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600字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的好邻居大家好,我是一年级的小明。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好邻居。
我的好邻居叫李叔叔,他是我们小区里最和蔼可亲的人。
李叔叔是一位退休的老师,他非常喜欢小朋友。
每天早上,当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出家门时,李叔叔总会在门口等着我。
他会关心地问我:“小明,今天有什么新鲜事发生吗?”听到他的问候,我总是开心地告诉他学校里的趣事和好玩的活动。
有一次,我生病了,不能去学校上课。
李叔叔听说后,他主动来看望我。
他带来了一些水果和好吃的零食,还给我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忘记了病痛。
他还告诉我,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多吃水果和蔬菜,才能健康成长。
除了关心我,李叔叔还非常关心我们小区的环境。
每逢周末,他都会组织大家一起清理垃圾,使我们的小区变得整洁美丽。
他还教我们如何分类垃圾,保护环境。
他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我们要爱护它,让它更美好。
”我觉得李叔叔真是一个环保的好榜样。
李叔叔还喜欢帮助别人。
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在小区里玩捉迷藏,不小心把球踢进了高高的树上,我们都无法够到。
正当我们无助的时候,李叔叔看到了,他走过来问我们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告诉了他情况,他二话不说,拿来了一个长长的竹竿,巧妙地把球捞了下来。
我们非常感激李叔叔的帮助,他总是那么乐于助人。
李叔叔还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开展文艺活动,比如唱歌、跳舞和表演小品等。
他说这样可以增进我们的友谊,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
每次活动,我都参与我觉得自己变得更自信、更开朗了。
我的好邻居李叔叔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他关心我、关心大家,乐于助人,还教会了我很多知识。
我希望将来我也能像李叔叔一样,为社区、为人们做更多的好事。
我会好好学习,努力成长,做一个有用的人。
这就是我亲爱的好邻居李叔叔,我非常喜欢他,我想说:“谢谢你,李叔叔!”篇2我和《水调歌头》的故事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生,最近我们学习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在练习中提升写出人物精神的能力。
2课时第1课时1.引导学生理解写人物不仅要写出外在特点,也要注意写出内在精神。
2.掌握写出人物精神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老师描述,你们来猜。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头上戴着一顶青色帽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
(生:猜不出来)又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生:猪八戒)为什么同学们猜不出前一句描写的人物,却能猜出后一句描写的人物呢?因为后一句描述了这个人最典型的特征:长嘴大耳,圆身肥肚,提一柄九齿钉耙。
此处利用外貌描写突出了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这正好符合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写人要抓住特点”。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但是我们写人物,除了要抓住其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
那么,如何在写作中将人物的内在精神刻画出来呢?(板书文题)【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既复习了之前学过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本次的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学习中,有利于激起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习得方法1.回顾课文,掌握方法。
师:我们刚刚学完的第一单元,就有四篇写人的名作,请同学们回顾这四篇课文,看看作者分别展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预设《邓稼先》展现了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于学术研究、不畏艰辛、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展现了鲁迅先生乐观开朗、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
写作抓住细节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注意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2课时第1课时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的细节。
一、导入新课师:猜猜下面描写的是谁?你是从哪些细节中判断出来的?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2.尖嘴朔腮,金睛火眼。
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
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
3.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分条出示,生抢答)预设 1.《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从“一身之病”“姣花照水”“弱柳扶风”这些形态描写判断出来的。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从“尖嘴朔腮,金睛火眼”的外貌描写判断出来的。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
通过对老先生读书入神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判断出来的。
师:名著中的人物形象,通过细节刻画,变得生动传神,个性鲜明。
这说明细节能画活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表达主题。
名著因有这一系列的人物形象而走进读者心里,我们的作文,也应该因细节描写而生动传神,情感细腻,妙趣横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在写作中怎样抓住细节。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名著故事中对人物的描写导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细节描写。
二、学习细节,理解作用1.找一找,品一品。
(1)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经典的细节描写,老师整理了几处,请同学们品味其中动人传神之处,尤其是画线的句子。
①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阿长与〈山海经〉》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阿长与〈山海经〉》③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卖油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具体章节为《卖油翁》。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成分分析、文章结构解析、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新学的词汇。
