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新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762.08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单元教师展示周恩来的照片和《觉醒年代》大的网络热语“我们随手翻过的历史书和划过线的重点,那便是他们的一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和周总理回到20世纪50年代,去感受新中国外交的风云变幻与跌宕起伏。
教师活动11、教师展示旧中国的外交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旧中国的外交特点。
2、教师布置自学任务,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1-P82第一子目内容完成新中国在1949年到1953年的外交事件时间轴的梳理。
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3、学生阅读史料,提前关键信息并对结合刚才所学回答问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它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理念,有助于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符合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原因?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原因,并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史料实证的意识。
3、教师开展评价任务——探究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完成情况。
2、教师开展评价任务——评价外交,引导结合刚才所学评价中美大使级会谈。
1、教师展示万隆会议周总理作息表和图片周总理吃饭的保温杯,提问学生从周总理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2、教师讲述结束语:在周总理的努力下,新中国外交局面赢得赞誉与支持,到他逝世前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
周总理曾说过“为7.板书设计【作业参考答案】1、C2、A3、D4、学生通过完成外交任务计划书,将所学外交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上,本题具有较强地开放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完成外交任务任务书时,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外交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
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的第16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强调了我国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外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事件,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事件,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难点:理解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以及外交政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外交情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外交意识。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
3.讨论话题:如“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立场和智慧”、“如何看待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如抗美援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以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及影响,知道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分析图片、视频等资料,领略周恩来等外交家的外交智慧,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育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教学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与国际形势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周恩来图片文字资料(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周恩来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他是谁?回顾中国近代史,与他有关的史事有哪些?教师讲述:革命时期,周恩来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同时兼任外交部长,以非凡的才能、智慧与精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由此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学习任务三六、过程性评价课堂练习七、课堂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的外交史。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1953年,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大事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理解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外交事务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过程,掌握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外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
2.向其他学生简介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包括召开的时间和过程、会议特点),说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主要作用。
3.说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和作用。
4.能够从“周恩来与我国外交事业”的角度,重新归纳本课知识,说出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重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2.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主题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说出周恩来赢得人民尊重的主要原因后,能说出赢得人民尊重的条件和做法。
教学重点掌握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步入近代。
近代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外交,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书写了哪些新的外交篇章?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本课的学习。
(板书-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讲授新课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生: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
(严峻形势)师: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师: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引导下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下面从两个时期来讲述一是20世纪四十年代,二是20世纪五十年代。
首先看20世纪四十年代的外交成就师: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一承认并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化设计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二、导入;
教师: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这个人物
吗?
学生回答教
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周恩
来”
教学流程
三、提出问题
1.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
环境是怎样的?分析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
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
及影响。
有人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
了。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亚非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主
题、影响;“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
解?“异”指的是什么?
四、精讲解疑
学生阅读教
材内容,圈、划、
勾、点找出问题
答案。
讨论交流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内容。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电影中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史料展示:材料一: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
被迫、屈辱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3.教师过渡:旧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记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史实以及求同存异方针;通过阅读分析多种类型的史料的过程,初步掌握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中感受中国外交中“和”的外交智慧。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求同存异【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叙利亚驻联合国外交官图片,出示系列中国近代外交图片,引用周恩来的观点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最近发生的时事引起学生兴趣,再从学生熟悉的概念引入不熟悉的历史,导入新课。
环节一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设问:新中国成立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出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宣言。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素养,突出新中国外交政策。
2. 出示二战后世界形势图,并出示司徒雷登“三不让”材料以及《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材料,阐述中国在严峻的世界形势下的外交选择。
设计意图:由地图以及史料勾勒新中国建立时的国际形势,揭示中国的'外交选择。
3. 出示苏联国书、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梳理中苏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
出示新中国建立一周年建交17国列表,认识到中国在尖锐的外交环境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动态认识历史过程的能力。
环节二以和为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出示缅甸总理吴努的观点,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问,提出时间?由谁提出?具体表述?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引入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环节。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读自学能力。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篇一: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和重要性;2.了解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2.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激发学生对和平外交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和平外交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和平外交的思考。
2.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通过展示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一些成功案例,如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无核化谈判、中国推动建立亚信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
3.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认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有哪些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国际上的和平外交案例吗?- 你认为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是什么?每个小组就问题展开讨论,并在一定时间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4.展示(10分钟)请几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讨论。
5.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性和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对和平外交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要求学生利用媒体资源,进一步研究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重要案例,并撰写一份独立的报告,展示自己对和平外交的理解和思考。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篇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外交的概念和意义;2.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性;3.掌握一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策略;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外交意识。