压过高;门脉高压;PHT。
门脉高压症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一个临床病症,为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血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表现,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所有能造成门静脉血流障碍和(或)血流量增加,均能引起门脉高压症。
所以门静脉高压病人在临床上往往表现出门静脉高压和原发病的症状。
门静脉高压表现有脾脏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常常伴发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大出血、门体分流性脑病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而原发病的症状则随疾病的不同而异。
门脉高压症 - 流行病学图1 门脉高压症据1982年全国普外科学术会议3500例资料分析,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共占97.81%,而肝外型仅占2.19%。
1998年,黄筵庭等汇总全国13个省市的24所医院共施行门静脉高压手术的9980例资料。
其流行病学资料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占71.86%,阴性占28.14%。
肝内型占97.06% 其中坏死性占75.74%,血吸虫性占15.38%,酒精性占2.97% 胆汁性占1.62%;肝外型占2.94%。
从乙肝表面抗原和肝脏病理可见,中国肝硬化仍以肝内型的坏死后性和血吸虫病性肝硬化为主,乙型肝炎仍是中国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肝癌受到重视,本次调查的8327例中有肝癌205例,占2.4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说明乙型肝炎与肝癌之间的密切关系。
门脉高压症 - 病因图2 门脉高压症门脉高压症可分为肝前型,肝内型和肝后型3类,肝内型在中国最常见,占95%以上在肝内型按病理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窦前阻塞、肝窦和窦后阻塞两种。
窦前阻塞的常见病因是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血吸虫在门脉系内发育成熟、产卵,形成虫卵栓子,顺着门脉血流抵达肝小叶间汇管区的门脉小分支,引起这些小分支的虫卵栓塞,内膜炎和其周围的纤维化,以致门脉的血流受阻,门脉的压力增高。
门脉高压症的名词解释
门脉高压症,又称为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是一种由慢性肝病引起的慢性血管性疾病,其特征是门脉压力高于正常水平。
门脉高压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其中,原发性门脉高压症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包括肝硬化、肝炎、肝癌等;而继发性门脉高压症是由其它疾病,如胆道结石、肝血管瘤、胆囊炎等引起的。
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水、脾肿大、腹痛、胸痛、恶心、呕吐等,可伴有淋巴结肿大等。
其中,腹水是最常见的表现,临床表现为腹部肿胀、腹肌肿大甚至腹壁肿块。
脾肿大常发生在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患者,腹痛多发生在肝细胞癌患者,而胸痛多发生在肝血管瘤患者。
临床诊断门脉高压症常采用彩超、CT、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方法,以及血液检查、肝功能检查、肝病病毒检测等方法。
有时需要通过经颈静脉插管检查以及肝钙化检查等,以确定病因和病情。
门脉高压症的治疗主要是控制临床表现和病因,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经颈静脉插管、经腹腔镜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抗凝药物、肝素类药物、抗炎药物、降血压药物等,外科治疗包括门静脉结扎术、肝癌根治术等。
经颈静脉插管治疗常应用于原发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常用于继发性门脉高压症患者,主要是治疗肝血管瘤、胆道结石等病变。
门脉高压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及时进行疾病的筛查和诊断,以及按时服药,加强饮食管理和运动健身,控制体重,减少饮酒,以及避免接触感染源,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门脉高压症的发生。
门静脉高压症全面解析与治疗指南一、引言门静脉高压症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对人体健康影响深远。
门静脉系统如同人体血液循环网络中的重要枢纽,正常情况下维持着肝脏与其他器官之间的血液流通平衡。
然而,当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门静脉系统压力便会增高,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深入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围手术期的配合要点,对于患者的有效管理和康复至关重要。
(一)定义与重要性门静脉高压症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异常升高的病理状态,其正常压力范围在13 - 24cmH₂O 之间,而在患病时压力可攀升至30 - 50cmH₂O。
这种压力的改变并非孤立事件,它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上消化道、肝脏以及全身血液循环等多个系统产生广泛影响。
(二)主要并发症1.上消化道出血:这是门静脉高压症最为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从而引发大量呕血和黑便。
出血往往来势汹汹,短时间内出血量可达数百毫升甚至更多,若不及时救治,可能迅速导致患者休克,危及生命。
2.肝性脑病:作为门静脉高压症的另一个潜在致命并发症,肝性脑病的发生与肝脏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门静脉高压时,肝脏血流灌注减少,肝细胞功能进一步受损,无法有效代谢体内的毒素,尤其是氨等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透过血脑屏障影响大脑神经功能,引发患者意识障碍、行为失常,严重时可陷入昏迷。
二、病因探究(一)肝炎后肝硬化在众多导致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中,肝炎后肝硬化占据主导地位。
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长期感染人体后,肝脏组织在反复的炎症刺激和修复过程中逐渐形成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脏结构被破坏,假小叶形成,肝脏血管床受压、扭曲、变形,导致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进而引发门静脉高压。
(二)血吸虫病肝硬化在血吸虫流行地区,血吸虫病肝硬化成为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诱因。
血吸虫寄生在人体门静脉系统内,虫卵沉积在肝脏组织中,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导致肝脏纤维化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