2.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提炼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熟能生巧”的道理,进而引出本课《卖油翁》。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并找出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用法。
4. 句子成分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子成分,提高学生对句子结构的认识。
5. 文章结构解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6. 主题思想探讨: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熟能生巧”,并联系实际生活,体会这一道理的重要性。
7.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8.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卖油翁》2. 生字词:列出生字词,注明词性和释义。
3. 句子成分分析:示例句子,标注成分。
4. 文章结构:用流程图形式展示文章结构。
5. 主题思想:熟能生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新学的词语造句。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熟能生巧”的理解。
答案:(1)学生自评,教师点评。
(2)示例:他勤学苦练,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何,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是否准确。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进一步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导语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2、过程与方法:以作者情感变化为主线,扣点引导、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
2、难点:文章深层的思想情感体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3分钟)1、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放风筝》,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吗?听到这首儿歌,是不是有童年重现的感觉?风筝这个可爱的玩具,曾是许多人快乐童年的天使,给年幼的我们带来数不清的欢乐。
可是也有一些小朋友,会因为一些看似正当的理由,无端地被剥夺了这专属于童年的纯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风筝》,和作者一同来追忆一段关于风筝的,伤心往事。
2、出示课题。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3、简介作者。
屏显鲁迅有关材料,师生一同阅读。
鲁迅的文章,向来是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风筝》的教学,对于老师是一个挑战,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老师已经作好挑战的准备了,同学们作好准备没有?那就让我们来接受挑战第一关--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教学环节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出示听读要求:1、听清字音,划出生字词。
2、边听边想:文章围绕风筝,回忆了一件什么事情?3、听的过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精彩的或者不太明白的词句。
反馈:1、生字词教学2、概括课文内容:围绕风筝,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弟弟喜欢放风筝,我不许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风筝,快要做好时被我发现并毁坏,二十年后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想要讨得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完全不记得了。
(文字提示学生回答)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疑问,发现问题的能力非常出色,这些疑问能不能自己来解答呢?接下来要考验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我们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出示学习步骤和要求:(学生自读与合作探究用时5分钟,交流、梳理小能不能理解的问题2分钟,完成预设的两个问题15分钟)1、快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意蕴,自我质疑、释疑。
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细心观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2.、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教学难点:细节描写的运用教法学法:举例法,点拨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1.、学会细心观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2.、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二、探究在线认真朗读选段一,谈谈选段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作者抓住了什么细节进行描写?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刻画?作者抓住了几个方面具体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用词上有何特点?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写法指津:在这部分中作者按照由低到高写静物,由高到低写动物的顺序,同时兼顾到详略的安排,对百草园的景物展开描写。
抓住了景物的形、声、色、味来具体刻画,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同时又用了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形容词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写法指津:围绕“羚羊木雕”应否讨还的问题,一家人轮番登场。
妈妈的严厉专断、咄咄逼人,爸爸的理智清醒、以“理”服人让人无法抗拒,奶奶的慈爱而无奈,我的委屈与痛苦,都在人物描写中跃然纸上,生动传神。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单元作文教学设计附例文目录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 (1)第2单元《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9)第3单元《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22)第4单元《怎样选材》教学设计 (33)第5单元《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40)第6单元《语言简明》教案设计 (47)第1单元《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七】⼈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第三单元梳理及答案第三单元梳理⼀、课⽂内容梳理本单元课⽂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
鲁迅先⽣的《阿长与〈⼭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个粗⼈,然⽽质朴、善良、热⼼。
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真挚的怀念。
杨绛的《⽼王》写⾃⼰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亲为盖新屋⽽拼命苦⼲的⼀⽣,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不懈努⼒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彩。
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是⼀则写事明理的寓⾔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巧”“实践出真知”“⼈外有⼈”的道理。
其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达⾄熟能⽣巧之境。
⼆、单元字词汇总9.阿长与《⼭海经》惶huáng急:恐惧,慌张。
诘jié问:追问,责问。
疮chuāng疤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痂。
⽐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渴kě慕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絮xù说:絮絮叨叨地说。
霹pī雳lì:⼜急⼜响的雷,这⾥指作者受到了极⼤的震撼。
孤gū孀shuāng:寡妇。
疏shū懒:懒散⽽不习惯受拘束。
倘tǎng使shǐ:假如,如果。
惧jù惮dàn:害怕,畏难,畏惧。
憎zēng恶wù:憎恨,厌恶。
震悚sǒng:⾝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颤动。
粗拙zhuō:粗糙低劣。
⾯如⼟⾊:脸⾊跟⼟的颜⾊⼀样,没有⾎⾊。
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
⽐喻对⼈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情有可原:根据实情,有可以原谅的地⽅。
掳lǔ:俘获,抓获。
莫名其妙:没有⼈能说出其中的奥秘。
形容事情很奇怪,使⼈不明⽩。
名,说出。
10.⽼王攥zuàn:⽤⼿抓住或抓稳。
翳yì:眼⾓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惶h uáng恐kǒng:惶惧,惊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指
导
在七年级语文下册教育教学过程中,写作指导教学对学生文学素养、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写作指导,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文题展示
1.片段写作
猜猜他是谁。
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同学,用300字左右写一写他的特点。
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看看大家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
2.述片段写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补充一些事例,以“我的同学
____ ”为题,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
不少于600字。
3.特别崇拜的人吗?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那样的现当代伟人,还是李白、孙权那样的历史人物?是歌星、影星、球星,还是小王子、哈利·波特?或则只是你身边的某个人,他的言行举止、待人做事让你心生敬意?试以“我的偶像”为题目,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航
1. 仔细观察,这个同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是他的相貌、衣着、声音,还是脾气性格?他的习惯性动作是什么?他有没有口头禅呢?抓住特点,是写好人物的第一步。
细描绘。
围绕特点细描绘,用具体的细节来丰富人物形象,将人物特点凸现出来。
2.文章中的叙事重在刻画人物形象,不刻意追求记叙事件的完整过程。
型事例既可以是人物关键时刻的重要行为,也可以是那些看似细小、平常却能凸显人物个性、思想特点的事情。
个实例应从不同角度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要平均使用笔墨,而要详略结合。
3.果是你身边的偶像,那就是你熟悉的人,要仔细观察他的特点,写出他为什么吸引你,写出他的特别之处。
如果不是你身边的偶像,可以搜集所写人物的有关资料或照片,结合你对他的了解,尝试描写他的外貌,并选择一两个事例,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总之,要写好本次作文,同学们要紧紧围绕以下四句话,即抓住特征写外貌、仔细聆听抓语言、锤炼词语绘动作、揣摩内心写心理。
:例文引路
老头儿
张景程
记忆中总有这么一个老头儿:脸型像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高低起伏,而且落差也比较大。
略呈三角状的眼睛早已陷入了黄土中,只能发出暗淡的光。
他似乎每天都穿着一件蓝色的过了时的棉布衬衣,花白的头发,偶尔可以寻出几根黑丝。
外貌描写凸显了人物的苍老,暗示了人物生活的艰辛,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
特别是抓住服饰,表现了人物的节俭,唤醒了读者。
我总是嘲笑他的迂。
他整天骑着他那辆连铃都掉了的单车,后面背着一包不知名的东西,听说是给人家建房子用的,每每早早地就出去,晚上却总是迟迟未归。
体现人物身份,为后文写“父亲”慷慨投资买电话铺垫。
他回来当然是人人都知道的,因听到破单车发出哮喘般的声音。
我是很讨厌这声音的。
晚上,他喜欢坐在门前大树下的青石板上,拿出烟丝、纸片,用手捏几下,再放进嘴里用口水沾湿,取出火柴,划燃、点上。
黑夜里,烟自然是看不到的,只看到一个小火星,忽暗忽明。
我走过去,看他那样子,笑了笑,又问他:“你不是有辆摩托车吗?
咋不去骑呢,整天骑那辆破车?”
他长长地吸了一口烟,火光映红了那张布满沟壑的脸,照亮了那双枯枝似的手指,足足有一分钟,他才将烟徐徐吐出来,叹口气说:“油贵啊!这不,你还要读书嘛!”细节描写,慈父形象跃然纸上。
最受不了他这劲,便借口受不了烟味,跑开了。
没想到第二天,他还真不抽了。
我又笑他的迂,戒烟能省几个钱呀。
多次心理描写反衬父爱的伟大、无私。
一天,周末了,回到家中,进门就看见一部电话。
我欣喜若狂,心想:咦!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老头子开窍了,都舍得装电话了,还给我买了部手机。
哎,我是班里最后一个拥有手机的人了,再也不会被城里孩子取笑了。
霎时,我百感交集。
镇中学网点布局调整后去县城读书的我倍感自卑。
后来,听妈说,上次我打电话给村里的小卖铺,让转告爸爸给我捎资料费和生活费,小卖铺的大爷给忘了,四五天后才告诉了他们。
当时他桌子一拍,瞪大了眼睛,跳起来,大骂了好久。
妈说,从没见过他发那么大的火,他担心我挨饿、受批评,当即就说要装电话,给我买手机......一系列连贯动词的选用,慈父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忽然我鼻子一酸,眼泪滚落了下来。
老头儿——父亲,老了的父亲,苦苦挣扎的父亲,为了我们兄妹仨的学业,靠一辆单车起早贪黑打拼的父亲,为了谁?为了我们!以我的角度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将慈父形象推向高潮,简单几句的抒情议论,强化了文章主题,画龙点睛。
:名师点评
作品以对父亲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写出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对父爱的真实感受,具有普遍性。
作品中成功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位饱经风霜、勤劳朴质、对己苛刻、疼爱子女、自强不息的父亲形象,蕴涵真情、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